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對外侵略和剝削的手段
帝國主義的第三個基本特征是:“與商品輸出不同的資本輸出有了特別的重要意義”。
資本輸出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征。列寧指出: “自由競爭占完全統治地位的舊資本主義的特征是商品輸出。壟斷占統治地位的最新資本主義的特征是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在自由競爭時期就已經存在,只是到了壟斷時期才具有特殊意義。因為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一小撮壟斷資本家控制了國家經濟命脈,獲得了高額的壟斷利潤,他們的財富迅速增長,積累起大量貨幣資本。但是,正由于壟斷,又使這些資本在國內運用受到了限制。這是因為當時“所有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都有了資本家的壟斷同盟”。當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壟斷形成以后,壟斷組織為了維護自己的壟斷地位,就必然排斥、限制其他資本投入自己控制的部門里來建立新企業;當壟斷組織有可能通過壟斷手段獲得高額利潤時,也會限制固定資本的更新和新技術的采用。這樣,由壟斷利潤積累起來的巨額貨幣資本,就很難在國內找到獲得高額利潤的再投資場所。這就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現象。特別是少數積累了大量資本的最富的國家已經處于壟斷地位,它們侵占了大量的殖民地,殘酷地剝削和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財富,壟斷了世界市場,這些國家的“資本過剩”顯得更為嚴重。因此,大量輸出這些“過剩資本”是壟斷資本主義的迫切要求。“過剩資本”的增長和隨之而來的資本輸出,始終是和壟斷的形成和發展緊密聯系的,并由壟斷所決定的。
帝國主義的“過剩資本”,是一種相對意義的過剩。資本輸出國外,決不是因為資本在本國絕對不能使用了,而是因為資本在國外比國內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率。列寧針對這種所謂的“過剩”尖銳地指出: “假如資本主義能發展現在到處都遠遠落后于工業的農業,假如資本主義能提高在今天這種技術驚人進步的情況下仍然到處是半饑半飽、乞丐一般的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那當然不會有什么過剩資本了。”“但是這樣一來,資本主義就不成其為資本主義了”,“只要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會降低資本家的利潤)”。于是,亞、非、拉的殖民地、 半殖民地和廣大的不發達的落后國家,就成了“過剩資本”最可牟取暴利的投資場所。在這些落后國家里,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可以榨取很高的利潤。同時,在19世紀末,許多落后的國家已經卷入世界資本主義的流通范圍,主要鐵路線、港口已經建成或已經開始興建,發展工業的起碼條件已經具備,這些條件又給資本輸出帶來了可能性。所以,在19世紀末和二20世紀初,資本輸出就大規模地發展起來了,成為帝國主義的基本特征之一。
資本輸出的形式,按投資性質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借貸資本的輸出,由帝國主義國家的政府或私人企業、銀行把資本按一定條件貸給其他國家或企業、銀行;另一種是生產資本輸出,由壟斷組織直接在國外投資開辦工廠企業,或收購其他國家已有的工廠企業。按資本來源,也有兩種:一種是私人資本輸出一種是國家資本輸出。不管資本輸出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帝國主義奴役剝削其他國家人民的手段。
資本輸出到哪里,帝國主義就擴張到那里,資本輸出越多,擴張勢力就越大。帝國主義通過資本輸出殘酷地剝削和榨取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財富,掌握和控制輸入國的經濟命脈,使這些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依賴于輸出國。例如上一次解放前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列強通過貸款,并在中國開設銀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財政。抗日戰爭前夕,在中國的外資達43億美元。到抗戰結束時猛增到98億美元,其中日本帝國主義在華投資達60億美元。這些外資控制了舊中國70%的現代工業和運輸業,95%的鋼鐵工業和石油工業,75%的電力和煤炭工業,甚至食品工業也有一半是外資經營的。日本投降以后,美帝取代了它的地位,1948年美帝的投資占了所有在華外資的80%。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不僅控制了舊中國的經濟命脈,造成了依賴于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而且還控制了舊中國的政治,軍事。帝國主義列強還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中國駐扎軍隊的權利。為了造成中國軍閥混戰和鎮壓中國人民,帝國主義列強都在中國豢養一批各自的走狗,甚至供給大量軍火和大批軍事顧問。美帝國主義還通過“美援”的形式,供給蔣介石政府以大量軍需品,支持蔣介石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國內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對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掠奪特別兇殘,利潤率最高。
帝國主義除了加緊向亞非拉不發達國家輸出資本外,還大量向工業發達國家輸出資本。隨著美國壟斷資本對西歐投資的迅速增長,一些巨大的跨國公司已控制了西歐各國的重要經濟命脈。因此,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的重要擴張手段,是對外剝削和壓迫的基礎。列寧指出:“這就是帝國主義壓迫和剝削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和國家的堅實基礎,這就是極少數最富國家的資本主義寄生性的堅實基礎!”
資本輸出促進輸入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形成金融資本統治的世界體系。列寧在論述資本輸出的影響時指出:“資本輸出總要影響到輸入資本的國家的資本主義發展,大大加速那里的資本主義發展。” 外國資本侵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以后,發展特別迅速,因為那里有廉價的勞動力,有豐富的資源,有廣闊的市場。外國資本開辦工廠、礦山,修筑鐵路,開設銀行,在這些國家建立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給這些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了某些客觀條件。但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目的不是要變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為資本主義國家,而是企圖使這些國家永遠受帝國主義的奴役和掠奪。因此,民族資本總是要受到外國金融資本和為帝國主義服務的本國官僚買辦資本的打擊和扼殺,處于被限制的從屬地位。
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必然使輸入國的經濟畸形發展。它需要什么原料,就發展什么原料,就種什么農作物,形成輸入國的“單一經濟”,更利于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帝國主義的資本輸出,反映了金融資本時代的特征:即金融資本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全世界都實行壟斷掠奪和統治。帝國主義通過資本輸出對輸入國實行經濟的和超經濟的剝削和控制,獲得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種種特權,在全世界形成金融資本剝削和掠奪的控制網,占有各自的勢力范圍,從這個意義上講,帝國主義已經把世界瓜分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