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論”是對實踐的反動!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又是認識的目的。把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強調認識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以前一切認識論相區別的一個根本標志。毛主席說:“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學習實踐第一的觀點,對于我們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批判唯心論的先驗論,批判反動的“天才論”,提高執行和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做好各項工作,是有重大意義的。
修正主義者竭力鼓吹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動的“天才論”。他們否認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認為知識、才能、理論是先天就有的,他們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認為歷史是由“英雄”創造的,“先知先覺”的“天才”可以“指揮歷史前進”。這種謬論是反馬列毛主義的。
如前所述,辯證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認為,認識來源于實踐,人的知識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才有的。才能也屬于知識的范疇,它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和培養出來的。
當然,人們的知識水平有高低,才能有大小,這是由于人們所處的實踐條件不同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并不是先天帶來的。任何人從無知到有知,從沒有才能到有才能,都要經過反復實踐, 反復學習的過程。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理論,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半成品只能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或者自己的科學實驗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也不是什么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而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社會實踐的產物,毛主席說:“不能在封建社會就預先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律,因為資本主義還未出現,還無這種實踐。馬克思主義只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馬克思不能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就預先具體地認識帝國主義時代的某些特異的規律,因為帝國主義這個資本主義最后階段還未到來,還無這種實踐,只有列寧和斯大林才能擔當此項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所以能夠作出他們的理論,除了他們的天才條件之外,主要地是他們親自參加了當時的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沒有這后一個條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毛主席這段話清楚地指出,天才條件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實踐條件。脫離歷史和實踐條件限制的所謂“先知先覺”是根本不存在的。
“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們創造歷史”,這歷來是兩種歷史觀斗爭的焦點。如前所述,實踐是社會的實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中,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會,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因此,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生產斗爭發展史,階級斗爭發展史,因而也就是這些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并不否認英雄、領袖、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英雄、領袖、杰出人物,只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善于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在歷史上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無論多大的作用,也不能改變歷史的規律,決定歷史的進程。修正主義者們硬說什么歷史是由“英雄”創造的,“先知先覺”的“天才”可以“指揮歷史前進”,而把人民群眾污為愚昧無知的“群氓”,聽人擺布的“馴服工具”。這就徹底暴露了他們背叛馬克思主義、敵視人民群眾的反動本質!
馬克思主義并不否認天才。我們認為,所謂天才,無非是聰明一些,才能高一些。這種聰明和才能是從社會實踐中來的。人的生理稟賦上的差異是極其微小的,它只是才能發展的一種生理條件,才能的形成是靠后天的鍛煉和學習,靠參加社會實踐,靠集中群眾的智慧。所謂天生的“能人”、“全才”完全是騙人的鬼話!天才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階級的代表,是從群眾中產生的,并且最善于集中群眾的智慧。沒有群眾,也就沒有天才。英雄和領袖的天才就是群眾、階級、黨的智慧的集中表現。馬克思主義關于天才的觀點同反映論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剝削階級所散布的“天才論”,在認識論上是唯心論的先驗論,在歷史觀上是反動的歷史唯心主義。
“天才論”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政治上是反動的,其政治目的就是為了欺騙愚弄勞動人民,把他們那一小撮寄生蟲打扮成什么“天才”、“超天才”,以便讓他們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這些騙子雖然有時在口頭上也稱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為天才,但這是他們玩弄的反革命兩面派手法。稱別人為天才是假,稱自己為天才是真。正如斯大林指出的:“反對派歌頌列寧同志是天才人物中最有天才的人,這已經成了他們的老一套。恐怕這種贊揚不是真誠的,這里也含有戰略上的詭計:他們想以叫嚷列寧同志的天才來護他們離開列寧的行為......”。同志們,我們一定要站在馬列毛主義的立場上,徹底批判反動的“天才論”,同他們的謠言和詭辯劃清界線,提高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能力,自覺地執行和捍衛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