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是一種階級統治機關
2. 既然當代學校是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那么無產階級革命就應該打破這種工具,代之以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3. 而過去的專門的教育機器都是剝削階級的機器;相反,勞動階級用以對抗的意識形態機器,都是生產這一現實
4. 因此,無產階級的教育必須將生產和勞動結合起來
5. 由于教育是階級再生產的工具
6. 因此,要生產出革命的無產階級,就不能有壓迫性的學校以及相應的制度
7. 并且,因為選拔制度是工人貴族再生產的工具,而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統治與再生產需要這些人,因此,要破壞這種工具,必須同時破壞現有的生產關系。
8. 由于專門的教育機構是階級統治的產物,因此在階級消亡的時候專門的教育機構也會消亡
9. 因此就要求無產者的意識形態機器組織得能夠立即開始消亡
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的理論基石。
一
Q(問):共產主義的教育制度是什么樣的?
A(答):共產主義的教育嚴格上不存在“制度”這一說,因為一切強加的制度都已經消滅了。在那時,自學將是人們學習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勞動實踐;再加以書本的補充和互相之間的交流討論。
Q:他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A:提高自己,滿足自己生存、生活、自由勞動的需要,以及他們對學習自發的渴望。
Q:那么,沒有這些需要,他們就不學習嘍?
A:若如此,他們學習干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嗎?
Q:不同人的不同目的、學習的不同程度等等因素造成的個體差異,難道不會造成不平等嗎?
A:我們承認個體差異不代表我們承認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并不是權利上的不平等,而且也是完全可以彌補的。他們生存、生活、自由勞動和思考的權利并不會因此受到阻礙。
Q:這種差異是否會造成知識的壟斷呢?
A:從社會的角度說,不會。個體的思考是獨立的,但是其實踐必然是社會性的。思考一旦被應用或者被表達,那它就自然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產,而不是屬于個人的東西。倘若思考不被表達,那么這種思考也就不具有社會意義,也就不成為知識了。
并且,就算短期內產生了這種壟斷,也有別的途徑來打破它。這種壟斷造成的影響也不可能很大,因為別人的生存條件完全不受這種壟斷的干擾,他們的生活是并不依賴于這種壟斷,因而壟斷也就不成立了。
Q:新學問怎樣才能讓人們理解呢?
A:出版、演講、發表文章、自發組成學習小組以至于大字報、實物展出,都是相當好的方法。現在互聯網發達了,完全有可能借助這些工具來傳播知識。我們從這些途徑自學收獲的,不比在現在的學校里收獲的少。
Q:以我的理解,共產主義社會的教育水平也并不比現在的高到哪里去。
A:學校教育就是把人釘在課程表上,并用作業本壓榨,消滅了學生的積極性。我們知道,農民有了積極性,鋤頭都可以自己掄,那么,對于學生,當然也可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Q:那,他們不會沉迷娛樂嗎?
A:娛樂只不過是被學業和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們放松的地方,當然也是資產階級禁錮思想的工具。既然永遠沒有這種壓力,那他們也不必去成天沉迷娛樂。如果現實比游戲還有趣,那也沒人會去打游戲了。并且,自發地學習不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嗎?
二
Q:那么,在現有條件下,是否可以直接實行這樣的制度,直接取消學校?
A:在目前不行,因為學校擔負著再生產階級的任務,并為當下的生產提供了補充條件。如果取消了學校,那么勞動者就會沒有時間管束他們的孩子,資產者就沒有工人貴族來再生產自己并鼓吹 “努力便能成功”,而且這件事情有礙他們的臉面。如果沒有了技術工人,或者是勞動力的素質過低,某些生產在當下就無法運行。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工人的起義與罷工在學校普及之前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現在卻有所減少。教育機器在這里發揮了很大作用。它讓學生在最激進、最容易接受各種思想的年代將學生封閉起來,從而度過這段時期,在思想上鞏固他們的統治。所以,學校也像其他國家機器一樣,不僅是現存制度的再生產機關,而且是階級統治的機關,并且是意識形態的機關。沒有了這個機關,國家就會被激進的思想淹沒。
在歷史上,學校也不是從來就有的,但是要消滅它,歷史必須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那時,學校也是要同國家一樣放在博物館里,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起。
Q:學校大致會如何消亡?
A:學校并不會被立即消滅,它是逐漸消亡的。
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破壞掉舊的教育機器之后,學校在一開始可能需要沿用原來的組織方式,但是必須傳播共產主義的原則,以初步鞏固無產階級的政權。
在社會主義社會,它將在財政支持下,將教育同生產結合起來,以培養能夠接續共產主義社會的建設任務的新一代無產階級。
由于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工作時間的大幅減少,屬于自己的自由時間也會變多,逐漸不需要將紀律性強加給人們,不需要專門教育他們在工廠里要怎么工作,不必再通過線上的和線下的學校,而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和任何人一起學習;并且,那時階級就要消亡,因而也不需要在意識形態上鞏固無產階級的統治;學校也就逐步自行消亡了。
Q:所以,學校是隨著社會發展而消亡的?
A:是的,而且是自行消亡的。但是,不要忘記我們的前提:要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破壞資產階級的教育機器。
三
Q:學校的破壞是單純由學生來進行的嗎?
A:學生是脫產階級,他們并不能直接體會到生產關系中的剝削成分;同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更傾向于維護他們現存的地位,經常被教育機器洗腦。因此,進行這種破壞的,只能是聯合起來的無產階級和半無產階級。
但是,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以下幾個情況:
1、大多數學生畢業即失業,“他們行將轉入無產階級的隊伍”。
2、學生在擁有一定學識的同時,也有思考的時間。這就支持他們對社會的更深入的理解,盡管由于自己通常不能直接體會到而造成一些欠缺。
3、學生受到競爭關系的壓迫,并對這種關系產生的反抗心理。普遍表現在擺爛上。
4、學校作為階級統治機關的同時,其內部本身就反映著階級矛盾。
上述情況都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并宣傳宣傳革命的理論。但是,他們往往也有小資產階級的通病,這導致他們的立場不堅定。
并且,學校的破壞,以至于教育體系的破壞,必須要首先破壞壓迫性的政權,破壞整個生產關系,因此,沒有社會主義革命,他們幾乎是不可能單獨地破壞學校的。
Q:學校內部是怎么反映出階級矛盾的呢?
A:學校內部的階級矛盾,就目前來看,主要體現在校方與師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其實本質上是(官僚或行業的)資產階級與工農之間的矛盾,校方和教師只不過是一個高級監工而已。這也決定了,對校方的反抗必然會上升到與整個上層建筑的對抗,而學生的力量此時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外部的支援才能完成。
在學生進入教育系統的這幾年中,學生(通過作業、行政管理和處分等)被馴服成(即使是表面上)聽話的機器。他們被限制了抵抗方式,并且受到家庭的壓力,內部也有一定程度的階級分化的。這一系列因素使得盡管矛盾尖銳卻總是不能爆發,被壓迫階級總是不能擁有自己的組織,盡管跑操制度沒有絲毫的實際意義,它仍然存在。
校方還會為了業績去延長上課時間吞噬師生的假期與休息,并提高“學習”的單位產出,用來提高考試分數與他們的業績指數——這難道不是剩余價值的壓榨方法嗎?通過這種方法,他們才能培訓出聽話的考試機器。你看,衡水中學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Q:這種矛盾對社會有什么影響嗎?
A:有的。這就是學校作為思想統治機關的一種作用方式,是形式上的方式。這種矛盾中的學校最終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向社會,大多數也會和他們在學校里一樣唯唯諾諾,屈服于統治或寄希望于改良。
Q:那還有內容上的方式嗎?
A:就是課本的內容。但是這個方式不僅僅在于教授,還用考試這種選拔制度把這個內容確立下來。
Q:考試制度不是用來選拔人才的嗎?
A:考試,各種測試,大多是用來選拔工人貴族的。并且,考試的內容往往也是統治階級所想要你擁護的。
Q:那么是說,考試制度包含著一種統治關系?
A:如果算上與考試制度相匹配的一整套選拔關系的話,是這樣的。
Q:社會主義既然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專政,那是否需要考試作為這樣一個專政工具呢?
A:考試是勞動階級的專政工具嗎?不,它是過去不勞動階級的專政工具。它生產的是什么呢?往往是高等級的工人貴族。貴族貴族,很多是騎在別人頭上當老爺的人們。難道社會主義是讓一小撮貴族壓迫一大批勞動者嗎?
Q:這么說,社會主義是要直接取消考試嗎?
A:如果可以,當然需要這么做,但盡管我們確實要消滅掉考試,剛起步的社會主義還是得同現實做妥協,需要那些資產階級留下來的學者和必需的高級技術工人,因此,還是在一些地方需要選拔制度;但是,不僅要縮小選拔的規模,讓選拔專業化從而培養出更專業的勞動者,并且,這個選拔也可以通過生產實踐進行選拔;并用工人政權監督他們的工作。
這種選拔并不是為了廣泛地對未來的被壓迫者進行專政,相反,我們將這種選拔的范圍縮小到特定的職業,讓它真正成為選拔工具;就算不通過選拔,人們也能得到體面的工作,能夠獲得體面的收入,他們的生活是有保障的。
這種選拔還需要和新式的專科學校結合在一起,這種學校并不是獨立的,相反,它是完全依附于生產單位的附屬機構,在這里,任何人都能夠通過相關專業的工人或其他學生來學習,也可以參與這個專業的選拔,以在生產單位中實際操作為主要依據。崗位的待遇不能比普通工人強太多,具體的應該由工人政權決定。當然我們在這里提出的是一種帶有濃郁的空想性質的方案,用來解釋我們的理論;這決不是唯一的方案,也不一定是真正可行的方案,然而這種方案可以較好地解釋我們的理論,并建筑起一個大致框架。
通過這種制度,我們可以選出那些能夠結合實際情況又有創造力的工人,來逐步取代掉原來資產階級的空談學者,逐步消滅普通工人與技術工人之間的差距,消滅專門的學者和技術工,來達到消滅這些工人貴族的目的。當任何負責任的人都能在實際操作中合格時,就要取消選拔制度,因為那已經不再必要了。
其實,現在的選拔制度,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不需要了。有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反而因為經濟關系被迫從事簡單到任何人都能干的工作。這也使得競爭異常激烈;這反過來也證明,現在的高等教育也已經嚴重過剩了,生產力在教育方面也要打破生產關系了。
考試制度的取消,還有一個好處在于:它使得寫作業變成一件(起碼在表面上)毫無意義的事情(作業實際上也是階級壓迫工具),因而為真正取消作業負擔創造了前提條件。
Q:作業也是階級統治工具,那它也要被消滅咯?
A:如果這個“作業”指的是現在寫在紙上的題目的話,那么,隨著考試的消滅,這種作業的存在就也要消滅。并且,課外作業本質上是教師以及教師上邊的整個統治階級集團對學生的自由時間的壓榨,因此,強加的課外作業也應該消滅掉。
但是,我們并不反對在上課時間進行練習,由于學校將成為生產單位的附屬機構,實際操作將變得可能且十分便捷。但是,學生自己的自由時間是不可侵犯的。作為補充,學生應該也能從除教師以外的其他渠道獲得教師所能教授的東西,獲得作為交換的條件;或者是消滅條件的必要性本身,來打破教師對這些條件的壟斷,從而盡可能阻止這種現象。
四
Q:剛才您提到了教師對學生的壓制作用,那么,是否可以直接取消教師這個專門職業?
A:我們所討論的社會主義,是指從資本主義社會的廢墟上剛建立的那個社會,還不能完全掃清這些廢墟;我們所構想的教育,也是以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為基礎的;我們所要求的某些措施,有些也已經是部分實現過的。
如果我們破壞掉了教師這個專門職位,也就破壞了師生關系,整個教育體系便會土崩瓦解。這當然是我們的目標,但卻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如果我們在社會主義時期完全放棄了在教育機器上的統治權,那么,學生就有被資產階級思想殘余滲透的風險,就容易倒向資本主義,發生資產階級復辟。當時的生產力也不足以支持這樣的教育,生產力還不允許學生僅僅通過自學和相互討論就掌握較復雜的機器,而必須要有經驗的工人來傳授書本上所沒有的經驗。
Q:有點像中世紀的行會師傅的樣子。但是,既然行會師傅會與學徒對立,這里的教師會不會與學生對立呢?
A:只要教育體系存在,這種上下級矛盾就必然存在。我們所要做的,正是建立一種組織得能立即開始消亡的教育制度,來達到最終消滅這種制度本身的目的。教育制度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那么,它也應該和國家本身一樣,隨著階級的最終消亡而消亡。
Q:這種組織會是怎樣的呢?
A:我們既然要消滅教師這個專門職業,那么,教學的任務到那時就應該交給社會;換句話說,所有人都能成為各個方面的教師。因此,我們在社會主義時期應該讓教師的職位由工人兼職。
在建設的初期,由于舊社會造成的工人的普遍愚昧,我們暫時還必須任用革命的知識分子,以夜校的方式教育工人,并在工作時間教育他們的下一代;但在之后,隨著八小時以及六小時工作制的落實,公共文化設施的完善,工人的知識水平將得到提高,他們便能夠勝任初等的教學工作,教會學生基本的技能比如讀、寫、算等等,以及他們所屬專業的教學。
Q:工人教師是在工作時間進行教學的嗎?
A:是的。
Q:那他們怎么兼顧工作呢?
A:他們在一些初等學校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帶一些高級學徒,比如上述專科學校的學生,這時就由他們來嘗試工作;或者是一些簡單的職位,隨便塞個人進來都行;或者請其他的人擔任這種教學工作。
Q:為什么不在下班時間教學呢?
A:首先,這違反了當時的工作制;其次,特別是初等學校,這些孩子的父母也要上班。因此,那是的學校也不過是托育所的延伸,而向文化教育過渡。
Q:那在中高等學校將怎么辦呢?
A:中等教育可以成為組織起來的學生在政權的建議下來到各個不同的生產單位參觀,為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從工人那里了解機器是怎么運行的、產品是如何生產的以及產品的使用方法,從而建立從單個生產環節生產機器到整個生產線的全方位了解。他們也可以組織起來共同學習書本知識,請了解這方面知識的工人答疑。
Q:那就是說,不要專門的文化課嘍?
A:是這樣的。舊學校死讀書,讀死書。新的學校決不能這樣。我們應該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應該用理論解釋世界,而不是用理論限制自己。現在的學校其實也有在這方面做努力,但是因為現在的學校的局限性,它培養學生的目的通常只是使他們在考試或者面試中取得較好的分數,因此,這種努力是被應試限制的,應試是被理論限制的,結果還是用理論限制住了學生。
Q:接下來就是那種專科學校了?
A:是的,或者是直接參加生產。他們也能通過測試加入研究單位(測試的內容應該由該單位決定),和志同道合的人們一起學習、工作。
五
Q:我還發現了一個特點:這整個教育體系好像都是圍繞著生產進行的。這有什么意義嗎?
A:過去的一切教育機器,不管是統治階級的還是階級統治的,都必然是脫離生產的,因為在生產這一現實中,他們所有美好的詞句都會破滅,他們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是在被剝削;過去的一切勞動階級的意識形態機器,也都是從生產中產生并依附于生產的。社會主義既然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要再生產革命的無產階級,那就必須要將教育與生產不僅在內容上并且在制度上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培養無產階級的世界觀,表達真正無產階級的要求,這樣才不會被資產階級的甜言蜜語利用,才能培養出新一代無產階級。
Q:但是,就算是這樣一個制度,還是存在老一代對新一代的統治權的。
A:教育體制本身的存在就是存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對立的證明。但是,消滅這種對立為時尚早。在社會主義時期,我們必須為這種對立的消滅做好準備。社會主義不需要一昧俯首聽從的勞動者;相反,在那里需要革命的勞動者,需要向壓迫自己的人和制度挑戰的勞動者,因此也需要他們敢于挑戰老師和任何在他們頭頂上的權威,從而在未來鞏固無產階級的權威,打到一切企圖復辟的剝削階級。
Q:那要怎樣做呢?
A:應當可以實現學校內部的民主制度:它實行巴黎公社式或是更先進的民主制度。理論上,在這種機關下并不會出現學生胡亂管理和吵架,因為教師也參與討論和投票。師生在無產階級政權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管理自己的組織來培養紀律性和組織性。至于其實際操作,還有待用實踐經驗進一步補充。
在上文所述的專科學校,由于學生已經是學徒的地位,所以他們應當以正常工人的身份參加工會等工人組織,并享有與其他工人相同的權利。
Q:這是所謂“使學校擺脫國家的影響”嗎?
A:并不完全是。這種學校組織在經濟上由無產階級政權(當然也可以是基層政權組織)撥付,政權也需要給各個學校提出行動建議,不至于幾千人同時在一個生產車間里面人擠人。
Q:這種體制下的學生長大后,會不會擾亂社會秩序呢?
A:社會秩序如果是鐵板一塊的話,那可能確實會產生擾亂社會秩序的現象;但是社會主義正相反,它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隨著生產力發展,生產關系也要發展,原有的體制可能要改變,新的制度要適應生產力而建立,新一輩能夠在老一輩打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這樣,社會才能逐步向共產主義前進。
Q:也就是說,這些畢業生會成為掌握新的生產力的新人,從而完成社會主義實現之后的繼續革命?
A:是的。到了共產主義,一切教育機關都會消亡,這樣,從前應該是學生的這些人就能完全擺脫社會給他們的束縛,才能真正實現自由地發展,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前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