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做其他種種的事情。所有這一切活動,從哲學上來講,就叫實踐。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馬克思指出:實踐是感性的物質活動,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動。毛主席說:“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毛主席這里講的“做或行動”就是實踐。在理解實踐的概念時要注意如下的要點:
第一、人們的實踐活動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進行的,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因此,實踐是社會的歷史的活動,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個人活動。第二、實踐是人類自覺地、有意識地改造世界的積極活動,不是一般動物那種適應自然界的本能活動(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為帝國主義統治服務的反動哲學)。因此,社會實踐在本質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活動。
第三、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是做或行動,不是停留在主觀范圍內的觀念活動。因此,實踐是感性的物質活動。
這些就是社會實踐的基本特點。
社會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毛主席把它們概括為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種基本形式。人類的實踐活動首先是改造自然的物質生產活動。毛主席說:“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為什么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呢?這是因為人們要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活動,首先要能夠生存,因此,就必須從事勞動,生產衣,食、住、行等各種生活資料。恩格斯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離開了物質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也就不可能有社會生活。物質生產是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所以說,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
階級斗爭是社會實踐極其重要的內容。
在階級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人和人的關系都是階級關系,社會上的一切活動都貫串著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滲透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一切社會領域,規定和影響著社會的全部生活。階級斗爭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并決定了思想、文化的性質和內容,可以說,階級斗爭就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科學實驗也是社會實踐的一種基本形式,它是為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服務的,是人類改造社會、改造自然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就是社會實踐的三種基本形式,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實踐概念的主要內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