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毛教員撰寫完成了著名文章《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以下簡稱《湖》),其中有一章叫作《所謂“過分”的問題》,“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就出自其中。
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我們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時值全國農運高潮,但許多黨內外人士卻對農民革命斗爭發起責難,認為那是“糟得很”。黨內尤其以陳獨秀為代表走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不敢支持農民運動,為蔣、汪相繼發動反革命政變埋下了禍根。而彼時的教員一反主流,認為農運“好得很”。他強調“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所謂“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就是說要終結舊的封建秩序,必須用群眾的革命方法,而不是用修正的、改良的方法。而事實證明,教員是正確的。中國革命要勝利,是絕對離不開農民這個最廣大最牢靠的同盟軍的。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這段同樣來自《湖》中的話,恐怕是最為著名的。而實際上,它也表達了“矯枉必須過正”的思想??v觀中國歷史,某些人在土改時反對,在三大改造時反對,在大躍進、人民公社時反對,尤其在特殊十年時強烈反對,并將這些運動或明里或暗里地打成“極左”“左傾冒險主義”,將“矯枉必須過正”的真理光輝埋沒,要和風細雨的改良而不要暴風驟雨的革命,要冷冷清清而不要革命熱情。那么是不是說改良就一定不行?也不是的。如果在路線正確的情況下,改良是可以的。但是在有著敵我矛盾這一尖銳的階級矛盾存在時,在兩條路線的斗爭完全爆發時,那就非革命不可。因為改良,說到底是在維護既得利益,不能根本解決問題。這時鼓吹改良就行的人,可以說是非蠢即壞。
反對“矯枉必須過正”的人,一般也會反對“階級斗爭”。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告別革命”夜幕下,很多人一聽到“階級斗爭”,就像觸發了關鍵詞一樣,馬上就大喊:造反啦、浩劫來啦、還要不要發展經濟啦......但日常生活有“996”“007”“生命可以重來,高考只有一次”......一般人想著能漲工資就很感激了,但馬克思主義者會想是什么讓我們淪落到這種地步:明明都是勞動者辛辛苦苦用腦力或體力創造出的果實,可我們自己卻不能做主,別人施舍點本就應該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竟然還要感恩戴德。天底下竟還有這等怪事?筆者前兩天還聽一個朋友說,他們的思政老師在看了網上“要求員工不要炫富”的新聞后,也跟他們說不要炫富。真是看不見=沒有貧富分化,不等式秒了。這些人絲毫不提,或者說不知道,西風一刻也沒有停止去壓倒東風,而東風卻還要被人教導當“忍者”。
不過筆者也清楚,覺得“矯枉不能過正”的人,其思想是有源頭的。一是受中國自古以來的“中庸之道”影響,關于“中庸之道”,教員早在3、40年代就有了一針見血的批判。請見下圖。二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右傾保守思想。有“鼓里人”會有以上思想,但其根本,其多數,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說,都是怕新質的突破會摧毀舊質,從而階級滑落,失掉既得利益(不過要注意源頭思想也是來自于社會存在,這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
那么在今天,我們還是接著上篇文章《“強烈建議國家整治,再這樣下去可怎么辦?!”》里提到的三個問題:官員腐敗、醫療腐敗和直播熱潮來說。我們已經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分析了“強烈建議國家整治”是治標不治本的,只想著依靠“海瑞罷官”來解決問題是沒用的。那怎么辦呢?筆者之前說答案都在馬列毛經典著作里了,這不正是出現在了《毛選》第一卷里了嗎?沒錯,之所以要“矯枉必須過正”,就是因為此時已非彼時,赫魯曉夫的蘇共已非列寧的蘇共。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改良只能延緩資本主義的死亡,但不能最終避免死亡,正所謂“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如果不能“放棄幻想,準備斗爭”,讓人民普遍地覺悟起來,如果不能意識到必須要有新的堅強的共產主義者凝聚起來,將以工農(受壓迫較重的)為主的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再來一次“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那就永遠不能“掃除一切害人蟲”。(以上方法論的話還很籠統,但篇幅有限,且革命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以后可能會另付文章)
總之,當我們強調“矯枉必須過正”,此時往往都是因為:改良在根本上是維護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盡管在表面上看可能看不出來),而只有革命才能“摧盡腐朽方釋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