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于美國很多高校學生的抗議活動,有人說看不到什么實際意義,也有人說這是資產階級的形式民主,還有的嘲諷人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種嘲諷如果是用在鎮壓學生運動的暴力機器上,那也還好,如果是用在這些學生運動上,那就真的太沒有自知之明了。
如果我們把歷史拉長一點看,就會發現其實人類大多數階段的反抗運動,都不是疾風驟雨式的,革命的爆發往往都是涓涓細流最后才匯成江河大海。
所謂的資產階級形式民主,其實說到底只是一句話:建立在私有財產上的民主。
當資產階級用這種形式民主的口號來欺騙民眾的時候,我們當然可以說這種形式民主具有很強的虛偽性,因為它把民主的范圍限定好了,這種民主是不可能真正符合群眾利益的。但是反過來,如果是民眾利用這種口號和工具去爭取利益,反抗侵略,那就非常值得被尊重了。
事實上,我們近代史上的絕大多數學生運動,都是自發性質的民主運動,他們的民主要求往往具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也就是說他們雖然也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需求和目標,但是這些需求和目標都沒有可以應對的實施方案,實際上就是他們沒法提出綱領。哪怕五四運動時期的學生運動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提出打倒帝國主義,歸還青島等等口號,但是怎么打倒?怎么歸還?其實他們也不知道。
學校的教育和樸素的認識使他們感覺到什么是錯的,但是理論和實踐的缺乏使得他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
所以他們的民主運動往往被資產階級及其擁簇者嘲笑,說什么毫無實際意義,說什么幼稚可笑。
但是量變引起質變,即使是樸素的學生愛國運動,也不是沒有意義的。五四運動就是這樣,它很快擴展到工人階級的群眾運動里去。工人運動對比學生運動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因為他們有非常明確的自身利益,他們的運動能直接提出切合自身利益的口號,并且有對應的爭取利益的行動。
而工人的群眾運動則直接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個時候所有的量變匯集到一起,第一次的質變發生了。這個質變就是從此群眾運動不再是自發式的混亂無章,而是有了明確的綱領,有了先鋒隊的領導,這是第一次質變。
二、
民主從來就是具體的民主,而沒有什么抽象的民主。
有工人要求漲工資的民主,就沒有資本家要求降工資的民主,有農民要求分土地的民主,就沒有地主要求不分地的民主,有群眾要求廢除高利貸的民主,就沒有財主繼續放高利貸的民主。
所以與民主對立統一的另一個東西,就是專政,群眾要實現民主,就必須有自己的專政機器,否則你就實現不了自己的民主。
所以1927年,才有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說法,有了走武裝斗爭道路的說法,這其實就是專政武器,沒有這個專政武器,民主是實現不了的,如果要強行實現,那換來的就是“四一二”。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1927年實際上是人民民主的第二次質變,民主運動開始有了能夠保證它實現的專政武器,這條道路就是后來毛主席說的人民民主專政的道路。
第一次民主運動的質變,是使得人民民主有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領導,而第二次質變就是人民民主有了專政武器的保障。
所以我們也完全可以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同時也是一部人民民主運動的歷史。每一次的質變當然都是振奮人心的,但是你能說質變之前的量變積累毫無意義嗎?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實際上人民民主運動的歷史并沒有完結。
民主從某種角度上看是一種目標,但歸根結底它是一種手段,人民大眾運用這種手段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真正的人民自己當家做主,而不是有人替他們當家做主,或者有人做他們的主人。這就是說,他們需要實現自己掌握生產資料,不僅是生產資料名義上的所有權,而且是實際上的管理權,這就是毛主席在延安窯洞里說的:“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要實現這一點,靠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很簡單的道理,生產資料如果都不歸群眾所有,那談什么人人負責不就成了空話了嗎?
所以社會主義革命實際上也可以說就是要徹底實現無產階級的民主,這種民主就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上的了,而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不僅是名義上的所有權,而且是實際生產中的管理權,不僅要有管理權,還要群眾自己掌握專政機器,否則人家就要復辟。當然最后這個民主斗爭從結果上看是失敗了。這是另一個話題,我們這里不多討論。
只不過回顧一下我們自己的民主運動發展過程就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里程碑式的質變結果,一開始往往都是一些了不起眼的事物,而且這種了不起眼的事物,如果不是遇到特定的歷史時期,很可能要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才能煥發生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意義,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民主運動,也不管它的發展程度如何,只要它是真的在為無產階級群眾爭取利益,它都應該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尊重。
借用魯迅的一句話說:“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戰士和蒼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