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辯證法里的一個重要規律。
我們之前聊辯證法的時候說過,所有唯物辯證法的規律,歸根結底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也就是說像否定之否定規律也好,質變互變規律也好,都可以通過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加以推導和解釋。
這篇文章,我們就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以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為主線,來推導一下否定之否定規律,也梳理一下到底什么是否定之否定。
一、
肯定因素與否定因素
新生事物戰勝腐朽事物,實現事物性質上的根本變化,這是通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來完成的,但是這個矛盾運動從另一個規律去看,也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推進完成的。
要搞清楚否定之否定規律,就要搞清楚事物內部的兩個對立面,即事物內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決定事物根本性質的因素。
用矛盾的規律去看,所謂肯定因素,其實就是事物內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到決定事物性質的作用。正是因為有肯定因素的存在,才使得事物以這種性質存在。
否定因素:是否定事物性質的因素。
用矛盾的規律去看,所謂否定因素,其實就是與肯定因素對立存在著的矛盾對立面。它的存在就是要否定當下事物的性質,改變它,使它性質發生變化。否定因素就比較特殊,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否定當下事物,使它變成新生事物,一種也可以是否定當下事物,但是卻想把它變成更落后、更腐朽的事物。
為了更嚴謹,所以我們擺出了以上兩個概念,但概念的東西容易讓人枯燥乏味。所以大家先不必管它,接下來,我們要把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代入到歷史中的階級角色里去,這樣就通俗得多了。
從原始部落開始算起,氏族首領和成員之間共同擁有生產資料,抵抗自然風險,結成互幫互助的生產關系。部落首領往往都是部落選舉出來的對部落貢獻最大,最勇敢,最能組織生產的人。比如我們有夏禹治水的典故,講的就是夏禹帶領部落民眾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故事,民眾也推舉其為部落首領。
但是隨著生產工具改進,生產力提升,社會分工開始出現,于是交換開始出現。農產品和畜牧產品要交換,糧食和手工產品要交換。你要交換就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產品是某個部落或某個私人所有,你得肯定這種所有權,否則也就不存在互相交換。所以私有制就在這個歷史過程中誕生了,而階級也伴隨著私有制的誕生而誕生了。
起初,部落的組織者,是部落成員推選出來的,帶領大家共同對抗自然災害、發展生產的領導者。部落成員把組織生產的權力交給他們,以便他們帶領大家更好地對抗自然,發展生產。這些人一開始往往是部落中更有智慧,更加勇敢,對部落貢獻很大的人,就像夏禹因為治理黃河水患而被大家所擁戴,他們是生產組織中更先進的力量,也是這種部落組織形式的肯定因素。
但是隨著私有制的誕生,階級的出現,那些原先的先進力量、掌握了組織民眾生產權力的人,那些因為對部落貢獻更大而被選舉出來的生產組織者,領導者們,就逐漸變成一個統治民眾的階級。原先這種組織形式的肯定因素,隨著私有制的發展,隨著歷史的發展,自身也逐漸開始變得腐朽。
在這個過程中,原始部落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也逐漸解體,原先作為領導者的生產組織者,開始變成統治階級,原先歸部落、“國家”、全體氏族人民所共有的土地、生產工具等生產資料,被以“公有”的名義服務于統治階級,然后又慢慢地將其變為統治階級所私有,最早的奴隸主階級就這樣誕生了。
他們一開始,是部落這種組織形式里的肯定因素,是先進力量,是帶領部落里的民眾組織生產,發展生產,抵抗自然的力量。他們使這種組織發展壯大,這種最早的組織形式就是“國家”這個概念的雛形。
但是隨著階級分化以后,他們由原先的先進力量,負責組織生產的領導者,變成了統治民眾,剝削民眾的階級,他們作為這種組織的肯定因素,慢慢變得腐朽,而同時這種組織形式的否定因素,作為肯定因素的對立面也逐漸發展起來。
奴隸階級就是其中一種否定因素。
一開始的奴隸往往不是自己部落的人,而是其他部落被打敗后的戰俘,這些其他部落的戰俘被當做奴隸從事農業、畜牧業生產。但是隨著曾經的肯定因素逐漸腐化,變成壓在勞動者身上的奴隸主階級以后,本部落或者說這個國家的勞動者也開始越來越多的淪為奴隸。有的是因為違反了奴隸主的制度,有的是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完全失去了生產和生活資料,于是不得不淪為奴隸,有的是因為債務還不上,于是自己也成為了被買賣的勞動力,由此形成奴隸。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當奴隸主階級的壓榨越來越嚴重以后,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越來越多的本部落子民淪為奴隸。這就是說,你作為本部落的子民淪為奴隸以后,其實就跟其他部落淪為本部落奴隸的人再沒什么兩樣了,你們都是被本部落奴隸主階級所壓榨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本部落奴隸的敵人不應該是其他部落的奴隸,恰恰相反,不同部落的奴隸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壓在他們身上的奴隸主階級,如果換用幾千年后的一句話的意思翻譯一下就是——全世界的奴隸應該聯合起來。
然而他們那時還不能獨立作為一個階級聯合起來登上歷史舞臺,否定著奴隸主階級的領導階級是新興地主階級。這個階級也作為一種否定因素,與奴隸主階級直接構成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著的這兩個階級以階級斗爭的方式推動著歷史的前進,那時新興地主階級代表著新生事物,他們要求變更土地所有制,要變土地的奴隸主所有為新興地主階級所有。因為要利用奴隸們一起反對奴隸主階級,所以新興地主階級也提出很多廢除奴隸制的一些制度改革,以便給予奴隸一些相對的人身自由和權力,從而爭取這些力量。
當事物的否定因素逐漸壯大,力量對比超過了原來的肯定因素以后,最終經過反復較量打敗了舊有的肯定因素,事物的性質就徹底發生了變化,實現了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比如從奴隸社會進入到了封建社會,也就是新興地主階級最終戰勝奴隸主階級取得統治地位,這時候新事物就戰勝了舊事物,奴隸社會也就轉變了性質變成了新的封建社會。
這個時候,作為原先事物即奴隸社會的否定因素存在的地主階級,成功實現了對奴隸社會的否定以后,他們又變成了新事物的肯定因素,即封建社會的肯定因素。
整個過程,就是否定因素戰勝原來的肯定因素,從而實現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也就是否定之否定規律里面的一次否定。
從這個過程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肯定因素作為肯定這個事物存在的決定性因素,一開始往往是進步的。如果一開始它就是腐朽的,那在搖籃里就被扼殺了,事物也就根本不會存在,也就無法繼續發展。但是隨著事物的發展,肯定因素就可能逐漸變成腐朽的因素,阻礙事物的繼續進步和突破。但是它作為肯定因素,不會自己退出舞臺,所以就需要否定因素逐漸成長壯大,去否定它,去與它斗爭,最終才能實現舊事物到新事物的轉化。當事物性質轉化以后,原先的否定因素,比如新興地主階級,又成為了新事物的肯定因素。
這種新事物的肯定因素,同樣可能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變成腐朽落后的因素,當另一種新的否定因素又完成了對這個事物的再次否定以后,事物的性質又會發生根本的變化,轉變成下一個新事物,這就是二次否定。
所以這種舊事物被否定因素所否定以后,變成新事物,新事物隨著自身的發展又逐漸變成舊事物,被下一個新事物所否定,這樣的矛盾運動過程,就是辯證法里的否定之否定規律。
二、
復辟與反復辟
歷史的實際發展過程往往更為復雜,不僅存在著新舊事物之間的轉化,同時也存在著新舊事物之間反復較量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在階級斗爭的歷史里面,就形成了復辟與反復辟的現象。
我們上面說過,否定因素比較特殊,它有兩種,一種是新生力量,代表著更高級的新事物,但是同時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曾經被新生力量戰勝,但是因為其本身力量還很強大,于是又卷土重來,重新戰勝新生力量,這時候就會出現復辟現象。
比如,封建地主階級作為奴隸社會的否定因素,這個否定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整個春秋到戰國期間經歷了500多年,期間舊奴隸主階級與新興地主階級反復較量,數易其位,最終封建制才得以確立。即使封建制確立以后,作為封建制的肯定因素——地主階級,一方面有其對立面農民階級作為新的否定因素對其進行否定,同時還會有奴隸制的殘余奴隸主階級,也在對其進行否定。
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里,法國大革命成功結束了法國封建王朝的統治,但20多年后,卻又出現了波旁王朝長達16年的復辟。
資產階級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想搞民主共和制,但是隨后被北洋軍閥掠奪了果實,建立了一個地主和買辦聯合專政的軍閥政權,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復辟,張勛之流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復辟相對都很短暫,這是因為封建階級歷經千年已經足夠腐朽沒落,同時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資產階級經過成長和發展,已經足夠強大。
在這一點上,作為資產階級社會的否定因素無產階級,則力量就相對弱小得多,于是就有了蘇聯歷史上的最長也最鞏固的一次復辟。無產階級革命在俄國的勝利使得人類歷史上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1956年,代表資產階級勢力的赫魯曉夫開始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提出了與帝國主義和平共處的思想,打著反對“個人崇拜”的招牌,竭力反對斯大林,竭力丑化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就是丑化公有制,丑化無產階級專政,大搞蘇聯傷痕文學,成功的為蘇聯資產階級復辟打下了基礎。其后勃列日耶夫、戈爾巴喬夫繼續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最終蘇聯資產階級重新登臺,實現了蘇聯資產階級的全面復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從整個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來看,新生事物在剛剛出現的時候一定是十分弱小的,剛出現的新興地主階級,萌芽時期的資產階級,以及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無產階級,都是如此。這種弱小不僅僅是數量上的,而且是認識程度、覺悟水平、組織程度等方方面面的。
而與新生事物對立的階級,則可能還處于極其強大的階段,甚至處于還能繼續發展的階段。
這個時候,新生力量可能會因為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比如我們新文化運動以后的無產階級革命,因為正好同時處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時期,因此這種革命就因為有了廣大的同盟軍和統一戰線,而爆發出改天換地的巨大力量,戰勝一切腐朽沒落的舊事物,改變其性質而變成新事物。
但是舊事物并不可能甘心于自己的失敗,他們也不可能在一次失敗之后就退出歷史舞臺,甚至他們依然很強大,依然有發展的空間。因此一旦過了那個特殊的歷史階段,他們就有可能,也有力量集合起來,重新壓垮和摧毀新生事物。
因此在歷史的階級斗爭過程中,就必然會出現新舊事物之間的復辟與反復辟,前進與后退,前進中有后退,后退中有前進等一系列復雜的歷史現象。
社會主義作為新生事物,本身就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產生的,因此它的成長過程也必然要遭遇舊事物的抵抗,所以也就必然是艱難曲折的,期間必然會出現復辟、倒退的現象,甚至這種復辟和倒退會是一個很長時期的歷史階段。所以出現得晚的東西,不一定就是新生事物,也可能是舊事物包裝以后復辟而來的東西。
因此從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去看,新生事物戰勝舊事物是必然的,這是因為新生事物雖然弱小,但是卻蘊含生機,逐漸壯大,舊事物雖然強大,但是卻日益腐朽,走向沒落。而這個過程卻又是異常曲折的,這是因為新生事物一旦煥發生機,就必然遭到強大勢力的鎮壓和摧殘,即使取得了成功代替了舊事物,但是也可能出現被復辟的現象。這種歷史過程用辯證法的話去說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