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實踐論》中精辟地總結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筆者打算借著這個唯物辯證法認識論的一般規律,來講一講認識和實踐的矛盾運動的一個特殊方面——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的螺旋上升過程。
我們使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看這個過程,可以把認識和實踐的矛盾運動拆解成實踐到認識和認識到實踐這兩個子過程,這兩個子過程既對立又統一,構成了認識和實踐的發展過程的基本矛盾。我們接下來就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具體地探討一下革命的實踐是怎么變成革命的理論的,革命的理論又是如何指導革命的實踐的。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腦海中固有的,而是從客觀的物質世界中,從社會的實踐中獲取的。 正如毛主席所說:“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這個道理放在革命中也是適用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蹲在資產階級的書齋學院里空想出來的嗎?當然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調查了大量歐洲工人階級的狀況,參與了如火如荼的工人運動的條件下,通過他們本人直接參與的階級斗爭產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廣大工人階級的社會實踐提供的間接經驗,將這些經驗性的感性認識科學地歸納總結、分析綜合,形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性的認識,并且通過社會的實踐進一步檢驗這些認識的正確性,最終才把這些理性認識成體系地總結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簡而言之,沒有革命的實踐,就不可能產生馬克思主義理論。
實踐又是認識的唯一目的,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觀世界。 毛主席說過:“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如果只到理性為止,那么還只說到問題的一半。”運用理性的認識,即理論,去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這是更重要的事情。馬克思說過:“哲學家們都在解釋世界,但關鍵在于改造世界。”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更為關鍵的部分,如果理論不去為實踐服務,那就只能淪為空想。
對于革命而言,如果所謂的革命的理論不能落到實地上,不能通過革命的理論指導革命的實踐,也不能通過革命的實踐檢驗理論的真理性,那么這樣的理論就是無用的垃圾,一如紅中網鼓吹的半外圍論,又如西馬、托派等泛左翼的繁瑣哲學或民主萬能論。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任何實踐活動,如果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那就只能是無頭蒼蠅般的盲動。只有以馬列毛主義的科學的革命理論為指導,正確地分析革命的形勢,分清敵友,搞清楚革命對象,制定正確的革命路線,有目的、有計劃地籌備各項革命工作,才能盡快促成革命的勝利。
馬列毛主義的革命理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無限的革命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革命理論和革命實踐遵循著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無限循環,每一次循環都使理論和實踐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的革命理論,就是因為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有著豐富的成功的革命實踐,這些革命實踐又進一步地檢驗了理論的真理性,并進一步地完善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 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革命的實踐中形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指導了俄國的十月革命;毛澤東又通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并且依靠這個理論指導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我們運用這樣的發展的眼光,再去審視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上的各種問題,就能夠看得更加清晰明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