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7月22日,毛澤東在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談話時說:“看來,關于海軍提出的核潛艇的請求可以撤銷。”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將毛澤東的這篇談話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七卷[1]時,為這句話做了這樣一條注釋:
1958年6月28日,中國方面根據蘇聯軍事顧問的意見,向蘇聯提出為發展中國海軍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的要求。同年7月21日,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轉達了赫魯曉夫和蘇共中央主席團關于蘇聯同中國建立一支共同核潛艇艦隊的建議。由于蘇方的這一建議有損中國的主權,中國方面撤銷了請蘇方就發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的要求。
在這條注釋中,提到了1958年與中國海軍建設有關的三件事,一是中國方面向蘇聯提出發展核潛艇技術援助的要求,二是蘇聯方面關于蘇聯同中國建立一支共同核潛艇艦隊的建議,三是中國方面撤銷了請蘇方提供核潛艇技術援助的要求。根據近年來公開出版的有關文獻和當事人回憶文章[2-7],這條注釋中提到的這幾件事的史實大可商榷。
一、1958年6月28日中國要求蘇聯為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了嗎?
研究設計和建造核潛艇,的確是1958年初夏海軍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但是,此前稍早一點,海軍在裝備建設方面還辦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向蘇聯方面謀求艦用導彈和先進艦艇技術的援助。由于這兩件大事同屬海軍裝備建設,又同屬非常機密的尖端技術,時間又幾乎同時,如果不了解當時的過程和內容,就很有可能將這兩件事合二為一。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1]中的這則注釋提到的1958年6月28日中國方面向蘇方提出為發展中國海軍核潛艇技術援助的要求,指的就是中國總理周恩來在這一天給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的信。周恩來為什么要寫這封信?其由來是這樣的:
1958年4月,中國海軍領導給國防部長彭德懷和軍委呈遞了一個報告,內容是:目前,蘇聯已有若干的艦艇,如潛艇、魚雷艇、反潛潛艇的動力和結構已有新的改進,已試驗成功幾種潛艇、魚雷艇用的火箭、導彈武器。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中,蘇聯供給的五種艦艇基本由新的設計所代替。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基本上已不宜繼續按照這些老資料進行建造,而急需獲得蘇聯建造新的艦艇設計圖紙及建造各種新的機械武器的資料,以便使我們少走彎路,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浪費,并盡早獲得較新、較現代化的裝備,可攜帶火箭、導彈的潛艇、快艇。報告建議以我國政府名義向蘇聯政府提出請求。
5月10日,彭德懷主持第152次軍委會議,研究海軍要求蘇聯繼續給予科學技術援助一事。彭德懷在會上說:對這類問題要明確一種方針,基本的是要自己研究、設計、試制,即使試制失敗,浪費一點錢也值得。如果光要人家的,自己不設計,我們就永遠只能制造舊的。你們的思想應當解放。如果你們要求援助只是為了要個樣品,準備自己先行仿造,那就可以通過政府向蘇方提出。
根據彭德懷的指示精神,海軍領導于5月14日提交了給軍委并報中央的報告。提出:“在現代條件下,我國海軍應該以火箭、導彈為主要武器,爭取自力更生獨立設計適合我國作戰方針及氣候條件的裝備。為加快這一進程,建議我國政府向蘇聯提出給予新技術援助的要求,促使我國海軍武器逐步向導彈化過渡。”軍委和黨中央很快就批準了海軍的報告,6月28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致信赫魯曉夫,“希望蘇聯政府對我國海軍建設上給予新的技術援助,在可能的條件下,有計劃地有步驟地供給我們建造新型的戰斗艦艇和可以攜帶火箭、導彈武器的艦艇的設計圖紙,以及制造這些艦艇的有關機械部件、材料、無線電技術器材和新武器等設計圖紙、必須的計算資料”。
以上就是周恩來給赫魯曉夫寫信的由來,信的基本內容可見于《蕭勁光回憶錄續集》[5]。
無論海軍向上呈遞的兩次報告,還是周恩來致赫魯曉夫的信中,都沒有出現“為發展中國海軍核潛艇提出技術援助的要求”。另外,當時海軍負責分管外事和裝備的副司令員羅舜初在其回憶文章中詳盡記述了他與海軍總顧問的數次會談情況,內容均為如何向蘇聯方面請求提供導彈、火箭和艦艇技術等問題,會談中雙方均未提及蘇聯為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一事。
如果在周恩來6月28日的信中提到了“為發展中國海軍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的要求”的話,為周恩來起草這封信的羅舜初斷無必要在7月19日給聶榮臻的關于研制核潛艇的報告中重提“需要通過一定途徑告知蘇方,請他們對我們進行必要的幫助。”其原因很簡單,6月28日這一天,中國研究和試制核潛艇的計劃仍在報批過程之中,還沒有得到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最后批準呢。
二、中共中央是什么時間正式批準發展核潛艇的?
現在,回過頭來說一說中國研制核潛艇的進程。早在1956年,開展小型核彈頭、核潛艇和軍用動力堆等綜合性的研究,就已經被列入《關于12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中了,但那時還處于計劃之中,尚未具體實施。1958年6月18日,聶榮臻召集羅舜初、劉杰、張連奎、萬毅、安東等開會,討論研制核潛艇問題,從這時起,中國第一次將核潛艇研制提上議事日程。
6月27日,聶榮臻向彭德懷、周恩來并毛澤東、中共中央書面報告了討論結果。報告說:“我國的原子能反應堆已開始運轉,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能動力利用于國防的問題。關于和平利用方面,科委曾開過幾次會進行研究,已有布置。在國防利用方面,我認為也應早做安排。為此,曾邀集有關同志進行了研究,根據現有的力量,考慮到國防的需要,本著自力更生的方針,擬首先自行設計和試制能夠發射導彈的原子潛艇。”報告最后提出:“擬以羅舜初、劉杰、張連奎、王錚等4同志組成一個小組,并指定羅舜初同志任組長,張連奎同志為副組長,籌劃和組織領導這一工作。”
第二天6月28日,周恩來看了聶榮臻的報告后批:“請小平同志審閱后提請中政常委批準,退聶辦。”周恩來致信赫魯曉夫剛好也是這一天,周恩來作為一國總理,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尚未最后批準研制核潛艇的時候就提前向蘇聯領導人提出為中國海軍發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的要求,以周恩來一貫的嚴謹態度,特別是剛剛挨過毛澤東嚴厲批評,幾乎要被撤換的情況下,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關于建議我國研制核潛艇問題的報告,6月28日周恩來總理批復的剪影(選自《聶榮臻畫傳》[8])。
周恩來致赫魯曉夫的信是海軍代擬的,如果海軍在代擬稿中提到要求蘇聯幫助提供發展核潛艇的技術,至少應在蕭勁光等海軍領導人的回憶[5-7]中有所反映,但是在這些回憶文章中均未見到此類文字。
中央正式批準聶榮臻的報告,已經是7月初的事了。為了落實中央批準建造核潛艇一事,核潛艇研制領導小組組長羅舜初和副組長張連奎7月19日聯名給聶榮臻寫報告,對設計、制造核潛艇任務的具體分工,研制進度,與中國科學院、冶金部等單位協作,以及申請專門經費等提出了安排和請示。
7月22日,聶榮臻在羅舜初、張連奎兩人的報告上批示:“同意所提的安排。經費問題由各單位承擔,不另列預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辦這樣大的事情沒有錢不行,聶榮臻的批示明確了經費由各單位承擔。這就意味著,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從這一天開始,算是正式啟動了。
三、中國方面撤消了請蘇方就發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的要求了嗎?
中國方面從一開始就熱切希望蘇聯方面能就發展核潛艇向中國提供技術援助,領導小組成員、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曾與該部蘇聯專家談過關于設計和試制原子潛艇問題,專家表示,他個人愿大力支持。但這樣一項復雜的工程,僅靠一二個專家的個人支持是遠遠不夠的,羅舜初和張連奎在7月19日給聶榮臻的報告中提出:“為了縮短對原子動力單獨摸索的時間,爭取早日完成任務,需要通過一定途徑告知蘇方,請他們對我們進行必要的技術援助”。然而,就在7月22日聶榮臻批示同意羅舜初、張連奎報告的當天,中國政府還來不及正式向蘇聯政府提出關于核潛艇的請求,毛澤東就對尤金大使說出了“看來,關于海軍提出的核潛艇的請求可以撤銷”的話。
盡管毛澤東對尤金說出了“可以撤銷”一類的話,但在實際工作中,中國并沒有放棄請求蘇聯幫助設計建造核潛艇的愿望。1958年9月8日,蘇聯方面終于對周恩來6月28日的信件有了回應。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專電周恩來總理,同意“在艦艇新技術方面,給予廣泛援助。”并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去蘇聯商談。經中央軍委研究,確定由海軍政治委員蘇振華為中國政府專家代表團團長,率團去蘇聯商談海軍新技術援助問題。
蘇振華率代表團剛一抵達蘇聯,就向蘇方提出了包括原子動力潛艇制造在內的商談建議。蘇方答復,除了原子動力潛艇、導彈驅逐艦外,其它項目可基本上滿足中方的要求。并一再強調“制造核動力潛艇問題,目前還沒有準備好提供技術援助”。蘇方說“沒有準備好”是句大實話,當時蘇聯自己的核潛艇還沒有最后定型進入現役,怎么可能向中國提供技術援助呢?只是中國方面并不了解蘇聯的真實情況罷了。
1958年,蘇振華率訪蘇代表團參觀留影(蘇承業提供)。
面對蘇方的推諉,代表團仍然盡力爭取蘇聯在核潛艇制造技術方面給予一些幫助。經中央批準,代表團退而求其次,采取了出國前事先商定的“拋磚引玉”的方法,將隨團攜帶的一份核潛艇設計制造領導小組準備好的《原子動力潛艇初步設計設想》正式提交蘇方,請蘇方提供咨詢。蘇方推脫不過,最終還是收下了這個文件,同意提供咨詢。
1959年4月上旬,蘇聯方面向中國提交了《對于導彈原子潛艇研究設計初步方案所提各項問題的答復》,對有關核潛艇總體設計、核動力和導彈武器等67個技術問題提出了比較明確而詳細的意見。這個答復對于我國業已進行的自行設計建造核潛艇的工作,無疑是個鼓舞和肯定,同時對今后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
至于蘇聯方面全面撕毀協議,撤回專家,停止對中國的援助,那則是后來發生的事了,此間不再贅述。
問題是1958年的7月,中國海軍還沒有向蘇方正式提出幫助研制核潛艇的要求時,毛澤東為什么會對尤金大使說出了“關于海軍提出的核潛艇的請求可以撤銷”一類讓尤金摸不著頭腦的話。
毛澤東在同尤金談話時說:“這個問題我腦子里沒有印象,問了他們才知道,海軍司令部里有那么些熱心人,就是蘇聯顧問,他們說蘇聯已經有了核潛艇,只要打個電報去,就可以給。”
1959年9月30日,毛澤東主席接待赫魯曉夫率蘇聯黨政代表團第三次訪華留影。
1959年10月1日國慶典禮,毛澤東主席、赫魯曉夫在天安門城樓的留影。
不知毛澤東問的“他們”姓甚名誰,也不知道“他們”向毛澤東報告的海軍司令部里的“熱心人”究竟是哪一位蘇聯顧問,這位“熱心人”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中國海軍中的哪一位說了“蘇聯已經有了核潛艇,只要打個電報去,就可以給”之類的話,以致惹的毛澤東對尤金大發光火。如果能把這些細節搞清楚,那么這樁中蘇關系史上的歷史公案的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2024年3月19日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人民出版社,1999.6.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卷[M].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149.
[3]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M].人民出版社,1999.上卷:575,下卷:643頁.
[4]王焰主編.彭德懷年譜[M],人民出版社,1998:596、680.
[5]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續集[M].解放軍出版社,1988:183-184.
[6]楊肇林.從高山到大海-共和國上將蘇振華[M].解放軍出版社,2001:191、208、209、210.
[7]羅舜初.羅小明編.1958年中國軍事科學技術代表團訪蘇前后.百年潮,2005.1
[8]重慶聶榮臻研究會、中共重慶市江津區委、江津區人民政府編著.聶榮臻畫傳[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11:28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