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署名為“價值是個嘚”的文章——《為反駁“剝削論”鼓掌》。此文主題十分集中,就是妄圖徹底否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早就科學揭示的資本家階級對工人階級存在剝削關系的基本原理。文章說,老師講“企業老板剝削員工的剩余價值”,學生卻接連反問老師,問得老師“無言以對”、“目瞪口呆”、“大為驚訝”,被狠狠地嘲弄了一番。殊不知,作者自以為得計,卻重現了歷史上庸俗資產階級經濟學者那種抓住事物表面性、片面性說事,維護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欺騙性、辯護性本質。
“學生”反問老師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和您各投一億元辦企業,我變成十個億,就是剝削,而您的一個億虧光了,是不是員工剝削了您?否則您的一個億怎么會沒有了?文章說,老師對此“無言以對”,這顯然有貶低老師之嫌。因為“學生”的這個問題,恰恰暴露了“學生”的幼稚,他把資本家之間的競爭關系與勞資剝削關系混為一談了。其實,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資本家之間是存在你死我活、大魚吃小魚的競爭關系的,有人盈利,有人破產,實屬正常現象。稍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常識的老師,對此絕不會“無言以對”。顯然,這個“反問”,是文章作者的編造。
“學生”反問老師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因為賺了錢,給員工的待遇很高。您因為虧了本,給員工的工資很低,最后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下去,那么,我和您究竟誰是剝削者呢?”這里講的,顯然是把兩位剝削者經營水平誰高誰低的問題,偷換成“誰是剝削者”的問題了。這個“反問”實際上又是把本質不同的經濟現象混為一談,是用詭辯的方式為資本剝削作辯護。
“學生”反問老師的第三個問題是,假如我買了一塊好的地,一個員工都沒有雇傭,五年后地價不斷上漲,最后變成了十個億,我剝削了誰呢?假如您在一個偏遠的山區買了一塊地,也是一個員工都沒有雇傭,五年后,因地價不斷下跌,最后連銀行利息都付不起,那么您是被誰剝削了呢?如果您不被人剝削,錢怎么會沒有了呢?其實,在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之后,從事土地經營的已是資本主義農業資本家,資本主義土地所有者本來就不是靠直接雇傭“員工”進行剝削的,而是憑借土地所有權,不勞而獲地收取絕對地租或級差地租。馬克思深刻地揭示出,這種地租來自地主對農業資本家所剝削的農業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瓜分,同時,地主還會以級差地租的形式占有社會其他生產部門轉移給他的“虛假的社會價值”(也就是其他生產部門生產的剩余價值),這當然也是一種剝削。可見,憑借土地所有權,不勞而獲地占有地租,當然是剝削。而購買土地不使用而虧本,那是土地利用的浪費,是剝削者自己的浪費!“學生”(其實是作者的化身)提出這種問題,暴露出他根本不懂資本主義土地所有者的剝削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作者否認剝削關系的辯護論,無非是采取了把不同性質的表面現象混為一談,并以偷換概念的方法進行詭辯,欺騙廣大人民群眾。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稀奇。歷史上的庸俗資產階級經濟學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為了掩蓋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為了欺騙工人階級,早就制造了各種各樣的大量的辯護論。如果讀一讀《資本論》原著,對比一下經濟思想史上否認資本家剝削的辯護論,就可以知道,這位作者的剝削辯護論,其實是老調重彈、沉渣泛起,根本不值一駁。
不過,該文對我們這些教政治經濟學的老師們,倒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學生考進學校,本來是來受教育的,為何卻會向老師提出那么多把不同性質的經濟現象混為一談的問題呢?我們當老師的,可否通過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不提出諸如此類庸俗經濟學家才會提出的問題呢?須知,庸俗經濟學的一大特征就是“在表面的聯系內兜圈子”,“對可以說是最粗淺的現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釋”(《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頁,頁下注(32))。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有正常的思維能力,是完全可以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的;而只要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就可以正確區分經濟現象的本質和表象,基本上不會提出那種只有庸俗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才提出的問題。當然,“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有的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不理解,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怪問題,并不奇怪,老師有責任釋疑解惑。但是,對于老師來說,更重要的是,有針對性地把樹立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做在前面,啟發學生自己增強分清是非的自覺性。這是能夠辦得到的。借此機會,我不揣冒昧,向讀者談一點自己的教學體會。
鑒于多年來新自由主義造成的思想混亂,我的第一堂政治經濟學或者《資本論》課程,已經改變了教學方法,一開始并不急于講經濟學,而是給同學們講最通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故事。我說,只要不是陰雨天,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黃昏從西邊落下,請問可否認為太陽每天繞地球轉呢?大學生和研究生幾乎總是一致回答,否!于是,我便接著說,要知道,現實經濟生活中有許多可感覺的假象,正好與經濟真相相反,這與“太陽繞地球轉”的假象是相似的,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分清經濟假象和經濟本質,不能犯庸俗經濟學家的錯誤。這樣一來,那種因弄不清經濟生活中的現象與本質,時而向老師提似是而非的問題的情況,就明顯地減少了。因為學生既然有了區分經濟現象與經濟本質的意識,就不再提出自己都覺得幼稚可笑的問題了。隨著學習深入,學生們的科學經濟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同學們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興趣也越來越強。
我上研究生的《資本論》課程,待上到一定課時之后,喜歡與同學們交流。這時,總有研究生對我說,自己在本科時,學了那么多“西方經濟學”課程,現在看來,學了太多的“垃圾”!聽到這些話,我總是感到由衷的欣慰。這些同學雖然學《資本論》時間不長,卻已能將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和領會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批判這兩者結合起來了!于是我便接著說,只要同學們學會比較,劃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界限,就可以變“垃圾”為肥料,就怕稀里糊涂,不學《資本論》原著,那就難免會上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當!
讓我們回到為剝削辯護這篇文章上來。不能不說的是,該文作者署名很不嚴肅,帶有嘲諷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意味;作者胡編亂造地提出問題,表現出無理取鬧的狂妄,卻又虛弱害怕。否則,又何必制造一個“學生”給自己當替身。應當說,這篇文章公然為剝削制度做辯護,已具有在意識形態領域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的性質。因此,盡管文章的內容不值一駁,我們還是不能等閑視之。不能忘記,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要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絕不允許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涂脂抹粉的行徑,這也是筆者花時間寫作本文的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