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資和縮短工作日那個是值得爭取的經濟斗爭呢?答案是縮短工作日。
從實質上說,加工資和縮短工作日都是在減少工人為資本家所做的無酬勞動,可以說都是在維護工人利益,但是相比增加計時或計件工資,縮短工作日而不減少日工資的斗爭才是真正能保護工人利益的。
如果工人們爭取到的是每小時工資的增長,那么從經典經濟學的統計而言,工人們就更傾向于加班,更傾向于每天多做1~2個小時的工作,這也就與資本家延長工作日的陰謀不謀而合,一旦工人們因為提高的工資延長自己勞動的時間,就必然導致一個工人所做的工作成為原先1.2乃至1.5個工人所做的工作,提高工資會利誘工人,而造成等量雇傭工人勞動總供給增加。
還是這條供需曲線的紅線,一旦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加長,就必然引發勞動的總供給(數量)增長,紅線向右平移,使得與藍線交點在價格上的投影降低,俗話就是:勞動越多,收獲越少
給勞動者增加工資,最終換來了勞動總供給的增加,資本家于是可以辭退一部分原有的工人,原先雇傭10000個工人的事情,因為工作日的延長,只需要雇傭9000個工人就足夠了,問題就出在這,被辭退的1000名工人加入了失業大軍,成為了資本家所需要保持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沒有工作的產業后備軍,成了資本家壓榨在崗工人的籌碼,工人們礙于這支有勞動能力的產業后備軍對他們工作的威懾,因而必然在日后遭到清算。
提高工資,說實話是很虛的東西,工資以貨幣形式支付,卻不能不注意到金融家們在貨幣上做的手腳,今天月薪3000單位貨幣的月工資,在購買力上,也就是月薪的交換價值,絕對比不上2000年代的月薪2000單位貨幣的月工資交換價值,這里我特地沒有確定單位,因為無論是¥,還是€$,通貨膨脹在這些年都大大加劇,可是資本家卻可以說:我就是給你們加工資了啊,每次漲工資的數值,并不以交換價值為準,而是以貨幣為單位增加,資本家操縱貨幣,就勢必要你以后繼續為漲工資斗爭。
金融家家操縱著貨幣,任何漲工資的斗爭最后的成果都會被消磨殆盡,但是縮短工作日卻不是這樣,因為資本家不能使交換價值貶值,也不能讓明天的一小時比今天的一小時更長
為什么歷來的工人運動都要堅持八小時工作制的原則?因為縮短工作日就是對工人階級最好的救贖,工作日一旦縮短,工人們就可以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放松,學習知識,培養興趣,提高涵養,而不是只能在深夜下班找個小酒館買醉,常常有人控訴工人“粗俗”“打老婆孩子”“臟兮兮”,那么如果他們沒有工作之余的時間,又能怎樣培養自己的品格呢?又有多少時間和妻子長時間相處呢?又有多少時間整理自己呢?
工作日的縮短在經濟上的意義則在于其將縮短等量雇傭工人勞動的總供給,譬如在12h的工作制下,一家工廠需要雇傭10000名工人,那么這家工廠現有生產力即為120000勞動小時的交換價值/日,這是生產資料的極限,卻不是工人階級的極限,如果工人的勞動時間被縮短到八小時,那么原先這10000名工人每天只能創造80000勞動小時的交換價值,與工廠極限的120000勞動小時還有40000勞動小時的差距,這就逼迫資本家再雇傭5000名工人,以完成最后40000勞動小時交換價值的生產。
現在我們回顧上述的一切論述,如果工作日被縮短4小時,原先的10000名工人的負擔就減輕了,然后資本家還被迫要雇傭5000名額外的工人,把這部分工人從產業后備軍中加入到工人階級的隊伍里來了,此時,工人已經有15000人,比以前的10000人數量更多,八小時工作制下,工人們的休閑時間更多,能更多的社交,學習,鍛煉身體,使得此時的工人的每一個個體都相比先前的工人更加有知識和強壯,而整體上讓工人階級更加團結,互相支持,進而在階級斗爭中加強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工人階級的悲劇,是資本家造成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工作日一節中提出:縮短工作日是最重要的斗爭方式,只有縮短工作日才能真正穩固的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現在屏幕前的朋友們,知道該為什么斗爭了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