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與資本是反映社會根本性質的政治經濟學基本范疇,馬克思主義導師們早已闡明其客觀規律性,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以及世界資本主義的罪惡歷史也早已完全證實。資金與資本是根本對立的生產關系,即根本對立的社會制度。但是有些所謂的專家教授和領導干部至今對資金與資本兩個范疇不加區別,混為一談,甚至以資本代替資金,大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復辟資本主義大造修正主義謬論。我們理應認真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嚴肅區別資金與資本兩個政治經濟范疇,堅定立場決不能弄錯!這既是根本性理論問題,更是重大實踐問題,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和大方向,是我們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和堅持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的根本問題。一個時期以來,不僅在理論和輿論上,而且在決策和實踐上還存在混亂現象,迫切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以區別和認真糾正,把握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方向和道路。
一、資本經濟范疇的本質與特征
資本這個范疇的基本涵義,是能帶來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料和貨幣,也俗指經營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本錢。西方經濟學家認為,資本是資本家專用來投資的價值,俗曰本錢或本金,其目的是為了完成資本—>生產—>(資本+剩余價值)的過程,即西方經濟學中的投資過程,從而獲得利潤或者叫剩余價值M,簡單講就是為了用錢生錢,資本家發財致富。英國經濟學家、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為西方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親赴歐洲各地考察后,于1776年發表的一部改變人類歷史的創世巨著。這是人類首度針對政治經濟學原理進行邏輯嚴謹的科學論證。亞當·斯密總結了近代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經驗,批判地吸納了它之前的重要經濟理論成果,對國民經濟的運行過程作了系統整體的描述,是現代西方經濟學的集大成之作。《國富論》主導了人類政治經濟的演進方向,即使是現今西方龐大復雜的資本主義社會,其運作方式仍然依循本書的模型原則。亞當·斯密在本書中闡述了財富來源和經濟發展的原理,并且說明財富在資本主義社會各階層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僅強調市場機制的無形力量,更凸顯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存在著表面現象與內部實質相聯系的兩重性。西方古典經濟學家以資本為基本經濟范疇,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運行的規律,即資本主義國家及其資本家發財致富的秘密、手段和過程。
按照馬克思《資本論》的總公式W=C+V+M及其觀點,資本C+V是一種可以帶來剩余價值M的價值,它是反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政治經濟學特定范疇,它體現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即資本家對工人,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殘酷剝削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資本為基本范疇,以剩余價值為中心,全面系統而更加深入地刨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即資本家以資本為基本手段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全部秘密,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也就是說,國際無產階級的導師卡爾·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以資本C+V為基本范疇,資本以不變資本C和可變資本V構成,以剩余價值M為中心,從資本主義經濟細胞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兩重性入手,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刨析和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資本C+V的生產過程,分析了剩余價值M的生產問題。第二卷在資本C+V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分析了剩余價值M的實現問題。第三卷論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分別研究了資本C+V和剩余價值M的具體形式,論述的內容達到了資本C+V的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分配過程的高度統一,分析了剩余價值M的分配問題。總之,《資本論》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復雜性、尖銳性和不可調和性,深刻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即無產階級必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剝奪資產階級剝奪者,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勞動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新社會,人類社會的發展前途最終目標必將是共產主義的歷史發展規律。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家就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資本是死勞動,像吸血鬼一樣,必須吸收活的勞動,方才活得起來,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大。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這個基本觀點,資本是一種專門壓榨工人剩余價值的價值,它是反映資本主義本性的政治經濟學特定范疇,它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資本在表象上看是貨幣和生產資料,但貨幣和生產資料本身并不是天然的資本。只有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系中工人被剝奪,只有工人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前提條件下,貨幣和生產資料被資本家專門用來作為剝削雇傭工人勞動力、榨取剩余價值的手段時,它才轉化為資本。
資本吸血的本質特征是令人發指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罪惡資本家許家印不就是這樣嗎?!馬克思所講的“資本”就是指資本家占有、并用作剝削手段的生產資料和貨幣,是一種由剝削工人剩余勞動積累形成的社會權力,它一來到人世間就淋漓盡致地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壓榨和剝削,因此,資本并不是天然生成的,更不是生產力的一個必然概念,而是生產關系的經濟范疇,是資產階級剝削和壓迫工人的范疇,是敲骨吸髓、吃人成性的血淋淋的階級剝削概念。
二、資金經濟范疇的本質和特征
資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范疇,特指公有制生產單位經營農業和工商業以貨幣表現的本錢,或曰本金,同時也是特指社會主義國家用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資或貨幣。資金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貨幣,資金中的一部分是貨幣,還有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貨幣資產只有成為企業注冊資金,投入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后,才能轉化為資金。社會主義經濟是產品經濟和商品經濟相結合的社會經濟,社會主義生產是以產品生產為主、商品生產為輔的社會生產,資金是用來進行社會生產和再生產,不斷周轉、循環、增值、創造和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價值,它是由社會成員即勞動人民的生產勞動所創造的凈增加值M積累起來的價值,體現著以貨幣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資金是墊支于社會再生產和流通過程,用于創造和實現新產品價值的價值,并從中創造凈增價值M的媒介價值,也就是說,凈增價值M才是資金管理謀求社會成員日益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的價值基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總公式,即W=C+V+M,其形式可通用來反映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W是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者勞動創造的財富總價值C+V+M,扣除勞動者原先創造的在這次生產過程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價值C后,V+M便是勞動者新創造的財富價值,其中V作為工資發放給勞動者,滿足勞動者基本生活需要,留下來的M便是社會凈增價值。生產資料C是勞動者社會公有,工資V是勞動者自己勞動消耗的補償,其余便是勞動者為自己的社會新貢獻的凈增價值M。M作為勞動者社會公有新增財富,將用于增加勞動者工資、擴大社會生產、政府管理、社會文化教育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儲備等方面。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社會財富都是工人階級生產創造的,生產資料卻被資本家剝削占有,工人新創造的財富價值,扣除工人工資后的剩余被稱作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范疇是資本主義的特殊范疇。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下,社會財富是勞動人民生產創造的,生產資料勞動者社會共同占有,勞動人民新創造的財富價值發放工資后就是凈增價值。凈增價值是社會主義的特殊范疇,再跟資本主義一樣稱作剩余價值就不對了。資金再不能混為一談,稱作資本。
資金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范疇,一直以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理論與政策;以及政治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政府的方針政策、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五年計劃、國民經濟統計、法規制度以及報刊雜志等常用基本范疇。資金范疇常用在:指經營工商業的本錢、指國家用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質資料或貨幣、黨和國家的領導者關于資金的理論、方針和政策之內涵。如毛澤東主席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干部會議上所作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報告中就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的總方針。” 國家發展經濟社會需要大量資金,毛主席一再強調,既要增產節約,積累資金,又要發展外貿,利用外資。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話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
經濟理論與實踐關于資金的定義還有以下表述:1、資金是墊支于社會再生產過程,用于創造新價值,并增加凈增價值的媒介價值。2、資金是以貨幣表現,用來進行周轉,滿足創造社會物質財富所需要的價值,它體現著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3、資金是用于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有價值的物資和貨幣。4、資金是國民經濟中財產物資的貨幣表現。從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一些共性,資金是一種貨幣表現,是流通中價值的一種貨幣表現。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通過不斷運動、保存并增加其自身價值的價值。是社會主義公有資產的價值形態,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企業擴大再生產,滿足全社會勞動者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價值手段,體現國家、企業、勞動者個人三者利益根本一致的生產關系。
資金的分類方式主要有:一是按分配的形式,可分為通過財政收支形式而分配的財政資金和通過銀行信貸形式而分配的信貸資金。二是按用途可分為用于基本建設的資金和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三是按融資平臺來會選擇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國內最大的第三方融資平臺投融界提供資金信息。四是按在再生產過程中的周轉情況,區分為房屋、機器設備等的固定資金和表現為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商品、銀行存款等的流動資金。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資金,都必須參與社會主義的再生產過程,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資金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存價值并使原有的價值得到增值。
企業的資金來源于貸款、債券發行和股東出資等渠道。企業盡可能把低成本資金引入實體經濟,以爭取獲得盡可能多的凈增價值,即利潤。在當前現有的金融體制下,低成本融資能否進入實體經濟還相當不確定,需要依靠國家制度安排來保證。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前提,是中央政府對“實體經濟”做出嚴格界定,建立起化解弱勢行業及企業融資困難的保障機制,制定嚴格區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法律制度。
確保經濟有質量的增長,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一條重要途徑。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幾個基本條件。比如界定清楚什么是實體經濟,比如金融體系運作必須有效,比如不同融資工具之間必須具有替代效應,采取市場化方式而不是政府主導等。若沒有這些基本條件,融資成本降得再低,這些資金是否會進入實體經濟仍是相當不確定的。沒有這些基本條件,低成本融資不僅無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反而會吹大資產價格泡沫。
講到資金的投入,指的是資金的取得,是資金運動的起點,投入企業的資金包括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和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前者形成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后者屬于債權人權益形成企業的負債。投入企業的資金在形成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同時形成企業的資產,一部分形成流動資產,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
資金的循環與周轉是資金運動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將資金運用于生產經營過程就形成了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分為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三個階段。供應過程是生產的準備過程,在供應過程中,隨著采購活動的進行,企業的資金從貨幣資金形態轉化為儲備資金形態。生產過程既是產品的制造過程,又是資產的耗費過程。在生產過程中,在產品完工之前,企業的資金從儲備資金形態轉化為生產資金形態,在產品完工后又由生產資金形態轉化為成品資金形態。銷售過程是產品價值的實現過程,在銷售過程中,銷售產品取得收入,企業的資金從成品資金形態又轉化為貨幣資金形態。
由此可見,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企業的資金從貨幣資金形態開始,依次經過供應過程、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三個階段,分別表現為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等不同的存在形態,最后又回到貨幣資金形態,這種運動過程稱為資金的循環。資金周而復始地不斷循環,稱為資金的周轉。
提到資金的退出,就是指資金離開企業,退出資金的循環與周轉,主要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給職工發放工資,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上述資金運動的三部分內容是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具體而言:沒有資金的投入,就不會有資金的循環與周轉;沒有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就不會有債務的償還、稅金的上交、工資的發放和利潤的分配等;沒有這類資金的退出,就不會有新一輪資金的投入,也就不會有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
除了上述資金和資本特定的經濟范疇之外,社會歷史上不同社會制度下還有共同使用的通用經濟范疇,例如資產等。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稱之為資產,資產也是企業經營的權利。資產按照流動性可以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等等。通用經濟范疇不是本文論述重點,這里就不展開贅述了。
一個時期以來,特別是最近,我國新聞報刊、網絡媒體上輿論比較混亂,出現所謂“國有資本”、“共有資本”、“全民資本”、“集體資本”等經濟范疇的說法,甚至還有說什么“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國家資本”、“政策資本(政府資本)”、“這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重大創新發展”、“重大改革”等等。這除了一些不明事理的糊涂人胡言亂語之外,主要是公然挑釁、修正和歪曲無產階級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的《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以及毛澤東思想等馬克思主義偉大真理學說的謬論,也是混淆視聽,混水摸魚,鼓吹“國有企業私有化”,推行公有制資產“私有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經濟,企圖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輿論,是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公然污蔑、摸黑和挑釁。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堅決反對!
七十年代末以來,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高干子女暴富了,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富裕起來,出現了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然而一部分先富起來的高干子女、官員、精英、資本家們,紛紛帶著億萬財富和老婆孩子,幾乎全跑到大洋彼岸享清福,建設資本主義世界去了。并沒有見到所謂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反而嚴重的資本主義兩極分化了。
我們要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關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的教導,以嚴肅而科學的正確態度對待政治經濟學范疇,無論研究經濟問題,或是研究和宣傳黨和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務必弄清楚政治經濟學范疇的內涵、實質和特征,切不可胡亂使用修正主義政治經濟學范疇,以免上走資派、公知、漢奸、賣國賊學者、第五縱隊等敵對勢力,推波助瀾帝國主義“和平演變”陰謀的勾當,引起人們思想和經濟實踐的混亂,挫傷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偉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人翁意志、責任感、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讓我們高唱國際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全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把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進行到底!
(本文發表時有刪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