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不會隨著時間而老去。
自萬年前人類社會走向復雜化、逐步出現階級分化以來,階級分析方法就被有意或無意地應用于國家治理研究。公元前81年,在西漢政府的最高國策會議鹽鐵會議上,代表地主豪強勢力的文學賢良要求政府放棄鹽鐵專賣政策,“不與民爭利”。代表國家整體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一眼就看穿了文學賢良背后的階級基礎,指出文學賢良所說的“民”,并不是普通民眾,而是擁有大資本、能夠進行大規模冶鐵和煮鹽的豪民。他說,有財富的地方,必然是在深山大海里,不是強橫的有特殊勢力的富人,是無法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的。《鹽鐵論·禁耕篇》:“夫權利之處,必在深山窮澤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今人王利器先生考察了賢良文學的身世后更明確指出:“參加這次會議的六十多個賢良、文學,他們都是‘祖述仲尼’的儒生,除了心不離周公,口不離孔、孟之外,還宣揚當時‘推明孔氏’的董仲舒的學術思想。董仲舒就是向漢武帝建議要‘鹽、鐵皆歸于民’的始作俑者……反對‘與民爭利’,一再宣揚什么‘亦皆不得兼小利,與民爭利業,乃天理也’。他之所謂民,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指的豪門貴族和富商大賈。”【1】
美國自1980年代里根執政時期開始,中產階級逐步萎縮,社會鴻溝加大,已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學者注意到,19世紀末形成的、剝離政治和道德維度的現代經濟學已經不能解決政治權力和社會財富不斷集中的問題,因為政治權力在不斷強化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今天美國已經造成普通民眾和大資產階級兩大階級的嚴重分化,這遠遠超越黨派之爭,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政治問題。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羅伯特· 賴克 (Robert Reich)在其2015年出版的《拯救資本主義》一書中指出:“美國未來面臨的最大政治分歧不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分歧,而是由大企業、華爾街銀行和富豪組成的復合體與普通大眾之間的分歧。前者依據自身喜好操縱經濟和政治游戲,后者因此身陷困境。”【2】
在19世紀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馬克思將階級分析方法發展為研究歷史和社會的通用理論工具,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和毛澤東都善于運用階級方法分析社會,分清敵我,靈活運用于統一戰線工作。
我們研究新時代的社會問題,仍然離不開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余云輝博士的新作《關于共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探討》,以階級分析法為理論工具,對當下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進行了細致入微地分析,特別是“共產階級”概念的提出,是一個關乎中國經濟發展方向、關乎黨的執政基礎、關乎了中國社會長治久安的了不起的理論創新。
余云輝博士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中國共產黨人徹底掌握了全國的軍權、政權和幣權,清除了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及其經濟基礎。外國資本、官僚資本、民族資本和地主土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的無產階級及其他勞動者階級不僅改造了敵人,也改造了自己。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不再絕對貧困化,而轉變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他這樣寫道:“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的無產階級及其他勞動者階級都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共同擁有社會生產資料的有產階級,即轉變為‘共產階級’。‘共產階級’不再是原先意義上的無產階級,而是作為生產資料共同主人的有產階級。‘共產階級’作為新社會有產者的聯合體,成為公有制企業和土地的主人。”
隨著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體制,引進外資,導致多種階級和多元化社會的形成。當今中國社會主要存在著新中國原有的“共產階級”、改革開放后新生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買辦階級和工商小業主。新時期的“共產階級”包括體制內的就業人員和集體土地上勞動的農民。新時期的“無產階級”則包括失地農民和城市農民工,以及其他各類私企工人。
要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就必須適應新形勢。在節制私人資本的同時,壯大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維護共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在社會主義中國,新興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不是被簡單消滅,而是被轉化并進化為‘共產階級’。所謂‘推動社會進步’就是推動多元化社會朝著‘共產階級社會’方向發展。維護‘共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即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反對全民資產和集體資產的私有化,反對經濟腐敗和政治腐敗,是全體‘共產階級’成員的階級責任和全體共產黨員的政治責任。”
余博士還以華為為例,說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如何通過職工持股等制度創新,“從資本主義企業起步,走向社會主義集體企業,同時完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向‘共產階級’的階級轉換。”
最后,作者總結道:“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先進且實用的經濟社會分析工具。按照本文的探討分析,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應該是‘共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其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共產階級’不僅是無產階級的未來,而且是資產階級的未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不是被簡單消滅,而是被轉化和改造為‘共產階級’”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在中國已經建立起強大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時代,還有太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只會當抄書匠,仿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有神通,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已經說過——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概念和話語,將之應用到21世紀的中國。這種刻舟求劍的作法必然失去理論生命力,造成“新八股”“新教條”。
理論自信的基礎是理論創新和理論活力,我們有必要如余云輝博士那樣,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勇于創新,大膽創新。中國豐厚的人文土壤和百年大黨前赴后繼不斷積累的寶貴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研究材料——歷史呼喚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注釋:
【1】王利器:《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版,序言第8頁。
【2】羅伯特· 賴克:《拯救資本主義》序言,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