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當前我們看分析中國社會的文章總感覺越讀越糊涂,仿佛置身一堆亂麻之中,讀罷腦袋就像在漿糊里泡了一遍?
我在反復讀《毛選》尤其是開篇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找到了答案,就像毛主席當年深入田間地頭、革命一線找到了中國革命首要問題的答案一樣。就是當前,我們很多寫中國社會現狀分析的問題,一方面,缺乏馬克思主義立場和方法(階級分析法),另一方面,缺乏深入社會現實中調查研究的行動,多數都是透過辦公室的材料、數據等來寫文章。
誠然,當前很多人嘴上說著堅持馬克思主義,但其寫的文章做的事情中似乎看不到半點馬克思主義。還有甚至,大肆叫囂,階級分析法早就過時了,不靈了。
列寧說:“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
要用階級分析法分析中國社會,就必須承認現在的歷史進程中存在著不同階級。倘若不承認階級,或者看不到階級的不同,自然階級分析法就不靈了,寫出漿糊一樣的文章也就順理成章了。
階級分析法是分析中國國情的方法,之前是當前是未來還是,直到階級消亡。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毛主席始終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清敵我及其力量的對比,詳細地剖析中國各階級的利益,進而找到真正的革命的力量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力量——“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從而制定正確的革命戰略和政策策略。
階級分析和立場
毛主席嫻熟的階級分析的方法,要大處著眼,不要一葉障目,“階級斗爭是一個大問題”。要用這個武器找到中國革命的真正朋友,為革命成功團結磅礴力量。更要求在進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并認為這是“了解情況的最基本的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數,首先要算清階級賬,“才能據以定出正確的政策”。在革命的不同階段,階級分析也要隨著不同階段的新實踐而變動,在全黨的工作重點即將從農村轉向城市的時候,毛主席告誡全黨,“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而不是“依靠資產階級”,團結各階級各階層的力量,“向帝國主義者、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作堅決的斗爭”在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剛剛完成的時候,毛主席及時發現資產階級思想對于黨內的侵蝕,“資產階級殘余的思想政治活動既然存在,就一定會在共產黨內找到他們的代表人物”,悲觀主義思潮、機會主義思潮“是社會上資產階級反社會主義思潮在黨內的反映”。
階級分析法貫穿于毛主席分析中國國情始終,為不同時期的階級斗爭和社會發展,找到了真正的朋友,分清了真正的敵人。
采用階級分析法,就是要深入到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去調查研究,去了解他們對待黨的革命和政策的不同態度。一定要避免“把復雜的中國政治簡單化”,不同的經濟地位相交織,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和政治立場并不完全同一。
階級分析的方法要求堅定明確的階級立場,說話做事的出發點是“對立統一,階級斗爭”,鼓勵“敢想、敢說、敢做、敢為”的精神和實踐,但是一切行為的理論基礎只能是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就是分析社會的工具和方法論,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都可以用,關鍵是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也就是堅持立場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在用階級分析法是我們的屁股坐在哪邊的問題,毛主席的屁股永遠始終端端地坐在廣大人民群眾一邊。在階級社會,什么東西都是有階級屬性的,就像沒有抽象的人性和抽象的藝術政治標準一樣,各個階級都有不同的政治標準和不同的藝術標準,就是人文社科等,都不過是不同階級斗爭的一種工具,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美丑善惡的標準,統治階級以為善美的,被統治階級必以為惡丑,反之亦然。
當前,很多人即便是專家學者,講話也都出現是非混亂,“左”搖右擺,言辭曖昧,多面玲瓏的現象。這就是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階級立場。毛主席當年就號召知識分子一定要和群眾的革命斗爭打成一片,以避免自身思想空虛和行動動搖的毛病,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書本,書本上有時是錯的,有時根本沒有答案,以此避免“讀得多了,越讀越糊涂”。是非好壞的評判標準,也要采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在討論“四清運動”效果的評價標準時,他支持以貧下中農是否發動起來,群眾是否發揮的監督力量為首要標準。
階級立場乃是一個人一個集體辨別是非的根本因素,愛什么恨什么,起最根本作用的還是階級立場。在年輕的時候,毛主席“所愛、所交的朋友是穿草鞋的沒有錢的窮人”,直到晚年,他不斷地叩問全黨的心靈:“到底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資產階級服務”。對待進步不大的人,他認為“主要的是勞動人民的立場還沒有站穩”。對待反對社會主義的舊文人,他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其“反共反人民”的階級立場問題。對于同一事務,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到的都是顛倒的影像。然而,有些人就是為資產階級專政涂脂抹粉,對無產階級專政百般攻擊。經歷過三年疫情的中國人民,應該體驗到了誰在夸大困難,制造輿論緊張,誰在混淆視聽,誰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我想老百姓的眼睛,“全然沒有錯的。誰個劣,誰個不劣,誰個最甚,誰個稍次,老百姓都有極明白的計算。”
階級和階層
承認且使用階級分析法,就是承認社會存在不同階級的。不同階級內部又有著不同的階層,但是不能把階層等同于階級。用階層代替階級分析中國國情,我認為這是一種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毛主席有時候也使用階層一詞,比如,他認為中國存在著相當廣泛的“修正主義階層”,“人數不多,但有影響”。為了防止“發生一個‘左’的潮流”,他曾勸誡大家“不要提階層,那個東西一提就嚇倒人了”。在毛主席的使用中,我們看到階級和階層本質上基本一樣。但是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代表著不同的意思,階層相對動態,一個階層隨著社會發展,可能先屬于這個階級,后屬于另一個階級。但階級相對固定,比較穩定。有些人為了反對階級斗爭理論,拼命試圖用“階層”來取代“階級”,試圖以階層否認階級,以階層分析代替階級分析,混淆視聽,掩人耳目,這只是迎合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而已,這本身就反映了他們的立場問題。
因此,不是階級分析法不靈了,而是我們固化了,不接觸實際,脫離實際太久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