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6月份,因何祚麻先生就按勞分配問題@我,我曾經就體力勞動形式與腦力勞動形式的按勞分配問題作文回答了何祚庥院士。
近幾日,在網上瀏覽時,又數次看到了何祚庥先生關于馬克思在《資本論》874頁第一卷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論述而@問他人的內容:
2024-1-3,@墨潤環寰,“請正面回答,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874頁,在解答未來社會時卻去說,‘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顯然,個人所有制≠消滅私有制”(今日頭條,安貧論道,2024-01-04 09:30)。
2023-12-25,@最討厭老賴,“再說一次,《資本論》第一卷874頁,明明說的是‘重建個人所有制’,但是,在極‘左’派看來,這種個人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國家所有制。所以我一再呼吁,必須弄清這一重大理論問題”(今日頭條:《何祚庥院士:經濟下滑和下崗潮,是司馬南為首的“極左”引起》,首發2024-01-03 12:53·囍囍囍囍49976961)。
2023-12-16,@聊歷史說現在未來,“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文版第875頁,也只說末來社會是‘在.…....生產資料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但是,‘共同占有’≠全民共同占有。至于全民所有制更≠個人所有制,應該說,這完全是@張維為@司馬南等人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歪曲!”
既然何祚庥先生反復強調了馬克思關于“重建個人所有制”的表述,而且要求作出解讀。那么,我在這里就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874頁關于未來社會表述的原意來作一回答,希望何祚麻先生能夠解疑。
一,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是什么意思?
在《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是這樣說明的: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1975版本)。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協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
第三,是重新立個人所有制。
在這里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復封建社會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一種個人所有制;3,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既然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那這里的個人所有制,就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
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是屬于資產者所有的。因此,資本主義所有制可以稱為資產者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
正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的正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點就是體現資產者對個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按資分配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當社會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資產者已經被消滅,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也由于公有制本身而沒有差別。因此,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就是勞動者聯合起來,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利用公共資產,通過自己的勞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由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仍然是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勞動者的勞動投入就具有個體所有的性質。而且也正是因為這種個體所有的性質,社會主義也需要實行按勞分配。
正如按資分配是體現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的道理一樣,按勞分配同樣也是體現的個體所有,只是它是生產勞動的個體所有而不是資產的個體所有罷了。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所有制上的相同點都是個人所有,區別在于資本主義是資產個體所有,是少數人的個體所有;社會主義則是勞動的個體所有,是絕大多數人的個體所有。
二,社會主義所有制包括了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的所有制,而不只是生產資料所有制。
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
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是屬于資產者所有的。
正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點就是體現資產者對個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
而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馬克思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定義中,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并不是如我們習慣性想象的那樣,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是勞動者的個體所有制。這與大多數人對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化的作用與勞動力商品化的功能是相似的:即它的實現事實上是在生產過程中消去了資產者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使社會生產成為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過程。
社會主義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沒有改變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此,作為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仍然具有個體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反映生產過程中勞動者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把這種差別體現出來,因此,社會主義就必須采用按勞分配來體現生活消費的個體性的特點,必須采用按勞分配來體現以生活個體性為基礎的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
生產資料公有制一方面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勞動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使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成為必然。從這個角度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消去了資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在于消除了產權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意義,在于它是消滅資產所有權的基本形式,就在于它是實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形式。
生產力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組成的。當我們談到社會所有制及其變化時,我們必須全面看待兩個方面的所有制的具體狀況以及引發了何種變化。離開了某個方面而單獨地只考慮生產資料所有制或生產勞動所有制,都是錯誤的。
三,社會主義革命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而事實上,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實現“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轉變。
資本主義實現按資分配,那體現的是個人資產的私有制。這個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最后是大家為老板打工,因為資本的生產方式的結果必然是兩極分化,大多數人注定是要成為無產階級隊伍中的一員的。
正是因為要從根本上避免這種結果,即所謂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所以社會主義才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這就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一是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得到體現。這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意義所在一一社會主義實現公有制不是為了體現產權,而是為了消除產權存在的基礎!
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勞權主體取代產權主體,即讓勞動者當家做主,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的權利;
因此,社會主義實質就是用體現勞權的制度取代產權的制度,從而實現按勞分配,滿足勞動者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利益要求;
因此,社會主義就是用消費價值(勞動者對消費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取代剩余價值(資產者對資產增殖的需要的滿足)的生產方式。
在這里的核心,就是從“誰投資誰受益”的資產經營方式轉變為“誰勞動誰受益”的勞動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這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僅是基本制度的轉變,也包括主體觀念、權利觀念、企業觀念、制度觀念的轉變!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革命是,它就是實現從資產所有到勞動所有的根本轉變;
當我們說到馬克思主義學說時,它就是探討勞動者實現其勞動所有權的條件、進程和道路的學說;
當我們說到社會主義時,它是指以勞動者為主體的、體現勞動者消費需要的生產方式!
所謂的按勞分配的核心內容,就是在分配上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所有的權利要求!
四,把股份制理解為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是一種無知
有位著名學者認為“繼董輔礽、胡德平等同志之后,我與合作者也已經以研究者身份在許多場合明確指出‘消滅私有制’是中文版《共產黨宣言》的誤譯……按照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版的正確表述,應該是‘揚棄私有制’,這合乎邏輯地對接了《資本論》中關于以股份制帶來‘否定之否定’的‘資本私有制的揚棄’而‘重建個人所有制’的重要思想指引。”
這位學者把馬克思提出的社會主義所有制一一即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解為“《資本論》中關于以股份制帶來‘否定之否定’的‘資本私有制的揚棄’而‘重建個人所有制’”。實在是太荒唐。
作為一個中國的經濟學學者,對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這個常識應該知道吧。社會主義既然要實現的是按勞分配,馬克思怎么又會把按資分配的典型形式一一股份制叫做社會主義?難道馬克思連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都分不清?
而且所謂的股份制也根本不是什么私有制的楊棄,而則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在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條件下的存在方式而已。在二戰之前,由于生產社會化程度較低,因而一般來說資產者獨資經營的業主制企業形式大多能滿足社會生產的需要,因此,業主制的企業制度占有了主導地位;二戰之后,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資產者個人占有的資產難以滿足社會生產對生產資料整體性的需要,于是,資產者采用了股份制的形式進行合資經營,因而起到化零為整的作用,既能滿足社會化生產對生產資料整體性的需要,又因為股份制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按資分配制度而滿足了資產者對資產所有權的要求。業主制和股份制不過是資本主義所有制在不同情況下的存在形式而已,第一是生產資料資產者的個人所有制沒有變;第二是以資產者為主體、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基本制度沒有變,談什么私有制的楊棄呢?
馬克思所說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明確地說明是在土地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的個人所有制,除了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還能有別的個人所有制?由于社會主義只是消滅了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私有制,而沒有消滅勞動者的生活消費的個體性,因而在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在生產勞動投入方面還是具有個體所有的性質。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才要求實現按勞分配啊。
體現以資產者的個人所有制的制度形式是按資分配的股份制形式;體現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的制度形式只能是按勞分配的工分制形式。前者是資產份額制;后者是勞動份額制。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是工人階級的經濟學,是勞動的經濟學,有些人明明是站在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立場上,明明是持有的資產的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卻硬要戴一頂馬克思主義的帽子,偏偏要把實質是產權經濟學的貨色當作勞權經濟學的東西來販賣!
五,全民公有制≠個人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勞權制度=(勞動投入)個人所有制。
正如何祚庥先生所說,全民所有制并不等于馬克思所說的個人所有制。
要實現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個人所有制一一即勞動投入的個人所有制,除了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外,還需要實現按勞分配。而要實現按勞分配,則需要建立與公有制特點相適應的勞權制度一一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
這是因為,一個企業要實現按勞分配,就必須具備兩個基本前提,一是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同時也使勞動所有權成為在社會生產中起決定作用的權利要求;一是要在制度上確立勞動者的主體地位,使生產過程成為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要實現馬克思提出的個人所有制,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勞動投入的個人所有制,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基本制度,即體現勞動者提供勞動量的差別,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體現這種差別的權利制度。
六,如果你不能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看問題,你是理解不了馬克思對未來社會設想的。
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中曾經提到:“圍繞用立法手段限制工時問 題而展開的斗爭所以更加激烈,撇開利潤貪求者的驚慌不談,是因為這里的問題涉及一個大的爭論,即構成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實質的供求規律的盲目統治和構成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實質的由社會預見指導社會生產之間的爭論。因此,十小時工作法案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實際的成功,而且是一個原則的勝利;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第一次在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面前公開投降了。但是,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對資產的政治經濟學還取得了一個更大的勝利。我們說的是合作運動,特別是少數勇敢的‘手’獨立創辦起來的合作工廠。對這些偉大的社會試驗的意義不論給予多么高的估價都是不算過分的。……”注意這里馬克思兩次提到的政治經濟學的區別:前一次提到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與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供求規律盲目統治與社會預見指導社會生產的區別。后一次提到的是勞動的政治經濟學與資產的政治經濟學的區別,這種區別在于合作工廠。
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兩個本質區別:
第一是工人階級的經濟學與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根本區別: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于勞動階級的經濟學范圍,而西方經濟學屬于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范圍。
第二是勞動的經濟學與財產的經濟學的區別: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以勞動為對象的經濟學,是以活勞動、勞動能力價值化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而西方經濟學是以財產為對象的經濟學,是以生產資料、資產增殖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
由前面兩個區別,我們自然會由勞動的經濟學必然會過渡到勞動所有權的經濟學,由財產的經濟學必然過渡到資產所有權的經濟學。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第三個區別是勞權經濟學與產權經濟學的區別。
馬克思經濟學是工人階級的經濟學,是勞動的經濟學,更是認識勞動所有者權利要求并探討其實現途徑的勞權經濟學。因此,如果你不能站在勞動者的立場上,用勞動所有的基本觀點來看問題,你是理解不了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設想的。如果你是一個產權論者,那你連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大門都進不了,又有什么資格來談論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呢?
七,脫離馬克思理論整體,抓住一句話的表述來說事,這不是一個學者該有的做法。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對未來社會所有制的表述,孤立地看,好像很難理解,怎么未來社會既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又是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呢?以致于有人會把這里的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解為股份制等等。但如果我們聯系《共產黨宣言》有關所有制方面的論述和《哥達綱領批判》,對勞動者特點、權利及按勞分配的多方面的論述,那我們就不難理解這里的重建個人所有制說的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了《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對勞動者的論述和按勞分配模式的論述,那就很容易會理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實際上就是說的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是因為生產資料歸個人所有,難道按勞分配所以必要,不是因為生產勞動投入的個體性質嗎?這么簡單的道理,理解起來應該是沒有難度的。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體力工作者或管理工作者,對馬克思的某些表述作出片面的理解,那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人家未經過專業化的學習。但如果你具有研究生及以上的學歷,那么,就不能據其一點而信口開河了。難道在研究生學習時你連起碼的系統研究的方法都沒有學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