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隨著光明日報刊登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以后,輿論上一致的提法是,從此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筆者一直認為這個提法是不科學的。我們可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通過“實踐”可以對真理進行檢驗,但它不是什么“真理標準”!說“真理標準大討論”,誰又能給真理一個什么具體“標準”呢?真理只能是依據社會實踐的結果而定的正確認識,再說,真理是依社會實踐而定的正確認識,這個正確認識又還需要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是“真理”,又能按照什么“標準”來認定,這不有點自相矛盾了?
所謂真理,簡單地表述,真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真理是標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就是人類在能動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形成的主體認識與客體本質和規律相符合、一致或接近。
列寧認為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但需要發揮。毛主席在列寧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完成了“發揮”的工作,他認為唯物辯證法是“絕對真理”。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統一于對立統一規律之中,把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置于對立統一規律之下的具體范疇。這就把原來的三元論變成現在的一元論,更系統更科學。
毛主席說:“我們相信馬克思創造的唯物辯證法,按照唯物辯證法,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和終結的過程。也許一萬年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會變成某種別的什么東西。但是唯物辯證法是不會變的,它是絕對真理。有人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不行了,更有人說完全不行了,我不信。”(《毛澤東年譜》第五卷第162頁1962年9月30日)毛主席這段話,對什么是“真理”做出了明晰的解釋,真理就是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認識方法對一切自然現象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而得出的結論。離開了唯物辯證法,就無所謂真理,唯物辯證法不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是永遠都管用的東西。
唯物辯證法就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作為一種科學認識世界的方法,它本身就是認識世界的最客觀的標準,怎么還能用其它的標準來衡量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理標準”的說法實在是顯得非常牽強。
至于真理如何獲得,它是通過實踐的檢驗,毛主席在對蘇聯的《九評》里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主席所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只有依據唯物辯證法的的方法對所從事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檢驗,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通過檢驗認為主體認知和客觀規律相一致或至少相接近,才能叫真理。也就是說,真理是已經通過實踐檢驗了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指導價值。
毛主席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中來。”(《毛澤東年譜》第五卷第223頁1963年5月11日)
毛主席還說:“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要經過多次反復,要有一個積累過程。要積累大量感性材料,才會引起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關于實踐到感性認識,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的道理,馬克思恩格斯都沒有講清楚,列寧也沒有講清楚。列寧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只講清楚了唯物論,沒有完全講清楚認識論。這個道理中國的古人也沒有講清楚。什么叫哲學?哲學就是認識論。”(《毛澤東年譜》第五卷第396頁1964年8月24日)
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認識真理的唯物辯證法,和毛主席關于認識真理的哲學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基本原理是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理論。因為他們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并是通過實踐的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所以,我們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真理,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從社會實踐中經過反復檢驗,且符合唯物辯證法的人類認識規律的科學理論。比如,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發展規律的認識,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總是不斷發展進步的,都是由低級階段(感性階段)向高級階段(理性階段)發展進步的。這個理論就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體現,并在人類社會發展實踐中得到了充分證明,這就是真理,那么,這樣的真理還要進行所謂“標準”的討論嗎?再比如,毛主席的“人民史觀”,毛主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這就是真理,這還需要所謂的“標準”討論嗎?所以說,“真理標準討論”是一種明顯的模糊邏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是借此來達到否定真理的目的。
關于唯物辯證法,在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光輝著作里面作了精辟的闡釋。具體來說,它揭示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帶有普遍規律的基本準則。
一、真理標準的依據是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就是對立統一規律,這也是毛主席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論發展和創新。列寧認為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毛主席繼承并完善了列寧的這一思想。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統一于對立統一規律之中。掌握了這個規律是科學認識事物的根本前提。
對立統一規律概括起來就是一分為二,或者說是兩分法。在一分為二的哲學中,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這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思維的一個普遍性的規律。二是對立的雙方一般不是等量齊觀的,必定有一方占居主導地位,并由它決定事物的性質。三是對立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斗爭,各自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從而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只有理解了這三點才算是基本上掌握了一分為二的實質,才能與形而上學劃清界限。
二、真理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
毛主席說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中來。”這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
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就是一個由野蠻走向文明,由感性走向理性,由低級走向高級的發展過程。這就告訴人們,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人們的認識,不論是對于自然界,還是對于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馬克思主義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三、階級社會中真理標準的差異
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都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從事生產活動。毛主席明確指出:“在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這自然就會影響人們對真理標準認識的不同。比如,大革命時期對農民運動的看法,毛主席針對農民運動是“糟得很”還是“好得很”的爭論,在湖南進行了32天的農民運動考察工作,澄清了關于農民運動認識。這就說明在對同一問題,立場不同,看法也必然是相距甚遠。
所以,毛主席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就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
因此,在人類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中,真理標準都是依社會成員中的人所處的社會地位而定的。同時,又因為客觀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所以,對真理標準不同階級,不同階段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