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伴隨計算機、網絡和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新一輪的學習革命正在向我們走來。“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教育領域中熱議的一個話題。傳統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是教師先講,學生跟著教師學。翻轉課堂,是學生學,教師幫,同學互幫,學生先學,教師后幫,同學后幫。這種“先學后教”的學習方式,恰恰是具有民主教育思想的毛澤東長期倡導的學習方法。
由于受到美國民主教育思想的開山人杜威及其學生胡適的影響,由于受到中國書院傳統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毛澤東就像陶行知、張伯苓(南開大學創建人、西南聯大創建人之一)、蔣夢麟(曾任民國教育部長)、郭秉文(曾任東南大學校長)、鄭曉滄(曾代理浙江大學校長)、陳鶴琴(曾任南京師范學院院長)、李建勛(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等杜威的許多學生一樣,形成了民主教育的思想。所謂民主教育,就是尊重學生的教育。在民主教育中,學生被視為有尊嚴的人,而不是經過精心訓練就可以形成一些條件反射的馬戲團中的動物。
毛澤東民主教育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倡導“自學”。早在1921年創立湖南自修大學時,毛就批評當時的學校“重點過多,課程過繁。終日埋頭于上課,幾不知上課以外還有天地,學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們的心思為自動自發的研究。”自修大學“看學問如粗茶淡飯,肚子餓了,拿來就吃, 打破學術秘密, 務使公開, 每人都可取得一份”。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就開始倡導“啟發式(廢止注入式)”,提出“干部班要用討論式”。
他1964年6月8日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要自學,靠自己學……現在大學不發講義,教員念,叫學生死抄。為什么不發講義?……應該印出來叫學生看、研究。你應該少講幾句!主要是學生看材料,把材料給人家。材料不只發一方面的,兩方面的(正反面)都要發。……寫了就不要講了,書發給你們,讓你們自己看。”
幾天以后,7月5日,在與毛遠新談話時,毛澤東說:“反對注入式教學法,連資產階級教育家在五四時期就早已提出來了,我們為什么不反?只要不把學生當成打擊對象就好了。”
他說:“你們的教學就是灌,天天上課,有那么多可講的?教員應該把講稿印發給你們。怕什么?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講稿。講稿還對學生保密?到了講堂上才讓學生抄,把學生束縛死了。大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主要是自己研究問題,講那么多干什么?……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員能回答百分之五十,其它的說不知道,和學生一起商量,這就是不錯的了。不要裝著樣子去嚇唬人。”
同時,毛澤東強烈反對以學生為敵的考試。在他1921年撰寫的《湖南自修大學組織大綱》的“成績表示”一章中寫道:“本大學學友成績之表示,分為下列三種:甲、平時所作之記錄及論文;乙、每學期屆滿時所作之論文;丙、每一科目修習完畢時所作之論文。”
毛澤東在1964年2月13日的座談會上說:“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么要死記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有些課程不一定要考。如中學學一點邏輯、語法,不要考,知道什么是語法,什么是邏輯就可以了,真正理解,要到工作中去慢慢體會。”
毛澤東曾強烈批評的現代學校不尊重學生、不鼓勵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和研究。這種灌輸式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并不是中國本土的東西,而是上世紀從歐美和前蘇聯先后引進的。毛澤東曾經列舉傳統書院勝于現代學校的三個長處:“一來,師生感情甚篤。二來,沒有教授管理,但為精神往來,自由研究。三來,課程簡而研討周,可以優游暇豫,玩索有得。”這確實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民主教育傳統。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他所說的“三人”中,包含著自己的學生們。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他所“患”者,包含對學生人格之忽視。
作為民主教育的倡導者,杜威與這種陳舊的、僵化的教育方式戰斗了一生。在杜威于1952年去世以后,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才逐漸在歐美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才逐漸被校長和教師們所接受。不久前去世的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電影《死亡詩社》于1989年上映,故事則發生在50年代末的美國中學里。從電影《死亡詩社》可以看出,在杜威去世之后,在美國踐行他的民主教育思想仍然舉步維艱。
不幸的是,在杜威去世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上世紀與先進的科學技術一道先后從歐美和前蘇聯引入中國的一套非民主的教育模式仍在中國繼續開花結果,枝繁葉茂。在今天中國的學校中,還有許多校長和教師熱衷于“注入式”教學,熱衷于傳授知識而不是發展學生的能力,熱衷于灌滿“知識之桶”而不是點燃“思想之火”。
今天,教育改革正在逐漸步入“深水區”,教育改革中一些長期被“繞道走”的難題已經很難回避。這時,重溫毛澤東這些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張,可以給致力于教育改革的人們一些鼓舞和啟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