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概念,是進入社會主義經濟學大門的必要前提。因此,對于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有重點研究和反復討論的必要。
一,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概念的理解
在《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是這樣說明社會主義所有制的: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資本論》第一卷第832頁)。
在這里,馬克思明確地給我們指明了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協作和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基礎上;
第三,是重新立個人所有制。
在這里告訴我們,1,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復封建社會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會主義所有制是一種個人所有制;3,社會生產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構成的。既然社會主義這種個人所有制是以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為基礎的。那這里的個人所有制,就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我們知道,馬克思恩格斯把資本主義所有制叫做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為什么可以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稱為資產階級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呢?
因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者與其生產條件相分離,他只占有自己的勞動力。因此,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勞動力商品化來實現的,即通過勞動者把自己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來實現的。當勞動者在市場上出賣勞動力之后,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勞動力的使用就歸資方所有,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都是屬于資產者所有的。因此,資本主義所有制可以稱為資產者所有制或資產階級私有制。
正因為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的商品化,客觀上消去了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主體地位,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所體現的是資產者利益要求的過程,即體現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的過程。因此,資本主義生產的重點是財產增殖,而資本主義制度所體現的正是資產者對財產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資本主義制度的重點就是體現資產者對個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對資產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按資分配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當社會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資產者已經被消滅,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也由于公有制本身而沒有差別。因此,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實質就是勞動者聯合起來,在不損害公有資產的前提下,利用公共資產,通過自己的勞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由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者仍然是以生活消費個體性為基礎的,因此,勞動者的勞動投入就具有個體所有的性質。而且也正是因為這種個體所有的性質,社會主義才需要實行按勞分配。
正如按資分配是體現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的道理一樣,按勞分配同樣也是體現的個體所有,只是它是生產勞動的個體所有而不是資產的個體所有罷了。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所有制上的相同點都是個人所有,區別在于資本主義是資產的個體所有,是少數人的個體所有;社會主義則是勞動的個體所有,是絕大多數人的個體所有。
二,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生產勞動個人所有制的關系
社會生產都是由生產資料和生產勞動兩個方面結合形成的。因此,當我們談及社會所有制時,自然也包括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生產勞動所有制兩個方面。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社會,可以當作社會主義社會的同義詞來理解。
在這兩句話中,馬克思恩格斯告訴我們,在取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中,工人或勞動者已經是社會生產的主體,而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工人或勞動者的消費需要。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即生產資料,已經成為滿足工人或勞動者消費需要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公有的生產資料,已經只具有手段性質,勞動者是作為主體存在了。
如果說,資本主義社會是資本雇傭勞動,那么,社會主義就是工本雇傭資產。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勞資關系顛倒過來了,已經相反了。
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社會主義所有制說明的特征來看,社會主義所有制的重點不是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是在“個人所有制”方面,而且社會主義所以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也是為了“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生產資料公有制一方面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社會主義生產過程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勞動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使體現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成為必然。從這個角度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消去了資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就在于消除了產權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意義,在于它是消滅資產所有權、實現勞動所有權的所有制形式。
對勞動者而言,生產資料公有制有三種意義:
一,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每個生產者都成為公共生產資料所有者,從而每個生產者都可以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資產,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要。
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所有者,從而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生產主體。
三,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從而使生產者的差別表現在勞動所有方面,而不再是資產所有方面。
由此可見,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是體現勞動者勞動投入個體性的必要前提,是體現勞動個體性的基礎。因此,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環境中,重點和核心是體現生產勞動的個體性,而不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這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所有制和封建社會所有制的根本特點。
更確切地說,社會主義所以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為了把體現資產所有的生產方式,轉變為體現勞動所有的生產方式。
四,按勞分配是生產勞動個體所有的具體體現。
什么是社會主義?
有人會脫口就說,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就是公有制與私有制的區別。10個人可能有8、9個人都會這么說,而且許多的教科書上也是這么說的。但這是錯誤的回答。
還有的人說,要搞好公有制企業,必須要有勞動者的覺悟,因為在公有制干活是是為國家、為集體干活,沒有集體主義精神,沒有一心為公的思想,集體生產經營是搞不好的。因為人性都是自私的。
更有許多人說,過去的公有制經濟搞不好,就因為公有制的生產關系適應不了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
類似的觀點數不勝數。
但這種理解是完全錯了。
因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一樣,同樣是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
人所共知,社會主義要實現按勞分配。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一樣,難道不也是一種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一種分配方式?
按資分配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進行生產成果的分配;難道按勞分配不同樣是按照“誰勞動誰受益”的原則進行生產成果的分配?按資分配是體現每個人在資產投入方面的湖邊,難道按勞分配不是體現每個人在勞動投入方面的差別?按資分配本質上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體現,按勞分配難道不是生產勞動個體所有制的區別?
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馬克思詳細分析了在公有制條件下的勞動者的行為方式:那就是用自己為社會提供的勞動換取相應份額的消費價值量。
從社會主義實踐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如果它所建立的是勞權制度,那么,這種企業形式所體現的確是勞動者的個體所有制:
以土地為公有制的承包戶,按照“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模式進行分配。這種個體經營形式,以土地為公有制的基礎上的個體經營方式,它所體現的恰恰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利用公有的土地,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消費品或消費價值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生產隊是集體經營方式。由于是集體勞動,因此生產隊采用工分制,在生產過程展開的同時對勞動者投入生產過程中的勞動量進行計量;到年終時根據勞動者的工分累計總量占集體工分總量的比例,來進行生產隊成果的分配。在這里,以工分為形式的按勞分配制度,較好地體現了勞動者勞動投入的個體性質,滿足了勞動者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利益要求。
有一種說法,認為“生產隊的優勢者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比如:假設大家沒有私心,一心為公;假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假設大家都各盡所有……”。這種看法完全不符合實際。生產隊為什么要采用工分制來進行勞動投入的差別反映并進行產品分配?因為它的假設是每個社員都是以生活個體性為基礎的,一方面他有與別人不同的消費需要;另一方面他又有與別人不同的勞動投入能力,作為勞動人,其行為方式即是用自己的勞動投入取得相對應的消費品或消費價值。因此,能不能反映社員投入勞動量的差別并在產品分配上反映出來,決定著社員能不能發揮勞動潛力。正因為如此,才有工分制度的采用,才有社員大會和隊委會領導下的管理體制。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思想,如果你真正弄懂了馬克思的“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涵義,那你就應該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就是要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生產方式。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都是體現個人利益要求的生產方式,區別在于,資本主義所體現的是資產者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少數人利益要求的個人所有制,而社會主義所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是體現絕大多數人利益要求的個人所有制;資本主義所體現的是資產所有的個人所有制,而社會主義所體現的是生產勞動的個人所有制。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比,不過是要求你把自己的消費水平建立在自己勞動投入的基礎之上,建立在自己的勞動貢獻的基礎之上。在多人共同勞動的情況下,通過勞動投入或勞動貢獻的計量方式來確定你在集體生產中的投入數量或貢獻的差別,從而在勞動付出與分配所得之間建立聯系。
討論到這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不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而在于生產勞動個體所有制與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的區別;在于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之間的區別,社會主義所以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只是為了消滅人格化的資產者,消除人們在資產所有的差別,從而為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所有權開辟道路而已!這就像勞動力商品化為資產者當家做主的按資分配開辟道路的道理是一樣的。
把生產資料公有制當作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核心和重點,只是一個誤區!
注意,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區別。對社會主義公有制必須從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來了解它的準確涵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