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北海。已經有無數的朋友要求我銳評一下湖南衛視,當馬克思遇見孔夫子。其實他一發出來我就看到了,一句話,易遇丁真鑒定為:我闡述你的馬。
我現在就在湖南,就在視頻拍攝地岳麓山腳下,引以為豪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被這么糟踐,我相信這部視頻已經給隔壁湖南大學的朋友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視頻在芒果TV,我還是硬著頭皮看完了這五集。說實在話,繃不住的典中典非常之多。包括但不限于孔子畫像換臉,賽博教員等等等等,特別是郭子一出場,突出一個出音味來,我直接繃不住。其抽象程度讓人忍俊不禁,評論區的朋友們也紛紛展示了自己的流汗黃豆。
當然不是說這個片子一點好處沒有,相反,它有些觀點還比較中肯,原片包括了對歷史上統治階級儒學的批評,對于馬克思基本原理的一些正確觀點。就像老胡嘴里面有時候也會吐出點象牙,我還是推薦大家看完了再批判。
但整個視頻整體基調建立在對孔學的依賴上,認為孔學有神圣性,能夠塑造一個當代中國的合法性,這是根本的方向性錯誤。最高指示: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共產黨宣言》已經預言了他們的表現:
這樣就產生了封建的社會主義,半是挽歌,半是謗文,半是過去的回音,半是未來的恫嚇;它有時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評論刺中資產階級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現代歷史的進程而總是令人感到可笑。
為了拉攏人民,貴族們把無產階級的乞食袋當作旗幟來揮舞。但是,每當人民跟著他們走的時候,都發現他們的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
湖南衛視又一次驗證了張雪峰的重要性,同時,再現了馬逆那句知名的論斷:歷史會出現三次,第一次是正劇,第二次是鬧劇,第三次是官方媒體的狗血連續劇。
回顧新中國歷史??鬃雍婉R克斯主義的碰撞大概有三次,第一次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批孔風潮,這是歷史正劇。
自從儒學被確定為官學以來,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每一屆統治者都不得不依賴這一學問,加深自己的影響,哪怕是元清這樣入關而來的封建王朝也必須學會用儒學的面目來打扮自己,使自己取得中原王朝的合法性。
事實上,朱熹被封為孔孟之后的第三個夫子,并非是從朱熹生活的宋朝開始,而正是在元朝被納入科舉體系,其存天理滅人欲,君臣父子三綱五常,那一套倫理道德觀被統治者長期用來愚弄百姓。
統治者不會因為自己原有的文化而決定自己尊崇什么學問,而是什么能夠幫助自己維持統治,就尊崇什么學問。
哪怕到了五四后的民國,孔學依舊有運作空間,民國出現袁世凱尊孔稱帝,國民黨戴季陶發起論證孫中山和孔子一脈相承等等怪像。九一八事變后,為緩解中國的反日情緒、營造親善表象,鬼子也利用尊孔手段大肆開展對華文化侵略。
新中國是唯一一個大范圍開展批孔運動的政權,這場文化正劇以孔學的失敗為告終。因為新中國的合法性并不建立在接替過去封建王朝的基礎上,而建立在一次徹底的,完全的深入人民群眾的革命的基礎上。這也是“新中國”之“新”的來源。
第二場鬧劇在90年代開始,巔峰在2007年《通三統》出版,甘陽先生的這本書論述了中國自古以來照著三個傳統進行傳承,分別是孔子的傳統,毛澤東的傳統和鄧小平的傳統,試圖將這三個傳統連通起來,構成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構成中華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理論基礎,這就叫做“通三統。”
不用我說你也知道,其精神內核和郭繼承是相當相似的。只要能拿來給合法性背書的,無一例外都可以成為所謂的“傳統”的一部分。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與孔子的第二次相遇,是一場鬧劇。如果要深究其本質原因,那就是中國人在建立了一個初步工業化的社會之后,一部分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了中國注定和西方的價值觀決裂,他們并不像《丑陋的中國人》那樣全盤否定中國文化,對于文化上去殖民化有著迫切追求,但又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工業化又產生了一批被工業化和城市化甩掉的人口,既享受到了義務教育的啟蒙,又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教育水平去孕育更進步的意識形態。
用新儒家自己的話說就是:“現代的中國人突然發現他似乎不能再守住傳統的對于家庭、社會、民族、文化、個人、超越等等的價值,于是發生了嚴重的認同危機”
于是這兩個集體不約而同地找到了自己認為最進步的意識形態:儒家思想。
新儒學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延續到八九十年代文化熱時期對于孔學的批判。儒學又搖身一變,借著發展帶來的保守主義焦慮。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氣功大師王林,豫章書院等等打著傳統文化幌子的新封建糟粕,基本都源于這一二十年的社會現實。
而在今天,儒家第三次登上歷史舞臺,依舊舉著第二次鬧劇時期那面所謂傳統文化的旗子,是第二次的延續,是“已經被證明是鬧劇的東西再被人重演一次”,只不過這次有湖南衛視這種級別的媒體站臺,顯得格外聲勢浩大,也顯然招致了最大的聲討。
湖南衛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我建議他們先別出發,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要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但是不論再怎么中國化,也是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彌賽亞那一的理論。
制作人顯然知道儒家理論的前現代性和馬克思主義的不兼容,于是他們想盡辦法把孔子學說當中那些,還稱得上進步,代表著歷史上一般人民群眾向善向好要求的那部分挑出來,想辦法往馬克思主義上湊。
這套理論簡而言之,可以用節目組自己的8個字來概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詞顯然是精心修飾過的,不是中華傳統文化,而是從中挑選出最為優秀的那一部分,而至于優秀如何定義,到底是不是優秀,不是要聽人民群眾的,而是全聽憑肉喇叭如何解釋,最終這種解釋權力下放造就了湖南衛視這種克蘇魯節目。
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文化自信這命題是不錯的,包括階級在內的舊敘事已經坍塌,今天的中國確實急需要一套理論來完成“通三統”未竟的工作,完成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現實的第二個結合。但是將孔子和馬克思牽強到一個教室里面,進而驢唇不對馬嘴地將二者的思想強行聯系起來,顯然不太聰明。
視頻當中指責歷代儒生將孔夫子的原本思想打扮得面目全非,實際又何嘗不是自己先射箭再畫靶子,把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孔子學說隱去,按照自己想象當中的孔子闡述儒學呢?
上下五千年,人類社會必然產生一些對美好社會的共同期待。忽視孔子學說的時代局限性,靠部分表現人類共同追求的零碎話語斷章取義,宣稱幾千年來對孔子的解釋不是真正的孔子,從而重新定義一個虛空孔子,為自己希望論述的文化自信站臺,類似于揀出沒消化的玉米粒再吃下去一樣,雖然不能說毫無用處,只能說是頗為惡心。
我倒不是說大成至圣先師孔子有多反動,中國歷史上有一句口號,叫砸碎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在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我們要做的恰恰不是再把孔子請回來,而是徹底清算封建思潮。只有先砸碎孔家店的基礎,孔子才能被正確認識。
當代中國,過去幾千年留下的封建性依舊沒有被徹底清算,第二次鬧劇回潮的封建思想依舊大有空間。孔子依舊作為一具神像,在各路落后思想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哪怕是名義上和馬克思并列,都會在實際上是構成一種招魂。只需要看一看全紅嬋的家譜就能理解我在說什么。
之所以說,第三次碰撞是官方媒體的狗血連續劇,是因為我現在就在學新聞專業,人民群眾納稅,被撥款給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官方媒體,花著納稅人的稅金不是去投入群眾需要的調查報道,而是投入這些看上去都有些好笑的宣傳景觀,這就是當代媒體的實際運行邏輯。
本質上是認為社會科學和輿論不值一提,是官本位思想。用入關學的說法就是,入關之后自有江南大儒為我辯經,現在的意識形態工作隨便糊弄糊弄就好,這是一種基于愚蠢的狂妄。人民群眾現在已經把湖南衛視和郭繼承批倒批臭了,歷史的鬧劇,一次已經足夠。
2015年,中科院的《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評論文章《“復活”封建禮教的鬧劇當休》,我看用來做今天的結尾很合適。
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潮之下,隱藏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表面上的封建禮教惡行可以較容易地辨識和清除,而傳統文化思潮的政治化、制度化走向則更為本質和棘手。這是兩種文化、兩種制度、兩種發展方向的矛盾沖突
……………………
他們宣揚,“源出于西方之馬克思主義如何能成為指導中國現實的普遍真理?此問題從來沒有得到嚴肅審慎的思考”,“唯有根植于本土之實際情況、有著數千年歷史經驗的儒學,才有指導中國現實之無可辯駁的合法性”。這種一廂情愿的想法當然是不顧現實、脫離社會的。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穩步發展,生產力的進步,生產方式的變革,早就使得封建禮教在中國立足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坍塌了。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地上,矗立起來的只能是社會主義文化大廈。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黃鐘大呂斯言猶在耳,秋風蟬鳴物是人非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