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條件是什么?
必須從形式和內容這對矛盾來看。
從內容看,也就是實質看是雇傭關系,而且是整個社會存在的雇傭關系。
從形式看就是勞動產品的買賣,也就是商品的買賣構成這個社會的基本物質分配方式。
但是,這里的買賣不是物物交易,而是通過貨幣為中介的交易。這點非常重要。
物物交易意味著彼此的商品一定有用。但是通過貨幣交易就不一定了。因為交換者需要的是貨幣。所以自己的商品是否有用并不重要。因此,詐騙是符合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
簡單來說,如果整個社會的產品不在能買賣,那么,資本主義社會就結束了。而經濟危機期間就是買賣大規模的停止運行了。
而買賣不能進行,也就是說貨幣和商品不能交換,即不能買賣。這樣,貨幣,這個社會中介和勞動產品也分離了。
因此,一旦貨幣和勞動產品分離,不能買賣,那么,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可能性也就沒有了。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發生分離。
經濟危機的本質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發生分離,不能結合,不能統一。
上述局部發生,或者一定程度發生,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而徹底發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束。
不幸的是美元大放水,拼命印鈔票,最終的結果就是貨幣和勞動產品分離。因為貨幣發行完全脫離現實的需要了。這個時候,資本主義社會就要結束了。
無論如何,無論用什么暴力方法都不能將貨幣和勞動產品結合在一起,對立的雙方也就不能再繼續聯系在一起,這對矛盾就到了最終結束的時候了。
我們知道商品不能用貨幣交換,買賣,資本主義社會意義下的買賣也就無法完成,資本主義社會就只能結束。
這個時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死亡前的總危機來了,它已經入土了。
另外,機器人出現,勞動產品不再需要人的勞動,勞動價值也就不會存在商品中。雖然使用價值還在,可是價值卻越變越小,最后縮減沒有了。這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的另外一個情況。
此外,買賣無法完成,也不僅僅是從貨幣超發來提現。物聯網技術造成勞動設備,工具,和勞動者緊密結合,無法分開。商品買賣的前提的傳統社會分工也正在消失。而這個前提又是私有制,勞動產品和勞動力兩種產品都不能再作為商品出售了。
分工,私有制,勞動工具和勞動者分開,這三者是商品買賣的社會前提,現在,也開始消亡了。
總之,從形式看資本主義的買賣眼看就要在全世界因為美元崩潰而無法繼續。這樣,買賣的那些前提:貨幣,社會分工,使用價值和價值,私有制,勞動工具和勞動者分開都開始消亡。而從實質看,雇傭關系也開始消亡,這個時間從十月革命就開始了。作為實質的雇傭關系從資本家和工人的關系看來不過是商品交換,不過就是買賣,資本家用貨幣來買勞動者的勞動而已。
我們必須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一定的形式有一定的內容,而一定的內容又有一定的形式,二者是不能脫離的。一旦脫離,且無法統一,那么這對矛盾所涵蓋的實質問題也就完結了。形式是商品買賣,本質是雇傭勞動,這兩個最基本的范疇是資本主義存在的條件,而當形式開始消解的時候,它的實質也就開始消解。泡沫般膨脹的美元,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警示。
上述提到的范疇都是資本主義社會最為基礎的范疇,缺一不可,而且彼此緊密聯系,不能分開。
世界正在開始發生自地理大發現以來最偉大的變化。
補充的是,貨幣和勞動產品分離造成社會崩潰,資本主義結束,我們在1949年就經歷了。蔣介石的金圓券就是價值和使用價值分離的產物。今天,美國人又開始重復他們老朋友的路數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