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兩個毫不動搖”,是黨對多年來堅持和發展基本經濟制度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也是黨治國理政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的偉大時代奇跡,就是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結出的重大歷史性成果,正當全黨全國人民發揮“兩個毫不動搖”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實質性推進共同富裕新的更大作用時,卻出現了一些所謂專家散布似是而非的謬論,故意制造國企民企對立,干擾國家大政方針,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圍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一系列重要創新,不斷提升對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新高度。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的“兩個都是”,把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制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到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推出擴大非公企業市場準入、促進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發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再到十九大再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充分表明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更是毫不動搖,不容許一些人撥弄是非,要通過正確詮釋理解國企民企的關系,剖析故意制造國企民企對立的居心叵測,戳穿新自由主義興風作浪顛覆社會主義航船的鬼把戲,很好地把國企民企統一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質性推進共同富裕之中。
一、正確詮釋理解國企民企的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有機整體,堅決反擊人為強加的此消彼長甚至你死我活的關系。
科學認識國企民企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有機整體,有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內在邏輯,既不會相互排斥、相互對立關系,更不會此消彼長甚至你死我活,是把握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也是關心幫助支持民企和民企自身健康發展的先決條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非公有制經濟要健康發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健康成長。民營企業唯有修煉好內功,按照“親”與“清”的要求,才能真正應對殘酷的市場競爭。那種硬把削弱乃至取消國企與民企擺脫困難和發展捆綁在一起,輕者說是剜肉補瘡,緣木求魚,重者說是罪翁之意不在酒,是項莊舞劍。
眾所周知,人們闡述民企的重要,往往會列舉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等數據,給人以把活都給民企干,國家一定變得更好的感覺,可農村有句俗話叫“會說不如會聽”,假如把這組數據倒過來看,民營企業貢獻了90%以上的企業數量、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可只有50%以上的稅收,就會得到民企再厲害最多也就撐起半壁江山,而另外半壁是國企來扛的不一樣感覺。民企最大的作用就是民富國強,老百姓要想富,得靠民企;民企既有船小好掉頭,經營靈活等優點,也有來的快走(倒閉)的快,平均壽命只有兩三年的弱勢,國企則相對比較穩定。所以兩者的關系,就好像一個是國家的穩定器,不能沒有民企,更不能沒有國企,又好像兩個輪子,失去了哪一個國民經濟都會受影響,如果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比作人的軀干,公有制經濟如同骨骼,非公有制經濟好似肌肉,二者共同匯聚起中國經濟的巨大能量。再形象一點,如果把國企和民企的關系,放到一個家庭里面,就是一個負責保底,一個負責尋找帶來更多收入的機會,國企是長子扛大梁出力多貢獻大付出多,民企是眾多弟弟逐漸長大也分擔了家庭重擔,只有二者攜手并進才能興旺發達,才能國泰民安(參自國企和民企的關系:國強,需要國企,民富需要民企,網易2021-09-30)。
從國企民企的布局看,國有企業主要存在于一些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等行業,在一些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保持較強控制力如裝備制造、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行業,換言之,國企所存在的領域大都是民營企業不愿意進入或者難以進入的行業,多數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大企業,在經濟穩定、技術創新、維護安全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為民企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宏觀條件,而且有些已經通過混改出現國企民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企主要分布在服務業、制造業等一般競爭性領域,為國企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競爭環境、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協作,二者彼此促進、相得益彰。從國企民企市場的看,我國市場規模日益擴大,需求持續旺盛,國企民企之間不是“誰進誰退”“此消彼長”,而是共同做大蛋糕,拓展了可持續增長的利潤空間。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看,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既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有無比嚴峻的挑戰,既有狹路相逢的勇者闖關,更有大展身手的空間舞臺。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是全球性的競爭,需要國企民企齊頭并進,苦練內功,打造核心競爭力,使“經濟總量更大、發展質量更優,人民也將從中得到更多實惠。這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呼喚”。實踐表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充分發揮“國有”“民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將不斷展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強大生命力將不斷綻放。
不可否認,國企民企盡管密不可分,但也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是攜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良性競爭,是優勢互補、競爭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為中國經濟發力,鑄就中國經濟的輝煌。這表現在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謀發展、促轉型、增活力,以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肌體更健康的特點,高揚自主創新的旗幟,取得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第四代移動通信等領域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占據世界500強企業的67家,并占據前五名的3席,彰顯了國之重器的實力與擔當,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盡管“國有企業的戶數在減少,但國有企業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一直在提高,已成長為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的出色表現充分說明,只要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完全可以搞好”。
也表現在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保證民企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受到像國企那樣同等法律保護,以及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構建,都為民企營造了公平、開放、寬松的經營環境,促進民企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噴涌,以發展勢頭更好,活力創造力不斷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華為、阿里、聯想、小米等一批民營企業崛起為世界級企業,唱響中國品牌,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有生力量。
還表現在國企民企以混改“聯姻”,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改出了國有資本、非公資本融合發展的新優勢,成為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著力點。混改促使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重點行業向民企等社會資本開放,不僅為民企提供了更大空間,也使國企邁入新產業、試水新業態,更重要的是混改不是為混而混,形成了溢出效應,“混改不是誰控制誰、誰吃掉誰,而是以混改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資本運行效率,這也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
國企民企的關系,真可謂各領風騷,充分發揮優勢,盡管有優勝劣汰的競爭,更有攜手共贏的合作,通過攜手促轉型共同打造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攜手謀創新合力推動快速孵化,攜手走出去在國際市場打造出一張張閃光的中國名片,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增強了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制造國企民企對立,絕非思想認識和發展經濟方式的問題,背后隱藏著巨大陰謀。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時指出,“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然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卻偏偏提出我們不缺國企,我們缺民企,而且還要拿出再說一遍強調(樊綱:再說一遍,我們不缺國企,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缺民企,網易2023-01-05,來源深藍財經四川),實在讓人莫名驚詫,這話放在大批國企改制前倒還罷了,放在國企僅剩屈指可數的幾家,民企占“90%以上的企業數量”的今天,是不是讓人感到這位專家、學者不是瞪大眼睛說瞎話,就是隱藏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篇文章通過對2017-2022年《中國統計年鑒》“按地區和控股情況分企業法人登記數”“按地區和登記類型分企業法人登記數”整理,表明私民企由2016年的10500697增至2021年的26288321,增加2.5倍,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71.83%增至2021年的91.71%,增加19.91%;國企由2016年的132373降至2021年的78357,降低40.81%,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0.91%降至2021年的0.27%,降低3.37倍;集體企業由2016年的141442降至2021年的103534,降低26.81%,企業占比由2016年的0.97%降至2021年的0.36%,降低2.69倍,國企集體企業加起來也只有企業的0.63%.顯然,私企的蓬勃發展,與國企的屈指可數,形成了鮮明對比,不知那位大專家為何說“我們缺民企”,又根據什么得出“民營企業被擠壓得奄奄一息”的謬論?在鐵的事實面前,在鐵的數據面前,這種違背事實、蠱惑人心、制造矛盾的煽動,不是欺騙政府、欺騙社會的別有用心嗎?
也有那個再批司馬南的吳曉波,提出民營經濟有“五六七八九”的貢獻,但民營企業家放手發展的“定心丸”吃得卻并不踏實,原因就是善于玩弄民粹概念的司馬南一些似是而非、迷惑大眾的論調,起到了興風作浪、蠱惑人心的作用,毒化了整個社會的輿論生態環境(引自吳曉波再批司馬南,司馬南何以肆意興風作浪 打壓民營經濟?長平投研2023-03-10北京)。眾所周知,司馬南不過是揭露了個別國企改制時侵吞國有資產,個別大佬爆富的背后是鉆政策空子,侵吞國有資產,本來是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應該得到褒獎和支持,怎么就成了“興風作浪、蠱惑人心,毒化了整個社會的輿論生態環境”?況且一個沒有任何職務,沒有任何權勢的曲曲司馬南,能夠有“毒化了整個社會的輿論生態環境”的能量,也太匪夷所思了!莫非揭露的侵吞國有資產情形大量存在?莫非大名鼎鼎的吳曉波也與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莫非叱咤經濟風云的大佬們都屁股不干凈,成了怕政府深究改制黑幕的驚弓之鳥?若非如此,那個司馬南哪來的那么大本事呢?
還有任澤平、胡錫進、褚殷等一眾大V對民企被“喊打喊殺”的聲討。首先是任澤平赤膊上陣,呼吁把網上“喊打喊殺”民營企業、“制造輿論恐慌”的壞人管起來,可他和他的同伙都不說誰在網上“喊打喊殺”民營企業;緊接著胡錫進借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重建民營企業企業信心的話題,指出這個話題的前置條件是民營企業家信心受創了,以“馬云”等企業住在國外的事例,臆想造成這種局面的是營商環境不好,并不說“馬云”們是屁股不干凈的膽怯還是逃避什么不肯回國;再就是褚殷將胡錫進標榜為放棄安享晚年、“敢于為民請命”之人。如此一唱三和,如此“你方唱罷我登場”,滑稽的是都是以“莫須有”的“靶子”群起攻之,都沒有指明喊打喊殺民營企業的是誰,都把沒有的事說得言之鑿鑿,其動機與目的不是在“制造輿論恐慌”又是什么呢?按任澤平自己的意思真應該把他們這些“壞人管起來”(原創 究竟是誰在制造“喊打喊殺”民營企業的輿論?搜狐2023-01-28)。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0月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如果把國有企業搞小了、搞垮了、搞沒了,公有制主體地位、國有經濟主導作用還怎么堅持?工人階級領導地位還怎么堅持?共同富裕還怎么實現?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還怎么鞏固?我們一定要想清楚,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想清楚,國有企業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要想清楚,不能稀里糊涂跟著喊口號,更不能中別人的圈套”,并且特別強調“各種敵對勢力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重點拿國有企業說事,惡意攻擊、抹黑國有企業,宣揚‘國企不破,中國不立’,聲稱‘肢解’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最佳方式。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人很清楚國有企業對我們黨執政、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想搞亂人心、釜底抽薪”(習近平《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10-12)。那些不遺余力攻擊、抹黑國企,故意制造國企民企對立,無中生有編造“喊打喊殺民營企業”,就是企圖搞亂人心、釜底抽薪,削弱乃至消滅國企。他們如此賣力,如此起勁,無非是代表依靠國企迅速發達起來的資本的利益,并不是為了民企的發展,必須戳穿他們的畫皮,還其本來面目。
三、支持規范監督是民企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絕不能誤解誤讀誤導,污蔑為打壓民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改革市場監管體制,加強反壟斷監管,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有利于國企,更有利于民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舉措,不僅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守住新發展格局的安全底線,而且加大對一些野蠻生長、無序擴張平臺企業的反壟斷監管力度,依法查處有關平臺企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構建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增強企業尤其是民企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圍繞這一戰略,政府圍繞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兩手并重、兩手都要硬。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都是在引導督促企業,規范競爭,有序競爭,健康競爭,鼓勵支持企業,促進科技進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正如學者朱嘉明所說“人們原以為中國改革的核心問題依然是“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否,其實那早已是“刻舟求劍”的誤導,如今中國到了告別和自覺超越“市場經濟”的歷史階段,怎樣規范市場行為、怎樣限制政府權力,將是中國未來面臨的長期課題”,因此,加強監管,規范發展,是為了促進企業更加健康、更可持續、更為長遠的發展,支持企業實現規范創新健康持續發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沒有任何與民企過不去,也沒有任何僅僅針對民企的行為。特別是黨中央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創造中小企業的廣闊發展空間,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出臺財稅、社保、金融、市場秩序等多方面幫扶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積蓄力量……等等,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改革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信心和底氣。出臺的監管政策國企民企一視同仁,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是使國企民企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事實充分證明,規范企業發展是為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更是為了保護支持企業發展,絕不能誤解誤讀誤導,更不能污蔑為打壓民企。
國企民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馬車的兩個輪子,要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關系講話精髓,看清制造國企民企對立,既在公開反對兩個毫不動搖的根本原則,也在明目張膽與總書記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的指示對抗,更在蓄意消滅國企達到私有化一統天下,改變中國社會主義顏色的真面目,真正消除制造國企民企對立的土壤和影響,促進國企民企成長壯大,合力發展為共和國經濟注入蓬勃生機,共同構筑了經濟巨龍騰飛的現實基礎,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實質性推進共同富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章:1、黨報頭版:國企民企不是誰進誰退 而是共同做大蛋糕,人民日報2018年02月07日;2、國企民企,攜手邁向高質量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人民網2018年02月07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3、弘毅:我們中國“不缺國企、只缺民企”嗎?昆侖策網2023-08-10;4、董小華:沒有了國企,社會主義優越性還存在嗎?昆侖策網2023-08-28;5、《不允許攻擊民企,也不能允許攻擊國企》,紅色文化網2023-08-08。
2023年9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