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就發現這個問題了,現在又想起,決定多說幾句。
有一部分同志,也批判現實政治,也剖析中國社會陰暗面,也懂得共和國七十多年的演變脈絡,也喜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但是往往一到公開場合,就習慣性地把改造當今中國的問題歸結為是要“優化階級躍升通道”,說當下中國社會的階級固化已經十分嚴重,這樣十分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像這種說法,這種宣傳方式,更多是一種所謂“講策略”的方式,表現出來是很為廣大同胞特別是青年同胞著想,可實際上卻是在給自己挖坑,往大了說還有不小的毒害性。
馬克思主義,不是要變更階級,而是要消滅階級。“階級解放”這個概念,我們一定要分清,如果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通過革命使自身上升為統治階級,或只是這個階級中的某一部分人通過革命獲取了新的剝削地位,那么這種“解放”就是暫時的,并且是零星的,也就是存在個體偶然的性質,跟主體的先天稟賦和后天運作包括機會運氣有關,它不是一種全體性、全局性的解決方案,而非全體性、非全局性,悲劇就注定會循環上演,因為不消滅階級對立的土壤,新的復仇者又將上路了,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講“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原因。
無產階級如何在解放自身的同時使全人類(各個階級)一勞永逸從自相殘殺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呢?很簡單,消滅階級對立,即消滅階級本身。首先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以統治者的資格,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經濟占有方式,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破壞社會上一部分人借壟斷生產資料雇傭另一部分人的經濟基礎,使全體人員無產階級化,也就是工人化,但此時社會上已經沒有了資本家,勞動人民是在自己控制的政權內部,從事集體化的勞動。當社會上沒有寄生蟲也就是剝削者的時候,當留下來的全部都是勞動者的時候,人與人之間,或者說人民內部,將再也沒有你死我活的生存利益需要爭奪,將再也沒有你下我上的地位尊卑需要維護。
而階級躍升呢?仍然停留在舊的階段,本質上是為保留階級社會服務的,是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提出所謂“萬世太平”的改良,完全是一種空想,因為階級固化是階級社會的潛臺詞,甚至可以說就是它的中心任務,“階級”“階級”,沒有固定化的階級分布,沒有在一定階級分布之上的資源繼承,階級社會的存在還有任何意義嗎?有人可能會想到,現實的階級分布處在不停的動態調整中,是的,馬克思主義早已預言,資本主義生產的日益集中,進而資本的日益集中,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被拋到無產階級(被雇傭)的隊伍中,形成極少數人的壟斷統治,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終歸只存在兩種人,資產者和無產者,而中間階級,會源源不斷地流向這兩大階級作為補充,并且幾乎沒有人可以完成階級躍升成為資產階級一分子——所謂動態調整,不過如此,即便“糾偏”也毫無意義。
可見,以“優化階級躍升通道”,去安慰,我們所要影響的群眾,試圖以這種討好群眾的方式擴大影響力和影響面,是十分不妥的。共產黨人一定要講原則,至于講策略,講策略這件事最需要我們把握的一點就是不能喪失原則,否則就會變成打著“講策略”的旗號背叛革命、背叛人民。
說到討好群眾的問題,這確實值得我們反復提及,此次只先在本文論述的范圍內淺談一下。據我觀察,很多熱血青年,算是有志于投身紅色事業的那些熱血青年,往往會因為一時擺不平自己的周遭環境,包括家人親戚、同學朋友這些關系,很容易形成某種既不甘心沉默,又用討好代替沖擊的習慣。然而大量事實證明,這并不是好辦法,后患無窮,最終會瓦解掉自身的解釋力,變成一個不倫不類的東西。要改造現實世界,卻又不放棄舊的框架,仍然在允許階級存在的陷阱里面出不來,漸漸就五毛化了,除了實質上的統治集團立場之外,還要再加上一條——廢話一堆,屁用沒有,全是假把式,全是小兒科,全是皮毛法術。記得,只要選擇在舊的條件下打轉轉,評論再多,水平再高,開出的藥方再玄乎,都只是廢話。階級社會永遠不可能自行解決階級固化、階級躍升通道受阻的問題,它可能自我進化,比如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但是永遠不可能自我消化。
最重要的是,以“優化階級躍升通道”為藥方,反映了這部分同志的思想觀念并未革命化,思維慣性很強,畢竟,真正理解了共產主義理想的同志壓根就不會在乎階級躍升的通道是不是清澈干凈。共產主義,追求的是個體(通過集體)的人的(人的)價值實現,那種在生產力高度發達、人與人之間關系簡單、每個人終于活得充實基礎上的人本身的自由發展,并不需要階級身份(差異)作為加持,好像那樣才幸福,靠外力加持,特別是靠以權錢為根本特征的階級身份(差異),恰恰是造成人類不幸福的元兇。
總之一句話:馬克思主義絕不是用來幫助勞動人民實現階級躍升的。千萬千萬不能誤解。
什么樣的思想觀念,什么樣的價值判斷,決定什么樣的行為取舍。消滅階級,才應該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的核心訴求,為無產階級徹底解放而斗爭,才應該是一個紅色革命者為更多人帶去的榜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