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中國革命的目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追求,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條件。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眾所周知,小平同志對于共同富裕問題是做過多次論述的。
1985年10月23日,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說:“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1986年3月28日,他在會見新西蘭總理朗伊時說:“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后的地區,先進地區幫助落后地區是一個義務。”
1986年8月19日-21日,他在天津聽取匯報和進行視察的過程中說:“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大原則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發展快一點,帶動大部分地區,這是加速發展、達到共同富裕的捷徑。”
1987年4月26日,小平同志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理什特勞加爾時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只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 說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現在我們正在向這個路上走。”
由小平同志的上述論斷,我們可以把他的思想簡要地概括一下:(一)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必須富裕起來才能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二)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三)先富要帶后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
這里面的邏輯關系,建設富裕的社會主義是總目標;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是手段;實現共同富裕是目的,小平同志在論述這個問題時,從沒有忽略共同富裕這個目的。
(二)
那么,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效果如何呢?
建設富裕的社會主義,正處于不斷的進展之中,我國的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成績有目共睹;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已經實現了,億級以上富豪總數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共同富裕,還沒有實現,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甚至超過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
盡管先富起來的地區,一直在根據中央的要求進行對口幫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共同富裕的目標依然沒有實現,因為先富起來的老板們基本上沒有幫助不富裕的民眾致富,他們不但沒有帶動共同富裕,反而大量轉移資產,掏空了國家。貧富懸殊,成了我國社會的一個基本現實,一個大家不愿見到的沉重現實。
我們在這里強調,小平同志46年前做出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論斷,無疑是正確的;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面對今天的現實,再補充一個觀點:“貧富懸殊,也不是社會主義。”
只有經濟上實現共同富裕、政治上奉行人民民主,才是社會主義。貧富懸殊,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征,絕不是社會主義所應有的特征。無論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宗旨、中國革命的理想和目的、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性質,以及黨章、憲法的原則和規定,都決定了中國必須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因此,對共同富裕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予以推進,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中央為了推進共同富裕,已經于2021年6月安排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徑。今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攀枝花設立共同富裕試驗區,開始進行共同富裕的四川探索。這都是得民心、順民意的好決策。
(三)
既然先富帶后富的路徑,是走不通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推進共同富裕呢?各地的探索還在進行中,可行的模式還沒有成型。在這里,筆者作為一個資深共產黨員談一點個人管見,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一、大力興辦集體經濟。在現實條件下,實行純而又純的公有經濟是不現實的,所以必須容納私有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更應該大力發展公有經濟,特別是中小型集體經濟。現在我國經濟總量當中,公有經濟的比重只有兩成多一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了,這一狀況亟待改變。而改變的最好辦法,不是開辦大型國有資本平臺式的企業,而是興辦中小型集體企業。這樣的集體企業,易于建設和經營,利于就業和共富,能夠拉動內需,且不存在資產轉移問題。有些官員,頭腦中已經喪失了人民立場和社會主義理念,一遇到困難就想到資本家,而不是動員和依靠人民群眾;就想到扶持私營企業,而不是發展集體經濟。這種觀念和做法,是不對的。我們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在私有化環境下根本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標只有在公有經濟為主的生產關系中才有可能實現。
二、改革分配體制機制。具體的辦法,就是提高勞動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這一點十分重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經濟工作與分配機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作為理論指導,讓勞動的價值在收入分配中得到應有的、充分的體現,這對于分配公平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說,發展是硬道理,那么分配的公平性也是硬道理。離開了分配的公平性,人民群眾就不能共享發展成果,發展的可持續性也無從保障,并且發展本身也就失去了合法性。我國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本來就比較低,甚至低于許多資本主義國家,近十幾年來還在呈現著不斷下滑的趨勢,這個趨勢是和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背道而馳的,必須下決心通過改革加以扭轉。
三、增強醫療、教育、住房和養老等領域的公益屬性。醫療、住房、教育和即將到來的老齡化,是壓在普通民眾身上的“四座大山”,如果不能通過改革加強其公益性,那么少數人從中牟利,多數人不堪重負,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話,拉動內需也就無從談起,就連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的問題也無法解決。
四、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限制最高工資標準。目前各省市自治區都制定了各自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差距較大,建議中央出臺一個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各地只能高于這個標準,不得低于這個標準,以確保勞動者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同時,鑒于一些企業如聯想,高管工資標準過高,高得讓人難以置信,建議人大立法限制最高工資標準,縮小最低工資與最高工資之間的差距。低保,也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上浮,以二次分配調節收入差距。如果我們將收入底線加以提升,同時對上限加以約束,那么貧富懸殊的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五、加大對富人階層的稅收。古人云:“損有余,以補不足,此乃天道。”對富裕階層加大稅收,以救濟窮人,這是普遍的、符合天道的做法,甚至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在這樣做,它們的高福利就是靠這個來維持的。我國現在的稅收政策,對富裕階層的所得稅收不是太高,而是太低。有人擔心多收富人的稅,會影響經濟發展,其實大可不必過慮。世界通行的法則,人家資本主義國家都能做,我國為什么不可以做?再看看富豪們日進斗金的財富增長,看看他們窮奢極欲的豪華生活,看看他們猶如江河滔滔一般地向國外轉移資產,收取他們本來應繳的一點稅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六、實行真正的普惠金融。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雖然也打出了“普惠金融”的口號,但實際上依然嫌貧愛富,只為富人錦上添花,不給百姓雪中送炭。以房地產行業為例,僅恒大一家就欠款2萬億!至于欠款一萬多億、幾千億、幾百億的老板更是數不勝數,比比皆是。這種天文數字的巨款,倘若用于扶持貧困百姓和小微企業,會是什么結果呢?據筆者了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個別銀行如蘭州銀行在甘肅省財政廳的配合下,給貧困戶貸款幾百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且還款率極高,壞賬遠遠少于給富豪的貸款。實踐證明,只有改變現有金融體系的價值取向,轉而實行真正的社會主義普惠金融,才有可能從金融角度有力推進共同富裕。
有人說,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哪有財力進行這些改革?我認為無論經濟上行,還是經濟下行,都應該進行這樣的改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失業和低收入人群增多,使得這樣的改革更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無論如何,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克服困難,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也希望各地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競相進發,率先垂范,做出卓越成就。因為,共同富裕是毛主席、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殷切期待,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對普遍人權的最大尊重,是天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