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偉大的革命家在世時,壓迫階級總是不斷迫害他們,以最惡毒的敵意、最瘋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謠和誹謗對待他們的學說。在他們逝世以后,便試圖把他們變為無害的神像,可以說是把他們偶像化,賦予他們的名字某種榮譽,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壓迫階級,同時卻閹割革命學說的內容,磨去它的革命鋒芒,把它庸俗化。——列寧
列寧去世之后,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之流,架空、歪曲、閹割列寧主義,把列寧做成無害的神像;久加諾夫也是歪曲列寧主義,和俄國壟斷資產階級搞調和主義,絲毫不敢提和資產階級的武裝斗爭。
毛澤東對列寧革命家歷史觀的發展——領袖來自人民,革命家來自人民,要做群眾的先生,必須先做群眾的學生。
毛澤東對列寧斗爭策略的發展——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昨天還是剿滅馬克思主義的專家現在卻愈來愈頻繁地談論起"德意志民族的"馬克思來了,似乎馬克思培育出了為進行掠奪戰爭而組織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聯合會!——列寧
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背叛無產階級革命學說、無產階級專政、背叛公有制,卻還包裝成列寧的學生。
毛澤東對列寧的民族觀和階級觀的策略化發展——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團結多數,孤立少數;集中優勢,各個擊破——所以有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站在社會之土的力量來抑制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以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就是國家。——恩格斯(列寧引)
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便產生國家。反過來說,國家的存在證明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列寧
資產階級最愛拿民族主義轉移階級矛盾、緩和階級矛盾,維持他們壓迫別的階級的統治。所以不要上狹隘民族主義的當。
毛澤東在斗爭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國家革命觀的發展——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有理、有利、有節,掌握政治主動權,表達“和平”誠意,喚醒人民——所以有了《論聯合政府》與解放戰爭的勝利。
既然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既然它是站在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異化"的力量,那么很明顯,被壓迫階級要求得解放,不僅非進行暴力革命不可,而且非消滅統治階級所建立的、體現這種"異化"的國家政權機構不可。——列寧
文明社會已分裂為敵對的而且是不可調和地敵對的階級。如果這些階級都有"自動的"武裝,就會導致它們之間的武裝斗爭。于是國家形成了,特殊的力量即特殊的武裝隊伍建立起來了。每次大革命在破壞國家機構的時候,我們都看到赤裸裸的階級斗爭,我們都清楚地看到,統治階級是如何力圖恢復替它服務的特殊武裝隊伍,被壓迫階級又是如何力圖建立一種不替剝削者服務,而替被剝削者服務的新型的同類組織。——列寧
反對要工人拒絕使用武器,拒絕使用有組織的暴力,即拒絕使用應為"粉碎資產階級的反抗"這一目的服務的國家。——列寧
消滅資產階級,只有實現無產階級對于武裝力量的壟斷。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標志就是無產階級實現對其他一切階級武裝力量的剝奪、實現對武裝力量的壟斷。
毛澤東對列寧戰爭革命觀的發展——“槍桿子里出政權”論斷、創造了一系列全新的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特別是積極防御理論和殲滅戰理論。
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又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國家,這個階級借助于國家而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因而獲得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不僅古代國家和封建國家是剝削奴隸和農奴的機關,"現代的代議制的國家"也"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工具。——恩格斯(列寧引)
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所以資本一掌握……這個最好的外殼,就能十分鞏固十分可靠地確立自己的權力,以致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無論人員、無論機構、無論政黨的任何更換,都不會使這個權力動搖。——列寧
資產階級國家由無產階級國家(無產階級專政)代替,不能通過"自行消亡",根據一般規律,只能通過暴力革命。——列寧
無論什么形式的國家,只要是資產階級專政國家,不武裝斗爭完全不可能,因為資產階級控制了一切、控制了槍桿子,不消滅他們的武裝就無法實現無產階級解放。
毛澤東的發展——在無產階級專政壟斷武裝力量和半殖民地脫身出來的民族資產階級特殊性等等特殊的情況下,成功的實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于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現在我們正在以迅速的步伐接近這樣的生產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上,這些階級的存在不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產的直接障礙。階級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自由平等的生產者聯合體的基礎上按新方式組織生產的社會,將把全部國家機器放到那時它應該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陳列館去,同紡車和青銅斧陳列在一起。——恩格斯(列寧引)
既然無產階級需要國家這樣一個反對資產階級的特殊暴力組織,那么自然就會得出一個結論:不預先消滅和破壞資產階級為自己建立的國家機器,根本就不可能建立這樣一個組織!——列寧
資產階級國家不是"自行消亡"的,而是由無產階級在革命中來"消滅"的。在這個革命以后,自行消亡的是無產階級的國家或半國家。——列寧
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即一小撮富人對千百萬勞動者"實行鎮壓的特殊力量",應該由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實行鎮壓的特殊力量"(無產階級專政)來代替。——列寧
有階級斗爭才有國家,不是壓迫無產階級就是壓迫資產階級,就是資產階級壓迫無產階級。消滅剝削國家,才能消滅剝削階級壓迫,別幻想資產階級自己大發慈悲,只能武裝消滅資產階級。
毛澤東的發展——斗爭過程中,堅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以一敵十,戰術上以十敵一,斗爭過程中循序漸進。
無產階級需要國家政權,中央集權的強力組織,暴力組織,既是為了鎮壓剝削者的反抗,也是為了領導廣大民眾即農民、小資產階級和半無產者來"調整"社會主義經濟。——列寧
這個時期必然是階級斗爭空前殘酷、階級斗爭的形式空前尖銳的時期,因而這個時期的國家就不可避免地應當是新型民主的(對無產者和一般窮人是民主的)和新型專政的(對資產階級是專政的)國家。——列寧
毛澤東的發展——完整的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理論——堅持“政治掛帥”,以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為根本方向、對立統一規律觀察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兩條路線激烈的斗爭、舊的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一定條件下決定性的反作用、干部階層和勞動群眾的內在矛盾、資產階級法權、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矛盾、無產階級領導一切的群眾民主監督方法、集中針對腐朽上層建筑和變質干部階層進行專政。
革命無疑是天下最權威的東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槍桿、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權威的手段強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獲得勝利的政黨迫于必要,不得不憑借它的武器對反動派造成的恐懼,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恩格斯(列寧引)
無產階級還需要國家的時候,它需要國家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鎮壓自己的敵人,一到有可能談自由的時候,國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列寧
資產階級專政只有暴力推翻資產階級之后建立的無產階級專政可以代替,對資產階級要實行全面鎮壓。國家就是階級統治的工具,任何國家都是統治階級用來鎮壓被統治階級的。
所以無產階級沒有民族之分——各民族無產階級是共產主義陣營的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階級矛盾,消滅階級敵人!
毛澤東的發展——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特殊情況下,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民主專政,一切反帝反封革命階級聯合專政,以此為前提,向無產階級專政過渡。
?無產階級是唯一徹底革命的階級,是唯一能夠團結一切被剝削勞動者對資產階級進行斗爭、把資產階級完全鏟除的階級。——列寧
被剝削階級需要政治統治是為了徹底消滅一切剝削,也就是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去反對極少數的現代奴隸主:地主和資本家。——列寧
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因為無產階級是-個特殊階級,它的生存的經濟條件為它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作了準備,使它有可能、有力量達到這個目的。資產階級在分離和分散農民及一切小資產階級階層的同時,卻使無產階級團結、聯合和組織起來。只有無產階級,由于它在大生產中的經濟作用,才能成為一切被剝削勞動群眾的領袖,這些被剝削勞動群眾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壓迫和摧殘比起無產階級來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他們不能為自己的解放獨立地進行斗爭。——列寧
列寧認為,階級斗爭必然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只有無產階級最能擔當革命任務。
毛澤東的發展——在無產階級力量不夠的情況下,無產階級要團結和改造其他大多數人口,把松散的其他人口組織起來。既然農民階級松散,那就把農民組織起來,以思想建黨、建軍、建政為方法,在農民階級內發展無產階級性質政黨組織、發展無產階級革命軍事力量、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的民主政權——革命路線、黨的建設、軍隊建設的大創新。
官吏和常備軍是資產階級社會身上的"寄生物",是使這個社會分裂的內部矛盾所產生的寄生物,而且正是"堵塞"生命的毛孔的寄生物。——列寧
無產階級革命已面臨"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壞力量"來反對國家政權的任務,即"摧毀"國家機器的任務。——列寧
不改變資產階級制度基礎的情況下,各資產階級政黨和小資產階級政黨瓜分著和重新瓜分著官吏職位這種"戰利品",為爭奪政權進行著斗爭,最后,"行政權力",它的官吏和軍事機構,日益完備和鞏固起來。——列寧
過去一切革命都是使國家機器更加完備,而這個機器是必須打碎,必須摧毀的。——列寧
不要信帝國主義宣傳的狹隘民族主義的鬼話,內部資產階級和外部資產階級的“民族戰爭”是剝削階級的狗咬狗,打贏了獲利的也不是無產階級,而是其他的剝削階級。所以無產階級不能充當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國家”的炮灰,恰恰應該趁著帝國主義國家有危險,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實現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列寧這樣嚴厲批判國家,就是在批判民族主義,批判的就是做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炮灰而不趁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內斗而革命的錯誤思想。
毛澤東的發展——在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帝國主義傀儡蔣介石集團狗咬狗的情況下,在無產階級革命軍隊實力還比較薄弱的情況下,不先打美帝國主義傀儡蔣介石,不兩個拳頭打人,而是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建立統一戰線,趁敵人狗咬狗,發展革命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由于社會矛盾變化,毛主席調整戰略方針,利用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帝國主義傀儡蔣介石集團之間矛盾,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先集中一切力量打擊更危險、更主要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并緊緊把握美帝傀儡蔣介石和日本狗咬狗的戰略時機,開辟大量鄉村根據地,改造農民小資產階級,大力發展無產階級性質的武裝力量,把無產階級領導下的革命軍隊從不到10幾萬發展到了128萬(八路軍由開始的8萬余人發展到102萬多人,新四軍由一萬多人發展到了26萬人之多)。
如果毛主席教條的完全照搬列寧的帝國主義戰爭中的國內革命論,趁日本和蔣介石狗咬狗的時候打蔣介石,就很可能導致鶴蚌相爭、日寇漁翁得利——因為僅僅有不到十萬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革命軍隊難以徹底直接先戰勝當時蔣介石和日本兩大坨敵人。所以,精謀善斷的毛主席果斷調整了革命斗爭的戰略。
巴黎公社失敗,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難以應對法國資產階級和德國資產階級兩大坨敵人。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和我們無產階級領導下的革命力量的大發展,可見作為大政治家、大戰略家,毛主席的精明、敏銳。
當時只有把無產階級和農民都包括進來的革命,才能成為真正把大多數吸引到運動中來的"人民"革命。當時的"人民"就是由這兩個階級構成的。這兩個階級因為都受"官僚軍事國家機器"的壓迫、摧殘和剝削而聯合起來。打碎這個機器,摧毀這個機器,這就是"人民",人民的大多數,即工人和大多數農民的真正利益,這就是貧苦農民同無產者自由聯盟的"先決條件",而沒有這個聯盟,民主就不穩固,社會主義改造就沒有可能。——列寧
列寧提出——工農聯盟,團結多數。
毛澤東的發展——工農武裝割據,在城市敵人過于強大情況下,在敵人的薄弱環節——農村先發展壯大,從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經濟全方位開展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對農村的根本的新民主主義變革,這種全方位的新民主主義的變革、農村包圍城市的模式,列寧是沒有提出的。
公社的第一個法令就是廢除常備軍而用武裝的人民來代替它。——馬克思(列寧引)
一向作為中央政府的工具的警察,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職能,而變為公社的隨時可以撤換的負責機關。其他各行政部門的官吏也是一樣。從公社委員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職人員,都只應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薪金。國家高級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權以及支付給他們的辦公費,都隨著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公社在廢除了常備軍和警察這兩種舊政府物質權力的工具——馬克思(列寧引)
毛澤東的發展——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在帝國主義封鎖包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還沒有實現大規模勝利的情況下,廢除常備軍不現實,所以廣泛訓練大量民兵組織。
公社是由巴黎各區普選選出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其中大多數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認的工人階級的代表。——馬克思(列寧引)?
一切公職人員毫無例外地完全由選舉產生并可以隨時撤換,把他們的薪金減到普通的"工人工資"的水平,這些簡單的和"不言而喻"的民主措施使工人和大多數農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來,同時成為從資本主義通向社會主義的橋梁。——列寧
“隨時可以撤換”前提是“廢除常備軍”,在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的條件下,社會主義如果沒有足夠的革命先鋒隊領導的武裝集團,民眾選擇錯誤的、不利于無產階級的方向的話,很可能產生無產階級內亂。所以,后來俄國一月會議由于代表正確方向布爾什維克落選,列寧同志果斷鎮壓違反正確路線的反革命分子之后,思想有了深化,更加重視先鋒隊及其直接領導的軍隊的問題。
毛澤東的發展——堅持黨委領導同時,堅持經濟建設的政治掛帥,堅持社會管理方面的老中青三結合、干群軍三結合,全國人民學解放軍,解放軍學全國人民、廣泛發展民兵,也提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還沒有全面勝利情況下、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新課題。
鎮壓資產階級及其反抗,仍然是必要的。這對公社尤其必要,公社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堅決。——列寧
要消滅國家就必須把國家機關的職能變為非常簡單的監督和計算的手續,使大多數居民,而后再使全體居民,都能夠辦理,都能夠勝任。而要完全消除升官發財的思想,就必須使國家機關中那些無利可圖但是"榮耀的"職位不能成為在銀行和股份公司內找到肥缺的橋梁,像在一切最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內所經常看到的那樣。——列寧
毛澤東的發展——不僅要鎮壓資產階級,還要革自己的命,還要鎮壓內部的變質的干部階層,無產階級專政下要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而且,在生產力還不夠發達、國家人口總體素質比較落后、資產階級法權還存在、社會分工還存在、舊上層建筑影響還嚴重的情況下,要革這些舊勢力的命——要革舊的上層建筑的殘余的命,要對社會主義社會內部干群思想靈魂進行革命。
我們工人自己將以資本主義創造的成果為基礎,依靠自己的工人的經驗,建立由武裝工人的國家政權維護的最嚴格的鐵的紀律,來組織大生產,把國家官吏變成我們的委托的簡單執行者,變成對選民負責的、可以撤換的、領取微薄薪金的"監工和會計"(當然還要用各式各樣的和各種等級的技術人員),這就是我們無產階級的任務,無產階級革命實現時就可以而且應該從這里開始做起。——列寧
如果武裝的工人腐化變質怎么辦?民兵力不足、不會軍事技術怎么辦?不能人人是軍事家,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分工存在情況下、帝國主義封鎖包圍情況下,沒有常備軍是不行的,民兵不有效規定也是不行的。委任代理制情況下,干部腐化變質而且控制了軍隊怎么辦?蘇聯就這樣變質了。
毛主席的發展——面對帝國主義還存在——不能沒有常備軍;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分工還存在——不能沒有委任代理制前提下,毛澤東認為,一國之內,無產階級專政建立后,一方面對內政治掛帥、以無產階級利益為根本方向,廣泛開展群眾監督,培養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廣泛訓練民兵組織,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對外發動廣泛的反帝統一戰線斗爭,逐漸推動帝國主義殖民市場的瓦解。
?把整個國民經濟組織得像郵政一樣,做到在武裝的無產階級的監督和領導下使技術人員、監工和會計,如同所有公職人員一樣,都領取不超過"工人工資"的薪金,這就是我們最近的目標。——列寧
在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到來以前,社會主義者要求社會和國家對勞動量和消費量實行極嚴格的監督,不過這種監督應當從剝奪資本家和由工人監督資本家開始,并且不是由官吏的國家而是由武裝工人的國家來實行。——列寧
徹底破壞官僚制的可能性是有保證的,因為社會主義將縮短工作日,使群眾能過新的生活,使大多數居民無一例外地人人都來執行"國家職能”。——列寧
武裝的群眾監督行政人員,這是毛主席“群眾監督政府”思想的重要來源。在帝國主義國家封鎖包圍條件下,必須有足夠的革命先鋒隊領導的武裝集團;在社會分工依然存在情況下,行政人員依然需要行政權,社會還有管理和勞動的分工。
毛澤東的發展——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理論。帝國主義封鎖包圍、社會分工和資產階級法權、常備軍存在、舊的上層建筑殘余存在這樣些條件下,開辟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道路。
毛澤東首次提出比較完整的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理論:
1.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理論——用辯證唯物史觀的對立統一的觀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對立統一理論。(哲學觀)
2.在社會主義社會歷史中,存在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必須在上層建筑領域和經濟基礎領域加強革命力度——細化分析社會管理者和勞動者分工和官僚主義問題。
3.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筑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上層建筑的革命。
4.以委任代理制條件下部分腐化變質的干部階層為專政對象,發動群眾進行監督。
5.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重要方法,就是改造群眾的改造思想靈魂。——徹底和數千年舊社會腐朽思想決戰。
6.支持國際反帝統一戰線,以打破帝國主義封鎖包圍,逐漸使帝國主義的世界市場萎縮,從而為內部無產階級專政的穩固和無產階級民主更廣泛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反壓迫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在帝國主義封鎖包圍條件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馬克思主義。
?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把國家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十分自由地按公社體制組織起來,把所有公社的行動統一起來去打擊資本,粉碎資本家的反抗,把鐵路、工廠、土地以及其他私有財產交給整個民族、整個社會,難道這不是集中制嗎?難道這不是最徹底的民主集中制、而且是無產階級的集中制嗎?——列寧
馬克思特意使用"組織起民族的統一"這樣的說法,以便提出自覺的、民主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來同資產階級的、軍閥的、官吏的集中制相對立。——列寧
馬、列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專政對象,主要是外部資產階級的影響殘余。
毛澤東的發展——無產階級專政下的革命革的是自己的命,革命對象是內部的腐化變質的干部階層,要專政內部的特權階層。而且這一斗爭是并不容易的、極其艱難的。
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通常稱為社會主義),"資產階級權利"沒有完全取消,而只是部分地取消,只是在己經實現的經濟變革的限度內取消,即只是在同生產資料的關系上取消。"資產階級權利"承認生產資料是個人的私有財產。而社會主義則把生產資料變為公有財產。在這個范圍內,也只是在這個范圍內,"資產階級權利"才不存在了但是官在它的另一部分卻依然存在,依然是社會各個成員間分配產品和分配勞動的調節者(決定者)"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社會主義原則已經實現了"對等量勞動給予等量產品"這個社會主義原則也已經實現了。但是,這還不是共產主義,還沒有消除對不同等的人的不等量(事實上是不等量的)勞動給予等量產品的"資產階級權利"。——馬克思(列寧引)
國家完全消亡的經濟基礎就是共產主義的高度發展,那時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對立已經消失,因而現代社會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也就消失,而這個根源、光靠把生產資料轉為公有財產,光靠剝奪資本家,是決不能立刻消除的。——列寧
馬、列精準指出,收入差別、體力腦力分工,是資產階級法權表現。
毛澤東的發展——馬克思提出體力腦力分工、收入差別,為資產階級法權的體現。毛主席具體的提出官僚階層和社會分工以及社會主義社會內部資產階級法權可能導致的階級斗爭、貧富分化、社會主義社會內部變質的問題,以及上層建筑影響的問題,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必須預防社會主義社會的變質。
綜上可見,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列寧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幌子、揭露了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以及無產階級只有武裝斗爭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的真理。
而且,列寧同志引用馬克思的大量論述,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如何進行無產階級專政、把行政干部變為“會計”的問題,以及關于社會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法權”的思想,為毛主席開辟無產階級專政下預防社會主義社會變質的道路提供了豐富而又扎實的理論來源。
我們更可以看到,毛澤東是真正懂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真的學懂了、學透了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并對馬克思、列寧的相關思想進行了全面的、極具創造性的大規模豐富、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全面創造性的飛躍,繼往開來,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