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惡與資本命名規范
【按語】以下貼出的內容為“主體邏輯、算法統治與資本命名”節選(該文第四部分),原標題如此。資本怎一個“惡”字了得。惡,一字訣,階級社會用語,獨立意義。資本是惡的發展頂峰形態(黑格爾惡命題)。又或說,資本惡把惡具象化,無所不包了。這樣,資本是給“惡”下了一個扎扎實實的科學定義。在這個基礎上,同樣可解讀資本的偉大文明作用;利用資本,本身包括驅除資本惡的含義。在某種意義上說,除去資本惡和消滅私有制是同一個命題。
參考資料:
許光偉,胡璇:主體邏輯、算法統治與資本命名——兼議馬克思對黑格爾邏輯學的揚棄
mp.weixin.qq.com/s/0i0s3PLHsE37oDJ9OmGpmw
(一)
在資本本質議題上,究竟是“資本的現象學”,還是“資本的精神現象學”?對資產階級理論工作者而言,頗有爭議。
對黑格爾來說,答案不言而喻。資本是統一的階級主體。可見,資本研究是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共有的問題域。然而,這一矛盾的全程運動過程究竟是如何實現的了?
馬克思和黑格爾的回答截然不同,導致旨趣相異的資本命名規范。黑格爾的解釋是自我意識的本性決定了矛盾的全程運動,這種矛盾在勞資雙方對抗性關系的自我意識與互相承認中達到自為存在。黑格爾的重要貢獻體現于對承認概念的交互性的重視。這樣,異化同樣是被看成為特殊的運動,其主宰者則是資本惡規定,異化在自身運動中完成對于本質的回歸。
然則分析表明:一旦將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階級惡”重新設定為資本惡,其關于資本主義形態的界定就顯得真實而生動!須知,資本主義從來就不只是一個政治標簽或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從生產生活方式到精神價值理念的有機綜合體。
(二)
在黑格爾看來,真理即全體,它是運動和進化的,經由一個矛盾斗爭的道路。對于“惡”的研究,只能基于本質領域加以推進。這是《資本論》最終選取勞動價值論作為理論工作地基的基本依據。勞動價值論當然包含了對于“惡”的規定。從商品到資本,背后“惡的規定”不過是由抽象勞動演進到簡單勞動的歷史過程;于是在黑格爾的“矛盾根”旁邊,馬克思又培植了“歷史根”,正是此“歷史根”最終瓦解了“哲學根”,乃至走出哲學自我束縛的認識領地。至此作為“絕對精神(商品矛盾)”的資本,成為“惡的化身”,變成了“自為的存在”。它最終實現了將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納入到資本的自我運動體系中的目標,并且經由這個自我運動軌道,資本把活勞動和社會關系全部變成了服從于自行增殖和自我生成實現需要的社會工具。
資本一名母財,一名資財,形成特殊“矛盾名”:母財-資財。
從主體邏輯看,資本即是代表階級剝削關系的“母財”。從資本的自視的邏輯看,其代表算法統治的財產形式即“資財”。
深一步看,這是一范疇本位的表達,以至于資本自詡為“財產一般”,黑格爾以“邏輯二重性”首次識別了它。蓋因資本就范疇而論,自然是指示階級生產關系,這是資本概念的意義內核;若僅以“知識”論(著眼于概念的意義外表),則資本未嘗不可直呼為“資財”。是以“母財”(資本作為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與“資財”(各種資本形態的財產形式或價值)這一對譯名,正是對資本認識史的恰當概括,表達了資本分別作為“本質”和“現象”的意義發生。
要之,范疇不等于本質,范疇是對存在與意識統一性的規定,并且,“在認識論上,只有‘范疇’才能實現存在與意識的統一。”[30]資本是個矛盾物,必須有相應的矛盾命名法以統一范疇和概念在意義上的分裂,防止彼此抵牾行動造成對矛盾規定的遮蔽。這是資本獲得“矛盾名”表達式的根由。
(三)
那么,嚴復“母財”譯名究竟有怎樣的理論價值和意義呢?資本范疇是資本意義的全體表達。所謂母財之“母”,意指資本主義勞動方式與其社會特殊的增殖關系的統一;母財之“財”,則意指資本主義財產關系與其社會特殊的運動形式的統一。是故作為增殖載體的資本和作為運動載體的資本,必須在意義上相互補充,母財和資財的各自形態恰好能夠彼此支應和補充,此其一。
其二,這種譯名實踐恰好打破了“資本中性論”的自我意義鎖定,直截了當地取消了“資財”是自足和獨立的形態訴求,在本相和末相及它們的形態之間,建立對話橋梁,或者干脆說成是形成內在的“批判性認知”⑤。
【注釋:“母財”當然是整全意義的資本表達。它指示:性相一如是理解任何社會存在概念的基礎。與西方傳教士用“資本”來翻譯“capital”不同(另一說是日譯),嚴復先生別具一格地選用“母財”來對譯之,內中藏有深意;其并不排斥“母財-資財”意義構造,相反,他只是強調“capital(資本)和profit/interest(利潤)是一組意義上相互指涉的概念術語,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另一方意義的缺損。”(王會偉:《符際翻譯再思考——以嚴復翻譯實踐為例》,《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為此,恰當的命名表現方式只能是“范疇(本質)-概念(現象)”。這使得資本好像是個“復名”。其實,資本擁有統一的社會存在形態:母財的本相形態和資財的末相形態。在這里,黑格爾的本質規定同樣是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至于真正的現實性必須落實于統一的歷史范疇形態,其將蘊含本質的現象直接稱為“現實”。這是社會存在的自我認識過程,也是醞釀實踐矛盾規定的全部過程。
(四)
于是,資本命名規范照應了三種運動原則。
第一,“資本惡”(歷史道路規定)向“母財”(社會系統規定)的運動轉化。資本絕非超歷史的存在,資本運動邏輯如下:(1)當處在資本I時,獲得惡的潛質;(2)當處在資本II時,繼而獲得資本惡的實現;(3)于是,“資本的經濟人”是建立在系統觀念之上的資本I和資本II的結合,而這就是資本惡的實質。“在‘惡的總體’中,社會現實只是以客體的形式,以現成的結果和事實的形式被直觀,而不是主觀地把它感知為客觀的人類實踐。” [31]41資產階級古典學家正是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才祭起“中性論”旗幟,目的是強調:“就現代化進程中的經濟發展而言,資本借助于其效率優勢把各種生產要素凝結成一種社會性的生產力,不僅促進了人們‘超過自己自然需要的界限’的普遍勤勞并創造出了‘一個普遍有用性的體系’,而且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從而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32]這顯然是“非母財”性質的一面,其滿足于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的闡述,傾向于將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定位于單純的資本現代化邏輯,而否認資本具有“積累運動本相”⑥。
【注釋:“馬克思并沒有籠統地拒斥物質利益,而是認為需要區分這種物質利益是有產者的物質利益還是人民的物質利益。問題不在于人民的物質利益,而在于有產者的物質利益是惡的物質利益,它以物犧牲人的存在為前提,因此問題就在于國家應該如何對待有產者的物質利益。”(王代月、王亞寧:《從“獅子”到“政治獅皮”:馬克思早期政治批判的唯物主義轉向探析》,《山東社會科學》2022年第5期)】
從價值分析看,即是在理論上不遺余力地反對勞動價值論,千方百計地阻止“剩余價值(邏輯)”向“資本積累(邏輯)”運動轉化;這樣就有了與資本中性有關的各種表述:功能的、效用的以及契約的現象,中性論者將之稱為“普世的”理論,在于它們都是和“母”完全無關的“文明使命”。這是對黑格爾的第一次違背。由于這種違背,資本就可以如同商品一樣,被視作是“天生的平等派”,所謂“平等地剝削勞動力,是資本的首要的人權”[33]338,所謂“資本是天生的平等派,就是說,它要求把一切生產領域內剝削勞動的條件的平等當作自己的天賦人權。”[33]456正是基于上述信條,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鼓吹或者為其蒙蔽的理論家必然會忘記:“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3]25然則,“在一種受歷史限制的意義上說,對黑格爾的遺產做社會主義的辯護,意味著要密切注意歷史過程的客觀辯證法:它在非連續性中的連續性以及連續性中的非連續性。黑格爾的見識之所以可以、并且必須要保留,就在于源自對抗的階級關系的客觀連續性。”盡管如此,“在其自己的哲學中,黑格爾賦予理性范疇以一種嶄新的——超個體的——含義。”這提示了“黑格爾觀點的有限視界”——他的關于“歷史三段論的受階級決定的、非歷史的”“矛盾的”結論,亦即“資本的永恒化的社會新陳代謝秩序——必須服從一種激進的批判。”[10]23
第二,“母財”(資本惡本質)向“非母財”(普遍永恒規定)的運動轉化。似乎憑借這一點,“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學才發展為一門科學。”然而,“這反映了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人的真正變形。”[31]63黑格爾將其看作“邏輯學的真理”:所謂邏輯二重性。可見,黑格爾并不將現實同時看作“矛盾的現實”,這有利于將“歷史的文明使命”一味地鼓吹為資本的本質。“撇開所有它的神秘化不論,在黑格爾的體系中,‘資本’不僅經常被視為某種物質實體〔像‘資本財產’(capital assets)〕,而且還被視為一種關系。然而,黑格爾將這種關系描述為:(1)絕對逃脫不掉的;(2)一種慈善性的強制;(3)必然為一種超個體的主體支配,鑒于孤立的個人主義的因素——利己主義的個人,而被設想為構成總體化的‘市民社會’的復合體。” 但是,“黑格爾的‘同一的主客體’概念是所有這些屬性的必然推論。因為,為了控制市民社會的(用他的話說是無限的)離心力,他所能提供的——在從資本的立場設想的制度的限制內——唯一連貫的規定,是通過將一切個人包容在它之下的‘理性的狡詐’實現的虛假中介。作為真實的歷史活動的同一的主客體必須實現自身的設計,通過特殊個人自身選擇的手段創造——既定的——秩序,并使之永恒化,很難想象,除此之外,還能合理地設想出什么。”[10]47
第三,“普遍永恒資本”(系統職能資本)向“資財”(系統非職能資本)的運動轉化。黑格爾之所以具有“普遍永恒的資本”符咒⑦,在于“資本在它自己的界限內——盡管這些界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表現為對生產的限制,會由于資本本身的歷史發展而變成這種限制——感到自由,沒有限制,也就是說,只受自身的限制,只受它自己的生活條件的限制。”
【注釋:“這就是馬克思不得不與黑格爾分手之處,因為他并不把資本視為歷史過程中的一種難以改變的終極,而是視為一種動態的運動,這種運動即使有其明顯的不可抗拒的全球擴張邏輯,也應該看成是暫時的。”(梅扎羅斯:《超越資本——關于一種過渡理論》(上),鄭一明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頁)】
黑格爾為此鼓吹“惡無限”向“真無限”的過渡,蓋因“資本所打碎的界限,就是對資本的運動、發展和實現的限制。在這里,資本絕不是廢除一切界限和一切限制,而只是廢除同它不相適應的、對它來說成為限制的那些界限。”[34]41新古典學家執著于把自由競爭當作“真無限”,把壟斷當作“惡無限”甚至是“資本惡性質”,無限制地鼓吹惡是善的實現手段,這是對黑格爾的第二次違背。在系統內,資本之所以是“普遍永恒的”,在于平等剝削權的實現;這是一種普遍實現的“資本惡規定”,由此促使理論家要將普遍永恒性說成是“非資本”的統治實現。基于這種要求,資產階級必須迫使精神現象學盡快轉化為“資財現象學”,以徹底抵御另一重轉化運動:精神矛盾學——資本矛盾學。其結局是把自由競爭絕對化,而這又無異于是將資本統治本身直接當成了歷史的終結:“如果說,在自由競爭的范圍內,個人通過單純追求他們的私人利益而實現公共的利益,或更確切些說,實現普遍的利益,那么,這無非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下他們的相互壓榨,因而他們的相互沖突本身也只不過是發生這種相互作用所依據的條件的再創造。不過,一旦把競爭看作自由個性的所謂絕對形式這種錯覺消失了,那么這種情況就證明,競爭的條件,即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的條件,已經被人們當作限制而感覺到和考慮到了,因而這些條件已經成為而且越來越成為這樣的限制了。斷言自由競爭等于生產力發展的終極形式,因而也是人類自由的終極形式,這無非是說資產階級的統治就是世界歷史的終結。”[34]43-44
(五)
三種運動原則燭照資本研究對象的三重轉化運動:(1)基于生產方式的“資本積累化運動”;(2)基于生產關系的“資本中性化運動”;(3)基于交換關系的“資本現象化”運動。這些被資產者人士統稱為“現代化運動”。現代化的全部結局是將“資財”原則上看作獨立中性的運動產物,從而是作為了現象學的理性完勝。然則資本的系統統治(小惡)以“善”著稱的原因在于其“資源配置的性質”,資本據此可做逆向的變身運動:資財的善性質——資本中性——資財的惡性質。既有致富手段(資),又有致富結果(財),由于宣揚惡始終由善主導,資財獲得“無限制的自由內涵”,包括財產、資產、資金、市場、買賣甚至包括領土在內的一系列復雜的資本的經濟社會現象。
歸根結底,“資財”一詞是指“自由”,是抽離了資本剝削的本質,掩蓋自身特殊的階級質料規定,而又以“科學的解釋”著稱于世。資財以形式主義線條的證明不斷引導出越來越多的“科學的東西”,作為一種真正的幻象和拜物教的景觀,儼然以統治內容的一個宿命的并自我熟知的決定者和處理者自居。資財好似純粹的思想規定和實體內容——如主體、客體、原因、結果、過程、運動和構造,正是這種普遍性編織了新的現象神秘。鑒于此,馬克思斷然指出:決不能把使用價值看作資本家的直接目的,追求剩余價值才是其絕對目的。
馬克思-黑格爾工作路徑從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區分是以真正啟航了,它最終預料了現象廢墟的世界降臨,并且已經預先設定了“批判的武器”——人(精神)的異化。由于異化不是單純被想象的東西,不是停留在表象領域,它作為現實的東西決不是“絕對的必然性”,而是“歷史的必然性”。
對于勞動的剝削必定基于主奴關系的全面瓦解而終止,一切關于勞動的鬼話——邏輯和辯證法的修辭,亦將隨同資本意識形態的歷史消亡而消亡。資本由勞動觀照,是撤除“迷霧”的觀照;對資本而言,“如果沒有雇傭勞動、價值、貨幣、價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35]
資本惡說到底是基于實踐的階級斗爭,從而,資本命名必然意指資本與勞動斗爭的在場性:資本一方面對于勞動的吮吸,另一方面對于勞動的排斥。資產階級理論家固然偏好于“非生產”工作本位的現象描繪,意圖將資本同時描繪成“非資本”,但不能須臾離開資本的“生產性”。這導致資本命名必然是階級的“共構”,是階級運動寫照,是占統治地位的資本階級的公共語言。
參考文獻
[1]普殊同. 時間、勞動與社會統治:馬克思的批判理論再闡釋[M]. 康凌,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2] 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陳偉. 資本的邏輯與概念的邏輯——馬克思《大綱》與黑格爾《小邏輯》關系的一種新解讀[J]. 學術研究,2020(6):10-16.
[5] 白剛. 從“概念辯證法”到“資本辯證法”——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揚棄[J]. 江海學刊,2009(2):50-56.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206.
[7] 袁蓓.辯證法與主體:馬克思和青年盧卡奇論黑格爾[J]. 哲學研究,2020(3):42-51.
[8]黑格爾. 小邏輯[M]. 賀麟,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9] 查爾斯·泰勒. 黑格爾[M]. 張國清,等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336-337.
[10] 梅扎羅斯. 超越資本——關于一種過渡理論(上)[M]. 鄭一明等,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 韓立新. 論青年馬克思的黑格爾轉向[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87-95.
[12] 黑格爾. 精神現象學(上卷)[M]. 賀麟,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3] 許光偉. 抽象和具體的辯證法意蘊——再論《資本論》的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及其時代意義[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6-17.
[14] 陳飛. 資本的兩種無限性及其哲學啟示——基于《邏輯學》解讀《資本論》的一條路徑[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1-9.
[15] 劉珍英. 從黑格爾邏輯學到《資本論》的邏輯[J]. 當代經濟研究,2014(5):12-18.
[16] 白旭. 黑格爾辯證法的三重基本構件——基于辯證法的否定性視角[J]. 北方論叢,2017(2):115-119.
[17] 羅伯特·阿爾布瑞頓. 政治經濟學中的辯證法與解構[M]. 李彬彬,譯.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74.
[18] 盧卡奇. 歷史與階級意識[M]. 杜章智,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69.
[19] 張一兵. 回到馬克思——經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第三版)[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2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2.
[21] 內田弘. 新版《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研究[M]. 王青,等譯.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21-422.
[22] 倪梁康. 純粹的與不純粹的現象學[J]. 學術月刊,2007(1):35-37.
[23] 夏少光. 消除現代社會的苦惱與超越黑格爾——對馬克思貧困理論的一種解讀[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11):114-124.
[2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6.
[25] 許光偉.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修訂版)[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225.
[26] 何干強. 論《資本論》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批判及其現實指導價值[J]. 當代經濟研究,2022(2):22-51.
[27] 劉牧,任會林. 價值現象學視野中的新制度經濟學[J]. 經濟經緯,2010(1):4-7.
[28] 許光偉. 廢墟中的景觀:新制度主義批判[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2):24-28.
[29]波德里亞. 象征交換與死亡[M]. 車槿山,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3.
[30] 許光偉.《資本論》有機構成歷史研究的若干基本問題——階級與拜物教經濟學原理之一[J]. 政治經濟學研究,2021(4):29-42.
[31] 科西克. 具體的辯證法——關于人與世界問題的研究[M]. 劉玉賢,譯. 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
[32] 胡懷國.馬克思論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及其歷史使命[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257-264.
[3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36] 許光偉,胡璇,王帥. 唯物史觀原理與經濟的社會形態理論研究——基于《資本論》的考證[J]. 當代經濟研究,2022(7):15-33.
【原文摘要】在資本研究的問題上,馬克思以歷史主體重建了黑格爾的精神主體,引出勞動過程文明規劃議題。針對黑格爾邏輯二重性路徑的研究,馬克思建構歷史特殊性的勞動二重性,啟動由主體路線主持資本命名規范的結構化命題,并據此觸發對算法工作原理的批判。資產階級學說沿著理論現象學—實用現象學—數理現象學—景觀現象學之路前行,以普世價值邏輯對物象現實進行操作,結果是,人類由此進入經濟神秘化階段,是以資本范疇實現了主體邏輯(質)與算法統治(量)的統一。這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研究重大理論啟示:必須運用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三者統一之強大思維工具,在充分發展主體邏輯的同時,于公有制社會主義架構內更好發揮資本的社會主義經濟潛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