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湖南張家界四個年輕人相約在玻璃棧道自殺后,4月20日在四川什邡市鎣華鎮某林場深處又有三個年輕人相約服毒自殺,逝者都是九零后、零零后,釀成人間慘劇。另外近日昆明一對母女也先后跳樓自殺,21歲的女兒先跳樓,40歲的媽媽在第二天也自盡。因為自媒體的發達,這樣的自殺事件頻仍,被曝光出來后影響巨大,使人不得不反思,到底我們的社會機器,哪里出了問題。
著名的大V胡錫進,前環球時報總編,說話份量很重。他針對這一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輿論不宜在發生這樣的悲劇后過度強調導致這些悲劇的“社會原因”,他認為促使這些悲劇發生的最大原因是“心理上的”。所以胡錫進建議給這類人群提供“心理援助”,以防止“集體自殺悲劇”,防止這樣的悲劇被效仿。看完胡錫進的評論,我有兩個感覺,一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胡錫進好像是刻意規避“社會原因”,將悲劇的發生盡量縮小到個案上;一是胡錫進所說的,給基層社會不如意人群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援助”,很難落地,說了等于沒說,不知如何插手救助他們。社會不如意人群太過廣大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上哪里尋找他們?由誰去尋找他們并給予“心理援助”?
依我的看法,我們不能回避自殺事件頻仍的“社會原因”,我們的社會的確出了問題,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改變,不能象駝鳥一樣假裝看不見。比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比如貪官污吏屢抓不絕;比如人們的價值導向越來越“物化”,成為金錢的奴隸;比如社會的冷漠使人間缺少關愛讓一些人陷入絕望。等等等等。我們不能回避這些社會問題,尤其不能回避價值觀方面產生的問題。正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取向出了問題,讓人們疲于奔命全走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而這種愿望大多數人得不到滿足,才使一些心靈脆弱的人陷入對生活的絕望,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主動放棄自己的生命,當然也是一種“自由”,對于個體而言,他有權利這么做。而且對于陷入自殺偏執的人,很難攔住他(她)這么做。我雖然非常不同意這種對待生命的態度,但卻尊重他們的這種選擇。他們不想活了,很厭世了,覺得活著是一種痛苦,生不如死,選擇離開當然是一種解脫。不過,對于這些執意要去自殺的人,我有幾句話想最后對他們說:
第一,人生下來到這個世界上,哭著來,哭著走,就這么幾十年,生命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經歷,生老病死皆為體驗,皆為經歷。人來世一遭不容易,放棄這種體驗是人生的遺憾。就如同參加一場比賽,棄賽是懦夫的表現,而只有勇敢參賽,即便倒數第一也是強者。放棄了生命,是放棄了做強者的機會。因為放棄了生命,等于放棄了未來。如果堅強以對,或許你就是勵志榜樣,或許前方就有貴人在等待著你,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第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實質上是自私自利的表現。雖然這是你的“自由”,但這種“自由”沒有考慮到你的父母的感受,沒有考慮到你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以及所有關心你的人的心理感受,并且你沒有完成贍養老人的責任和義務,也沒有完成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人間使命。人除了追求“自由”,還有“責任感”的,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正是因為這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才使很多人化壓力為動力,成為勇于拼搏的英雄。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死了,輕如鴻毛,并不值得效仿,對你悲慘命運的同情也要打折。
第三,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追求名利與享受,人的一生,所有的個體都有權力做自己人生的導演和主演,人生這部劇本,是自己寫的,自己演的。因此你沒有必要和他人一樣活著,更沒必要隨波逐流。你可以按自己設計的劇本活出精彩。只要你有一顆激昂向上的心,世間百態你都有機會體驗。做個流浪漢也是一種生命體驗啊,出家當和尚也是一種生命體驗啊,歷史上有那么多先賢圣人,只要你還認識字,多讀讀圣賢書,就可以從人生的迷霧出解脫出來,換一種活法。你憎惡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可以用你的言行改變這個社會,或許你這樣做了,還會得到尊重。
在我的人生中,曾經遇到過不少思想陷于絕境的人,有的已經買了農藥準備離開這個世界了。我所遇到的人,都是與我有緣的人,因為在他們臨走的時候,能夠與我聊聊天,作個話別。正是因為我的一席話,挽救了這些即將逝去的生命。我不是菩薩,但我愿意在度化世人的同時凈化自己的心靈,與有緣人共同走過這樣一段人生路。我們共同體驗人生的美好,也共同面對人生的艱難。共同稱贊人世的美妙,也共同怒罵人世的不平。喝幾兩小酒,跳出廬山之外,在醉態中暢游自己和他人的悲歡離合,便是人間神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