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說:“上帝是誰?他就是人民!”
1
解放戰爭的結局,從蔣介石逆人民意愿發動全面內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
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結束,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在期盼著從此國國泰民安。蔣介石卻執意要毀掉來之不易的和平。也許,在蔣介石看來,接受了大量美援和日軍裝備的國民黨,具備了快速消滅共產黨的實力。
是時,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只有127萬人;而國民黨兵力達430萬,擁有美械和半美械的部隊超過四分之一,又接收了100多萬侵華日軍和幾十萬偽軍的武器裝備。
不僅如此,國民黨還統治著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掌握著中國幾乎全部的近現代工業。
更讓蔣介石信心滿滿的是,美國也在幫著他打內戰。美國政府不僅將原準備用以與日本決戰的大批艘潛艇、驅逐艦和大量戰爭剩余物資低價處理給國民黨,連52國捐贈中國的食品物資中的98%也被美國人截留下來送給了國民黨。到內戰爆發前,美國為蔣介石突擊運送到前線的兵力超過50萬。
美國人還給蔣介石出主意,讓日偽軍維持秩序,幫著國民黨搶地盤。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后來在回憶錄中承認:“我們必須采取異乎尋常的步驟,利用敵人來做守備隊……這種利用日本軍隊阻止共產黨人的方法,是國防部和國務院聯合決定而經我批準的。”
毛澤東飛抵重慶的第二天,國民黨當局已經將重新印發蔣介石《剿匪手本》的密令發到各戰區,要求各部“督勵所屬,努力進剿”。國共雙方正式簽署的“雙十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背信棄義,向共產黨6個解放區悍然發起進攻。
1946年6月20日,“還都”不久的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對全面進攻解放區進行總動員。蔣介石信誓旦旦地說:“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彈藥等,我們比匪軍豐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據點、大都市和工礦的資源,也完全控制在我們的手中。一切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國民黨還自信地給出了消滅共產黨的時間表,陳誠叫囂:“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
顯然,蔣介石只看到了國共雙方實力上的懸殊,卻沒有認清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人心向背。
正面戰場上的消極抗戰,早已讓全國人民對國民黨政府失去信心;抗戰勝利后的巧取豪奪,更是讓國民黨威信掃地。
在上海,5000多幢敵偽房產被國民黨接收大員搶占;在南京,大漢奸周佛海的房屋、黃金、家具和價值1224萬法幣的古玩名畫,大都落入了國民黨接收官員的私囊;在廣州,最先入城的國民黨新一軍竟然打著接收的幌子搶掠普通百姓,被廣州市民怒斥為“新日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完全徹底為人民奮斗。
還在抗戰最艱難的1943年,根據地人民就真誠地唱出了發自心中的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從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中,人民群眾認識了共產黨;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從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無私行動中,人民群眾選擇了共產黨、跟定了共產黨。
1946年10月11日,就在國民黨傅作義部攻占晉察冀軍區首腦機關所在地張家口的當天,蔣介石下令于11月12日單方面召開“國大”,徹底關閉了和談大門,令對國民黨抱有最后一絲希望的第三方面也站到了共產黨一方。
第二天,周恩來在南京舉行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后,憤然率領中共代表團返回延安。代表團成員李維漢在當天的日記里寫道:國共談判破裂了,但使我黨滿載人心歸去。由于國民黨人心盡失,中國民主同盟拒絕參加國民大會,民主人士的心進一步向中國共產黨靠攏了。
也就是在與國民黨逐鹿天下的過程中,人民軍隊正式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億萬中國人民,成為這支一心為人民打江山的人民軍隊的堅強后盾。
2
全面進攻失敗后,蔣介石轉而對陜北和山東兩大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1947年3月,面對胡宗南部20萬大軍猖狂進犯,毛澤東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留在陜北與敵人巧妙周旋,用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
毛澤東說:“這里人民、地勢均好,甚為安全。我們在延安住了十來年,我決定和陜北百姓一起,不打敗胡宗南決不過黃河!”
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延安,巡視毛澤東住過的窯洞。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共產黨以延安一座空城,換來了戰略上的主動。
彭德懷、習仲勛率領的西北野戰兵團,在陜北人民支援下以弱勝強,一個半月連續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打了三次殲滅戰,蔣介石“天子第一門生”胡宗南損兵1.4萬。
同樣是人民群眾的無私支持下,陳毅、粟裕以在山東蒙陰縣東南全殲蔣介石另一位得意門生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國民黨“半年之內消滅解放軍”的狂妄夢想,與孟良崮炸起的塵埃一樣,灰飛煙滅……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插國民黨腹地,標志著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與此同時,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也在一處處解放區如火如荼展開。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劉少奇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主持通過的《中國土地法大綱》,祖祖輩輩第一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的千百萬農民,參戰支前的熱情空前迸發。
這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二十年來沒有解決的力量對比的優勢問題,今天解決了。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共產黨人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在風雨飄搖中就任行憲后的中華民國總統。當時就有媒體預言,61歲的蔣介石雖然贏得了“總統選舉”,卻馬上要失去整個中國。
1949年1月31日,大年初三,北平和平解放,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國民黨賴以維持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瓦解。解放軍達到400萬人,國民黨軍則下降至204萬。勝利的天平徹底轉向了共產黨一方。
毛澤東用197封電報指揮打贏了歷時142天的三大戰役;乘坐專機飛來飛去的蔣介石卻不得面對人財兩空的現實。
1月21日,農歷小年,蔣介石宣布下野。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延續22年的國民黨統治宣告覆滅——一面鮮艷的紅旗,取代了金陵城頭的青天白日旗。
4年前的同一天,正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開幕的日子。在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中,毛澤東說:
“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我們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之命運已經清晰,光明的前景已然到來。
3
1949年6月15日,端午節后半個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充滿激情地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8月1日,創刊于河北平山縣里莊的《人民日報》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黨中央的機關報以“人民”二字命名,它所表達的就是:即將誕生的新生政權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在這之前,毛澤東就特別強調: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軍隊叫人民解放軍,以示與蔣介石政權的不同。
八面侵吞謀霸世,分崩禿勢已難挽。躲在幕后的蔣介石還不甘心于自己的失敗。2月25日,在蔣介石操縱下,南京政府宣布南遷廣州。8月24日,蔣介石干脆走上前臺,下令在廣州設立華南軍政長官公署,布下三道防線,企圖作最后的掙扎。
9月22日,蔣介石最后一次從臺北飛抵廣州,最后一次來到珠江邊上黃埔軍校。10月1日,蔣介石在廣州收聽了新中國成立的實況廣播,多少往事涌上心頭。蔣介石想不通,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在短短三年間輸掉了他的軍隊、他的政權,也輸掉了他賴以起家的黃埔。
帶著這樣的疑問,蔣介石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要求他的黃埔學生對敗退臺灣進行檢討,得出的結論是:
相比于中共軍隊,國民黨軍隊為“六無”之軍,“六無”的第一條就是“無信仰”。
沒有信仰就沒有鐵的紀律,沒有信仰就不會懂得為誰而戰,自然也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而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正是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無往而不勝、無敵于天下的最大動因。
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支前民工與參戰兵力之例為9:1。“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人民群眾之所以忍受一切艱難、克服一切困難支援解放軍,是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只有共產黨的軍隊,才是屬于人民的軍隊。
美國記者白修德《中國的驚雷》一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并不曾使用什么魔術,他們只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而他們擁護這些改變。”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當成千上萬的市民推開家門,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蒙蒙細雨中,馬路兩側的屋檐下,一排排解放軍抱著槍,和衣而臥。
解放大上海的主力部隊,為第三野戰軍攻堅勁旅27軍。陳毅司令員命令部隊“瓷器店里打老鼠”,寧肯多流血犧牲,也不使用重武器。
這一天的所見所聞,讓本已準備遷居香港的著名實業家榮毅仁改變了主意:留在上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1949年7月,毛澤東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三年戰績》畫冊題詞:“人民的勝利!”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當30萬各界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縱情高呼“毛主席萬歲”的時候——
城樓上的毛澤東脫下帽子,久久致意,聲如洪鐘,振聾發聵:人民萬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