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是事關國家政權穩固與否的重大問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安全,在執政條件下結合蘇俄具體國情與時代環境,論述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領導力量、基本任務和斗爭方向。在領導力量方面,堅持黨總的領導,確立黨領導意識形態的政治體制,并且要求科學地領導意識形態工作;在基本任務方面,重視加強政治教育,通過啟發廣大群眾的思想覺悟,鞏固意識形態安全的人心防線;在斗爭方向方面,強調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對各種反革命勢力進行堅決回擊,加強斗爭的思想武器和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努力清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守正才能創新,列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理論精髓和價值意蘊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為中國化解新時代的意識形態風險、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
[關鍵詞]列寧 意識形態安全黨的領導 新時代
意識形態以獨特的方式滲透進國家政權的興衰機理之中,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就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整體安全。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面臨嚴峻的意識形態挑戰:不僅面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攻勢,而且敵對思想的“培養基”在國內依然存在。列寧指出:“在流血的戰線上獲勝之后,還要在不流血的戰線上獲得勝利。這場戰爭更加困難。這條戰線是最艱巨的戰線。”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戰勝敵對勢力,必須激發群眾的階級意識和政治覺悟,并且堅持與敵對勢力及其意識形態進行斗爭?;诖?,列寧圍繞事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前提性、基礎性和方向性問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明確了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領導力量、基本任務和斗爭方向,有效維護了蘇俄的意識形態安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深入研究列寧關于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的精髓和價值意蘊,有助于深刻理解和堅決維護新時代意識形態安全。
一、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領導力量:強調要重視黨的領導作用問題
意識形態作為觀念上層建筑,對于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后,俄共(布)成為首個執掌國家政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黨的領導與維護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具有內在統一性,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保證馬克思主義始終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統治地位。為了確保新生政權不變色、不變質,列寧首先提出“要重視承認黨的領導作用問題”,并且就如何在意識形態領域實現黨的領導做了初步闡述,為維護國家意識形態提供了強大的力量保障。
(一)明確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權
任何執政黨要實現政權的穩固,都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為政權提供合法性辯護。面對國內思想領域的復雜狀況以及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攻勢,如何鞏固新生政權的意識形態基礎,成為執政后的布爾什維克黨迫切需要解決的任務。在領導蘇俄的過程中,列寧始終堅持黨領導意識形態的宗旨,先后發表了許多講話和論述,要求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需要強調的是,列寧對黨的領導問題的重視,并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明確的現實指向。一方面,蘇俄思想文化領域面臨著復雜的狀況,共產黨作為最積極、最主要的力量,應當成為國家文化教育事業的領導者。列寧明確指出:“蘇維埃工農共和國的整個教育事業,無論在一般的政治教育方面或者具體的藝術方面,都必須貫徹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精神”,從而為順利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提供保證。另一方面,列寧對黨的領導作用的著重強調針對的是思想文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分立主義傾向。一些人主張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思想文化事業實行“不干涉”政策,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派排斥黨的領導,企圖建立與黨并立、與黨競爭的“無產階級文化創作的階級組織”,妨礙了思想文化建設的正常開展,也給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在解決全俄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問題時,列寧堅持“黨不僅領導政治,而且也領導經濟和文化”的宗旨,即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性條件,而思想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國家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對于無產階級文化派分子的錯誤立場和活動,列寧進行了堅決的批判,提出無產階級文化協會必須無條件地接受黨的領導,“在蘇維埃政權(特別是教育人民委員部)和俄國共產黨的總的領導下,把自己的任務當做無產階級專政任務的一部分來完成”。這有力澄清了協會同黨和國家之間的關系,粉碎了其“完全自治”的企圖,再一次明確了黨領導思想文化工作的原則。
(二)確立黨領導意識形態的政治體制
政治上層建筑一經確立,能夠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實施提供保證,對于維護執政黨思想統治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黨在思想文化領域領導地位的實現,是與掌握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其具體方法就是確立黨領導意識形態的政治體制,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提供政治保證。列寧在領導蘇俄的過程中,不僅明確了黨領導意識形態的原則,而且還在領導體制上確立了黨的領導地位,有效發揮了黨的領導作用。
十月革命勝利后,為了更好地開展群眾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蘇俄亟需建立統一的全國政治教育機構,實現全部政治教育工作的統一。列寧認為,建立這樣一個機構是十分必要的,但首先應當明確的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列寧指出:“這一統一只能理解為應保持、加強和擴大的不僅是教育人民委員部黨組織的獨立自主,而且是該黨組織對該部一切部門工作的領導的、指導的和主導的地位。”這實際上強調了要將黨的領導原則體現到該機構的日常工作和組織建設中,加強黨對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指導。1920年11月,根據列寧的指示,在蘇俄教育人民委員部下成立了政治教育總委員會,后者在行政上從屬于前者,但在“工作性質方面成為黨在國家機關系統中的直接的機構”,受俄共(布)中央領導,對全國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統一指導。隨后,全俄各地方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組織管理體系,有效地將全國各個方面的政治教育工作統一起來。列寧在全俄省、縣國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強調,政治教育委員會的工作“首先應該公開承認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并著重強調必須在領導體制上確立黨的絕對領導地位。
(三)黨必須科學地領導意識形態工作
思想文化工作不同于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其他工作,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從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角度來看,能否尊重思想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否科學地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到整個工作的有效開展。在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過程中,列寧注重觀照意識形態工作規律,強調黨必須科學地領導意識形態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列寧認為,在思想文化問題上不能著急,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無產階級在推翻舊的統治時,還必須要摧毀與舊的統治相適應的舊的意識形態,代之以新的意識形態。但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在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這些舊的思想意志作為相對獨立的精神力量,無法在短時間內被消除干凈。列寧對此有深刻認識,他認為,過去的東西雖然被推翻了,但是沒有被根除,不能指望在短時期內就能夠取得思想文化上的勝利,而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他告誡大家:“急躁冒進是最有害的。”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取得勝利,必須要有巨大的耐心、堅決的意志和科學的規劃,同舊的思想開展長期而艱苦的斗爭。
第二,列寧對不同思想文化事業的特點和規律也予以重視,主張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方針政策。他將教育領域的工作和藝術領域的工作加以區別,強調藝術領域的工作可以保留一定的自主權,但是教育領域的工作則必須納入黨的全面領導。與此同時,列寧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善于同專家合作,對思想文化工作實行“內行領導”。他以當時教育人民委員部的工作為例指出:“如果一個共產黨員只會侈談‘領導’,卻不善于安排專家做實際工作……這樣的共產黨員就毫無用處。”并且特別強調,教育人民委員部如果沒有專家的結論,不得實施任何一項重大措施。這充分反映出列寧高度重視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力求實現對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學領導。
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任務:通過政治教育啟發群眾的覺悟
人心向背是衡量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關鍵指標,只要穩住了人心,國家政權和意識形態安全就有了保障。列寧深刻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黨在建立政權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使人民認同黨的綱領和政策,以得到各階層的充分支持。在當時,敵對思想和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的“培養基”依然在社會之中存在。因此,要維護新生政權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工作者和共產黨這個斗爭的先鋒隊的基本任務,就是幫助培養和教育勞動群眾”。換言之,要大力開展政治教育工作,啟發和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有效構筑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人心防線。
(一)通過政治教育啟發群眾覺悟
新政權建立伊始,列寧就認識到,從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無產階級專政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人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受到殘余勢力的影響,特別是由于農民在蘇俄占人口的多數,他們“必然地會把自己的偏見、反動的幻想、弱點和錯誤”帶到思想和政治氛圍中來。并且,新政權還面對著資產階級的輿論攻擊。為了擴大無產階級的思想陣地,列寧一貫重視對群眾的政治教育,他認為:“無產階級如果沒有培養出高度的覺悟、嚴格的紀律以及在對資產階級作斗爭時的無限忠誠”,就難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目的。戰爭年代首要的任務是進行宣傳鼓動,列寧在俄共(布)八大上就強調:“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綱領教育了無產階級政黨,同樣應當以它來教育我國千百萬勞動者”。他提出要通過馬克思主義教育啟發群眾覺悟,使群眾認識到本階級的前途,努力克服舊習慣和舊風氣的影響。在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要求通過調配黨的力量和有步驟地采取措施來加強宣傳鼓動工作,“這項工作應當列為黨的一項極重要的任務”。他要求向廣大群眾充分解釋和說明黨的方針政策,使群眾形成正確認識,從而鞏固意識形態安全的民心基礎。
與此同時,列寧強調,政治教育需要同掃除文盲工作配合起來進行。如果廣大群眾文化水平較低,對意識形態的知識理論基礎缺乏鑒別力,他們就容易受到錯誤思想或情感因素的影響,政治教育就難以進行。列寧把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同開展政治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認為提高群眾的知識水平是開展政治教育的先決條件,沒有文化知識就談不上政治覺悟。他認為,文盲是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三大敵人”之一,“只要在我國還存在文盲現象,那就很難談得上政治教育”。在列寧的指示下,蘇俄成立了全俄掃盲非常委員會,開展廣泛的掃盲活動,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及文化水平,為在政治上有效凝聚、動員群眾奠定了基礎。
(二)要學會進行政治教育
對群眾進行教育和宣傳乃是革命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提高群眾覺悟,列寧強調要不斷改進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豐富的、合適的形式和方法教育群眾。蘇維埃政權一成立,俄共(布)就派出成千上萬的宣傳鼓動人員前往全國各地,在廣場、街頭、工廠和劇院等地方經常性地舉行群眾大會,這種緊密聯系群眾的宣傳鼓動形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宣傳的效率,而且還將革命思想傳播到各個地方。對此,列寧強調:“這是一項艱巨但一定會取得成效的工作。”俄共(布)遵照列寧關于“必須學會采取特別耐心和謹慎的態度,以便能夠了解每個階層、每個行業等等的群眾的心理特點和特性”的指示,采用了鼓動列車、鼓動輪船、“紅色馬車”等各種新形式,并且還興建農村圖書閱覽室、人民文化館等各類文化教育工作基地,有效地提高了政治教育的實效,加強了廣大群眾對蘇維埃政權的了解。
隨著國內轉入和平建設時期,戰爭年代的宣言、聲明、布告和法令等宣傳形式已經不合時宜,政治教育總委員會的工作應當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對群眾要求的敏感性。為了貫徹列寧的指示,俄共(布)十大要求工會作為學習管理的學校,應當以說服的方法開展全部工作;黨的機關必須要提高宣傳鼓動工作的質量,調配數量充足、經驗豐富的黨員來做政治教育工作,“最好還要每隔一個短時期在鄰省之間相互交換鼓動工作人員,以便使鼓動的方法和內容更加多樣化”。1921年10月,列寧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員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著重強調:“要學會進行政治教育。”在這里,列寧認識到糾正行政作風的必要性,認為要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就必須學會和創新政治教育的方法。
(三)在與經濟工作的結合中提高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現實利益的滿足對于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和共產主義覺悟具有根本性意義。列寧強調,要增強工人群眾對蘇維埃政權的認同,不僅要改進宣傳和鼓動方式,而且也需要將宣傳工作建立在經濟狀況的改善上。在戰爭時期,一部分群眾因為生活困苦,出現嚴重的動搖。“這種動搖表現在時而傾向于鞏固同無產階級的聯盟,時而又傾向于資產階級復辟。”針對這種情況,列寧在革命勝利伊始就提出,黨和政府應當首先解決“能使廣大貧苦農民群眾得到安慰和滿足的問題”。特別是農民起義和工人罷工等一系列政治危機使列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塑造廣大群眾的共產主義信仰,就必須切實改善人民生活。
當國內形勢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國家管理和經濟建設成為俄共(布)的主要工作,歷史已經從“政治上描述偉大任務的時期”轉入“應當實際完成這些任務的時期”,這個時候單純靠說教是難以使政治教育取得實際效果的,因為沒有利益實現的基礎,任何理論說教都是蒼白無力的。因此,列寧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員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要求,政治教育必須隨著任務的變化,改變“過時的方法”。他認為“政治教育的成果只能用經濟狀況的改善來衡量”,“老式的宣傳”已經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了,因此不能像過去一樣滿足于單純的說教,而應該使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經濟建設的政治經驗之上,通過國民經濟的改善和人民利益的實現鞏固宣傳效果,在同群眾利益的結合中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穩固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現實基礎。
三、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斗爭方向:與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堅持斗爭
伴隨著新舊統治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必然有新舊意識形態之間的斗爭。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是在兩種意識形態較量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在當時,蘇俄不僅面臨資產階級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還包括“最深刻、最強烈的思想上的反抗”,這對蘇維埃政權的前途和命運構成了嚴重威脅。列寧正確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緊迫性和尖銳性,強調必須同各種敵對觀點和思想進行堅定不移的斗爭,并且用很大精力領導了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揭露和批判,從而有效地清除了資本主義和其他舊的意識形態的影響,有效地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一)全力鏟除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影響
為了鞏固新生政權,在俄共(布)執掌政權后不久,列寧就著力領導全黨清除舊的思想的影響。他認為,當舊的社會滅亡時,“它的尸體是不能裝進棺材、埋入墳墓的。它在我們中間腐爛發臭并且毒害我們”。為此,列寧要求與一切敵對的觀點和思想進行毫不妥協的斗爭。列寧的這一主張是針對帝國主義和國內敵對勢力的聯合圍剿提出來的。在國際上,帝國主義像防止瘟疫一樣來防止無產階級革命的蔓延,對俄共(布)極盡詆毀和攻擊之能事,污蔑黨破壞了自由和民主制度;在國內,資產階級仍有復辟的意圖,他們死命地抓住擾亂人心這個武器,在意識形態領域對無產階級政權進行侵襲和進攻。面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復雜局勢,列寧要求俄共(布)必須重視意識形態斗爭的問題,對錯誤的思想觀念展開批判,從意識形態方面維護政權的合法性。
新經濟政策實施初期,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和私人資本的成長,資產階級的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重新活躍起來,“這使布爾什維克黨在經濟領域實行放開的新經濟政策,相反,在意識形態領域加倍‘拉緊’了‘韁繩’”。在實行更加寬松和自由的政策的同時,列寧告誡黨和政府不能對資產階級的思想放任自流。正如他在《關于工會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的作用和任務的提綱草案》中所寫的:“共產黨和領導文化教育工作的蘇維埃機關以及工會中的全體共產黨員,都應當更加重視同工會中的小資產階級的影響、思潮和傾向進行思想斗爭,尤其是在新經濟政策不能不在某種程度上加強資本主義的時候。”這一草案反映了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在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上的基本策略:越是在開放的環境中,越要加緊抵制小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影響。為了對抗資本主義,列寧在意識形態領域動員和部署了反擊資產階級的斗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資產階級思想的進攻勢頭。
(二)加強意識形態斗爭的理論武器
打贏意識形態斗爭離不開批判的武器。在意識形態斗爭中,列寧認為:“如果沒有堅實的哲學論據,是無法對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復辟堅持斗爭的”。他高度重視在學術領域的話語權,要求強化無產階級的理論武器,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理論支柱進行有力的反擊。
首先,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學術話語權同改造知識分子的問題緊密相關,能否成功改造舊的知識分子并且培養無產階級的理論工作者,是決定意識形態斗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列寧在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斗爭中,十分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和功能,認為要占領意識形態斗爭的制高點,必須依托知識分子的力量,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村教師是鄉村唯一的大規模的知識分子力量。因此只有借助他們的幫助才可能實現對青年一代以及所有的農村居民的意識形態影響”。列寧批判了無產階級文化派只依靠無產階級的力量完成文化建設任務的論調,認為這種觀點是“十足的杜撰”,不僅對掌握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權毫無幫助,而且還給思想文化界造成了混亂。當然,為新社會培養工作者的問題,僅僅靠吸收和改造舊專家是不可能解決的。列寧認為,必須從勞動群眾中培養新型的知識分子。為此,蘇俄成立了紅色教授學院等培養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師,在馬克思主義教學力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中堅力量。
其次,為了強化無產階級的理論武器,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廣泛宣傳共產主義思想。列寧強調要建立無產階級的學術研究陣地,組織力量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鑒于俄國科學院還沒有完全站到蘇維埃政府的立場上來,而且其研究范圍也不能適應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需要,1918年,列寧就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研究機構的問題,先后起草了兩份文件。在列寧的指示下,人民委員會決定成立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院,這是蘇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1920年底,俄共(布)又根據列寧的提議,在社會主義社會科學院下設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所,從事馬克思和恩格斯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工作。這些研究機構的設立對于推動理論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進一步武裝了廣大群眾的思想。
(三)牢牢占領思想文化陣地
蘇維埃政權成立后,資產階級不甘于政治和軍事上的失敗,開動了全部宣傳鼓動機器污蔑和攻擊蘇維埃政權,企圖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逆流,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列寧及時察覺到這對于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造成的嚴重危害,在駁斥錯誤的、有害的思想觀點時澄明了掌握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性。
一方面,列寧有力地駁斥了資產階級宣揚的教育“不講政治”的偽善觀點,認為教育必須要聯系政治,確立教育事業的無產階級性質。“資產階級虛偽立場的表現之一,就是硬說學??梢悦撾x政治。”列寧揭露了資產階級在教育問題上的虛偽性,資產階級通過教會和整個私有制來影響群眾,但是卻反對無產階級對教育的領導,這種教育脫離政治的舊觀點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在為把持教育事業提供辯護。為了防止資產階級通過教育事業影響群眾的思想,列寧開始著手進行教育事業的改革,并且在《俄共(布)綱領草案》中作了明確且權威的規定:俄共(布)在國民教育方面的任務是“把1917年十月革命時開始的事業進行到底,即把學校由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工具變為摧毀這種統治和完全消滅社會階級劃分的工具”。為了徹底改變教育事業的階級屬性,列寧以明確教育目的、改造教師隊伍和改革教育模式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民教育體系,有力地加強了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教育機制。另一方面,列寧對資產階級標榜的“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等觀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判。列寧密切關注蘇維埃報刊的發展,針對米雅斯尼科夫宣稱“從君主派到無政府主義者都享有出版自由”并且在報刊問題上堅持“出版自由”的觀點,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觀點的非黨性和危害性,認為所謂的出版自由實質是收買報刊、影響輿論的自由,在敵我力量的對比下,如果給資產階級“出版自由”,“那就是為敵人的活動開方便之門,就是幫助階級敵人”。列寧在革命勝利后迅速簽署了一系列出版法令,取締了頑固堅持反對蘇維埃政權和布爾什維克反動立場的資產階級的宣傳機構和刊物,并大力發展無產階級的報刊事業,建立了無產階級的報刊領導體制,從而牢牢占領了思想文化陣地。
四、列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的價值意蘊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和捍衛者,列寧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安全,并且從鞏固政權的角度出發,明確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領導力量、基本任務和斗爭方向。時代發展變動不居,列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的精髓要義卻歷久彌新,黨性原則、人民立場和斗爭意識是其思想深處蘊藏的重要價值,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為社會主義國家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守正才能創新,深刻理解列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的價值意蘊,可以為當代中國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明晰方向。
(一)明確黨性原則,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統治的重要基礎。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必須以堅定的黨性原則獲得、實現意識形態統治的功能,進而保證國家發展的方向不偏。在維護蘇俄意識形態安全過程中,列寧澄清了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性,指出:“從原則上說,對于應該有共產黨的領導這一點,我們不能有任何懷疑”。他認為,要以政治上層建筑的力量為黨領導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保證,使思想文化陣地都在黨的領導之下,要求按照客觀規律改進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在黨性原則的指引下,俄共(布)有力應對了意識形態領域的風險挑戰,使新政權的意識形態安全得到切實維護。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形勢發生了全局性的轉變,這一轉變離不開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堅強領導和科學謀劃。進入新時代,針對意識形態陣地管理中存在寬、軟、松的現象,習近平強調:“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命題的提出,充分彰顯了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黨性立場,是對列寧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當前中國正處于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歷史關口,意識形態領域進入敏感期,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復雜性和嚴峻性前所未有。在這種形勢下,要實現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有效維護,必須進一步發揮黨的領導優勢。一方面,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以制度力量確保黨性原則貫徹到意識形態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快構建全黨動手、群眾參與的“大安全”格局,建立穩定有效的安全系統,形成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強大合力;另一方面,需要完善黨的領導,在把脈媒體運行規律、文化發展規律和社會變遷規律的基礎上,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進行科學的謀篇布局。
(二)堅持人民立場,凝聚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磅礴力量
人民立場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顯著標識。區別于資產階級對人民主體意識的遮蔽,社會主義國家將群眾的思想覺悟視為國家力量,通過啟發廣大群眾的階級意識,使人民群眾從內心認同和支持無產階級的革命與建設事業,進而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革命必須伴之以群眾政治覺悟的提高,列寧認為奪取政權后必須取得群眾的充分認同,“通過教育、訓練和爭取愈來愈多的勞動群眾來支持、鞏固和擴大自己的統治”。為此,列寧領導俄共(布)廣泛地開展政治教育,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宣傳鼓動形式來團結群眾,力求激發他們的革命信念,并最終為新政權的意識形態安全構建牢固的人心防線。
中國共產黨在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過程中,始終站在人民立場謀劃和推進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人民群眾的信念和信心。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戰略任務,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過程中鞏固意識形態安全的民心基礎。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習近平多次要求黨員干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使網絡成為凝聚人民共識的新空間,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這些話語表述彰顯出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立場的不懈堅守,為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明確了價值導向。立足新征程,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必須將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更好地結合起來,將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更好地統一起來。既要在回應群眾關切、紓解民生問題、滿足精神需求的過程中鞏固全社會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也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群眾、用核心價值觀塑造群眾,通過思想和價值的力量使意識形態內化到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中去,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進而筑牢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民心基礎。
(三)增強斗爭意識,打贏意識形態斗爭的攻堅戰
唯物史觀認為,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形式,一個階級要獲得并鞏固統治地位,就必須使自身的思想在這種斗爭中獲得勝利。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必不可免地將同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激烈的較量。列寧既看見了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客觀性,也深刻認識到這一斗爭的長期性,要求在思想文化領域同資產階級反革命勢力進行徹底的、長期的斗爭。為了維護新生的政權,列寧強調要以理論的力量揭露和回擊錯誤的思想觀念,并且要求采取行動掌握思想輿論陣地,占領斗爭的制高點。這些理論和觀點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建設至今仍然有啟示意義。
習近平強調:“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時代,兩種意識形態長期共存、相互競爭的態勢沒有改變。與此同時,百年變局催動各種思想文化激蕩碰撞,中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斗爭態勢更加尖銳,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任務前所未有的艱巨。在如此復雜的歷史環境中,斗爭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必然要求,習近平提出的“堅定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的重要論斷,體現了對列寧意識形態斗爭思想的時代性創新,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維護社會主義政權的政治自覺。立足新征程,需要堅定斗爭意志,明確意識形態斗爭是主義之爭、是事關國家興衰存亡之戰,在面對錯誤思想觀念時,必須敢于旗幟鮮明、主動堅決地進行斗爭,拒斥“騎墻派”的錯誤做法。同時,也應當強化斗爭的武器。對于威脅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錯誤觀點,應從學術和理論上對其進行透徹的分析,掌握斗爭的主導權,把握好斗爭的分寸和火候,保證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穩定。
?。圩髡邌挝唬菽暇煼洞髮W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研究中心。
烏有之鄉網站特別附錄:
烏有之鄉網站募捐公告
(2023年3月)
親愛的讀者、作者、紅友們:
到今年九月,烏有之鄉將迎來建立二十周年的時間節點,期待那時我們能共同慶祝紀念。近二十年來,烏有之鄉在反對帝國主義(美西方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詆毀否定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及革命英烈,否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道路和成就)、反對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化、私有化、買辦化、資本全球化)、反對修正主義(閹割歪曲抹黑淡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捍衛共產黨的領導、捍衛社會主義制度、捍衛工農兵勞動人民利益、捍衛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安全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烏有之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積極戰斗,走過了曲折復雜的艱難歷程,為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被欠薪民工、碼農等深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積極發聲,使得一些愛學習肯思考的勞動群眾及其優秀子弟從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清醒覺悟起來,讓一些積極向上的進步青年找到了人生方向,聯絡了曾經跟隨毛主席參加兩場革命的革命前輩及其優秀兒女、在毛主席生前身后都始終如一保衛毛主席捍衛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紅色衛士、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工農兵學干且頂著逆流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在后毛時代先后覺醒的中青年朋友、在國際共運陷入低潮時期仍然真心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知識分子群體,成為社會輿論場上一個重要的紅色陣地。并且,從這里先后走出了一批一批的紅色戰友,開辟了新的戰線,發展了新的陣地,創建了數家新網站和一批自媒體賬戶,豐富和開拓了紅色陣營,為21世紀中國紅色大潮的發展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近幾年來,時局維艱。大疫影響,盡人皆知。妖魔鬼怪,暗中作祟。如今,我們迫不得已向大家提出不情之請。因為網站處境十分艱難,經費缺口壓力很大,現向廣大熱心紅友進行募捐,懇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以期能夠緩解壓力,度過艱難時期。
有人勸我們放棄陣地,不要再辦下去了,我們認為這是不合適的。再難,也要堅守!我們的信念來自于對毛澤東思想的信仰,來自于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因戰斗而犧牲,但是絕不可以因困難而放棄。
當年捍衛國有資產抵制私有化的通鋼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吳敬堂師傅和革命前輩鄧力群、魏巍、馬賓、張全景、衛建林、李際均、李成瑞、林伯野、陶魯笳、秦仲達、楊德明、武光、孫永仁、劉實、韓西雅、李新中及人民知識分子吳易風、周新城、錢昌明、艾躍進、曹征路……他們留下的遺愿和囑托,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宣傳捍衛毛澤東思想,繼續革命,永不投降。
我們珍惜每一分力量,信任和支援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堅持前行,盡力做出新的貢獻。
接收捐款的賬戶:
?。?)烏有之鄉網站微信號:wyzxwk101;
(2)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微信號:F13910426398.(也可以直接用手機號搜索)
(3)支付寶賬號:13910426398
(4)中國工商銀行卡(帳)號:6215 5902 0001 1314 820.(戶主姓名:范二軍)
每筆捐款都請留言備注捐款人姓名和聯系電話,以便我們在可能的時候聯系回饋。
感謝大家一路走來所給以的熱愛、信任和支持!
烏有之鄉網站(WYZXWK.COM)
站長:范景剛(13910426398)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