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年僅30歲的天才的馬克思,同他一生的偉大的戰友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和世界勞動人民寫下不朽著作《共產黨宣言》,其中,第一章最后一個部分,講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產生、發展、形成的歷史過程,提到“斗爭聯合性”的問題——工人的聯合斗爭,首先是許多性質相同的地方性斗爭,然后是全國性斗爭,最后是階級斗爭——“而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
本文標題就取自《共產黨宣言》的這句原話: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
如何理解?
何謂階級斗爭?階級斗爭的背景自然是身處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劃分為不同階級。那么何謂階級?階級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不同,包括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經濟地位高的人群即控制了生產資料(大體理解為“原料+工具”)的人群可以占有其他經濟地位低的大量人群的勞動。階級不同的人之間,生存利益彼此對立:對方多賺一分,自己就少領一分;對方多閑一分,自己就多累一分;對方多樂一分,自己就少活一分。因此,不同階級之間的關系本質上就是一種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關系,階級斗爭本質上也就是一種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斗爭。
而經常令人搞不清楚的是,何謂政治斗爭?為何突然強調階級斗爭是政治斗爭?
斗爭,有很多種。比如:工人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要求工資增長率覆蓋通貨膨脹率,反對資本家卸磨殺驢解雇勞工,這種叫經濟斗爭;軍隊開拔,收復臺灣(現如今已經談不上“解放臺灣”了),統一祖國,這種叫軍事斗爭;我們這些中國共產黨人時刻致力于重新啟蒙國民思想,宣講、寫作、轉發,又每每因那些大權在握的中國共產黨員的默許甚至授意而被資本家所控股的網絡平臺封殺、限流,漢奸右派辦報遍地開花,共產黨人辦報立馬受審,這種叫意識形態斗爭。
若是無產階級在單純爭取特定經濟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推翻整個資產階級官方社會、建立新的由無產階級掌權的國家的訴求,那么,這種訴求就是政治意義上的訴求——這種訴求才是政治意義上的訴求,相應的斗爭行為也才叫政治斗爭。
政治的主題,是權力。階級政治的主題,是階級統治的權力。而階級統治,必須借助國家政權。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總結:政治斗爭的本質特征,就是四個字——奪取政權。換言之,凡是跟“奪取政權”有關的現實動作,無論局勢發展到哪一步,無論談判條件充分與否,無論掌權份額進步多少,都屬于政治斗爭的范疇。
馬克思、恩格斯說:“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此后列寧的論述更具體:“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可見,無產階級經過長期的各項斗爭,最終贏得國家政權,成為管理國家事務的主人,這件事——天經地義。只要你是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就絕不被允許在政治斗爭的最關鍵時刻反過來阻撓無產階級將革命成果攥在(只攥在)自己手中的進程。只接受窮苦人在被統治的同時改善一下伙食卻不接受窮苦人直接擁有權力本身,于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而言,是非法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中國所謂高等院校里的所謂馬列教授,即那些只會每次課照著鹿克思主義教學大綱朗讀并公開宣布馬克思主義僅僅是一門改善勞動人民伙食的學術的“民族脊梁”們,統統屬于非法教學者。
馬克思主義首先是戰斗的理論。馬克思本人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是一個無產階級戰士。
“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戰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今天是3月14日,1883年的今天,馬克思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英名,在中國,在第三代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澤東逝世后,已然成為被詛咒、被嘲諷、被扭曲甚至被遺忘的對象;他的事業,到底會不會永垂不朽,已經不是140年前恩格斯的紀念講話所能決定的了。不過想來也不是十分重要了,盡人事,受天命。
生命短暫,唯斗爭永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