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馬克思的概念里,商品包含價值和使用價值。而價值是抽象的,是看不見的。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在勞動產品上的凝結,這就是價值。
有人想攻擊馬克思主義,以為可以讓馬克思主義崩潰。
真是幼稚的可笑。
所以就找了馬克思的一個所謂的“毛病”,說什么抽象的價值只是馬克思的假設,是不科學的,根本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價值。
其實,價值不過是人類無差別的勞動,說到底就是人類勞動,是人的生理的能量的各種耗費而已。
請那位想說抽象價值根本不存在的自作聰明的人士去認真的讀讀資本論第一卷“2.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二重性”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就知道了。
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
?。圩ⅲ旱?版注:為了證明“只有勞動才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用來估計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后的和現實的唯一尺度”,亞·斯密寫道:“等量的勞動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對工人本身都必定具有同樣的價值。在工人的健康、精力和活動正常的情況下,在他所能具有的平均熟練程度的情況下,他總是要犧牲同樣多的安寧、自由和幸福”(《國富論》第1卷第5章[第104—105頁])。一方面,亞·斯密在這里(不是在每一處)把價值決定于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同商品價值決定于勞動的價值混為一談,因而他力圖證明,等量的勞動總是具有同樣的價值。另一方面,他感覺到,勞動就它表現為商品的價值而論,只是勞動力的耗費,但他把這種耗費又僅僅理解為犧牲安寧、自由和幸福,而不是把它也看作正常的生命活動。誠然,他看到的是現代雇傭工人。——注(9)提到的亞·斯密的那位匿名的前輩的說法要恰當得多。他說:“某人制造這種必需品用了一個星期……而拿另一種物與他進行交換的人要確切地估計出什么是真正的等值物,最好計算出什么東西會花費自己同樣多的labour〔勞動〕和時間。這實際上就是說: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在一物上用去的勞動,同另一個人在同樣的時間內在另一物上用去的勞動相交換。”(《對貨幣利息,特別是公債利息的一些看法》第39頁)——{第4版注:英語有一個優點,它有兩個不同的詞來表達勞動的這兩個不同的方面。創造使用價值的并具有一定質的勞動叫做Work,以與labour相對;創造價值并且只在量上被計算的勞動叫做labour,以與Work相對。見英譯本第14頁腳注。——弗·恩·}]
此外,我們看到這里還有個小注,說“只有勞動才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用來估計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后的和現實的唯一尺度”——這里當然就可以引申出 抽象勞動形成的抽象價值——還特別舉出了亞當斯密的例子。而抽象勞動當然就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你寫一天代碼,在高端的辦公室里可以累得頭昏眼花,烈日下建筑工地的農名工自然也是如此。生理上的肌體的勞累損耗并不因為你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而又不同。
說馬克思的抽象價值不存在是馬克思的臆想的結果,我想,他絕對沒有看資本論,否則他一定能夠看到這在第一章的內容,何況位置是如此的明顯呢?
實際上抽象的東西,如果是科學的抽象,那么就一定會有具體的東西表現它,反之真正的科學的合理的現象,也一定有其內在的本質,作為你抽象的內容。認為抽象的東西不存在,這是典型的經驗主義者的看法,思想的懶漢。
2物品是商品嗎?
那位人士說,馬克思為了滿足他的勞動價值論,故意把商品的范圍縮小了,也就是只有產品才算是商品。
這句話,也足以證明其百分之五百地沒有看過資本論。
他的意思是說不是人的勞動產品也是商品,比如土地,這是自然界的恩賜,比如良心,我們可以用來出賣,肉體亦然。這些都不是勞動的產品,但是都可以換錢。
在這位滿腦子的金錢的人的眼中,只要能換錢的都是商品,不一定是勞動產品。
其實這種思想的后面隱藏著一個觀點,就是認為商品這種東西,如果用哲學的術語說該叫范疇,似乎從來就有,與宇宙大爆炸應該是一起產生的。
可是很奇怪的是,到現在,人們也會在自己家的庭院中種植蔬菜,自己吃,而不是去街上買賣。按道理來說,這些都是商品。
在歷史上,土地能夠自由買賣,在我國是宋代才開始的事情,宋代才開始不立田制,自由買賣。這在唐朝是不允許的。
紅樓夢中說得非常清楚,犯官抄家,也不抄墳地,可見在清代,墳地幾乎是絕對的不動產,自然也不能隨意處理。秦可卿讓鳳姐多置辦墳地,這是說買別人的田地作墳地,卻沒有說可以賣墳地的。因為這是宗族共用的。
而歐洲的封建莊園的經濟也是自給自足的,并不需要去外面買什么。
時至今日,我國的農村的集體土地也不能隨意買賣,土地承包戶是不能賣自己的土地產權的。
我這里說的意思是,歷史上,商品存在的時間并不長。即使是勞動產品,在歷史上也是長期作為產品而不是作為商品進行買賣的。將商品作為買賣,這是近代資產階級走上歷史舞臺以來才逐漸發展的結果。
這樣就有一個過程,即能夠買賣的從勞動的產品逐漸發展到良心、榮譽、土地等不是勞動產品的所謂的物品。
其實這就是資產階級發展到了高級階段的產物,在這個階段,出現了真正的商品之王——貨幣。一切都可以和這個貨幣之王相等,相交換了。這樣,是不是勞動產品都可以交換,以貨幣為中介來交換了。
所以有人就誤認為勞動產品作為商品的界限劃小了。其實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論拜物教那一部分里深刻的闡明了這個問題。
而且,無論如何,貨幣也是商品,是以金銀作為形態的商品。你出賣良心來換得金銀,依然沒有完全跳出商品的圈套。
不過,這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商品從來都是勞動產品。妓女,懶惰的靠剝削寄生的資本家,出賣靈魂和聲譽的自由市場派學者們所出賣的,不是勞動產品 ,但是他們獲得可是真正的勞動產品,是勞動者生產的衣食住行的產品。這種買賣的假象,不過是他們對勞動者的產品進行再分配而已。猶如政府官吏從勞動者產品中進行再分配一樣。這種再分配依然是以勞動產品為基礎的。
他們只是因為某些原因可以從勞動者那里獲得他們需要的產品。這點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給予了詳細的論述。這就是等量資本產生等量利潤的規律。
這兩個貌似高深的問題,在資本論里都有,懷疑者絕沒有跳出馬克思的手掌心。這對于稍微讀讀資本論的人來說就不是什么馬克思的弱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