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年代,為什么考八股文?
人的大腦的思維能力不是固定的,是會變化的。
一個人學英語最好的方式是在英語環境中,每天聽說讀寫都是英語。不用很長時間,快的話,幾周,慢的話,幾個月,英語水平就能突飛猛進。
有個語言專家,用六個月學會中文,他稱這種方式為“泡腦子”,大約就是沉浸式教學吧。
疑似人的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系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著人的思考方式變化。沉浸式生活在外語環境中以后,大腦神經元會發生變化,神經元之間產生相應的鏈接,有利于分析外語。這時,人的外語水平就會突飛猛進。
時間一長,連當事人的思維方式都會發生變化,有時甚至會用英語思考,說話時偶然蹦出英文詞匯。時間更長一些,當事人的漢語能力甚至會下降。離開一種語言環境,人會喪失一部分使用這種語言的能力。同理,一個人離開英語環境久了,英文就會生疏。
生理學的原因,疑似是大腦中神經元會逐漸斷開不常用的鏈接,這樣大腦可以在不明顯增加耗能的情況下,提高常用信息的處理能力。大腦的耗能大約相當于16-20瓦,在安靜狀態下占人體總耗能的20-25%,這樣的耗能在食物缺少的時代,是很耗能奢侈的。大腦應激建立鏈接,不斷切斷不常用的鏈接,使人類能集中最大能耗處理最關鍵俄信息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應該是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本能。
強制使用一種語言或者一種思維方式時間過長,就會對人腦的神經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洗腦的生理學原理。
這就是封建年代考八股文的原因。
一個人為了成為精英階層,就要反復誦讀孔孟之道,熟悉每一句話,能按照考官的要求,用這些只言片語打麻將,把這些話拼湊成結構規范、四平八穩、通順流暢的正確的廢話。
一個人長年累月反復用這些文字“泡腦子”,必然對他大腦內的神經元的鏈接,進而對他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泡腦子”效果好的,中舉人,中進士,效果不好的,繼續皓首窮經地“浸泡”。
所有優秀知識分子的腦子,都被這么長期“浸泡”,必然影響整個社會的思維方式。即使未必確保這些人從此忠于封建王朝,也能剝奪他們正常的思維能力。許多知識分子被稱為書呆子,因為他們的大腦之中的神經元鏈接已經受長年累月的封建經典的“浸泡”的影響,缺乏與其他事物相關的信息,以及相應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了。
這是一種對全社會的封建思想鋼印。所有足夠聰明,能讀得起書的人,都自費、自愿接受這種封建思想鋼印。
這種思想鋼印對大腦的影響未必是不可逆的,但是逆轉需要時間。再說,都為了爭取功名利祿,誰會主動逆轉呢?何況,對多數精通八股文的人來說,放棄八股文改學其他文化知識,沉沒成本太高。
少數人通過八股文脫穎而出,多數讀書人陷于研究如何說正確的廢話的技術,顢頇蠢笨、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這就是封建統治者需要的。
已知,智商120以上的人在總人口中占10%。求一個人最少有多少后代才能以99%的置信度保證所有子女之中至少有一個男孩兒智商超過120。
明白這道題,就能理解過去皇族要確保兒子智商比較聰明,有多難。
在正常情況下,皇族和普通人群一樣,智力也是鐘形分布,皇帝的嫡長子智力超過常人的概率并不大。
自己很難保證特別聰明不容易,讓多數人更蠢還是可以做到的。
這種方式,在國外也有。
比如,中世紀,反復誦讀《圣經》,每一句話,都要來自《圣經》或其他相關神學經典。
比如,斯大林時代,知識分子都要熟悉臭名昭彰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黨員講話、寫作要引自斯大林或莫洛托夫等斯大林的親信,舉例要來自《簡明教程》。
非貴族出身的知識分子,講經講得好,才有資格向更高的層級進步。蘇聯干部,熟悉斯大林講話和《簡明教程》才能飛黃騰達。
王明那伙人,就擅長這套,除了會說正確的廢話和肅反,沒有別的特長?!斗磳Ρ颈局髁x》就是反對他們。整風運動,《反對黨八股》也是要把這些已經被洗腦的蠢貨攆下來。
不熟悉這些封建經典,是無法寫出引經據典的四平八穩的文章的。熟悉這些封建經典,就要放棄自己的思維方式,用這些封建經典思維。
可惜,當年沒有ChatGPT。如果有ChatGPT的話,這招就不好用了。學生也好,考生也好,歐洲知識分子也好,蘇聯干部也好,可能寫出引經據典的文章,卻完全不必熟悉這些封建經典,內心之中完全對這些封建經典嗤之以鼻。封建社會禁錮思想的手段又少了一個。
當然,無論是封建年代,還是中世紀或者斯大林時代,由于思想禁錮,都不會有人工智能。
進一步考慮,有人工智能的時代,這種讓知識分子“泡腦子”的思想禁錮的手段無法穩定發揮作用。人工智能的年代,禁錮思想的難度大得多。
思想禁錮在現代也沒有絕跡。
美國的文科領域,學生的論文也引經據典,大量使用前人的論文,拼湊自己的論文。這些前人的論文,類似當年的封建經典,學生們的論文,如同中國讀書人、歐洲知識分子和蘇聯干部的文章一樣,是“泡腦子”的手段,也是“泡腦子”的結果。一個能拿到學位的學生,必然在思想上深受被統治階級認可的學霸圈子的影響。也只有深受影響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未來學霸圈子的候選人。薪火相傳,接過衣缽,繼續荼毒后一代人學生。
不過,大人,時代變了!
現在,美國的文科學生,可以用ChatGPT寫出無可挑剔的作業,文科領域對學生的“泡腦子”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繼續“泡腦子”,泡的不是學生,而是人工智能。可以預期,由于使用者數量眾多,每個使用者都在訓練人工智能,ChatGPT寫八股文的能力會迅速上升,很快就會遠遠超過普通人。
任何技術可用用于競爭的時候,都會被盡快用于競爭。
“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并且已經用于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
那時,論文水平水漲船高,不用ChatGPT的學生,可能根本無法及格。
不但作戰方式會變革,社會也會變革。
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現,書籍成本大幅下降,人來思想領域迎來首次平權。
人工智能出現,讓“泡腦子”的思想禁錮手段失效,人類思想領域是否會進一步平權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