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老百姓從未遭受過今天這樣如此大的民生壓力。
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場化、私有化不夠,而是相反。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市場化、私有化的反面,即公有制來著手解決問題。
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就提出了作為“三民主義”之一的“民生主義”主張。100多年過去,我們突然發現,曾經基本解決的“民生”問題重回中國大地,而且今天的“民生”問題的嚴重程度,是歷史上任何時候都不曾有過的。
今天的人們,不會忘記1998年的“幾板斧”: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大學生畢業包分配、實行上學收費、醫療創收以及“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回頭來看,這幾項所謂的“改革”,無不針對的是民生領域,砍得無不是毛主席留給中國人民的幾項福利。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們連國民黨蔣介石時期的軍政人員都要包下來,給他們以出路,而到了1998年以后,卻打著國有企業“人員臃腫、人浮于事”“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產業結構重組和調整”的幌子,讓數千萬國有企業職工一夜之間丟了飯碗;從1952年起,國家就對工礦企業職工推行免費醫療制度,到了1998年,卻打著“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開支大”“理順醫療服務價格”的幌子,取消了免費醫療制度;從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教育免費、住房免費等制度,也都打著各種幌子,蠻橫地剝奪了。
剝奪了廣大老百姓的這些福利,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作用”,培育勞動力市場,把廣大勞動人民變成雇傭勞動者;就是要讓廣大畢業生“通過人才勞務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讓有關系、有背景、有門子的端“金飯碗”,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端“泥飯碗”;就是要醫院“引進競爭機制,建立優勞優得的激勵機制”,由服務變成賺錢的工具;就是要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促進住宅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要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不讓它們辦學校、醫院和幼兒園,為私立學校、私立醫院、私立幼兒園騰挪市場空間,讓私立學校、私立醫院、私立幼兒園有錢賺,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種市場化、私有化的后果,20多年后的今天看的已經很清楚了。從生不起到養不起,從學不起到老不起,從病不起到死不起,今天的普通中國人面臨著全面的民生壓力,這些壓力又直接導致連人口的再生產都產生危機。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除了戰亂、瘟疫和自然災害造成人口的劇烈下降外,和平時期什么時候產生過如此嚴重的人口再生產危機?如果一個民族的人口再生產都成為問題,這個民族的前途又在哪里?
令人可悲的是,被西方自由經濟主義理論洗腦的一幫政客和買辦,至今仍然沉浸在“GDP第二”的夢幻里,仍然被人均一萬二的GDP迷惑得暈頭轉向,仍然為中國人已經“富起來”的表象沾沾自喜,他們自己掏空國家、掏空老百姓,腰纏萬貫,就以為廣大老百姓也跟他們一樣;他們自己揮金如土,養尊處優,就以為廣大老百姓跟他們一樣,不用996,不用白加黑;他們自己過著天堂一樣的生活,養二奶、找小三,就以為廣大老百姓能上的起、生得起、養得起、學得起、病得起、死得起。
當然,他們也搞所謂的“民生工程”,但是他們所謂的“民生工程”,要么是修路,要么是家政,要么是食品安全,要么是這個項目,那個項目,而所有這些東西,都不是為了減輕老百姓的民生負擔,只不過是為了績裝潢門面而已,都是騙人的把戲。這就能說清楚,為什么這些所謂的“民生工程”搞了十幾年,為什么老百姓的“民生”負擔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重,以至于今天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連非洲貧困國家都趕不上。
前三十年和改開后的歷史對比告訴我們,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丟掉了公有制,就不可能解決民生問題。早在孫中山時期,他就說過:“什么叫民生主義呢?我今天就拿這個名詞下個定義,可說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便是。”他給出的實現“民生主義”的答案,就是土地國有、節制資本、防止資本家危害社會,“凡國中大規模之實業屬于全民,由政府經營管理之”。孫中山的這個理想,在毛主席手里實現了。正是在毛主席領導下,通過土地改革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國營和集體企業,依靠“公有制”不僅徹底解決到了就業問題,而且實現了免費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中國老百姓基本擺脫了世世代代衣不蔽體、飯不糊口、當牛做馬的悲慘狀況。盡管那時候的社會保障水平還處于低水平,但是絕大多數老百姓不會為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老無所依而發愁。可以說,毛主席為我們開辟了一條依靠公有制實現“民生主義”的成功道路。
由此可見,黨內一幫披著共產黨的外衣,打著改革旗號的政客,不僅丟掉了毛澤東思想,而且連孫中山解決民生問題的思路都丟掉了,完全陷入西方自由經濟主義理論的泥潭不能自拔。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培育經濟增長點”,他們置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于不顧 ,不僅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領域推行市場化、私有化,連事關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等基本的民生領域,也要推行市場化、私有化,而且要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能市場化的都要依靠市場解決,水、電、氣、暖都要交給市場,“不找政府找市場”。這套歪理邪說直到現在仍然大行其道。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果真是“不找政府找市場”,人民又憑什么要你這個政府,憑什么擁護你這個政府?你又有什么資格被稱為“人民政府”?
民生連著民心。解決民生問題的出路,在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化。在民生問題上鼓吹市場化、私有化,無論它的地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都在背離馬克思主義,都是假共產黨人;在民生問題上推行市場化、私有化,就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誰這樣做,人民就有權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力,把他們打倒,把他們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里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