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生命可以承受之輕”在網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為《長期性:中國的民營經濟能走多遠?》。他在文中自問道,“中國的民營經濟能走多遠?”然后斬釘截鐵地回答:“中國的民營經濟將一直走下去。這個道理很簡單,過去我們革的是資產階級、地主階級的命,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下滋生起來的民營經濟,就是老百姓的經濟。現在中國市場主體多達1.5億,95%以上都是民營,你說它是什么經濟?它就是人民經濟。”這真是荒唐可笑的奇談怪論!
民營經濟是“人民經濟”嗎?非也!什么是人民經濟?人民經濟就是屬于人民所有的經濟。比如國有經濟,屬于全國人民所有,可稱為人民經濟。固有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所有權屬于人民,可以稱為人民經濟。而民營經濟呢?民營經濟實質上是私營經濟,這種經濟的所有權歸私人老板。私營企業的一切都屬于私人老板,包括廠房、機器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和企業所得利潤,全都歸私人老板所有。這種歸私人所有并不歸全體人民所有的經濟,怎么能稱為“人民經濟”呢?
大家都知道,國有企業所得利潤全都上交國家,國家再返回來用于勞動人民的福利事業和公共服務事業,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種國有經濟才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經濟。集體企業所得利潤歸集體所有,不屬于那一個人,而屬于集體中的每一個人。比如南街村的集體企業,企業所得利潤歸村集體所有,村集體將這些賺的錢,用于全體村民的免費住房、免費醫療、免費上學、免費養老等福利事業,讓全體村民都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這種用于集體中每個人身上的經濟,也可稱為人民經濟。而民營企業所得利潤,也就是民營企業所賺的錢,用在誰的身上?全都用在私企老板自己身上,讓自己及家人都過上錦衣玉食的天堂般生活。私企賺的錢既不象國有企業那樣屬于國家即全民所有,也不象集體企業那樣歸集體所有,而是全都裝進私企老板腰包歸私人所有,與人民沒半點關系,怎么能稱“人民經濟”呢?
作者胡謅道:“中國的私有經濟是自發產生的,并沒有誰頒布了什么新政令,也沒有誰鼓勵、支持、引導,是民族韌性讓私有經濟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這種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下滋生起來的民營經濟,就是老百姓的經濟……就是人民經濟。”這是妄顧事實的胡說八道。作者忘了,當初是頒布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新政令”,允許私人開公司,辦企業,私有經濟才“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不是這一政策的實施,私營經濟能“冒了出來”嗎?當然,這是國家在一種特殊情況下采取的政策措施。但足以證明私有經濟是在國家鼓勵、支持、引導下產生的,并不是“自發產生的”。再說,“自發產生的”私有經濟,“就是老百姓的經濟”、“就是人民經濟”嗎?這是一種荒唐的邏輯推理。民營經濟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下滋生起來的,但它的私有性質沒有變,企業是私企老板的,賺再多的錢也是私企老板的,它始終是私有經濟,你找再多理由它也不是“人民經濟”。
民營經濟能不能成為“人民經濟”?也能。只要民營企業將所得利潤象國企那樣全都上交給國家,私企老板象國企負責人那樣只拿工資(即使年薪百萬也行),這樣,民營經濟也成了人民經濟。但私企老板做得到嗎?他們怎么可能把既得利益奉送給全體人民呢?
事實證明,民營經濟是不折不扣的私有經濟。只是公知“右棍"們愛造新詞忽悠老百姓。前兩年他們造了一個新詞,將富豪稱為“人民富豪”,真是別出心裁。今天,他們又造了一個新詞,將私營經濟稱為“人民經濟”,想再次忽悠老百姓。他們為什么非要把私營經濟稱為“人民經濟”呢?這是有目的的。作者明說了:“必須從理論上清道說明計劃控制下的私有經濟,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歷史長河的必然。“這是在逼著國家表態。但在他們心目中,民營經濟就是“歷史長河的必然”,“中國的民營經濟將一直走下去”。為了達到“一直走下去”的目的,他們就別出心裁的把私營經濟稱為“人民經濟”。民營經濟是“人民經濟”,不應該“一直走下去"嗎?這算是給民營經濟永遠存在下去找到一個理由了。它是“人民經濟”,決不是“權宜之計”。想得多美呀!但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民營經濟到底能走多遠?我們無法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是地地道道的私有經濟,決不可能永遠“一直走下去”。這是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決定的,也是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你們把私有經濟戴上“民營”的桂冠,又戴上“人民”的桂冠也沒有用,民營經濟走到一定時候肯定會走不下去的。這是歷史的必然,誰也改變不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