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聞聽劉繼明老師因出版文論隨筆集《辯護與吶喊》和發表所謂“錯誤言論”及主編網刊《中流》叢刊,再受黨內處分,驚愕憤慨之余,又感覺其實也很正常,就當今政治氣候和社會風氣而言,以劉老師既不善于圓滑平和、又不精于算計鉆營、更不慣于明哲保身的秉性,不僅不愿與主流既得利益者一道咸與享受,反而還“自不量力”地從他們的圈子里沖殺出來,站到了貌似強大的主流既得利益者對立面,毫不留情地揭破了他們的美麗畫皮,令他們顏面掃地,氣急敗壞之下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無恥地勾結起來,羅織所謂的種種罪證,施以陰險殘酷地打壓迫害。這些都只不過是說明,他們把劉老師當作了異類和敵人,這恰恰證明劉老師已經與這些齷齪敗類團伙徹底地劃清了界線。與既得利益者的反目成仇,體現了劉老師把所謂精英的帽子徹底拋棄,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完全地回歸到了勞動人民中間。這是壞事嗎?我說是大好事呢!
劉老師成名極早,上世紀80、90年代就是先鋒派文學的骨干之一,在文壇響譽盛名,如果他一直沿著這條主流的道路走下去,定會順風順水,名利唾手可得。然而,一個作家的使命,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擔當,使他選擇文學創作的轉向,由先鋒派文學而底層文學。劉老師是最早也是最徹底地舉起當代底層文學大旗的重要作家之一,我讀過他的《我們夫婦之間》《放聲歌唱》《茶葉蛋》《小學徒》等小說,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當代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作家為他們的沉重苦難而深切地哭歌,這些作品重又讓我們看到上世紀革命年代左翼文學所煥發的奪目光彩。的確,劉老師的底層文學創作已經向前更邁進了一步,他不僅承續了中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同時也揉合了中國人民革命奮進的精神品質。
劉老師也是最早深刻地反思當代知識分子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啟蒙》對自由派知識分子的反轉和流變可謂刻畫得入骨三分,深入骨髓,既是一幅自由派知識分子活畫像,又是一部自由派知識分子的靈魂錄,作為反面教材再精典不過。
正如著名評論家李云雷所說:“在當代中國,真正具有思想的作家并不多,而劉繼明就是其中一員”。劉老師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雜文隨筆,都蘊含了極其深刻而豐富的思想性,體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人境》是他迄今為止發表的最重要的文學作品,這部規模宏大的長篇巨制時間跨度新中國前后兩個三十年,如同一面全景式反映新中國歷史和現實的鏡子,也恰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和苦難輝煌的時代史詩。作家不僅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揭示了社會真相和現實困境,而且作品所獨具的思辨性,引領我們不斷在反思中前行,瞻望未來的可能性。還有他的文化隨筆集《辯護與吶喊》,對現當代文學史作了全面梳理,對焦點社會問題作了深刻思考,尤其是對備受攻擊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實踐進行了莊嚴的辯護,如洪鐘大呂,警世喻人。
之所以不厭其煩講了這么多,是要說明,劉老師與某些利益集團的矛盾決不是什么所謂的義氣之爭或者個人恩怨,而是兩條對立的思想文化路線在當今知識界甚至社會生活中的集中反映。因而說,它既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更不是無事生非偶然發生的事件,它深刻體現了當今中國社會的分裂,尤其是知識分子的分裂,是知識分子要附在哪張“皮”上的問題,是附在既得利益階級的皮上做一個沒有自主靈魂的犬儒,還是附在人民大眾的皮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在當今劇烈變化、大分裂、大組合的時代,一切知識分子必須作出自己的抉擇。盡管作出正確的抉擇或許異常艱難,而且面臨重重風險,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劉老師的遭遇?,F在雖然看起來他幾乎在孤軍奮戰,但終有一天千千萬萬被喚起的民眾會匯集成勢不可擋的力量,滌蕩一切污泥濁水,獲得光明的前途。
再看那些所謂的“錯誤言論”,只要稍稍有點良知的人,就不難識別,它們無不是當今少有的真話、實話和發自肺腑的憂患之言,表現了劉老師對馬列毛主義的忠誠信仰,對真正的共產黨和國家人民的赤膽忠心,代表了我們時代的最有力的宣言。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講,把它們作為證據,羅列成所謂的“罪名”恰是對劉老師最好的褒獎!作為真正的共產黨人、徹底地站在人民立場的知識分子,受到這樣的處分和打壓,非但不是恥辱,反而是一種無尚的光榮!
在一個思想極度窒息的時代,更需要勇于發聲敢講真話的人;在一個以明哲保身、爭做精致利己主義者為潮流的時代,更需要逆向前行反潮流的勇士,對于這樣的人,難道不應稱之為我們時代最英勇的戰士嗎?!
我們要為劉老師歡呼!他從污泥濁水、死水一潭的主流知識界勇敢地跳躍出來,用犀利深刻的文字作投槍、匕首,挺立在思想戰斗的最前線,堅決頑強地捍衛馬列毛主義陣地,令他的敵人也不得不心驚膽寒,無所不用其極地向他發射無數的暗箭與毒箭,潑下無盡的污泥和臟水,然而戰士終究是戰士,雖然身體可能跌倒,但意志永遠不會倒下。而陰謀者雖然可以得利于一時,去不會得計于一世,終將遭到歷史和人民的清算。
讓自由派公知追名逐利去吧,讓“愛國黨”公知賺足流量去吧,讓犬儒式公知占盡風光去吧,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雖然注定在這個時代的主流社會倍受冷落、打壓和誣陷,但他們深深扎根于廣闊的中國大地,用自己的思想和心血澆灌未來中國的思想之花,他們必將從逆境中崛起,贏得最廣大人民的愛戴和擁護。正如魯迅先生說過的:“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有著魯迅先生風骨的一代知識分子,是壓不垮、摧不倒、鏟不絕的,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脊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