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的視頻文字版之前
方興為艾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魯迅先生的這首詩恰好可以用來表達我們對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的講座《毛澤東一生干的第二件大事——文化大革命》文字版的真切感受。近來一段時間,國外的反華勢力及國內的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極右勢力大力抹黑毛澤東,混淆是非,顛倒黑白,批毛辱毛之風甚囂塵上,真是大有炸平神州、停止地球轉動之勢!不過這一小撮跳梁之輩的螳臂擋車與蚍蜉撼樹,徒勞無功,終逃不過人民群眾雪亮的眼睛。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樣:抹不黑的毛澤東,描不紅的走資派!因為毛時代的治國理念深入人心,斐然的成績舉世震驚;后者的理論綱領卻會把人們導向一條不歸之路!天怒人怨,惡果顯現!尤其是信仰迷失與精神墮落后的社會丑態早已有目共睹,無可遮飾!當然,前后兩個三十年不應該相互否定,因為那是共產黨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彎路與曲折。因此,企圖否定前三十年,尤其是全盤否定文革十年的偉大成就,不僅在哲學是反動的,而且與中央的文件精神相背離,是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修正主義觀點。因此習近平說:“要承認文革的出現不是幾個造反派,不是幾個中央文革的成員就能造成的,而是確實存在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一些做法的不滿。”由此看來,艾躍進教授的關于文革的講座,正是響應了黨中央的號召,還原歷史真相,洗清潑在毛澤東身上的污水,公正客觀地從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立場出發,去評價這一人類歷史上從無前例的偉大革命運動功績,并從人類歷史的發展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大視角進行經驗的總結與教訓的剖析,從而給今天的人們以深刻的啟迪。
基于以上,我們幾個紅色網友,自發組織起來,承擔了艾躍進教授的視頻文字轉化工作,這正是由于毛澤東思想的指引與艾教授人格魅力的吸引,他像一位戰士,始終戰斗在反擊極右勢力誣毛辱毛斗爭的第一線。“寧可死在講臺上,也絕不死在病床上!”這是艾老師不屈的錚錚誓言,并用自己的一生實踐了它!他的講座如暗夜中的流星,劃過長空,在人們的心頭留下光明;如晴空中的霹靂,在萬馬齊喑的當下,具有振聾發瞆、振衰起蔽的作用。對革命同道,他的講座是黑夜的燈塔,是東方的啟明星;對中外敵人,它是匕首,是投槍,是利劍!最后我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來表示對逝者的哀悼,對生者的激勵,并希望更多的紅色網友加入到我們的事業中來!“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于前驅者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憎的豐碑!
毛澤東一生干的第二件大事——文化大革命
——艾躍進2013年9月29日呼和浩特王府飯店
(第四集中)
第十七件事特赦全部在押犯。
第十八件事批評“四人幫”。
這批評四人幫我們按照黨內職務的順序來看,我們這里重點說是張春橋。張春橋之前的事咱不說了。張春橋這個人性格抑郁,不愛和人交往,總覺得心里有嘛想法,而且缺少人脈,但理論功底深厚。江青這個人吶,性格獨特,眼光敏銳,其斗志是高昂的,其作風是廉潔的,作為女政治家江青勇氣過人,因為在同林彪和劉少奇兩個集團的斗爭中是有功的。但江青又是敏感而且直率的,同時又是高調愛表現的人,當然她還是文藝領域、特別是京劇方面的行家,書法很好,攝影方面也是個高手,但毛澤東評論江青既無呂后之威,也無武后之德。的確,據傳江青曾在1972年幫助鄧小平同志將他那封“永不翻案”的信轉給毛澤東,是江青給轉的;總理去世之后,據傳也是江青向毛澤東提議由華國鋒代理總理。說明這個人沒有什么戰略考量,換句話說有人說她不夠狠。而且她高調張揚也就缺乏重權在握時候應有的不怒自威,她的威似有似無。江青最重要是不善于團結人,與武則天相比她不太會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去籠絡人心,說明江青缺少心機,這是政治家的大忌。有一件事可能是周總理去世的時候,她向遺體告別時她居然戴著帽子,那天她重感冒,她本來平常就怕風。那天就是死你也得把帽子摘了,政治家得會演戲啊!那是一個需要演戲的場合,你太真實了那哪兒行啊?網上流傳說:粉碎四人幫華國鋒對葉劍英等人說:“我們之所以能把江青他們抓起來,是因為江青不搞陰謀。”
1975年在開過四屆人大之后,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發現江青等人大批經驗主義,鄧小平說:“我反對你們的教條主義。”雙方發生爭執的時候,毛澤東傾向于鄧小平,對四人幫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說:“我黨真正讀馬列的不多,有些人自以為懂了,其實不大懂,自以為是,動不動就訓人,這也是不懂馬列的一種表現。”他特別強調:不要搞四人幫!但毛澤東認為,“四人幫的問題我看問題不大,不要小題大做,但有些問題要講明白。”同時毛澤東還說:“不要搞什么幫,什么廣東幫、湖南幫…”由此可見,毛澤東態度是明確的。第一,他始終把四人幫問題看成是黨內問題,是人民內部矛盾;第二,他反對黨內的各種派性,不僅僅指四人幫。你要把這些話聯系起來看,就是毛澤東不單獨是指四人幫。
第十九件事,評水滸,這是一件重要的事。
建國后尤其是晚年的毛澤東仍然樂此不疲的反復閱讀《水滸》。他年輕時就愛讀,年輕時愛讀水滸是從中獲取推翻反動政府的力量;此時讀水滸,是希望通過這部反面教材,告訴人民如何保衛人民的政權,防止蘇聯“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悲劇在中國重演。1975年8月14號,毛澤東與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蘆笛談《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幾部古典小說時說:“《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端疂G》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于108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斗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的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愿意投降。”那么水滸中的宋江搞修正主義表現在三個方面:在政治上,宋江將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把替天行道的革命路線改成受招安;第二在組織路線上,宋江招降納叛,摒晁蓋于108將之外;第三,在行動上宋江受招安,打方臘。有學者認為,毛澤東這些評論是從宏觀歷史發展角度,已經透露出他對革命事業的憂慮。事實證明,毛的擔心不是多余的,仔細對照宋江的上述三條,我們需要反思:第一,我們的共產主義信仰被淡化了,代之以個人主義盛行,一切向錢看了,因此在一些共產黨人心中,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已經墮落為:為人民幣服務的理念了,這是政治路線的改變。第二,我們經常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少提、甚至一度不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了;不僅如此,毛澤東本人被三七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文革被徹底否定了;與此同時,蔣介石被正面評價了,秦檜就要站起來了。你就對照,這是組織上。第三,華國鋒在毛澤東去世后抓捕江青,不久自己也被趕下臺,這豈不是重蹈宋江的覆轍?!打完方臘叫你死,你抓完江青你后邊就滾蛋!所以毛的這種預見太準了!!據國防大學劉亞洲將軍披露:1979年初,鄧小平訪美后,即對越南開戰,是為了給美國出氣。如果真要是這樣的話,看看如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剿,那當初可真是做了件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那不就是打完方臘,自己又被人打嗎?!所以很多事值得人反思?所以你要仔細研究毛澤東在文革期間做的這20多件事!
第二十件事,以階級斗爭為綱和反擊右傾翻案風。
把階級斗爭作為黨的綱領、路線,是基于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而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和列寧對這一學術的發展,是以階級斗爭為綱治國方針的理論依據,不光毛澤東,黨內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周恩來都把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看成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都以階級斗爭為綱,這是我們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黨成立的時候。建國后,毛澤東首次談“綱”的問題,在1953年11月4號,毛澤東在同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伯達的談話中說:“有句古語,綱舉目張,拿起綱,目才能張,綱就是主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并且逐步解決這些矛盾,就是主題,就是綱。”可見毛澤東說的階級斗爭為綱指的是什么,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這沒有錯!!1964年9月10號,鄧小平、譚震林主持制定了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的一些具體政策的規定,簡稱《后十條》,其中說按照毛澤東的指示,這次運動應當以階級斗爭為綱。注意,這是建國后,我們黨首次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而制定人是鄧小平。這很有意思。1965年1月14號,中共中央制定的《二十三條》中說:“抓住階級斗爭這個綱。”1976年3月3號,中共中央印發毛主席重要指示中有一段話:“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什么‘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上面最后這段話,是毛澤東針對鄧小平說的。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的鄧小平在一次會上說:“毛主席最近有三條指示,一條是關于理論問題的,要反修防修,再一條是關于安定團結的,還有一條是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三條重要指示是我們今后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綱。”顯然,鄧小平主張三綱并舉。而他在1975年整頓中要算文革的帳。因此,毛澤東批評鄧小平:“這個人是不抓階級斗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這里毛澤東所說的綱是指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同資產階級的在思想上、文化上、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沒有停止,因此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防止資本主義的復辟。”這是關鍵! 理論上的分歧,是兩人治國理念不同的具體表現,毛澤東認為鄧小平仍然是黑貓白貓搞唯生產力論,實際上是對文革的翻案。毛澤東認為:“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還停留在資本主義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革是兩種態度,一種是不滿意,二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帳。社會主義革命命個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就他們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就反感。因此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 由于當時鄧小平認為自己已經羽翼豐滿了,拒絕了毛澤東讓他對文革做一個肯定結論的要求,拒絕接受毛澤東的建議,這樣就等于把他1972年寫給毛主席的信——永不翻案的信,給推翻了。1975年底,毛澤東發動了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運動初期是溫和的,毛澤東認為鄧小平還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應該一棍子打死,因此在1976年清明節之前,報紙上始終沒有點鄧小平的名,而是用不肯改悔的走資派來暗指“鄧”,總之,毛澤東還希望挽救鄧小平,讓其認識錯誤,因為毛澤東知道,周恩來已經病危,自己也時日不多,國家交給誰呀?!這是毛澤東思考的一個大問題。有人以毛澤東主張以階級斗爭為綱為由,認為毛澤東天生好斗,還舉出毛澤東年輕時的一段話:“與人斗其樂無窮”。原文是“與人奮斗”,不是“與人斗”,你把那個“奮”字給去了,就叫歪曲。
第二十一件事,周恩來去世和“四五事件”。
周恩來去世全國悲哀,十里長街送總理。自從周恩來去世,毛澤東一直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過去自己的一個思想意圖周恩來就能立刻化作行動,變為現實;現在鄧小平還沒有真正認識錯誤,張春橋的性格弱點和現有人脈擔不起治國的重任,在艱難的抉擇中,毛澤東提議,華國鋒擔任國務院代總理。對于華國鋒的考驗在于,他要推動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老同志不滿;他擔任代總理,張春橋也不滿。真正的考驗是,周恩來去世后的第一個清明節,此前上海《文匯報》對周恩來有所不恭敬,導致了從江蘇開始的對張春橋、乃至對四人幫的不滿。3月19號,北京牛坊小學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給周恩來獻了第一個花圈,由此開啟了清明節悼念周恩來的運動,后來被稱作“四五運動”的序幕。實事求是的說,當初到廣場悼念的,絕大多數是懷念周恩來的人,但隨著悼念活動的進行,一些口號、標語所表達的內容與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的不滿結合起來了,矛頭直至張春橋、江青等人,甚至影射毛澤東是現代秦始皇。4月5日一早,當悼念人群看到之前在紀念碑的花圈被清走之后憤怒了,一些人開始沖擊廣場、附近的公安部門,并燒、砸汽車,高呼口號、打人,當晚6時許,廣場開始廣播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吳德的講話,勸導人們離去3小時后,近9點鐘,工人、民兵進駐廣場驅逐了剩余人員。據悉,毛澤東十分清楚廣場發生的事情以及其針對性。他說:“這么多人去廣場干什么呀?還不是反我?我就是‘秦始皇’。”但毛澤東在清場之前說:“解決廣場問題,不得動用軍警!不得死人!”這說明毛澤東仍然認為,四五運事件的性質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這種處理方法,與13年后發生在同樣地點的的“六四”風波完全不一樣。4月7號,中央在拿到鄧小平幕后操縱廣場活動的證據后,作出決定:“華國鋒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但毛澤東仍然堅持保留他的黨籍,以觀后效。隨后,毛澤東親自指示汪東興,將鄧小平保護起來。抓捕江青后這場運動被平反,稱“四五運動”。后來披露的信息表明,廣場活動期間,小平曾對身邊的人說:“應該給主席點壓力,讓他知道一下民意。”他本人在北京飯店理完發以后,也確曾乘車到廣場看過,胡耀邦也確曾對一些高干子弟參加廣場活動有過點撥。但讓鄧小平想不到的是,1989年的那場運動是針對自己的。而小平同志的處理方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沉重的負擔。我們今天是實事求是的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