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如何對待和指導農業合作化
——學習《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按語
我國合作化初期,經歷了兩場認識上的爭論,一個是關于東北富農問題的爭論,一個是關于山西互助合作問題的爭論,關系到土改后農村走什么道路的大問題,到1951年底召開全國農業互助合作會議并形成決議后,認識上基本統一。此后,各地的農業互助合作逐步發展起來。到1952年底,黨中央按照毛澤東的建議,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總路線精神指引下,全國以農業合作化運動為標志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
但是,在這樣一場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面前,很多同志特別是領導同志缺乏實際經驗,正如毛澤東在《按語》中指出的:“自己不懂,怕人問,就‘繞開社走’的人,現在各地還是不少的。所謂‘堅決收縮’,下命令大批地解散合作社的做法,也是‘繞開社走’的一種表現。不過他們不是消極地避開,而是索性一刀‘砍掉’(這是他們的話)多少個合作社,采取十分積極的態度罷了。他們手里拿著刀,一砍,他們就繞開麻煩問題了。他們說辦合作社有怎樣怎樣的困難,據說簡直困難到了不堪設想的地步。”(《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按語)所以,在1955年上半年各地出現大砍合作社現象。毛澤東在批評這種現象的同時,為了更好的指導全國的合作化運動,于9月份開始親自主持編輯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下文簡稱《高潮》)一書,最初選取全國合作化典型材料121篇,到12月又重新選編了176篇。毛澤東于9月和12月親自為其中的一百零四篇寫了按語。
毛澤東親自為《高潮》一書所寫的按語涉及農業合作化的方方面面。宏觀方面涉及農村的社會主義方向、黨的方針政策、階級路線、黨的領導、政治工作、工作方法、工作作風、辦好合作社的標準等等;具體事件的點評更是豐富多彩、種類繁多。諸如勤儉辦社、勞動組織和勞動管理、財務管理和監督、合作社的分配、如何解決缺乏會計的問題、如何做好規劃、聯合社和合作網、婦女工作、青年團工作、男女同工同酬、技術夜校、文化工作和掃盲識字班、如何解決資金困難、富裕勞動力的出路、副業生產和多種經營、養豬問題、牲畜飼養問題、水利建設和水土保持、少數民族合作社、畜牧業合作社、山區林木入社問題、后進社的整頓等等。
《高潮》一書和毛澤東的按語,成為指導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活教材,有人稱之為我國農業合作化的百科全書。毛澤東的按語,更是毛澤東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集中體現,也是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十年以后的今天,重溫《高潮》一書和毛澤東的按語,不但可以看到毛澤東對五億農民命運的傾心關注和滿腔熱情,還可以看到他指導合作化運動時堅定的政治定力、耐心的說服教育、細致的點評引導,充分展示了一個人民領袖引領廣大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情懷。這里選取幾個重點問題,看看毛澤東是怎樣對待和指導這場千年巨變的,有助于我們思考今天面臨的三農問題乃至整個社會問題,為我們探尋新的出路提供啟迪,提供方向目標和方法。
1、社會主義是《五億農民的方向》
通過合作化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五億農民的方向,這是毛澤東的堅定信念。毛澤東將這一過程看成是中國幾千年來最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革,稱其為“大海的怒潮”,是“驚天動地的事業”。他在《誰說雞毛不能上天》一文的按語中說:“幾千年以來,誰人看見過雞毛能夠上天呢?這似乎是一個真理。----這個古代的真理,在社會主義時代,它已經不是真理了。窮人要翻身了。舊制度要滅亡,新制度要出世了。雞毛確實要上天了。在蘇聯,已經上天。在中國,正在上天。在全世界,都是要上天的。”
《高潮》中收入的一篇介紹河北省一個合作社的文章題目就是《五億農民的方向》。該文介紹了河北省安平縣南王莊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龐三戶貧農組成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他們的帶領下,到一九五五年秋,這個村入社農戶已有二百八十戶,占全村總農戶的百分之八十五,基本上實現了農業合作化,生產也獲得了豐收。毛澤東在按語中對這個合作社表示熱情的支持,稱其為“英雄的合作社”:“這個三戶貧農的合作社,幾個月以來,在全國農村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河北省有這么一個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給貧農壯了膽。”
在《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稱贊王國藩合作社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他說:“王國藩合作社,二十三戶貧農只有三條驢腿,被人稱為‘窮棒子社’。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時間內,‘從山上取來’了大批的生產資料,使得有些參觀的人感動得下淚。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回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
在《他們堅決選擇了合作化的道路》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寫到:
“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斗爭才能實現的。”在《一個在三年內增產百分之六十七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寫到:“曲阜縣是孔夫子的故鄉,他老人家在這里辦過多少年的學校,教出了許多有才干的學生,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是他不大注意人民的經濟生活。他的學生樊遲問起他如何從事農業的話,他不但推開不理,還在背后罵樊遲做‘小人’。現在他的故鄉的人民辦起社會主義的合作社來了。經過了兩千多年仍然是那樣貧困的人民,辦了三年合作社,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開始改變了面貌。這就證明,現在的社會主義確實是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比起孔夫子的“經書”來,不知道要好過多少倍。有興趣去看孔廟孔林的人們,我勸他們不妨順道去看看這個合作社。”
在《機會主義的邪氣垮下去,社會主義的正氣升上來》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激憤地評論說:“幾乎帶普遍性地在許多地方存在著的、阻礙廣大的貧農和下中農群眾走合作化道路的、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同社會上的資本主義勢力互相呼應著。對于這祥一種情形,這一篇文章算是描寫得恰好。作者以極大的憤怒斥責了機會主義者,支持了貧苦農民。有些人雖然頂著共產主義者的稱號,卻對于現在要做的社會主義事業表現很少興趣。他們不但不支持熱情的群眾,反而向群眾的頭上潑冷水。----到編者寫這幾行的時候,全國已經有六千萬以上的農戶加入合作社了。這是大海的怒濤,一切妖魔鬼怪都被沖走了。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嘴臉,被區別得清清楚楚。黨內也是這樣。這一年過去,社會主義的勝利就有了很大的把握了。當然還有許多戰斗在后頭,還要努力作戰。”
2、必須《書記動手,全黨辦社》
互助合作雖然是土改后貧苦農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客觀需求,但是如果沒有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就不可能成為全國性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使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所以,《高潮》的第一篇選擇了《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一文,介紹了河北省遵化縣西四十里鋪村黨支部委員王國藩一九五二年秋發動本村二十三戶貧農成立的農林牧生產合作社的經驗。毛澤東在此文的按語中指出:“我們提出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全面規劃,加強領導’這樣一些口號,并且贊成遵化縣同志們所提出來的‘書記動手,全黨辦社’這個完全正確的口號。在遵化縣,難道不是‘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嗎?難道不是‘全面規劃,加強領導’的嗎?當然是的。這是不是有危險呢?是不是‘冒進’了呢?危險在于‘繞開社走’,這一點遵化縣的同志們已經克服了。危險還在于借口‘冒進’,大批地‘砍掉’合作社,這一點遵化縣那里并沒有。所謂‘合作社發展速度超過了群眾覺悟的水平和干部領導能力的水平’,這對于遵化縣的情況怎樣解釋呢?那里的群眾就是要求合作化,那里的干部就是由不懂到懂,人人都有眼睛,誰能在遵化縣那里看得出什么危險來呢?難道在三年內,由于一步一步地實現了合作化,糧食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六,林木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六點四,果樹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二點八七,羊增加了百分之四百六十三點一,這就算是一種危險嗎?這就算是‘冒進’嗎?這就算是‘超過了群眾覺悟的水平和干部領導能力的水平’嗎?”
是書記動手,全黨辦社,還是‘繞開社走’,甚至砍掉合作社?是對待合作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不但是辦好合作社的政治前提,也是后來堅持農村集體化的政治前提,同樣是今天能否重新走上更高水平集體化的政治前提。但是,遺憾的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砍掉人民公社以后,不但書記已經不再動手,而且是全黨都繞開社走了。全國不是還有幾千個堅持集體經濟的典型嗎?我們的政策也還是繞開這些“社”走的。這是一個歷史的倒退。
毛澤東在《一個違背領導意愿由群眾自動辦起來的合作社》一文的按語中指出:“這是一篇動人的敘述,希望讀者好好地看一遍。特別要請那些不相信廣大農民群眾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的同志和那些動不動就想拿起刀來“砍掉”合作社的同志好好地看一遍。現在全國農村中,杜會主義因素每日每時都在增長,廣大農民群眾要求組織合作社,群眾中涌出了大批的聰明、能干、公道、積極的領袖人物,這種情況十分令人興奮。最大的缺點,就是在許多地方黨的領導還沒有主動地趕上去。目前的任務,就是要使各級地方黨委在這個問題上采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主動立場,將整個農業合作化的任務拿到自己手里來,用積極的高興的歡迎的全力以赴的態度去領導這個運動。不要重復葉公好龍那個故事,講了多少年的社會主義,臨到社會主義跑來找他,他又害怕起來了。”
歷史真是一面鏡子,可以照一照現實。毛澤東的這篇按語,難道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嗎?葉公好龍的故事不是還在繼續上演著嗎?
3、必須加強領導和注意工作方法
毛澤東十分重視黨的各級組織和各級政府對合作化的領導工作,并且強調注意工作方法,轉變工作作風,堅持走群眾路線。
《只花一個多月時間就使全村合作化》一文,介紹了河北省邢臺縣東川口村在一九五二年,只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合作社,完成了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毛澤東在此文的按語中指出:“使一個地方健全地達到合作化的問題是黨的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問題。只要我們黨對于處理合作化問題上的各項政策是正確的,只要我們黨當著發動群眾加入合作社的時候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不是命令主義的或者簡單從事的方法,而是向群眾講道理,作分析,完全依靠群眾自覺自愿的方法,那末,完成合作化,并且達到增產,決不是很困難的。河北省邢臺縣東川口村是老解放區,全村七十戶,在一九五二年以前都加入了互助組,有一個強的黨支部,又有王志琪那樣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了。所以那個村,在一九五二年,只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合作社,完成了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
在《一個混亂的合作社整頓好了》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指出:“有些合作社,在一個時期內,確是混亂的,唯一的原因是得不到黨的領導,黨沒有向群眾講明自己的政策和辦法。‘我們知道辦社是好事情。但是辦起社來,縣委、區委、支部都不管我們了。恐怕是嫌我們寨子窮,吃不好,住不好,才不到我們社里來。’所謂混亂,沒有別的原因,就是這樣一個原因。得不到黨的領導,當然就要混亂。領導一加上去,混亂就會立刻停止。”
在《季節包工》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指出:“本文作者說,自從縣里開了合作社主任的聯席會議以后,這個合作社,就在臨時包工的基礎上,實行了季節包工制。可見縣的領導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全國二千幾百個縣的縣級領導機關,密切地注意全縣合作化運動的發展情況,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及時地召開全縣的合作社主任的會議,或者全縣的重點合作杜主任的會議,作出決定,迅速推行。不要等到問題成了堆,鬧出了許多亂子,然后才去解決。領導一定要走在運動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在一個縣的范圍內,黨的縣委應當起主要的領導作用。
4、合作社要制定發展規劃;
毛澤東非常重視合作社的發展規劃工作。在《高潮》一書中選取了十多篇關于做好規劃工作的典型材料,毛澤東都加了按語。
在《一個做了三年生產規劃的合作社》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強調:“ 這個規劃有用,可作各地參考。一切合作社,均應做一個幾年的生產規劃,經過社員多次討論,加以修改,然后付之實施。”
在《沂濤鄉的全面規劃》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推薦了一個鄉所做的規劃。他說:“這個鄉做了一個合作化、增產措施、水利、整黨整團、文化教育等項工作的兩年計劃,全國各鄉也應當這樣做。有些人說計劃難做,為什么這個鄉能做呢?一九五六年,全國各縣、區、鄉都要做一個全面性的計劃,包括的項目,比這個計劃還應當多一些,例如副業、商業、金融、綠化、衛生等。哪怕粗糙一點,不盡符合實際,總比沒有好些。一個省只要有一兩個縣、一兩個區、一兩個鄉做出了相當像樣的計劃,就可以迅速傳播開去,叫其他縣其他區其他鄉仿照辦理。說起來怎樣困難,其實是并不那么困難的。”
在《一個合作社的三年生產規劃》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熱情肯定了一個合作社的規劃:“這是一篇好文章,值得大家一讀,可供各地合作社做長期計劃的參考。本文作者說得很對:‘制訂生產規劃的整個過程,就是先進思想和保守思想斗爭的過程。’保守思想現在幾乎在到處作怪。為了克服這種保守思想,使生產力和生產向前發展一大步,一切地方,一切合作社,都要做出自己的長期計劃來。”
在《黃安坨農林牧生產合作社的遠景規劃》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還推薦了一個長遠規劃的合作社。他說:“ 這是一個十三年的長遠計劃,可以作為各地的參考。這種計劃的用處,是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使人們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出的一步。這種計劃只是一個大的方向,還要用每一個五年計劃和每一年的年度計劃去加以具體化。由于幾個年度計劃的實行,遠景計劃會要一再加以修改的。”
5、初級社向高級社升級和合并合作社
毛澤東非常重視初級社向高級社的升級和合作社的合并問題。《高潮》中有多篇此類典型材料收入,毛澤東都寫了按語進行點評。認真學習和思考這些點評,可以加深對后來人民公社問題的認識。毛澤東在合作化的進程中,就已經開始思考,希望找到比初級社甚至高級社更能夠容納生產力發展的組織形式,即規模更大、更高級的組織形式,所以很重視并社和升級問題。這成為后來發展到人民公社的一個重要動因。在后來的人民公社初期提出了農村工業化即公社工業化的思想,這就是希望人民公社的組織形式與工業化的發展趨勢相適應。所以,當時的并社和升級的做法,說明人民公社制度的產生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生產力和生產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合作化的必然結果。
在《一個從初級形式過渡到高級形式的合作社》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提出:“對于條件已經成熟了的合作社,就應當考慮使它們從初級形式轉到高級形式上去,以便使生產力和生產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為初級形式的合作社保存了半私有制,到了一定的時候,這種半私有制就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就要求改變這種制度,使合作社成為生產資料完全公有化的集體經營的經濟團體。生產力一經進一步解放,生產就會有更大的發展。轉變的時間,有些地方可能快些,有些地方可能要慢一點。大約辦了三年左右的初級合作社,就基本上具有這種條件了。各省各市和各自治區的黨組織對此應有研究和布置,在一九五六和一九五七兩年內,應當在群眾同意的條件下辦一些試點性質的高級社。現在辦的合作社一般地是小型社,向高級社轉變的時候,應當取得群眾同意,把許多小型社合并起來成為大型社。如果能夠在這兩年使得每個區都有一個至幾個這樣的合作社,并且在群眾中顯出它們比較初級社具有更大的優越性,那就可以使以后幾年的并社升級工作,獲得有利的條件。這個工作,要同發展生產的全面規劃配合起來。當著人們看見了大型社和高級社比較小型社和初級社更為有利的時候,當著人們看見長期規劃將給他們帶來比較現在高得多的物質和文化的生活水平的時候,他們就會同意并社和升級的。城市郊區的升級會要快一些。北京這個合作社的經驗,可以作其他具有同類情況的合作社的參考。”
在《大社的優越性》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要逐漸辦大社的發展趨勢。他說:“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值得一閱。現在辦的半社會主義的合作社,為了易于辦成,為了使干部和群眾迅速取得經驗,二、三十戶的小社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資金少,不能進行大規模的經營,不能使用機器。這種小杜仍然束縛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停留太久,應當逐步合并。有些地方可以一鄉為一個社,少數地方可以幾鄉為一個社,當然會有很多地方一鄉有幾個社的。不但平原地區可以辦大社,山區也可以辦大社。安徽佛子嶺水庫所在的一個鄉,全是山地,縱橫幾十里,就辦成了一個大規模的農林牧綜合經營的合作社。當然,這種合并要有步驟,要有適當的干部,要得到群眾的同意。”
在《諸翟鄉把大批兼營小商販的農民吸引到農業合作中來了》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把辦大社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聯系起來。他說:“這個鄉的情況也證明,發展多種經營,剩余勞動力就有出路了。現在的小社和初級社,對于充分地利用勞動力和諸種生產資料,還是一種束縛。到了辦大社和高級社的時候,就可以沖破這種束縛,而使整個生產力和生產向前發展一大步。那時候,更加需要發展多種經營,發展為城市和為鄉村服務的許多大規模的事業。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整個生產力,首先是人力。”
在這里,我們幾乎可以看到后來的人民公社農、工、商、學、兵綜合體的雛形。
在《瓊山縣第一區紅旗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同自然災害和同資本主義思想作斗爭中鞏固起來了》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贊同大型社更有利于同自然災害和同資本主義思想作斗爭的觀點。他說:“辦大型社和高級社最為有利這一點,海南島紅旗合作社的經驗也是證明。這個大型合作社還只有一年的歷史,它就準備轉變為高級社。當然,這不是說,一切合作社都要照這樣做,它們仍然要看自己的條件是否成熟,作出自己究竟在何時實行并社升級為宜的決定。但是,一般地說來,有三年時間也就差不多了。重要的是做出榜樣給農民看。當著農民看見辦大型社和高級社比辦小型社和低級杜更為有利的時候,他們就會要求并社和升級了。”
在《長安縣王莽村四個合作社組織聯社的經驗》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還推薦了合作社合并的過渡辦法,希望各地仿辦。他說:“這個經驗有用,各地可以仿辦。由黨的區委和鄉支部作出計劃,將那些準備合并為一個大社的若干小社,先組成合作社的聯社管理委員會,如同長安縣王莽村那樣,經過一個時期,再行合并。”
在《西鄉縣楊河壩鄉黨支部正確地領導了那里的互助合作》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說:“ 在一個鄉的范圍內組織“互助合作網”或者如同陜西楊河壩鄉那樣組織“聯社委員會”,看來是有益處的。”
6、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農業合作化以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必然面臨農村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深刻變革,需要轉移和安排農業剩余勞動力。這就要引導合作社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實現在農村地區就地轉移,而不是都涌入到大城市。這是毛澤東后來形成的公社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思想最初設想。毛澤東不贊成城市化,不主張農業剩余人口都涌入大城市。怎么在本土實現剩余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在后來的公社化運動中,毛澤東認為有了公社,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在《多余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表達了在農村消化多余勞動力的思想。他說:“多余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勞動力向哪里找出路呢?主要地還是在農村。社會主義不僅從舊社會解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也解放了舊社會所無法利用的廣大的自然界。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這里還沒有涉及農業機械化。機械化以后,勞動力更會大量節省,是不是有出路呢?根據一些機耕農場的經驗仍然是有出路的,因為生產的范圍大了,部門多了,工作細了,這就不怕有力無處使。”
在《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展望了未來農村社會發展的趨勢。他說:“在合作化以前,全國很多地方存在著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在合作化以后,許多合作社感到勞動力不足了,有必要發動過去不參加田間勞動的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到勞動戰線上去。這是出于許多人意料之外的一件大事。過去,人們總以為合作化以后,勞動力一定會過剩。原來已經過剩了,再來一個過剩,怎么辦呢!在許多地方,合作化的實踐,打破了人們的這種顧慮,勞動力不是過剩,而是不足。有些地方,合作化以后,一時感到勞動力過剩,那是因為還沒有擴大生產規模,還沒有進行多種經營,耕作也還沒有精致化的緣故。對于很多地方說來,生產的規模大了,經營的部門多了,勞動的范圍向自然界的廣度和深度擴張了,工作做得精致了,勞動力就會感到不足。這種情形,現在還只是在開始,將來會一年一年地發展起來。農業機械化以后也將是這樣。將來會出現從來沒有被人們設想過的種種事業,幾倍、十幾倍以至幾十倍于現在的農作物的高產量。工業、交通和交換事業的發展,更是前人所不能設想的。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項事業也是如此。”
毛澤東關于在農村拓展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的思想,在本土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的思想,以及后來的人民公社工業化的思想,是我國農村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依托人民公社這樣的集體經濟體制和組織形式,通過公社工業化實現經濟的現代化轉變,進而實現傳統農村社會結構的城鎮化轉型,最后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7、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毛澤東非常重視教育農民。這種教育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灌輸社會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精神,批評資本主義傾向;也包括農民的文化和科技教育,從掃盲識字到技術培訓普及等諸多方面。
在《一個整社的好經驗》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強調了做好宣傳教育的重要性。他說:“一個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總是要伴隨一場大喊大叫的,這就是宣傳新制度的優越性,批判舊制度的落后性。使我國五億多農民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這樣一種驚天動地的事業,不可能是在一種風平浪靜的情況下出現的,它要求我們共產黨人向著背上背著舊制度包袱的廣大的農民群眾,進行耐心的生動的容易被他們理解的宣傳教育工作。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做這種工作,出現了很多善于做宣傳的農村工作同志。這篇文章里所描寫的“四對比、五算帳”,就是向農民說明兩種制度誰好誰壞、使人一聽就懂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很強的說服力。它不是像有些不善于做宣傳的同志那樣,僅僅簡單地提到所謂“或者走共產黨的道路,或者走蔣介石的道路”,只是企圖拿大帽子壓服聽眾,手里并無動人的貨色,而是拿當地農民的經驗向農民作細致的分析,這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毛澤東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向農民群眾不斷地灌輸社會主義思想,批評資本主義傾向。”在《嚴重的教訓》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強調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說:“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農業合作化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嚴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爭。每一個合作社,不經過這樣的一場斗爭,就不能創立。一個嶄新的社會制度要從舊制度的基地上建立起來,它就必須清除這個基地。反映舊制度的舊思想的殘余,總是長期地留在人們的頭腦里,不愿意輕易地退走的。合作社建立以后,還必須經過許多的斗爭,才能使自己鞏固起來。鞏固了以后,只要一松勁,又可能垮臺。山西省解虞縣三類寺合作社,就是在鞏固以后,因為松勁,幾乎垮了臺的。僅在那里的黨組織批判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向社員群眾進行了反對資本主義加強社會主義的教育,恢復了政治工作,方才克服了那里的危機,走上了繼續發展的道路。反對自私自利的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是使分散的小農經濟逐步地過渡到大規模合作化經濟的思想的和政治的保證。這一工作是艱巨的,必須根據農民的生活經驗,很具體地很細致地去做,不能采用粗暴的態度和簡單的方法。它是要結合著經濟工作一道去做的,不能孤立地去做。這種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我們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本書所載的作品,幾乎每一篇都表現了這一個特點。”
除了政治思想工作以外,毛澤東還非常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在《莒南縣高家柳溝村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一文的按語中,毛澤東用較長的篇幅熱情地介紹了一個青年團支部創辦記工學習班的經驗。他說:“這個經驗應當普遍推行。列寧說過:‘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內,是建成不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我國現在文盲這樣多,而社會主義的建設又不能等到消滅了文盲以后才去開始進行,這就產生了一個尖銳的矛盾。現在我國不僅有許多到了學習年齡的兒童沒有學校可進,而且還有一大批超過學齡的少年和青年也沒有學校可進,成年人更不待說了。這個嚴重的問題必須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加以解決,也只有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才能解決。農民組織了合作社,因為經濟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學文化。農民組織了合作社,有了集體的力量,情況就完全改變了,他們可以自己組織學文化。第一步為了記工的需要,學習本村本鄉的人名、地名、工具名、農活名和一些必要的語匯,大約兩三百字。第二步,再學進一步的文字和語匯。要編這樣兩種課本。第一種課本應當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各就自己那里的合作社的需要去編。每處自訂一本,不能用統一的課本。這種課本不要審查。第二種課本也應當由從事指導合作化工作的同志,幫助當地的知識分子,根據一個較小范圍的地方(例如一個縣,或者一個專區)的事物和語匯,加上一部分全省(市、區)的和全國性的事物和語匯編出來,也只要幾百字。這種課本,各地也不要統一,由縣級、專區級或者省(市、區)級的教育機關迅速地加以審查。做了這樣兩步之后再做第三步,由各省(市、區)教育機關編第三種通常應用的課本。以后還要有繼續提高的課本。中央的文化教育機關應當給這件事以適當的指導。山東莒南縣高家柳溝村的青年團支部做了一個創造性的工作。看了這種情況,令人十分高興。教員是有的,就是本鄉的高小畢業生。進度是快的,兩個半月就有一百多個青年和壯年學會了兩百多字,能記自己的工帳,有些人當了合作社的記帳員。記工學習班這個名稱也很好。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各級青年團組織應當領導這一工作,一切黨政機關應當予以支持。”
對這段較長的按語之所以全部引用,只是想讓人們看一看,毛澤東指導合作化的工作細致到什么程度。那些后來高高在上負責第一線工作的人們,如果也像毛澤東這樣,怎么可能鬧出58年瞎指揮和共產風那樣的糊涂事呢!
8、毛澤東對一條按語的重要修改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毛澤東在1958年對這些按語中的一個重要提法進行的修改,值得我們深思。他認為在一篇按語中的“1955年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決戰取得基本勝利”的判斷是不對的,認為“這樣說不妥當”,反而認為“在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層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戰線方面和政治戰線方面,則或者還沒有基本勝利,或者還沒有完全勝利,還有待于爾后的努力。”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這個問題,可見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和他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說明他對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的復雜性有了更清醒的判斷。這一重要思想實際上是毛澤東后來形成的,即在所有制方面的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會主義在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和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戰線,仍然需要繼續革命的重大理論的最初思考。后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和擔憂。以下是毛澤東在1958年3月19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成都會議)上對這些按語寫了一個說明,全文如下:
“這些按語見《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中,是一九五五年九月和十二月寫的,其中有一些現在還沒有喪失它們的意義。其中說:一九五五年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決戰取得基本勝利的一年,這樣說不妥當。應當說:一九五五年是在生產關系的所有制方面取得基本勝利的一年,在生產關系的其他方面以及上層建筑的某些方面即思想戰線方面和政治戰線方面,則或者還沒有基本勝利,或者還沒有完全勝利,還有待于爾后的努力。我們沒有預料到一九五六年國際方面會發生那樣大的風浪,也沒有預料到一九五六年國內方面會發生打擊群眾積極性的‘反冒進’事件。這兩件事,都給右派猖狂進攻以相當的影響。由此得到教訓: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當準備對付國際國內可能發生的許多重大困難。無論就國際方面說來,或者就國內方面說來,總的形勢是有利的,這點是肯定的;但是一定會有許多重大困難發生,我們必須準備去對付。”
六十年過去了,我們確實經歷了并且還再經歷著更加復雜的斗爭局面,三農問題似乎又回到了原點,甚至連是否需要保護小農經濟還需要繼續討論,這是歷史的悲哀。那些認為毛澤東搞合作化搞早了、搞急了、搞錯了的先生們,不論你們是采取資本主義的方式,還是采取什么特色主義的方式,只要能夠真正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那么,毛澤東他老人家就是多慮了、瞎操心了。非常遺憾,不但現實中沒有任何跡象能夠證明這一點,而且,連現在所遇到的問題和矛盾,都沒有超出他老人家的預料和警告。
毛澤東,這個偉大的名字,已經和馬克思、列寧一樣,成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代名詞。毛澤東高于馬克思和列寧的地方,在于他不但是社會主義的偉大思想家,而且是社會主義大廈偉大的設計師和親自動手的建設者。
人類的希望和理想不滅,毛澤東的思想和精神將永存。
2015-9-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