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一個帖子教你迅速掌握“新自由主義”文獻

夏米 · 2015-08-08 · 來源:破土網
“新自由主義”解析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新自由主義加劇了社會不平等,毀滅了工會和社區力量。新自由主義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政策,它還作為一種精神氣質,注入到全球的文化和社會結構中,徹底重塑了1980年代以來的國家-社會關系。

  【破土編者按】在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和惡性通貨膨脹之后,新自由主義政策和話語在全球范圍被普遍采納,并在1989年的華盛頓共識(新自由主義的同義詞)之后,成為了國際金融機構和區域組織的指導性政策。新自由主義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經濟政策,它致力于重新平衡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減少政府開支,抑制通貨膨脹,批判政府在經濟中的介入,開放自由貿易和外國投資。在一部分人看來,這個經濟范式是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的黑暗年代里浮現的共識。在另一部分人看來,新自由主義是統治階級重建階級力量的嘗試,它加劇了社會不平等,毀滅了工會和社區力量。新自由主義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政策,它還作為一種精神氣質,注入到全球的文化和社會結構中,徹底重塑了1980年代以來的國家-社會關系。

 

一個帖子教你迅速掌握“新自由主義”文獻

  本文試圖為讀者呈現一個新自由主義的研究文獻綜覽。第一節中的文獻對新自由主義這一意義含混的術語做了不同的定義和理解,第二節的文獻主要關注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歷史,試圖呈現新自由主義在不同國家的傳播和影響;第三節主要聚焦于新自由主義所造成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后果。

  一、定義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主義是一個極其含混的概念,它不僅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含義,而且人們對它的使用也極為隨意,它往往被等同于市場原教旨主義、自由放任主義、奧地利學派、貨幣主義、華盛頓共識等。另一方面,它除了作為一種經濟政策,也常常呈現出政治理論、道德意識形態、治理術等多重面相。

  《新自由主義:從現代自由主義哲學到反自由教條》

  Boas. T. c .and J. Gans-Morse(2009). ''Neoliberalism: From New Liberal Philoeophy to Anti-Liberal Slogan."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44.2 : 137-161.

  基于對1990年到2004年發表的期刊論文的內容分析,展示了社會科學中使用這個術語時的意義混亂。它提供了一個有趣的關于新自由主義這一術語的起源的討論。新自由主義在其起源和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劇烈的術語含義上的轉變:它最初是經濟學中的德國弗萊堡學派的一個積極性的標簽,后來被傳播到1960年代的親市場的智利知識分子中,直到1973年后與皮諾切特的激進的經濟改革關聯,被賦予了高度貶義的內涵。

  《作為創造性毀滅的新自由主義》

  Harvey, D. (2007). Neoliberalism as Creative Destruction.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10:22-44.

  新自由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霸權話語,滲透到了思想和政治-經濟實踐的方方面面。哈維認為新自由主義歸根到底是恢復階級支配的一種計劃,盡管新自由主義在促進經濟增長上收效甚微,但是它卻可以讓財富從底層階級流向富人,從窮國流向富國。這個過程讓此前的時代那些促成更加平等的分配手段的制度化為烏有。

  《什么是新自由主義?》

  Mudge, S. (2008). What is neo-liberalism? Socio-Economic Review 6:703-731.

  這篇文章通過歷史性的分析,將新自由主義視為一個獨特的意識形態體系,它起源于知識分子、官僚和政客三方面的合作和斗爭。

  《自由主義的重生: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起源》

  Turner, R. (2007). The 'rebirth of liberalism': The origins of neo-liberal ideology. 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12 (1):67-83.

  這篇論文檢視了西方二十世紀上半葉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起源。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旨在復興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運動,是對當時風靡西方國家的各種形式的集體主義的反動。新自由主義不是對古典的經濟自由主義的簡單復興,而是一種新的智力發明,這種努力在1947年朝圣山學社的成立中達到高潮。

  《重構自由放任主義》

  Peck, J. 2008. Remaking laissez-fair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2:3-43.

  本文提出了一種自由市場設想計劃的空間系譜學,描述了新自由主義籌劃在不同地理空間中的流轉。新自由主義基于對十九世紀的自由放任主義的同情性批判,是一個開放、多元和適應的籌劃。新自由主義的構想計劃明顯是建構的,沒有什么自發的東西,它被思辨地設想出來,并且一再被重構。

  《新自由主義:政策、意識形態與治理術》

  Larner, W. (2000). Neo-liberalism: Policy, Ideology, Governmentality.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63:5-25.

  本文鑒別了三種對新自由主義不同的解釋,即將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政策框架,將其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以及用治理術來描述新自由主義。

  《生命政治的誕生》

  (法)福柯著.生命政治的誕生 1978-197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本書是福柯一個課程的整理,福柯試圖把自由主義當作使治理活動合理化的方法和原則來分析,當作生命政治的一般框架來研究,課程的目標就是指出自由主義如何成為生命政治的可知性條件,貫穿自由主義的原則是:“我們總是治理得過度”——或者至少應該總是懷疑我們治理得過度。本書包含了大量的關于新自由主義與生命政治的討論。

  《生命政治的誕生:福柯關于新自由主義治理術的演講》

  Lemke, T. 2001.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Michel Foucault's lecture at teh College de France on neo-liberal governmentality. Economy and Society 30 (2):190-207.

  本文關注了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誕生》中對兩種新自由主義的分析:德國新自由主義與芝加哥學派的新自由主義。對治理術這一概念的方法論和理論原則做了簡要的討論,并提供了分析當代新自由主義的批判性視角。

  《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

  (美)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著;徐海銘,季海宏譯.新自由主義和全球秩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喬姆斯基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反新自由主義者。本書揭示了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是如何反市場經濟,反自由、民主和人權的。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是如何將國家與壟斷企業一體化,成為一種壓迫多數人、剝奪多數人利益的暴力機構等。

  二、新自由主義的歷史

  新自由主義是在1980年代,作為解決當時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的一種方案,而擴散到全世界的。它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變體,如撒切爾主義、里根經濟學、羅杰經濟學等等,當時不只是右翼政黨,甚至是左派政黨,也開始采用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從根本上改變了二戰后形成了以國家干預主義傳統,國家開始逐步從社會和市場領域收縮,國家-社會關系被再一次重構。這個新自由主義化過程幾乎一直持續至今,但隨著1997年后的數次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正在面臨著嚴重的挑戰。雖然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經濟實踐是在1980年代興起的,但在此之前,它作為一種理論,已經存在了半個多世紀。以下的文獻全面呈現了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歷史。

  《新自由主義:批判讀本》

  (英)阿爾弗雷多·薩德-費洛(Alfredo Saad-Filho),(英)黛博拉·約翰斯頓(Deborah Johnston)編;陳剛等譯.新自由主義 批判讀本[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Saad-Filho, Alfredo, and Deborah Johnston, eds.(2005). Neoliberalism: A Critical Reader. Ann Arbor, MI: Pluto.

  本論文集包括新自由主義(反)革命、新自由主義時代的主流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的社會理論、新自由主義和欠發達國家的原始積累等內容。以三十章篇幅,涵蓋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理論、經驗、政策和政治特點。新自由主義的尖銳批評家們聯手揭示右翼政治體制的破壞性,指出:新自由主義不僅是當代資本主義的過渡階段,更是將資本主義發展推入駭人境地的根深蒂固的結構與進程的反映。

  《新自由主義簡史》

  (美)大衛·哈維著.新自由主義簡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Harvey, David. A Brief History of Neoliber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對新自由主義做了定義,追蹤了它的起源和演化,并分析了新自由主義背后的權力結構,在他看來,新自由主義有助于重建統治階級的階級力量,或者為資產階級形成創造條件。

  《朝圣山的道路:新自由主義思想群體的形成》

  Mirowski, Philip, and Dieter Plehwe. The Road from Mont Pelerin: The Making of the Neoliberal Thought Collec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展現了朝圣山學社以及新自由主義在不同的國家起源。包含了新自由主義學者及其政治和企業聯盟關于工會、發展經濟、反壟斷政策、慈善等的爭論。捕捉到了新自由主義思想群體的深度和復雜性。檢視了新自由主義話語塑造全球經濟的不同方式。

  《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里德曼與新自由主義的誕生》

  (美)瓊斯著.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里德曼與新自由主義的誕生[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

  本書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經濟與政治思想史著作。作者才華橫溢地刻畫了新自由主義從一種“非主流”的思潮演變為“主流”意識形態的歷史過程,解析了新自由主義公共政策在英國和美國實施的原因,為讀者提供了全面而新穎的信息,使這一段思想史顯得無比清晰。

  《新自由主義的興衰》

  (巴)特奧托尼奧·多斯桑托斯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本書詳盡地分析了世界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發展狀況。正如作者所說:“本書擬著力使用比較簡潔易懂的語言闡明新自由主義學說如何被強制推向世界。根據這一學說制定的經濟政策導致世界經濟嚴重失衡。本書使人們看到當代社會普遍深感憂慮的狀況。”

  《新自由主義的興衰》

  Birch, K. and V. Mykhnenko (eds). 2010. The Rise and Fall of Neoliberalism: The Collapse of an Economic Order? London: Zed Books.

  這本書匯集了眾多杰出學者和活動家的作品,來質疑新自由主義的霸權。展現了對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問題和觀念的批判性視野,以及世界范圍內對它的不同回應。

  《斑駁的新自由化:地理學、形態、道路》

  Brenner, N., J. Peck, and N. Theodore (2010). Variegated neoliberalization: geographies, modalities, pathways. Global Networks 10 (2):182-222

  考察了三種非主流政治經濟學視野對新自由主義的的處理,即資本主義變種路徑(varieties of capitalism approach)、歷史唯物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和治理術路徑。通過反思三種路徑對新自由主義化過程的地理學、形態和路徑的解釋,作者提出了新的思想路徑。

  《自由市場的政治:英法德美四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興起》

  Monica Prasad( 2006), The Politics of Free Markets: The Rise of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ies in Britain,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英國和美國的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并非是因為左派勢力太弱,而是因為太強,在1970年代,比起法國和德國,英美的經濟政策對商業和富人更具對抗性,也更加強調收入再分配。因此,這就給右翼政客提供了動員對現狀不滿的機會。而德國和法國更注重增長性的政策,則防止了右翼政客走向新自由主義。

  《看不見的手:從新政到里根政府的保守主義運動的發展》

  Phillips-Fein, K. (2009). Invisible Hands: The Making of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from the New Deal to Reagan. Yayasan Obor Indonesia

  作者以他一絲不茍的研究和敘述天賦揭示了一群隱藏在幕后的美國商人,為了將美國(也就是他們的利潤)從社會主義和“保姆國家”中“拯救”出來,如何結成聯盟,創立智庫,對抗工會,販賣他們的保守主義觀點。

  《無聲的革命》

  Green, Duncan (2003). Silent Revolulion: the Rise and Crisis of Market Economics in Latin America. 2d ed.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ass.

  關于1982-2003年間新自由主義的詳細的新聞記錄。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主要方面,它的欺騙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它做造成的后果。兩個附錄提供了經濟軌跡的逐國分析,以及對新自由主義與替代的經濟模型之間的逐項問題比較。

  《歐盟的新自由主義》

  Hermann, C. 2007. Neoliberalism in the European Union.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79:61-89.

  對歐盟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的研究,挑戰了歐美左派中的一個流行性觀點,即歐洲國家要更為進步。作者認為,無論是統一市場戰略,歐洲競爭政策,還是歐洲經濟與貨幣一體化和歐洲就業戰略,歐盟都是緊隨新自由主義的藍圖設計的。

  《制高點:重建現代世界的政府與市場之爭》

  (美)丹尼爾·耶金(Daniel Yergin),(美)約瑟夫·斯坦尼斯羅(Joseph Stanislaw)著;段宏等譯.制高點 重建現代世界的政府與市場之爭[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Yergin, Daniel, and Joseph Stanislaw (2002). The 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place That Is Remaking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Simon&Schuster.

  本書通過廣泛的新聞調查,以通俗的筆調敘述了現代世界從國家干預主義向自由市場為主導轉變的過程。本書內容涵蓋英國、歐洲、前蘇聯、中國、拉美和美國等地區,全面展現了這些地區的國家和市場關系的大轉變。

  《新自由主義不死之謎》

  科林·克勞奇(COLIN CROUCH)著;蒲艷譯.新自由主義不死之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Crouch, C. (2011). The Strange Non-Death of Neoliberalism. London: Polity

  本書準確地表述了新自由主義思想如何與大型公司的權力相結合,從而最終改變了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社團組織以及大眾媒體。同時,本書也成功地闡述了當代最顯而易見的政治矛盾,即為什么公眾的意見表達會如此徒勞而令人同情,新自由主義政策顯然未能實現其有關發展、繁榮和公正的承諾。

  《新自由主義理性的建構》

  Peck, J. (2010). Constructions of Neoliberal Rea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本書是對自由市場籌劃的激進批判。追溯了從大蕭條到奧巴馬時代的新自由主義的漫長歷史,描述了它作為一種智識、政治和文化籌劃的擴散過程。本書列舉和追蹤了新自由主義的一些關鍵人物和一些小角色。探討了這種市場規則的適應機制如何被一而再地生產出來,以及它的邏輯和限制,它的錯誤和命運。

  三、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

  新自由主義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政策,它還承諾了一套文化意識形態,即社會的財富來源于個人競爭和奮斗,因此在它的構想中,社會就是一個市場契約結成的網絡,個人的自治和自利就是最高的美德。這種意識形態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重塑了當代世界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自從2000年后,越來越來自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人文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著作開始關注新自由主義在這些方面的影響。

  《美國驚魂: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和民主化》

  Brown, W. 2006. American Nightmare: Neoliberalism, Neoconservatism, and Democratization. Political Theory 34 (6):690-714.

  新自由主義與新保守主義在當代美國是兩種不同的政治理性,它們在形態特征上重疊很少,甚至在不少方面是相互矛盾的。作者揭示了它們是如何共同帶來了去民主化的后果,讓政治自由、平等、實質公民權和法治貶值,暗中破壞了憲政民主的文化和制序。

  《新自由主義的成功與失敗》

  Huber, Evelyne, and Fred Solt (2004).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Neoliberalism."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39.3: 150-164.

  展示了新自由主義在這四個指標上的相對失敗:增長、穩定、貧困和不平等。其中最后一個指標,在涉及自由化的爭論的時候,尤其經常被征引。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中的道德與政治》

  Amable, B. (2011). Morals and politics in the ideology of neo-liberalism. Socio-economic Review. 9: 1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道德和政治的方面。新自由主義不同于傳統道德的地方,在于它將競爭精神置于社會生活的中心。新自由主義政治也是由這種競爭的道德律令所引導的。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互惠契約,最終取代了社會保障與再分配的集體權利。

  《世界的新道路:論新自由主義社會》

  Dardot, P. & Laval, C. (2014). The New Way of the World: On Neoliberal Society. London: Verso

  新自由主義并不僅僅是一種新的經濟范式,它還是一個轉變人類主體的體系。新自由主義并非是回到古典自由主義或純粹的市場,而是將現代企業作為一種政府模型,將未來社會構想為一個市場關系的網絡。

  《新自由主義的局限:權威、主權和競爭的邏輯》

  Davies, W. (2014). The Limits of Neoliberalism: Authority, Sovereignty and the Logic of Competition. London: Sage

  本書質疑了市場的主權和競爭原則,以及置于新自由主義籌劃核心的競爭精神。

  《自由市場與強國家:撒切爾主義的政治》

  Gamble, A. (1988). The Free Economy & The Strong State: The Politics of Thatcherism.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本書探討了撒切爾主義的根源,以及它與保守主義傳統、新右派的經濟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和1970年代后期的世界性的衰退和危機中涌現的新政治之間的聯系。

  《新自由主義的革命》

  Stuart Hall (2011), “The Neo-Liberal Revolution” Cultural Studies, 25, 6 : 705-728

  本文討論了作為一種霸權過程的新自由主義,并試圖解釋過去四十年來英國的政治發展。

  《內部化中的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和國別資本主義的衰落》

  Soederberg, Susanne, Georg Menz, and Philip G. Cerny. Internalizing Globalization: The Rise of Neoliberalism and the Decline of National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Basingstoke, UK,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本書探索了包括歐洲、北美、亞洲和拉美在內的地區的國家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當全球化的內部化以不同的方式展開的時候,新自由主義政治和更加市場導向的資本主義也開始了廣泛的融合。本書檢視了不同的社會結構、政治文化、政黨模式和利益團體政治、階級、公共政策、自由民主和權威主義制序,以及構造它們的各種話語,是如何被政治行動者重塑的。

  《沒有末日,沒有融合: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

  Hopenhayn, Martin (2001). No Apocalypse, No Integratio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in Latin America. Post-contemporary Interventions.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

  對198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的文化變遷的哲學思考。這本書提示了拉美新自由主義轉向下的三個危機——烏托邦視野、國家現代化和知識分子。尤其請參閱《后現代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一章。

  (本文摘編自oxford bibliographies 和其他網絡資料)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掩耳盜鈴及其他
  5. 從體制內到娛樂圈,從馬翔宇到李明德:反抗似乎成了最后的出路
  6. 雙石|“英雄戰死錯路上”
  7. 李克勤|毛主席周總理終身同為該委員會主席
  8. 前頭捉了張輝瓚——批駁利用張輝瓚被殺搞歷史虛無主義問題——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歷史意義及啟迪
  9.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10. “向科學進軍”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亚洲日韩精品专区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