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由北京馬列毛學習聯誼會主辦的形勢分析會在京召開,會期一天。會議上午由北京馬列毛學習聯誼會會長張勤德同志主持,下午由該會副會長馬青柯同志主持。
與會的同志主要有:國防科委退休干部惲仁祥、航天部預先研究局原局長李波、北京大學教授鞏獻田、清華大學教授李定凱、北京市委黨校原副校長王子愷、原國家計委研究員劉日新、財政部原科研所教授項鏡泉、北京日報同心出版社原社長肖衍慶、中美商學院副院長李新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典軍、北京教育學院退休干部李樹泉、《中國老年報》原副總編邱鋒、中國毛澤東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任黎明、烏有之鄉網站站長范景剛、文化學者秋石客、時評人郭松民、主人公網站站長顧金鐘、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徐亮、原二炮科研人員呂長堂、中科院人員桂根波、毛澤東文化展覽館工作人員楊進志、原鐵道部干部慕晉生、退休職工周靖冬、紅色網友董建等40余人。
以下是天津師范大學教授郝貴生書面發言稿:
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
聽朋友講要開這個重要會議,非常高興。首先祝賀本次會議召開,本人因故不能赴會,甚為歉意!在此托李定凱老師轉達本人幾點看法:
1、把提高、發展自身素質、能力、水平擺到極其重要地位上來。當前階級斗爭形勢及艱巨的歷史任務面前,急需提高我們自身素質和能力。必須正視我們自身不同程度存在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情感和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方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只有不斷“斗私批修”,改造和清除這些東西,同時抵制其它錯誤思想的影響,不斷發展提高自身素質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才能完成我們反對資本主義復辟、復興社會主義之路的艱巨任務。
2、認真、踏實讀馬列和毛澤東著作。常聽有些同志說,理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這話有一定道理,純粹的書本理論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但理論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只有依靠科學的理論,才能對復雜的社會現實做出科學、深刻的說明解釋,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策略。馬克思說,無產階級必須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也就是說,只有學習、掌握理論,如列寧所說,內化為自身血肉的一部分,理論就能夠轉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這也是提高發展我們自身素質、能力的首要條件。必須克服我們隊伍內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輕視理論學習、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詞句概念一知半解的錯誤傾向,也不要處處尋找馬克思主義的種種“缺陷”,如何“創新”馬克思主義,而是扎扎實實學習,真正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而絕不是相反,二者關系不能顛倒。當然這種學習不是脫離實際的學習,而是以“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的學習。
3、緊緊掌握斗爭大方向,正確認識我們當今的根本任務。一是批判黨內走資派一系列的修正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論及其錯誤實踐,尤其是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及其嚴重后果。二是批判形形色色的以權力至上為核心的封建文化和以拜金主義為核心的資本主義文化的猖狂泛濫。三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認識當代各種社會現實問題。四是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一方面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工農學習,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多種方式普及和宣傳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把群眾組織和發動起來,同中國當代一切復辟資本主義勢力作堅決的斗爭,重新使中國走上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希望我們把主要精力和資源充分放到這個大方向上,反對一切離開主要斗爭方向的種種不正確傾向。
4、要始終牢記《宣言》中“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強化團結意識。當今革命隊伍內部存在與文革期間極其相似的情況,相互指責,相互上綱上線、轉移斗爭大方向,這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汲取教訓。目前斗爭形勢極其尖銳復雜,人們對走資派和各種社會問題產生認識分歧是正常的,實踐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也是正常的,斗爭采取不同的途徑、形式、策略也是正常的。我們希望消除分歧,但很多問題不可能一時消除。斗爭途徑、形式、手段也在探索中,不能簡單只肯定自己認可的手段而否定其它多種途徑、方法。革命者要學會自知之明,實事求是認識自己,實事求是認識他人。要多看他人長處,多看自己短處,要相互學習、相互協作,善于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解決革命隊伍內部矛盾。那種唯我獨左、唯我獨革,瞧不起任何人的思想行為絕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要善于團結大多數人,既要團結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也善于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要學會求同存異,不要一有分歧,就動不動上綱上線,亂扣帽子,把一切不同意見的同志都推到敵對方面。或者借對方的一點錯誤,一棍子打死,必然導致“親者痛,仇者快”,同時也會把自己孤立起來。歷史和文革中的這類教訓還少嗎?殷切希望同志們一定不要重復文革期間血的教訓,一定要把團結擺到極其重要的地位上來,這也是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中的一個極其重要思想。我們天天唱“團結就是力量”的歌曲,但愿做到團結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從小事情做起。
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我們的事業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勝利!
郝貴生
2015年3月17日
【海空 整理報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