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西方一些政客與中國國內某些迷信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和基本制度的人相呼應,把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鼓吹為全人類的“普世價值”,把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意識形態說成是“人類在長期進化發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義的價值準則”,并把“由這些準則規定的基本制度”說成是“任何民族最終的制度歸宿”。不難看出,他們鼓吹和推銷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目的就是讓整個世界都接受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鞏固和推行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制度。我們必須冷靜、理性地看待并揭穿這一“普世價值”的真面目。
“普世價值”遮掩了資產階級發展的歷史性階級性演變過程
在馬克思看來,自由、平等、民主、人權都是歷史的產物,由經濟基礎決定,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在原始公社中,土地是公有的,有平等的產品分配;如果公社成員之間發生了較長時間的不平等,就可能是公社解體的開始。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有一種原罪的平等觀和作為上帝子民的平等觀,后來自然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僧侶和俗人的對立,基督教的平等也就慢慢消解了,同時還形成了封建諸侯和陪臣、領主和農奴、師傅和幫工、族長和族員等的不平等。到了商品經濟時期,在新興資產者的工業和商業利益推動下,封建制度下的階級不平等被打破。因為,貨幣所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的自由工人。這樣,資產階級打破了封建中世紀的人身依附關系和等級制度,創造了代表當時先進思想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的資產階級價值觀。這一價值觀曾經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推動著歐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和發展,成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理念。
但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在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在內涵上,還是在實現形式上,都只是歷史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級性特點。在資產階級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為了取代封建統治階級,達到奪取政權的目的,資產階級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把他們所宣揚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說成是與生俱來的普遍人性,是屬于社會全體成員的。但在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統治后,他們就背離了其上升時期的政治宣言。自由平等完全演變資產者的自由平等,而沒有成為全社會的自由平等。事實上,只要階級還沒有消滅,對于自由平等的任何疑問都應當存在:到底是哪一個階級的自由?怎樣使用這種自由?面對這些疑問,資產階級是不可能正面回答的。
“普世價值”遮掩了資產階級人權觀的特殊性
一些西方政客吹為普世價值的一個重要伎倆,就是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中內涵的人類文明進步的某種普遍性因素偷換成是脫離特殊的普遍性存在。誠然,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中也內涵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某種肯定的成果,但這只是特殊中的普遍因素。任何個別和特殊都沒有資格把自己說成是普遍。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事物都是個別的特殊的事物,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的事物。正如毛澤東同志曾用生動通俗的語言闡明的:誰見過一般的房子呢,我們看到的是天津的洋樓和北京的四合院……我們還可以接著毛澤東同志的話說:誰見過一般的社會呢,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社會、美國社會、伊拉克社會……誰見過和感受過一般的抽象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呢,我們看到和感受的是中國社會真實的人民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是美國社會寫在法律條文上而實質上受金錢支配的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
事物的共性或普遍性,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人們通過實踐認識事物及其內涵,不斷豐富、更新對事物的理解。種種事實表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支配和控制整個世界,不僅要實現資本邏輯的全球擴張,還要實現其意識形態的全球滲透;不僅要實現經濟和軍事上的世界霸權,還要實現思想文化上的世界霸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最得心應手的手法,就是把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普遍化,把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價值觀演繹成“普世價值”。馬克思指出,“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圣的東西”,任何事物都是“暫時性”的存在。因此,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也不可能是超越階級、超越歷史、超越時代的“普遍”存在。
“普世價值”遮蔽了無產階級人權觀超越資產階級人權觀的歷史必然性
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作為商品所有者的自由、平等交換的權利,產生于商品等價交換的價值規律中,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財產所有權的要求。它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與平等,是在資產者和無產者不平等前提下的平等,這必然會不斷擴大和形成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諸多新的不平等。為實現真正的平等,無產階級人權觀應運而生。
無產階級的人權觀是對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和社會極端不公平的否定反映。它強調要實現整個社會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必須打破階級統治,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新社會,即“代替那存在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才能達到社會主義自由、平等的最高境界。
從現實情況看,盡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自由、平等遠未達到這一境界,但只要通過長期不懈奮斗,必然能實現這一美好愿景。因為,社會主義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在歷時態上內涵著歷史必然性、現實具體性和未來理想性的統一。社會主義的自由超越了資本主義的個人作為獨立原子式的自由和等價交換自由,在社會關系中確認人的真正自由;社會主義的平等超越了資本主義法律上規定的平等,開辟了從形式平等上升到實質平等的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為最終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平等創造物質文化條件和制度條件;社會主義的人權徹底超越了作為資本主義“最主要人權之一的資產階級的所有權”,實現了人權全面發展,即全體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過上美好生活的權利。只有社會主義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才真正實現了“管理上的民主,社會中的博愛,權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它代表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將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復活,但卻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復活”。
(作者:趙甲明,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董杰,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