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閱讀:雅爾塔體制輪回沉思錄(上)
雅爾塔體制崩潰對中華復興戰略的啟示
作為美利堅帝國的存在基礎的雅爾塔體制在不到七十年的時間里,就迅速成為一個歷史的的過客,在人類史上的眾多的大帝國的壽命排行中可謂相對短命之極。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雅爾塔體制的建立和崩潰的經驗教訓又能給中華復興進程帶來一些什么啟示呢?
1、中華復興的進程必須始終站在人類生存與發展大義的制高點上
美國的文明模式不過是西方商業文明發展的巔峰階段。西方的商業文明興起也不過是幾百年的事情,其文明的特質在于一個“爭”字,提倡生存競爭、自私自利和優勝劣汰,崇尚叢林法則,這種文明范式究其本質而言,漠視他人或者其他種族的生存,比如美洲印第安人遭滅絕性的屠殺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殺人如麻,在短短幾百年中遭迫害和殺戮而死亡的無辜人數是人類戰爭史以來死亡人數的絕對多數。日本百年前脫亞入歐,學的也是軍國主義,就有中國抗戰時期3000多萬人的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是無辜平民!用中國的古語云:有傷天和!二戰以來大部分局部戰爭仍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策動或者直接發動的。西方這種文明階段的極端發展實際上在挖掘和弘揚人的動物性或者獸性一面,骯臟和血腥伴隨著這種文明發端和興起,具有反人類的特征。雖然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為其世界主義思想傾向,極力推動二戰后民族自決原則的確立,其意圖在于摧毀英國和法國等老牌列強的殖民體系,但是二戰后的民族獨立浪潮客觀上大大加速了越來越多民族的覺醒進程,促使這些民族對自身或者國家的生存經驗與教訓進行反思,這些民族主體的生存意識或國家利益凸顯,而民族覺醒卻反過來推動西方商業文明中的極端利己主義和叢林法則的被摒棄過程,其最具代表性和諷刺意義的是美利堅民族生存模式的失道寡助。
因此中華復興首先應該站在人類生存與發展大義的制高點上,方能得道多助。作為碩果僅存的四大古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的內涵更多的體現在一個“和”字。幾千年來的大帝國,都是斗而求和,和睦相處,民族融合,才造就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即使是戰爭殺人過多,也是被史筆譴責的,比如秦將白起的坑趙卒四十萬。大詩人杜甫的“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欺凌,豈在多殺傷?”的詩句就是這種精神的體現。中華歷史上的對外之戰,北方民族多被驅逐或者融合,很少將其他民族滅族。當前的中華復興進程,當然是重新發端于新中國的成立,民族復興的文明基礎仍然在于我們在全世界重新提倡和推廣“和諧共存”的價值觀體系。新中國以來,我國政府在國際關系中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幫助亞非拉很多國家,是這種“和”的精神的繼承與發揚。即使和美國斗了幾十年,也是斗而后和,包括蘇聯,都是迫使對方講和!近年來我國推行“新絲綢之路計劃”和“互利共贏”的理念,同樣是在恢弘我們古老價值觀。這也是我們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歡迎與合作的原因。
一種文化成果,首先是民族的,因為只有這個民族因為運用它,取得了優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進步,能夠改進我們的生存質量和條件,然后才是世界的,才會被世界其他民族學習和理解,并且認同和效仿。中華文化必須創造出人類最優越的生存方式,文化才能復興。在中華文明復興的進程中,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和”的文明內涵,著手創立“和諧生存”中華民族的新生存方式和更優越的文明發展范式,為全球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樣板和經驗。
2、必須在文化與精神自立自主的基礎上形成我們的國家戰略
精神是觀念和體驗的升華。觀念支配著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的不斷反思和總結則推動觀念的變遷。制度和法律不過是觀念或者價值觀的現象形態,也是一種觀念的社會沉淀物。有什么樣的社會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因為制度也是人定的,人自然也能改變它。價值觀混亂,制度也混亂。制度也折射的是一個族群的精神,對他們的行為的是非對錯的標準和衡量。只有文化自主,才有精神自立,然后才有制度的自洽。在此方面,我們目前面臨兩大歷史任務。
首先,意識形態之爭永遠服從于國家利益之爭。國家或者國家集團是人類史以來的私有化的最高形態,這種社會組織形態在人類生存資料的獲得具有有限性、個體或者單個人群集體生存相對優先的意識存在的歷史條件下還不會消亡。一種意識形態的形成,不過是某一群人對一個國家、民族生存經驗與教訓的思考所形成的觀念體系,意識形態本質上還是為了國家治下的民族或者人群的生存目的服務的,而不是相反!所謂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是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概念,它們都是西方舶來品。在前蘇聯時代,斯大林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蘇聯國家的戰略工具的加以嫻熟運用,二戰前以“輸出革命”對抗全球的戰略性圍剿,即便如此,蘇聯仍然覬覦并最終在二戰末期將外蒙古從中國分離出去;二戰后為了擺脫美國的戰略束縛,推動了所謂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同樣因為與多個國家的國家利益沖突,中蘇、蘇南、蘇波的國家關系破裂。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我國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的意識形態,同樣是為了對中華民族進行思想控制,思想控制只不過是戰略控制一種最高形式,“上兵伐謀”和“致人而不致與人”,造成我國的社會價值觀的內部結構相互矛盾和混亂,摧毀我們的民族自信和凝聚力,對中華的重新崛起的努力和動力進行遏制和削弱。在我們國內的這兩種意識形態之爭,都是西方進行文化遏制和觀念灌輸的產物。當然西方人給我們舶來的意識形態不止這兩種。這些意識形態即使能夠繼續存留下去,也應當在文化自主與批判的基礎上注入符合我們自身利益的新內涵。
其次是必須脫離西方的語義和概念邏輯環境。認識西方文化體系不過是為了超越這個體系,而不是以這個體系為準。因此重建我們的理論思維系統尤為迫切。目前西方的語義和概念邏輯環境很強大,在這個環境中人們的思維結果和行為對策逃不出西方的邏輯層面和戰略演繹層面,換言之,在戰略上能夠被西方預估和早早應對,最高層次不過是在西方體系中成為一個被動的戰略玩家。中華復興的根基在于思想和精神文化的復興,不用我們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不形成自己的國家戰略,不是我們自己在復雜尖銳的國際環境中找到和選擇我們民族生存的未來之路,我們就會陷入盲動,中華的再度復興也就無從談起!只有跳出西方人的思維窠臼,用我們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恢弘我們自己的文明傳統和中華價值觀,進行方方面面的理論建設,形成我們自己的哲學和世界觀體系,根除我們的奴性、迷信和其他思想誤區,我們才算從精神上站起來了!一個民族只有哲學思想透徹并且有基于自身福祉的戰略,才能夠眾志成城,不可勝之。
3、警惕資本控制國家的危險傾向
富蘭克林·羅斯福為美國設計并且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形成了二戰后的雅爾塔體制,客觀上而言,這種體制有著因為其思想的深邃與透徹,有著其天然的優點和優勢,但是在戰略上也不是沒有破解之道,歷史也是在多種“錯誤和意外”前進的。雅爾塔體制在短短七十年就走向崩潰,除了羅斯福的繼任者們的戰略愚蠢之外,美國資本對國家的控制也是二戰后美國全球戰略執行發生錯誤和偏差的重要原因。資本因為其屬于個人或者私有者的聯合體,有著自己的社會形態和構成,資本的利益和企圖與國家利益與戰略是完全不同的。在資本控制國家的前提下,一旦資本的利益和企圖和國家利益與戰略發生差異和沖突,資本利益本身的狹隘性就必然地使國家戰略的執行偏離其既定的合理的軌道。
在我們當前的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具有其天然的資本形態和結構,作為一種社會組織的個體,它們也是利益主體,也是一種個別占有的具體社會形態,同樣區別于國家利益或者全體國民的共同利益。因此保持國家對國有資本和其他資本的控制而不是反之,同樣是遂行我們國家戰略的前提。為了達成這一點,首先有必要運用新的價值觀對國有資本進行改造,而不是運用西方資本極端利己主義的價值觀對國有企業進行所謂的私有化。所有制問題的核心,在于國有資本的利益和利潤歸屬,其物質和財富積累通過現實的機制和制度惠及于全體人民,這是國有制的根本。要將國有企業的利潤作為基礎,逐步發展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并且形成真誠而非虛偽、普惠人民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機制,獲得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并穩定和發展這些制度和機制本身。其次,資本仍然是市場主體,國有資本要通過壟斷奪回市場體系的控制權和定價權。資本的國家占有形式和體系同樣是通過市場金融過程展開的,也就是資本的社會配置過程與方式,從而發展起一個個國有企業這種社會生產和交換的組織。所以,國有資本的市場壟斷地位具有極端重要性,主導和控制我國市場體系和經濟的運行。
4、建設和慎重使用國家武裝力量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略的運用,始終是圍繞國家長遠利益展開的。只要國家這種社會組織形態存在,具有區別于其他國家或者國家組織的利益構成與邊界,那么一個國家就會沿著多重的利益維度展開其國家行為,對它的能力或者力量進行運用。在這種運用國家力量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二戰后的幾十年的局部戰爭中,絕大部分的戰爭有美國策動或者直接發動,說明了美國具有迷信和濫用武力的傾向。“國雖大,好戰必亡” 的中國古訓在二戰后的美國身上得到反復的演繹;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美國在二戰后缺乏真正的能謀國的戰略大師,另一方面在于美國國家行為被商人們牽引,用于劫掠他國財富和擴張市場范圍。這不僅直接消耗了美國國力,也是迄今為止美國在全世界人心漸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羅斯福的設計和推動形成的雅爾塔體制中,隔洋平衡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在于,即使世界發生烈度可控的局部戰爭,也是發生在其他大國而不是美國自己身上,美國可以借力打力,力量制衡;但是后來的美國領導人拋棄了這個原則,反而與世界其他大國處于輪番消耗之中。美國的持續衰落直至雅爾塔體系解體也就成為必然。
我們回顧二戰后美國的國家行為,還應該悚惕“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大國利益分歧和有可能升級為沖突的人類歷史階段,我們不能期望其他大國勢力的國家領導層都是冷靜理智的戰略家,都具有調和國家利益沖突的足夠智慧,都會慎用戰爭手段的選項;這一點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印戰爭和珍寶島沖突等等事件中得到反復證實;當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可調和、國防力量處于弱勢并且具有自殘思維的時候,戰爭的鼓點就會響起;最切近的離子就是利比亞和伊拉克。
其次,國家戰略目標要與自身的國力相匹配。當一個國家戰略為這個國家提出其國力運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時候,戰略野心的膨脹必然導致國力的無意義消耗乃至國家的災難。新世紀以來,就美國與其他單個的世界性大國的力量對比而言,美國的確具有相對的優勢。如果中、歐、俄三級勢力合縱以共同應對美國遏制的傾向占上風,那么美國反而處于力量絕對劣勢。在新世紀到來后,美國單邊主義特征凸顯的結果,就是與中國和歐洲連橫的“G2”策略在不同程度上失敗;歐洲在聯合的基礎上與美國漸行漸遠,北約名存實亡;中國同樣拒絕美國“G2”的戰略倡議。重返亞太針對中國、兩輪北約東擴針對俄羅斯、歐元危機針對歐盟的全面遏制手段的運用,必然導致歐亞大陸合縱傾向愈來愈必要和明顯。美國在國力被無謂地繼續消耗中遏制和對峙世界幾乎所有大國,最終必然撐不下去,維持單極體制也就成為妄想。
再次,永遠不要靠近另一個大國力量源附近的地方使用的本國武裝力量。一個大國在靠近另一個大國力量源附近的地方與這個大國進行對抗的結果就是大幅消耗自己國家元氣,換言之常常搞成“殺人一千,自損八百”。我們從雅爾塔體系走向崩潰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美國作為一個僅有兩百多年的年輕國家,其國家生存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積累和沉淀是缺乏深度的,其領導人對國家力量來源與本質的理解是膚淺的,對國家力量的使用具有草率與浮躁的特征。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累計消耗三千萬噸戰爭物資,僅僅為了將軍事勢力線恢復在三八線。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在不敢越過中國毛澤東主席劃定的北緯十七度線的情況下再次陷入戰爭泥潭。在新世紀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仍然在靠近中國和俄羅斯力量中心附近使用武力。當然帝國的傲慢和野心的張揚不止發生在美國身上,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阿富汗戰爭中同樣違反了這個原則而陷入麻煩之中。(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