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2月31日第5版刊登了該報評論員隨筆文章《喚醒我們心中的楊子榮》。文章主題是高度評價近期上演的3D版電影《智取威虎山》,并重新解讀片中主角楊子榮的英雄主義精神和闡發這種精神的時代意義。筆者沒有看過這部新版電影,但對小說《林海雪原》及其改編的電影《林海雪原》和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印象極其深刻。讀完這篇文章后,感到其對“我們心中的楊子榮”的英雄主義精神的解讀是錯誤的,如此錯誤的解讀就不可能真正揭示楊子榮英雄主義精神的時代意義。
文中雖然指出,該影片是“一部根據革命傳奇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現代英雄史詩”,然而在解讀楊子榮的英雄主義精神時,卻竭力模糊、淡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戰爭中體現的英雄主義精神與歷史上或武打片中的那種打家劫舍、江湖義氣、哥們兄弟、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綠林好漢、俠膽義士的本質區別。如稱片中楊子榮“為栓子尋娘、勸老八從良,他冷峻表情下有的是俠肝義膽;見人說人話、見匪說匪話,他言談舉止間展現的盡是智勇謀略;煮得了飯、畫得了畫,還能唱二人轉,他強大氣場中滿藏溫情與文藝”,片中“有槍林彈雨亦有刀光劍影,有軍民情深也有俠之豪情”,觀眾為什么買賬呢?“因為劇情熱血賁張,特效炫酷刺激?恐怕,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觀眾的切身感受。后輩受到了洗禮,‘原來穿軍裝的武打更陽剛’‘原來我們的英雄也那么帥’;長輩看得熱淚盈眶,‘楊子榮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超級英雄’。”固然,楊子榮也確實具有“俠肝義膽”、“俠之豪情”、“陽剛”之氣、“帥”之氣的特征,但這只是揭示了楊子榮同歷史上、武打片中幾乎所有被稱之為英雄的共同特點。但楊子榮不是歷史上的綠林好漢或武打片中的俠膽義士,更不是什么“超級英雄”,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以推翻三種大山、為勞動人民徹底解放、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斗爭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具體的活生生的真實的人民英雄,其特殊的英雄主義精神就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精神。這種精神也絕不單純是楊子榮的個人精神,而是劇中以楊子榮為代表的包括參謀長、李勇奇、小常寶在內的整個剿匪隊伍的精神。我們從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部分唱詞看這種精神的具體內容:
1、對敵人無比仇恨
小常寶: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著深山出太陽,只盼著能在人前把話講,只盼著早日還我女兒裝。只盼討清八年血淚賬,恨不能生翅膀、持獵搶、飛上山崗、殺盡豺狼!
楊子榮: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仇恨滿腔。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要報仇,要伸冤,要報仇,要伸冤,血債要用血來償!
李勇奇:霹靂一聲災禍降,熊熊怒火燒胸膛。深仇大恨誓要報,抓住你刀劈斧剁把血債償!
李勇奇:多少仇來多少恨,樁樁件件記在心。滿腔仇恨化烈火,來日奮力殺仇人!
李勇奇:三十年做牛馬天日不見,撫著這條條傷痕、處處瘡疤我強壓怒火,掙扎在無底深淵。鄉親們悲憤難訴仇和怨,鄉親們切齒怒向威虎山。只說是苦歲月無邊無岸,誰料想鐵樹開花、枯枝發芽竟在今天。
參謀長:這任務重千斤派誰最好?楊子榮有條件把這副擔子挑!他出身雇農本質好,從小在生死線上受煎熬。
參謀長:我們是工農子弟兵來到深山,要消滅反動派改地換天。
2、永遠跟著共產黨
李勇奇:從此我跟定共產黨把虎狼斬,不管是水里走、火里鉆,粉身碎骨也心甘!縱有千難與萬險,掃平那威虎山我一馬當先!
參謀長:(楊子榮)滿懷著深仇把救星找,找到了共產黨走上革命的路一條。
參謀長:黨中央指引著前進方向,革命的烈焰勢不可當。
參謀長:幾十年鬧革命南北轉戰,共產黨、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紅旗指處烏云散,解放區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人民的軍隊與人民共患難,到這里為的是掃平威虎山!
楊子榮:黨對我寄托著無限希望,支委會上同志們語重心長。千叮嚀萬囑咐給我力量,一顆顆火紅的心暖我胸膛。黨的話句句是勝利保障,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楊子榮: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專揀重擔挑在肩。一心要砸碎千年鐵鎖鏈,為人民開出那萬代幸福泉。
楊子榮: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只等閑。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進威虎山。
3、為人民赴湯蹈火
參謀長:(楊子榮)參軍后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功勞。
參謀長:入林海他與上匪多次打交道,擒欒平、逮胡標、活捉野狼嗥。這一次若派他單入險要,相信他心紅紅似火,志堅堅如鋼,定能夠戰勝頑匪座山雕。
楊子榮:雖然是只身把龍潭虎穴闖,千百萬階級弟兄猶如在身旁。任憑那座山雕兇焰萬丈,為人民戰惡魔我志壯力強。
楊子榮: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
楊子榮: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萬重困難關。一顆紅心似火焰;化作利劍斬兇頑!
楊子榮: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楊子榮:望遠方、想戰友、軍民攜手整裝待發打豺狼,更激起我斗志昂揚!
4、智勇雙全
參謀長:幾天來摸敵情收獲不小,細分析把作戰計劃反復推敲。威虎山倚仗著地堡暗道,看起來欲制勝以智取為高。選能手扮土匪鉆進敵心竅,方能夠里應外合搗匪巢。
參謀長:他(楊子榮)多次憑機智炸毀敵碉堡,他也曾虎穴除奸救出多少戰友和同胞。楊子榮:任憑風云多變幻,革命的智慧能勝天。
楊子榮:要大膽要謹慎切記心上,靠勇敢還要靠智謀高強。
楊子榮:除夕千萬不能猶豫徬徨。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山高不能把路擋,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
5、將革命進行到底
參謀長:(楊子榮)參軍后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
楊子榮: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
楊子榮: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澗,壯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淵。待等到與戰友會師百雞宴,搗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楊子榮:消滅座山雕,人民得解放,翻身作主人,深山見太陽。從今后跟著救星共產黨,管叫山河換新裝。這一帶也就同咱家鄉一樣,美好的日子萬年長!
參謀長:解放軍轉戰千里,肩負著人民的希望,要把紅旗插遍祖國四方。
無須筆者贅言,這些唱詞已經非常具體、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我們心中的楊子榮”的英雄主義精神的科學內涵、靈魂和精髓,這也是楊子榮的英雄主義精神與歷史上、武打片中英雄主義精神的本質區別。但是作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報的《人民日報》文章中卻不去揭示楊子榮精神的這種實質內容,反而把楊子榮降格、貶低為歷史上的一個普通的綠林好漢、俠膽義士,意欲何為呢?
該文的目的最終要闡發“我們心中的楊子榮”精神的現實意義,但由于該文歪曲、貶低了楊子榮英雄主義精神的真正實質,也就不可能真正揭示這種英雄主義精神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該文認為,《智取威虎山》“產生于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依出身定成分的血統論思維,早就應該拋還給歷史”,實際是說,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了,楊子榮及他的群體對階級敵人無比仇恨的階級立場、階級感情過時了,為人民赴湯蹈火、繼續革命的精神過時了。作者還說,否定這些不等于否定一切,要保留其中的“俠肝義膽”、“打虎上山”的“陽剛”之氣, “拿來為這個時代補充骨氣和底氣。”因為作者認為,當代青少年“見慣了進口大片裹挾美式價值觀橫掃票房,見慣了‘三觀’可疑、劇情狗血的粗制濫造橫行無忌……”,又“不識邱少云、黃繼光,只認得蜘蛛俠、美國隊長,他們會不會真的相信‘漫威英雄’拯救世界?當雷鋒、賴寧被當做‘傻帽’棄之道旁,摔倒的道義良知靠‘冰桶挑戰’豈能扶起來?”所以當代社會“同樣需要些‘打虎上山’的英雄氣概。”同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威虎山,喚醒心中的楊子榮,追夢的路上才不會害怕孤獨落單、忌憚風雪兼程,社會才不會因為軟骨病而暮氣漸沉。”該文的這種所謂的時代意義既是對時代特征的歪曲,更是對楊子榮精神意義的丑化。
首先,中國共產黨人今天的具體的歷史任務確實區別于“智取威虎山”的時代任務,但中國共產黨人最終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和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毛澤東七屆二中全會已經明確指出,革命勝利之后,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斗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所改變的只是階級斗爭的表現形式,如資產階級的捧場和糖衣炮彈的進攻。奪取全國勝利,不是革命的最終目標,它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長劇中一個短小的序幕,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共產黨人要自覺改造、提高和發展自己,要繼續革命。要努力做到兩個“務必”。因此,“我們心中的楊子榮”的英雄主義所包含的上述五種具體精神沒有變,更沒有過時。
其次,中國當代社會的階級斗爭仍然十分尖銳激烈,絕不亞于“智取威虎山”的時代。不僅經濟領域、政治領域的階級斗爭尖銳激烈,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也同樣如此。該文所指出的當代青少年盲目對西方文化的崇拜,不知或盲目否定我們自己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黃繼光,雷鋒、賴寧,以及形成的所謂缺乏“骨氣”、“底氣”、“害怕孤獨落單、忌憚風雪兼程”、“軟骨病而暮氣漸沉”等扭曲的人格特征恰恰就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尖銳和激烈的具體表現和結果。形形色色的各種類型的現代“威虎山”、“座山雕”依然存在,其危害性絕不亞于當年的“威虎山”、“座山雕”。中國社會科學院王偉光院長發表在《紅旗文稿》的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文章中指出:“在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仍然處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判定的歷史時代,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前途、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兩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時代,這個時代仍貫穿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階級斗爭的主線索,這就決定了國際領域內的階級斗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國內的階級斗爭也是不可能熄滅的。在這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人民民主專政是萬萬不可取消的,必須堅持,必須鞏固,必須強大。”同理,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下,“我們心中的楊子榮”英雄主義精神也是萬萬不可取消的,必須堅持,必須發揚光大。
再次,“我們心中的楊子榮”精神實質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的中國人民的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及這種精神體現的英雄人物,就沒有中國革命、建設一系列輝煌、偉大成就。不僅革命戰爭時期涌現出千百萬個“楊子榮”式英雄,而且抗美援朝、新中國建設革命的前三十年,也造就出如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楊連第、孟泰、王崇倫、王國藩、王進喜、陳永貴、雷鋒、王杰、劉英俊、歐陽海、焦裕祿、張欽禮、金訓華等無數個“楊子榮”式英雄。毛澤東高度贊揚新中國“六億神州盡舜堯”、“遍地英雄下夕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這種英雄主義精神被當權者和主流媒體極力淡化、消弱了,但它沒有被消滅。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滾滾潮流,有一批真正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勇敢地站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斗爭第一線。他們對資本主義勢力“滿腔仇恨化烈火,來日奮力殺仇人”;他們高舉“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他們“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萬重困難關。一顆紅心似火焰;化作利劍斬兇頑!”他們“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他們決心掃平當代威虎山“一馬當先”,“立誓把剝削根子全拔掉”,重新“把紅旗插遍祖國四方”,“愿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今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再次涌現出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楊子榮”,如王宏斌、吳仁寶、郭光允等。特別是近些年,全國各地人民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利用網絡、社團、游行、集會等合法途徑、形式舉辦各種各樣的毛澤東紀念活動,深入揭露批判當代中國黨內走資派的斗爭一浪接一浪。天下英雄我輩出,知名不知名的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當代英雄也是數不勝數。筆者近日讀了因宣傳毛澤東思想而被當局判三年徒刑的鄭州張纖夫同志所寫的《牢中求學記》一文,深為其思想、事跡及精神所感動。張纖夫同志就是今日活著的“楊子榮”。我們希望并且堅信,會有更多的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也一定能夠成為“張纖夫”式的當代“楊子榮”。一切企圖在中國開歷史倒車、復辟資本主義的國內外反動派的黃粱美夢盡管一時會得逞,但一定會在無數個當代“楊子榮”面前徹底破滅!
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黨校反黨”、“人民警察反人民”……,《人民日報》近來發表的包括如此扭曲楊子榮精神的該文在內的一系列荒謬文章是否也是“人民日報反人民”呢?
附錄:
喚醒我們心中的楊子榮
人民日報評論員
(2014.12.31)
“一個字,什么都不說了。”座山雕依然是光禿頂、鷹鉤鼻,依然是老奸巨猾、心狠手辣,但“一個字”這個口頭禪,卻讓他多了些許“時代感”。
楊子榮呢?為栓子尋娘、勸老八從良,他冷峻表情下有的是俠肝義膽;見人說人話、見匪說匪話,他言談舉止間展現的盡是智勇謀略;煮得了飯、畫得了畫,還能唱二人轉,他強大氣場中滿藏溫情與文藝。
這就是近期上映的3D版《智取威虎山》,有槍林彈雨亦有刀光劍影,有軍民情深也有俠之豪情,一部根據革命傳奇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現代英雄史詩。觀眾買《智取威虎山》的賬,究竟是因為“么哈么哈”“甩個蔓兒”之類的黑話新鮮好玩,還是因為劇情熱血賁張,特效炫酷刺激?恐怕,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觀眾的切身感受。后輩受到了洗禮,“原來穿軍裝的武打更陽剛”“原來我們的英雄也那么帥”;長輩看得熱淚盈眶,“楊子榮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超級英雄”。
牢記歷史但并不背上沉重的歷史包袱,是新版《智取威虎山》帶給我們的啟示。不錯,以《智取威虎山》為代表的樣板戲產生于那個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依出身定成分的血統論思維,早就應該拋還給歷史。但正如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一樣,像楊子榮、阿慶嫂等承載著一代人記憶的藝術形象,我們大可敞開胸懷,拿來為這個時代補充骨氣和底氣。
我們確實太需要這樣源于生活、深入人心的“英雄頌歌”了。更多時候,我們見慣了進口大片裹挾美式價值觀橫掃票房,見慣了“三觀”可疑、劇情狗血的粗制濫造橫行無忌……身體缺鈣了,補鈣可以交由外國鈣片;精神缺鈣了,舶來品恐怕就難以指望上了。當青少年不識邱少云、黃繼光,只認得蜘蛛俠、美國隊長,他們會不會真的相信“漫威英雄”拯救世界?當雷鋒、賴寧被當做“傻帽”棄之道旁,摔倒的道義良知靠“冰桶挑戰”豈能扶起來?
不僅僅是那些值得向往、可以崇拜的英雄,朝夕于斯的日常生活中,同樣需要些“打虎上山”的英雄氣概。當我們朝九晚五行色忙碌起伏在人潮人海間,可曾丟棄了年少輕狂時許下的萬丈豪言?當我們年年歲歲增長的只是年齡其他卻一無所獲,是否還有做出改變的勇氣?當我們因“長安居,大不易”而摸爬滾打,是否還可以重新爬起來待現實如初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威虎山,喚醒心中的楊子榮,追夢的路上才不會害怕孤獨落單、忌憚風雪兼程,社會才不會因為軟骨病而暮氣漸沉。
銀幕需要英雄,時代呼喚英雄。在《智取威虎山》結尾,楊子榮飛機大戰座山雕勇救太奶奶的一幕,與其說是埋設的“彩蛋”,更像是對青年人建構英雄意識的隱喻,通過后輩對楊子榮的認知和想象,藉此完成本土英雄對舶來英雄的價值超越,完成銀幕英雄向日常英雄的價值回歸。我們應當慶幸,《智取威虎山》沒有為了迎合市場去解構經典,搞出些軟色情、手撕鬼子的鬧劇;我們更應深思,該如何去塑造屬于我們的銀幕英雄,滿足時代的信仰渴求,撫平社會的精神焦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