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是2010年2月,本人評論某網友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若干錯誤觀點的帖子。為了使大家了解這次討論的來龍去脈,茲將當時本人和某網友來往的幾個帖子的主要內容匯總在一起重發如下。其中涉及到的問題,主要有這樣幾個:
1,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否也就意味著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
2,在無產階級專政下,是否可以允許資本主義繼續存在下去?
3,公有制經濟是否應該和私有制經濟長期共存、和平競爭?
4,公有制經濟是否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它是否生產剩余價值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
5,蘇聯和中國革命勝利后的無產階級,是否還并未成熟到接管一切國家機器和實業?
這些問題,關系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對此,不僅當時的某網友有著許多錯誤的認識,而且至今不少網友還抱著這樣那樣的模糊觀念,并在談到一些現實情況時忽隱忽顯地表現出來。
比如,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民主專政在怎樣對待資產階級方面有沒有原則上的不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前提條件是什么?為什么在社會主義時期必須堅持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是不是可以長期共存?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經濟同國家資本主義有什么區別?公有制經濟是否像資本主義企業一樣生產剩余價值?等等。
為了能夠進一步澄清這些問題,本人覺得有必要將五年前的舊帖再發一次,以供諸位網友參考,并希望能有所裨益。】
《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三評某網友文章》
某網友網友最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一位80初女子對毛澤東的評價(12)——理性反思“文革”失敗的原因》。本人讀后,寫了兩個帖子:《簡評某網友的<理性反思“文革”失敗的原因>》和《關于“斗私批修”——二評某網友文章》。
日前,某網友又發了《關于<評價12>以及對txlr網友的回復》。我的這個帖子,就是對其中涉及到本人的《對txlr網友回復》的評論。(注:txlr是本人原先的網名,現已改為05txlr。)
下面就按“1,某網友原文”(指其第一篇文章)、“2,txlr簡評”(指我的《簡評》)、“3,某網友回復”、“4,txlr再次評論”的順序,一一對應排列,以便讓大家看清楚討論的來龍去脈。為了避免篇幅過長,這次評論就限于某網友文章的第一個部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分為五個方面:
一,“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意味著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
1,某網友原文:
(馬列主義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從純理論角度而言,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意味著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
2,txlr簡評: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不僅意味著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消滅資產階級,因為“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語)。歷史的邏輯是,由于存在著資產階級,所以需要無產階級專政,而不是為了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才需要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某網友把因果關系完全顛倒了!】
3,某網友回復:
(您在這里的引用和觀點都沒有錯。我們的目標是要消滅階級進入共產主義。但是為什么清荷在這里要強調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承認階級的存在?[下面是他的解釋,略]……)
4,txlr再次評論:
【某網友的回復,把我簡評中的后一半刪去了。其實,這半段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他所說的“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意味著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已經包含著這樣一個邏輯錯誤——因為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所以必須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這就顛倒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到底是由于存在著資產階級,才需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還是由于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才必須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這里面,有一個誰是原因,誰是結果的問題。
對此,列寧說得很清楚:“資產階級的反抗,由于資產階級被推翻(哪怕是在一個國家內)而兇猛十倍;資產階級的強大不僅在于國際資本的力量,在于它的各種國際聯系牢固有力,而且還在于習慣的力量,小生產的力量。這是因為世界上可惜還有很多很多小生產,而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由于這一切原因,無產階級專政是必要的”。
這就是說,資產階級的存在是原因,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倒過來。這就好比,我們可以說“吃飯是為了活著”,但不能說“活著是為了吃飯”。
歷史事實也是如此。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前,資產階級就已經存在了;在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之后,由于資產階級的反抗,所以需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而將來,如果資產階級被消滅了,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會消亡。
也許有人會說,你何必抓住某網友的這一句話不放呢?不就是一個枝節問題嗎?其實,這句話是他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問題全部立論的基礎,正是這句話所包含的因果顛倒的邏輯錯誤,才使他在這個問題上越走越遠了。
理論上的失足,往往就是從一些看起來似乎是無關緊要的地方開始的。請大家繼續往下看。】
二,“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可以允許資本主義繼續存在下去”?
1,某網友原文:
(在無產階級掌權的情況下,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和發展,清荷認為并沒有問題。承認資產階級存在,那么在進行控制和監視的同時,也必須尊重他們合法的利益,甚至保護他們在一定程度內的剝削行為。尊重他們高于無產階級的收入水平。我們知道,在建國初期,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是這么做的。)
2,txlr簡評:
【從建國初期到一九五六年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很長一段時間”嗎?某網友是不是認為這個時間應該延長到所謂“承認資產階級存在”的整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時期呢?否則,怎么只說“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和發展”,而不說“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時間內存在和發展呢”?】
3,某網友回復:
(清荷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建國初期到1956年不長,但到今天,夠長了。既然連無產階級專政也未必能保證貫穿這段歷史時期始終,那何必強求無產階級專政下的資本主義“在一定時間內”[存在和發展]?……如果資產階級的存在能夠徹底置于勞動者的監督和控制之下,并且即使扣去剝削的那部分還能夠實現人民生活的改善。那就可以允許它繼續存在下去。)
4,txlr再次評論:
【某網友是從哪里開始思索的呢?是從“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這個事實”開始的。思索的結果是什么呢?是“在無產階級掌權的情況下,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和發展,清荷認為并沒有問題”。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那么同樣,“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承認資本主義的存在”——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原因,承認資本主義存在是結果;不是因為存在著資本主義,才需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而是因為需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才必須允許資本主義存在。這就是某網友從被他顛倒的因果關系中,自然而然地推導出來的結論。
但是請注意,在這兒,“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變為了“允許資本主義繼續存在下去”;“資產階級”這個概念,變為了“資本主義”!
我們知道,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一個特定的人們集團,后者是指一種特定的生產方式,在我們這里所討論的問題的范圍內,就是指資本主義私有制。這兩個概念,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所以,某網友的第二個邏輯錯誤,就是混淆概念(如果有意為之,那叫偷換概念),就是在一個概念里混入另一個概念的含義,或者把不同的兩個概念當作同一個概念來使用。
這樣混淆概念而引出的結論,就只能是:在“承認資產階級存在”的整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時期,都要“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和發展”。
于是,新的問題就來了:既然從建國初期到一九五六年,我們已經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消滅了資本主義私有制,那么,怎樣才能如某網友所說的,不是“強求無產階級專政下的資本主義‘在一定時間內[存在和發展]’”,而是“允許它繼續存在下去”呢?答案恐怕只有一個:補課,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
難怪某網友反復強調,“在建國初期,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是這么做的”,現在,也要“允許它(資本主義)繼續存在下去”。然而,我也可以明確地告訴某網友:你所說的“資產階級的存在將貫穿于整個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和整個社會主義時期”,并不等于資本主義的存在將貫穿于整個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和整個社會主義時期。
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以后,完全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共產黨宣言》),也就是完成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歷史任務。
這就像我們在毛主席領導下,用六年多時間就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樣。但是,也正像毛主席說的,資產階級仍然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也將長期存在,直到無產階級最后消滅資產階級,同時也消滅自身。
如果以資產階級的長期存在為理由,來為資本主義私有制也將“貫穿于整個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和整個社會主義時期”提供根據,那你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這一點,在你說的“如果資產階級(按:即資本主義)的存在能夠徹底置于勞動者的監督和控制之下,并且即使扣去剝削的那部分還能夠實現人民生活的改善,那就可以允許它繼續存在下去”這句話中,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了。現在那些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的大量出現,并且“允許它繼續存在下去”,不就完全符合你所主張的觀點嗎?
這就是某網友的第二個邏輯錯誤所必然導致的結果。那么,他的第三個邏輯錯誤是什么呢?請看下面。】
三,“公有制經濟應該和私有制經濟長期共存、和平競爭”?
1,某網友原文:
(公有制經濟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和私有制經濟共存。并在和平競爭中消滅私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可以在這種競爭中保持活力,幫助無產階級學會管理,為將來消滅階級做準備。這樣發展起來的公有制經濟,雖然慢一點,但卻更為穩妥。他們(按指私有制經濟)的存在,對于公有制經濟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
2,txlr簡評:
【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是不可能長期共存、和平共處的,它們之間的關系只能是在競爭中我吃掉你,還是你吃掉我。所以,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國家必須大力發展和扶持公有制經濟,限制和改造私有制經濟。毛澤東時代不正是這樣做的嗎?難道錯了嗎?】
3,某網友回復:
(你的理由我不認可,在這里你把資產階級國家與無產階級國家不能長期共存和平共處的正確觀點簡單套用在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上。能這樣套用只是你的個人猜測,沒有事實和理論的支持。事實上,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即使發生兼并,那也是公有制吞掉私有制,而不是相反。)
4,txlr再次評論:
【從“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承認資產階級的存在”,到“必須允許資本主義的存在”,再到“公有制經濟應該和私有制經濟長期共存”,某網友按照他的邏輯順序,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到這兒。大家能理解我為什么要說“理論上的失足,往往就是從一些看起來似乎是無關緊要的地方開始的”了吧?
某網友在這里一方面提出,公有制經濟應該和私有制經濟長期共存、和平競爭;但是他又認為,要“在和平競爭中消滅私有制經濟”,“即使發生兼并,那也是公有制吞掉私有制”。又是“消滅”,又是“吞掉”,還是“長期共存、和平競爭”嗎?有這樣的“共存”、“和平”嗎?
這就是他的第三個邏輯錯誤——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個是假的,這是邏輯中的矛盾律的要求。某網友恰恰違背了這一邏輯要求。
他或許會說:我不是還講了“競爭”嗎?競爭也可以和平進行嘛!但問題在于,即使公有制經濟愿意同私有制經濟和平競爭,私有制經濟會愿意嗎?我們且不說眼下天天在發生的,私有制經濟毫不留情地、不擇手段地吞掉、消滅一個個公有制企業的事實,只要提一下某網友所謂的“在建國初期很長一段時間”,也就是社會主義改造之前,不法資本家和一些資本主義企業是如何猖狂地向公有制經濟進攻,如何嚴重地腐蝕大批國營企業干部,腐蝕大批黨和政府干部的,就可以知道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和黨中央才不得不發動“三反五反”運動,打退了資產階級和私有制經濟的進攻,并隨后開始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時代。喜歡文學的某網友,如果想感性地了解一下這段歷史,不妨去讀一讀周而復的小說《上海的早晨》。
這段歷史說明,毛主席和黨中央提出的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而所謂“長期共存、和平競爭”,才真正是某網友的“個人猜測,沒有事實和理論的支持”,而且同他后面說的“清荷從來認為國家必須大力發展扶持公有制經濟,限制改造私有制經濟”,又是自相矛盾的!
看來,某網友是掉在邏輯錯誤的泥沼里出不來了,大家不妨再往下看。】
四,“公有制經濟是國家資本主義,剩余價值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
1,某網友原文:
(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證明,消滅了資本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以不依靠資本家建立起大工業,但并不意味著消滅了資產階級。國家資本主義生產的剩余價值,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而這個階級最終也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掘墓人。)
2,txlr簡評:
【純粹是糊涂觀念!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它們也“生產剩余價值并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所獨有的產物,是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剝削的根源。這同社會主義條件下一些人非法侵吞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完全是兩回事。現在有人故意攪混水,把剩余價值概念引入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來,其目的就是要抹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
3,某網友回復:
(查了下國家資本主義的定義:“國家資本主義,是指國家占有生產資料(資本)的一種思想、理想或者說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就是指以國家為一個主體單位,對國內生產資料(資本)實施占有的一種社會制度。因此,在一個國家中,當由國家占有的生產資料(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并建立起相應的社會制度以后,這個國家也就成為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也就進入了國家資本主義社會之中。”我想只要這個定義沒錯的話,那么說是國家資本主義也沒錯的。國家資本主義只是一種經濟制度的稱呼。無產階級國家通常也正是采用這種經濟制度。工人生產的價值。無論在毛主席時代還是現在,都不是按照創造價值來分配的。既然還沒到發勞動券的程度,那認為存在剩余價值生產又怎么了?當然,社會主義國家的剩余價值我相信大部分拿來積累了。毛主席認為“黨內存在資產階級”。這種資產階級難道僅僅是頭腦中的資產階級?清荷認為能夠憑借某種特定地位取得剩余價值的階級就是資產階級。毛主席所說的黨內資產階級也就是能夠依靠資產階級法權,取得一定剩余價值的階級。這是很清楚的事實。不存在什么攪渾水。)
4,txlr再次評論:
【在確立了私有制經濟應該和公有制經濟長期共存、和平競爭的歷史地位以后,某網友又把“理論反思”的對象放到了公有制經濟身上。
他把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都稱做國家資本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國家通常也正是采用這種經濟制度”,并拿了一個關于國家資本主義的“定義”作為依據。
某網友所列舉的那個定義,恰恰是完全錯誤的。其最主要的錯誤,在于它談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卻完全抽去了國家的階級性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凡是國家,都有它特定的階級性。在當今世界上,有資產階級國家,也有無產階級國家,但并沒有不屬于任何一個階級的國家。
就國家與資本的關系來講,有資產階級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也有無產階級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但并不存在單獨的、抽象的“國家資本主義”,也不存在這樣一種同語反復的“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國家”。
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在政權屬于資本的社會的國家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國家的國家資本主義,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家資本主義為國家所承認并受國家監督,它有利于資產階級和反對無產階級。在無產階級國家里,國家資本主義也為國家所承認并受國家監督,但它有利于工人階級,目的在抵抗依然很強大的資產階級并和他們作斗爭”(《列寧全集》第32卷,第477頁)。
某網友在這里所犯的,是模糊概念的邏輯錯誤,就是把一個概念的主要屬性抽掉,使它模糊化,變成一個可以隨意解釋,可以根據需要塞進任何內涵的概念。
當然,這個邏輯錯誤主要應該由那個“定義”的作者承擔,但某網友既然用了它來作為自己的論據,也就脫不了干系。其實,在最普通的漢語詞典里,就有關于國家資本主義的確切定義,這在網上一查就能得到:
“國家資本主義:由國家掌握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其性質和作用由國家的性質所決定。在資本主義國家,由于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國家資本主義實際是變相的私人資本主義。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即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家資本主義受工人階級領導和監督,是國家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種形式。”(http://www.zdic.net/cd/ci/8/ZdicE5Zdic9BZdicBD106382.htm)
這個既簡單又明確的定義說明,在我國,國家資本主義是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一種形式。這種毛主席稱之為“新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6年多的時間里(老解放區要更長些),從低級形式、中級形式,發展到高級形式的公私合營企業。在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對資本家采取贖買政策付以定息、他們不再以資本家身份行使職權以后,這些企業實際上已經成了社會主義性質的企業,不再是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了(除了還有定息這條“尾巴”外)。在原定7年、后又延長3年的定息支付完以后,到1966年9月,這些企業就名符其實地成了全民所有制企業,也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
那么,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建立的全民所有制經濟,能不能像某網友那樣,認為“說是國家資本主義也沒錯”呢?顯然不能,因為兩者的性質根本不同。如果硬要將全民所有制經濟說成是國家資本主義,那就又是一個邏輯錯誤,叫做——指鹿為馬!】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所謂剩余價值問題。在某網友看來,公有制經濟既然是國家資本主義,那它就一定產生剩余價值。對此,我只想重復一下我在《簡答》一文中的這段話:“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所獨有的產物,是無產階級受資產階級剝削的根源。這同社會主義條件下一些人非法侵吞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完全是兩回事。現在有人故意攪混水,把剩余價值概念引入到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生產過程中來,其目的就是要抹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
這段話已經說得很明確了,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根本不是資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也就無所謂剩余價值。如果硬把社會主義企業取得的利潤說成是“剩余價值”,同樣也是指鹿為馬!某網友要是還想對這個問題反思下去,就請先把“剩余價值”這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搞搞清楚。
那么,某網友所說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剩余價值”,到哪里去了呢?據他說,除了“相信大部分拿來積累了”以外,就是“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而這個階級最終也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掘墓人。”
正像《共產黨宣言》說的資產階級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無產階級一樣,某網友認為,無產階級也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一個新的資產階級”。于是,歷史又得重頭開始:這個新的資產階級將造就自己的掘墓人新的無產階級,而新的無產階級又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更新的資產階級……,如此一直循環下去!
這是什么“理論”?恐怕得叫歷史發展的“團團轉”論吧?也許某網友會說,這是“歪曲了我的觀點”,但是,從他的這種說法中,只能合乎邏輯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盡管這種結論有點荒誕。而這樣荒誕的觀點,后面還有呢!請往下看。】
五,“無產階級還并未成熟到接管一切國家機器和實業”?
1,某網友原文:
(這是否也是由于,無產階級在這兩個國家[指蘇聯和中國]內,還并未成熟到接管一切國家機器和實業。強行消滅資產階級的后果,是否導致了無產階級也失去了斗爭精神?而如果允許資本家存在下去,作為反面教員,在國家機器控制下進行階級斗爭,是否這樣做才有利于無產階級真正成熟起來?)
2,txlr簡評:
【這里采取的是提問的形式,實際上某網友是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俄國和中國的無產階級還不成熟,所以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都革早了;即使革命成功,也不應該“接管一切國家機器和實業”,而是要給資產階級留一部分(包括留一部分國家機器!);為了保持無產階級的斗爭精神,就不能消滅資產階級;無論社會主義革命還是建設,都要等“無產階級真正成熟起來”。
這簡直是第二國際蘇漢諾夫言論的翻版:又是“俄國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實行社會主義的高度”,又是“建立社會主義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列寧是這樣批駁蘇漢諾夫的:“你們說,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就需要文明(按:當然也包括無產階級的成熟)。好極了。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國為這種文明創造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你們在哪些書本上讀到過,通常的歷史順序是不容許或不可能有這類改變的呢?”(《論我國革命》,《列寧選集》第四卷)】
3,某網友回復:
(這一系列問題是我的疑惑。但你這樣說就歪曲了我的觀點了:我認為,無產階級尚未成熟。所以一開始需要通過政治上的監督,大民主來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也就是說,廠長和市長這樣的職位還需要有特殊技能和具有較高政治覺悟的人去擔任,這種特殊的地位,經常造成出于這種特殊地位的人產生出資產階級剝削思想。人民這時候還需要通過對他們的監督才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而隨著無產階級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在企業甚至政府機關推廣鞍鋼憲法的管理形式繼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最后當所有官吏,工程師和學者和普通群眾都擁有無產階級世界觀成為無產階級一分子的時候,當三大差別消失,無產階級就算成熟了,此時這種監督甚至國家機器本身都可能成為多余。而無論成熟與否,我都沒有說要丟掉無產階級專政。你所說的東西,和我的觀點有何關系?)
4,txlr再次評論:
【由于無產階級創造的剩余價值“供養起一個新的資產階級。而這個階級最終也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掘墓人”,某網友順理成章地“理論反思”起無產階級本身來了。反思的結果是什么呢?“我認為,無產階級尚未成熟。”
那么這時候,怎么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呢?他開出了這樣一張“藥方”:
首先,“一開始需要通過政治上的監督,大民主來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這就是說,無產階級不需要直接去掌握國家機器、行使專政職能,只要在一旁進行“政治上的監督”,或者在下面實行“大民主”就夠了;
第二,“廠長和市長這樣的職位還需要有特殊技能和具有較高政治覺悟的人去擔任”。——這些“人”是哪個階級的人?某網友沒說,但恐怕不會是無產階級的,因為他們“尚未成熟”,當然就還沒有“特殊技能和具有較高政治覺悟”;
第三,“隨著無產階級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在企業甚至政府機關推廣鞍鋼憲法的管理形式繼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鞍鋼憲法,主要是“兩參一改三結合”,是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企業里推廣過,但是在政府機關也能推廣,還沒有聽說過。
第四,“最后當所有官吏,工程師和學者和普通群眾都擁有無產階級世界觀成為無產階級一分子的時候,當三大差別消失,無產階級就算成熟了”。——到這時,可以由“成熟”的無產階級來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了吧?且慢高興,因為無產階級總算“成熟”了,但是“國家機器本身都可能成為多余”的了,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專政已經沒必要存在了!
某網友說,無產階級“無論成熟與否,我都沒有說要丟掉無產階級專政”。——是啊,無產階級專政是需要的,但就是不關“成熟與否”的無產階級什么事,這或許可以叫“沒有無產階級的無產階級專政”吧?
對這樣的“藥方”,我已經無法找它的具體邏輯錯誤了,而只能給出這么一個評價:邏輯混亂!】
寫到這里,終于看見了“某網友回復”這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話:“你所說的東西,和我的觀點有何關系?”
要是一開始就看到這句話,我又何必寫這個撈什子呢?所以只好如此回答了:“我所說的東西,和你的觀點沒有任何關系!”
【順便說明一下,此文只關系到某網友當時的思想觀點,后來他(或她)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本人未予置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