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設計師1992年在南方談話中,發表了那段被稱為"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創舉"的關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話:"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需要指出,這種從"也有"就得出"不等于"思想,并不是偶然表述,而是一貫的。他在1990年也說過:"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于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資本主義就沒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國待遇也是控制嘛!"
很明顯,這里偷換概念了。把"也有"、"多一點"、全部(或為主)這幾個概念相混淆,進行偷換,從"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這都是對的)出發,得出全部結論。這是缺乏說服力的。
改革開放前,我國就有市場經濟。毛澤東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他還說過:“價值規律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問題上的要害在于: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與社會制度有沒有關系。
是無關嗎?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僅是可以隨意釆用的"經濟手段",而沒有社會制度屬性嗎?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最根本的區別:一個以逐利為最高原則,一個以滿足社會需要為最高原則。一個是私有制的產物,一個是公有制的產物。它們具有鮮明的社會制度屬性。分別敘述如下。
1.資產階級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描述了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過程,指出:"由此可見,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糸列變革的產物。"這"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糸列變革"就是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列寧也指出:"商品生產產生了資本主義"。
2.資本主義只能實行市場經濟,不可能實行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生產資料私有制,這就決定了各個市場主體的生產活動由各亇"我"說了算,而各個"我"又是根據巿場來決定怎么"說"。資本主義的生產又是以社會分工和社會協作為條件的社會化生產,由此產生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矛盾(市場經濟是這個基本矛盾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個矛盾也表現為恩格斯所說的"個別工廠中的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的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這個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周期性地爆發經濟危機,必然走向滅亡。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眾多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當然千方百計想解決這個基本矛盾,避免經濟危機的爆發。包括凱恩斯在內,都想更多地利用政府這只"有形的手",來彌補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盲目支配整個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弊端。但是他們都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因為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實行真正的、完全的或為主的計劃經濟,在壟斷階段也不可能。馬克思說:"資產階級社會的癥結正是在于,對生產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識的社會調節。"列寧說,在德國有關國民經濟的計劃那怕計劃是科學的,但"這個計劃在資本主義德國不免要懸在空中,始終是一種文人清談和單獨一個人的工作。"如果計劃與市場和社會制度無關,是可以隨意采用的"經濟手段",那么資本主義國家只要多釆用一點計劃"手段",豈不就可以消除由市場經濟而引起的經濟危機?為什么它們還在周期性地、并且愈演愈烈地爆發著經濟危機呢?
3.資本主義不可能實行計劃經濟只能實行市場經濟,而社會主義則有條件實行計劃經濟,因為計劃經濟的前提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正如恩格斯所說的,社會主義革命把生產資料變為公共財產后,"無產階級使生產資料擺脫了它們迄今具有的資本屬性,給它們的社會性以充分發展的自由。從此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的社會生產就成為可能的了。"社會主義也應該實行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是社會主義必然實現的主要的物質基礎,也是以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的主要理由。馬恩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設想從一開始就取消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馬克思說:"在一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里,生產者并不交換自己的產品;耗費在產品生產上的勞動,在這里也不表現為這些產品的價值"。恩格斯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連商品生產都沒有了,還會有市場經濟?是他們設想錯了嗎?沒有錯,因為他們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這個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建立的,實行的是單一的全民所有制。后來產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像蘇聯、中國等,都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顯然,完全照搬馬恩當初的設想是不行的。后來這些國家都實行了商品制度。但是,繞點彎路不能把原來的方向就給忘了。毛澤東說,"商品生產、商品流通、價值法則等"就屬于"資本主義范疇"。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對這些東西的態度都十分明確:第一,這些就姓"資";第二,是"利用";第三,有限制。他們都堅持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這就是"社會主義也有市場")。列寧說,蘇維埃俄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就要"用科學方法制定國家整個國民經濟計劃"。而且列寧說這話的文章題目就叫"論統一的經濟計劃"。
4.實行市場化必然導致私有化。要實行市場經濟,必須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市場競爭主體,就像要舉辦一場運動會必須要有不同的運動員一樣,這個市場主體也就成了(或"異化"成或本來就是)私有制單位,而且越多越好。都變成私有制了,還能說沒有社會制度屬性嗎?認為姓"資"姓"社"的屬性不在所有制上,而在于發展生產力上是不正確的。
由于總設計師認為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與社會制度無關, 自從南方談話以后,計劃經濟在我國就"被淘汰",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最近更發展為"起決定性作用")。什么叫"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十決定性作用"?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來說就是:讓一切資源(包括資金、土地、能源、礦藏、勞動力等等)都各自奔"逐利"(而且是最大的利)的目標而去。
他們棄計劃經濟而取市場經濟的理由,除了總設計師"奠定"的兩者與社會制度無關、都是可以隨意采用的"經濟手段"的"理論基礎"之外,主要的就是認為計劃經濟體制"僵化",配置資源"效率低";而市場經濟體制"有活力",配置資源"效率高"。人類社會自從產生私有財產后,搞的一直都是市場經濟。直到社會主義國家出現,才有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在實踐中已經顯示出了巨大的活力和威力。正如陳云1985年所說,"社會主義經濟,還是要有計劃按比例。""這樣做,才是最快的速度。"但我們搞計劃經濟畢竟時間很短。我們還很缺乏經驗。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十全十美。但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改進,我們完全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從而使計劃經濟發揮出更大的威力。然而"改革派"釆取像列寧所說的"譏笑新事物的幼芽嫩弱",然后將"新亊物"一一計劃經濟全盤否定,復辟回到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美妙嗎?
實踐證明,巿場化在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1.巿場化推進了私有化。他們說中國的巿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亊實是市場經濟有了,但社會主義公有制卻漸漸消失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偽命題。
2.推動資源只為賺錢服務,不再為國計民生服務。市場經濟就是逐利經濟,它是利大大干,利小小干,無利不干。它與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滿足全體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在許多地方不能相容。如日益嚴重的糧田"非糧化"、大批價廉物美的藥品無廠家生產、一度席卷全國的公共景區"會所化"、各地一撥又一撥的城市"造景熱""古城熱"、屢禁不止的"高爾夫情懷"等等,都是它的"杰作"。
3.造成一些產品產能嚴重過剩,接著便是經濟危機。在市場經濟逐利規律支配下,大家會"一窩蜂"地生產某種產品,由此造成我國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現了一些產品產能過剩,到去年年底,全國39個行業中有21個屬于產能"嚴重過剩"。列寧說:"危機是什么?是生產過剩"。它與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不能相容。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馬克思說是所有社會"首要的經濟規律",只不過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是通過經濟危機強迫得以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則可以通過計劃安排自覺地實現。
4.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消耗浪費破壞。市場經濟必然帶來"外部不經濟"問題。我國現在成為世界上資源耗費、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現在已經出現了不得不對一些過剩的產品、產能進行銷毀、拆除,就像過去聽說過的"把牛奶倒進海里",并且必然會愈演愈烈,造成生產力的極大浪費和破壞。我國現在礦難等亊故高發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害。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最經濟,最有效"。
5.造成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泛濫成災。他們說市場經濟是什么"法制經濟""誠信經濟""道德經濟"。恩格斯揭示的市場經濟是:"它表現得愈友好,就對它愈有利。商業的人道就在于此,而這種為了達到不道德的目的而濫用道德的偽善手段就是貿易自由論所引以自豪的東西。......你們什么時候講過道德,什么時候不圖謀私利,不在心底隱藏一些不道德的自私自利的邪念呢?"亊實難道不是這樣嗎?
6.在精神文化領域造成災難性的后果?,F在我國的精神文化產品基本上都以經濟效益為重而不以社會效益為重,產出了大量的"垃圾文化"以至"毒素文化"。
7.造成了許許多多光怪陸離的現象。現在我國出現了一批"新商品":勞動力、肉體、嬰兒、器官、毒品、野生動物、出土文物、個人信息、名譽地位、駕駛分、論文、門診號灬同時出現了一批"新職業":農民工、老板、三陪女、性工作者、托、黃牛、鍵盤手、居間人、集資代理人、盜墓者、盜獵者、傳銷、論文代寫槍手......新中國成立后早已絕跡的諸如吃喝嫖賭抽"五毒",現在泛濫得到處都是。
8.使國人都變成了"經濟人","逐利人"。
9.造成貧富兩極分化。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的推動力使大多數人日益變為無產者"。我國目前成為世界上貧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傊?,市場化在我國實際上就是資本主義化。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不僅同社會制度緊密相聯,還同人類不斷地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緊密相聯。計劃,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計劃經濟,就是人們從整體上有意識地、有"預謀"地、自覺地去進行自己的經濟活動(計劃經濟絕不是他們所歪曲的什么就是行政指令性計劃!)。與之相對立的市場經濟,則是放任自流(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得已的,即想管但管不了)。恩格斯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只是從這時起,才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只是從這時起,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憎長的程度上達到他們所預期的結果。這是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毛澤東也說過:"人類的發展有了幾十萬年,在中國這個地方,直到現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計劃發展自己的經濟和文化的條件。自從取得了這個條件,我國的面目就將一年一年地起變化。"
計劃經濟是完全必要的,是有極大優越性的。但是本人并不反對在現時的中國釆用必要的市場手段。對應在所有制上我國應該公有制為主,其他所有制為輔,這里也應該計劃為主,巿場為輔。而且社會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也應該有根本的區別:社會主義各經濟單位之間的關系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基本上是根本經濟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協作"關系(或者是同資本主義競爭有本質區別的"競爭"關系);價值規律也只是作為經濟核算的工具,而不是作為競爭的武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