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民卿: 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指導思想,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同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和矛盾分析方法、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等一起,構成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內容。科學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是學習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應有之義。對此,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理論自覺。
但是,一些人卻把問題復雜化,把堅持階級分析方法同堅持“階級斗爭為綱”混為一談,指斥堅持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就是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就是要回到改革開放前的狀態。應該清楚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是一個歷史觀問題和如何正確看待、處理社會矛盾的方法論問題;而以階級斗爭為綱,則是一種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把階級斗爭擴大化所做出的一種錯誤方針和政策。這是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不應該混淆在一起。
中國共產黨是有著超強自我糾錯能力的政黨,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于自己所犯的錯誤有著明確認識和清醒記憶,在徹底糾正階級斗爭擴大化錯誤、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之后,決不可能再重蹈覆轍,讓錯誤重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徹底糾正自身錯誤后,做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抉擇,同全國各民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團結在一起,同各種愛國力量團結在一起,進一步發展和壯大了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開創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復強調,我們既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進一步表明了黨對歷史上所犯錯誤的高度清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當前,黨中央正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中國人民的集體意志,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任何人都動搖不了、改變不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認清國內外形勢,站穩立場堅定方向,更好地處理好我們面臨的各種問題和社會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形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體合力。
少數人把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說成是要回到文化大革命、重提階級斗爭為綱,說成是要重新挑起不同群體的對抗,破壞社會的安定團結,危害和諧社會建設,撕裂社會共識,甚至說共產黨要消滅私營經濟,要消滅私營企業主等社會主義建設者。這種做法實際上是錯誤地低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堅定性和自我糾錯能力,低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定力,同時也錯誤地高估了他們進行思想反間計的能量和效果,好像把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學者貼上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標簽,就會把這些學者置于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就會使馬克思主義者放棄自己的理論堅守,進而使黨和人民屈從于某些勢力的主張。這只可能是一廂情愿。
其實,理論爭論只是表面現象,問題的關鍵則是爭論背后關于中國改革方向的爭奪。改革開放以來,關于改革方向、性質和目標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少數人總是試圖借助改革開放來推行自己的觀點,企圖干擾甚至左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進行的自主改革,力圖把改革的方向引向邪路。鄧小平早就說過,改革有兩種,一種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一種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分子所主張的“資本主義化”的改革:“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應該換個名字,叫做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他們‘改革’的中心是資本主義化。我們講的改革與他們不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爭論的。”[1]鄧小平的確是高瞻遠矚、一語中的。事實正是這樣,每一次中國的重大改革舉措出臺之前,一些人就會不失時機地發聲,試圖誘導中國改革的方向,甚至要“代替”中國共產黨來規劃中國改革的對策。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國內外的一些人就對中國的改革作出了這樣那樣的猜測和“預言”,說什么中國的改革將是一場“不可逆轉、無法阻擋的”“革命性的改革”,把關注點著重集中在政治領域,斷言中國如果不進行包括政治制度在內的“總體性的變革”,中國的改革就是“不徹底的”,“渴望”中國的改革走上改旗易幟的“顛覆性”變革的路子。而當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出來以后,他們又在失望之余大加批評,說什么“沒有在實質性問題上突破”等。針對這些雜音噪音,習近平同志富有針對性地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一定要領導人民在新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但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現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在即,一些人又開始頻頻發聲,借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目標,試圖在中國力推西方的“憲政”和“公民社會”。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指出,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怎么改、怎么完善,我們自己要有主張、有定力,“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關鍵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是各種政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是根本的國家制度,決不能有所動搖。
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根據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強調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根本制度,就是要糾正那些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名倡導錯誤導向的思想觀點。正因為如此,個別人很不高興,給這些馬克思主義學者扣上了重提階級斗爭為綱、重回文化大革命的“極左”帽子。其實,恰恰是少數人在利用和擴大矛盾,挑起人們懷疑黨和政府的決策,用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意識形態作為標準來改造中國,只要中國不這樣做,就對中國的制度、觀點、政策大加批判,認為中國的改革不到位,中國的政治不民主、不文明,試圖使中國在根本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這種做法當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7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