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齊澤克評《帝國》:“在列寧之中又超越列寧的列寧”

齊澤克 · 2014-12-01 · 來源:破土工作室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齊澤克評哈特和奈格里之《帝國》他們為21世紀重寫了《共產黨宣言》嗎?

  重復列寧就是去區別列寧已做的和他所打開的可能性,去發現那個“在列寧之中又超越列寧的列寧”。重復列寧不是去重復列寧所做的,而是去重復列寧所沒有能做的,他所失去的機會。

  今天經濟分析的迫切任務仍然在于再次重復馬克思關于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而不是寄望于作為“后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的大眾(multitude)這一誘惑。關于私有財產的重要變化狀況,我有一個理論假設,即權力和控制中的最終因素不再是投資鏈中的最后一環,也就是說,不再是“真正占有”生產工具的公司或個人。今日理想中的資本家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運作:他們用借貸的錢投資,他們沒有“真正占有”任何東西——甚至還負債累累,但卻能控制一切。一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掌控,而后者又從銀行借貸,銀行是最終支配你我輩普通人辛苦錢的機構。對于比爾·蓋茨來說,“作為生產工具的私有財產”完全是一句空話,至少從其標準含義上是如此。這種資本主義虛擬化的矛盾與基礎高能物理學中的電子極為相似。現實中的每種成分的質量是由其處于靜止狀態的質量加上由其加速運動產生的剩余物的質量構成的;不過,處于休止狀態的電子的質量為零,電子的質量只由加速運動產生的剩余物構成,就好象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物之陣,只有在它魔術般的旋轉之中轉出它自身的剩余物,它才能獲得某種欺騙性的存在。今日的虛擬資本主義不正是以一種相似的方式在運作嗎?它的“凈價值”一無所值,它只是通過向未來支取的贏余進行運作。

 

  麥克爾·哈特和安東尼奧·奈格里的《帝國》(2000年)想要回答的恰恰就是這些問題——這是一本旨在為21世紀重寫《共產黨宣言》的書。哈特和奈格里將全球化描述為一種曖昧不明的“去地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過程:高歌猛進的全球資本主義席卷了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深入到每個領域的最私密處,提供了一種潛在的動力,這種動力也不再與以前一樣,基于父權制或其他等級結構之上,它帶來的是一種流動和雜交的認同。另一方面,一切重要社會關系的破壞也擰開了魔鬼的瓶蓋:資本主義制度不再能夠完全控制的那種潛在離心力被釋放了出來。所以說,正是因為資本主義體系在全球的勝利導致了它比任何時候都更脆弱。馬克思那句古老的斷語至今仍然有效:資本主義自身就是它的掘墓人。哈特和奈格里描述了從民族國家向全球帝國轉化這樣一個過程,這個帝國是一個堪與羅馬帝國相比的超國家的存在,生存在其中的是建立在離散的認同之上的雜交的群眾。他們揭示了存在于今日“渦輪式資本主義”中的矛盾本質,并力圖在這一資本主義的動力體系中尋找革命的潛能,這是值得稱道的。他們的這一英勇的努力使他們與時下左翼思潮中的主流觀點區別了開來,后者的目的是力爭去遏制全球化帶來的破壞力,并力圖挽救福利國家(其實還有什么可挽救的呢?)。這一主流左翼觀點深深地蘊含著一種對全球化和數字化不信任的保守主義立場,它是與馬克思主義對進步力量的信任相矛盾的。

 

  當然,人們馬上能夠體會到哈特和奈格里分析的局限。他們使用了一些德勒茲式的空洞術語,如multitude(諸眾)、deterritorialization(去地域化)等,以掩蓋他們對社會經濟分析具體洞見的缺乏。他們在書的結尾處提出的政治斗爭的三項“實實在在”的目標建議顯得有些虎頭蛇尾。作者認為,我們的政治斗爭應集中在三項全球權利,即全球公民權、最低收入限制和對新的生產工具的重新配置(如有權利得到和控制教育、信息和交流的資源的權利)上。作為流動性、多樣性和雜揉性等的歌頌者,哈特和奈格里反過來又求助于基于全球人權基礎之上的這三項目標,這顯得非常吊詭。這三項要求的問題是,它們是動搖在形式的空洞和無能的激進主義之間的。就以全球公民權為例:理論上來說,我們當然應該支持這項權力。但問題是,如果我們超越了象聯合國那樣的做一個形式上宣言的做法,則必定意味著要取消民族國家的界限,在當前的狀況下,這就意味著來自印度、中國和非洲的廉價勞動力大量涌入美國和西歐,這又會引起反對移民的狂潮——這種反移民狂潮會達到一種如此暴力的程度,以至象約爾格·海德爾(Jorg Haider)這樣的種族主義者都可以被看作是容忍多元文化的典范。另兩項要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全球最低工資權,當然應該有,為什么不呢?但問題是,我們又如何為這一急劇轉化創造必要的社會、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條件呢?

 

  這一批評不僅只針對二手經驗細節。《帝國》的主要問題在于,這本書對當前的全球社會經濟變化過程如何為這些激進的措施創造了其所需的空間缺乏(如果不是一點也沒有的話)分析:他們沒有能夠在當前的條件下去重復馬克思的分析,即無產階級革命的前途就蘊含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之中。從這個角度說,《帝國》仍然是一本前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但解決的方法不是僅僅回到馬克思,重復馬克思的分析,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回到列寧那兒去。

  ……

 

  因此,我們很容易轉向馬克思的第十一篇論文。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不是去急于行動,去直接干預和改變眼前的事物(如空洞和無力地喊“我們應如何反對全球資本?”諸如此類的口號),而是去質疑霸權性的意識形態統合,象布萊希特說的那樣,就是要把“思想當作行動的前導,當作經驗的總結。”在今天,當我們響應號召,采取行動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并不是在一個真空里進行的,而要置于霸權性的意識形態統合里。那些“真正想做點什么事去幫助”那些(當然是以體面的方式)參與剝削的人,如醫生無國界組織(Medecine sans frontiere)、綠色和平組織、女權和反種族歧視運動,不僅一律得到了媒體的容忍,甚至也得到了支持,即便是它們好象介入了經濟領域(如,譴責或抵制某些不尊重生態環境或使用童工的公司)。它們得到容忍和支持的前提是,它們不能太靠近某種底線。就以今日美國激進學術界的兩個熱門話題后殖民主義和同性戀研究為例。后殖民主義問題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然而,“后殖民主義研究”卻把它轉譯成了一個跨文化問題,一種殖民地少數民族描述他們在壓制“他者”的權力機制下的慘痛經歷的權利,到末了,我們認識到,后殖民剝削的根源在于我們不能容忍他者,再進一步,這種不容忍的根源又在于我們對“內在的陌生人”的不容忍,在于我們不能挑戰自身或被壓抑的自我。由此,嚴峻的政治經濟斗爭被轉化成了一個偽心理分析問題,變成了主體無法面對內在創傷的鬧劇。美國學術界的真正腐敗之處不在于經濟上,即他們花錢買來了許多歐洲的批判性學者(某種程度上,也包括本人),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歐洲式”的批判理論到這兒就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普世型的、溫良時髦的文化研究。相比于這種激進的學術時髦,鼓吹第三條道路的意識形態專家倒值得稱道,至少他們沒有那么拐彎抹角,他們毫不掩飾自己對全球資本家統治的接受,而那些學術上的偽激進左翼雖然對第三條道路論者嗤之以鼻,但他們的激進性除了顯示一個空洞的姿態以外,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對于我們來說,列寧并不是一個僵化、懷舊的名字,相反,用克爾凱郭爾的話說,我們力圖去復活的那個列寧是正在形成中的列寧,是那個被扔進災難性的新情境中的列寧,在這種新情境下,舊的統合方式已不再有效,因此,他就被迫去重新“發明”馬克思。我們應時常想起面對新的問題時列寧那一針見血的話:“關于這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說過一個字。”回到列寧不是說去重復列寧,而是在克爾凱郭爾的意義上去發現一個列寧,在今天的情境下去發現那種相同的脈動;回到列寧不是象一個懷舊者一樣回到“美好的革命的舊時代”,也不是在“新的條件”下,對舊的方案作機會主義—實用主義式的調整,而是象列寧在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條件下(具體地說,就是在1914年大災難中爆發出來的經過漫長的進步主義時代之后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崩潰)重新制定革命方案一樣,去重新認識當前的世界條件。霍布斯鮑姆將20世紀界定為1914年到1990年,即從資本主義漫長的和平擴張結束到現實社會主義崩潰,新形式的全球資本主義出現這一歷史階段。列寧在1914年所做的,值得我們在1990年效仿。“列寧”這一名字就代表了拋棄僵化的、現存(后)意識形態的統合,即我們生活在其中的那種虛弱的Denkverbot的情境的自由,簡單地說,列寧就意味著恢復我們思考的能力。

 

  列寧既反對經濟決定論,同時又反對純政治的態度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今(殘存)的激進思想界,對經濟的態度是分裂的:一方面,存在著一些拋棄經濟領域的 “純政治家”;另一方面,又存在那么一些受眼下全球經濟席卷之勢的鼓動,將經濟置于任何適當的政治干預可能性之上的“純經濟學家”。因此,在今天,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我們都應該強調回到列寧:是的,經濟是一個重要的領域,那兒的戰斗是決定性的,我們必須沖破全球資本主義的羅網,但我們的斗爭必須體現為一種適當的政治的形式,而不是經濟的。

 

  因此,我們的斗爭必須是雙方面的:首先,當然必須是反資本主義的。但是,沒有將資本主義的政治形式(自由代議制民主)問題化的反資本主義是不夠的,不管它如何“激進”。也許,今天的誘惑之處在于,不將自由式民主的合法性問題化,從而象某些左翼人士宣稱的那樣,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中,也可以獲得自治權,去批判資本主義。這種誘惑是與其反面,與那種將資本稱為一種根莖狀的怪物/魔鬼(這個怪物能夠將所有的一切去地域化并吸納它們,它不可征服,永遠動力十足,甚至能夠浴火重生,鳳凰涅盤,每次危機都只能使它更為強大)的偽德勒茲式的、愛恨交加的、迷人而又被人迷惑的詩意的描述有關。這種詩化的“反”資本主義邏輯中提到了馬克思,但馬克思實際上已經死了:因為在運用馬克思的時候已經去掉了他的政治鋒芒。

  本文節選自斯拉沃熱·齊澤克《<帝國>書評——哈特和奈格里為21世紀重寫了<共產黨宣言>嗎?》,何吉賢 譯 ,《反思馬克思主義》(Rethinking Marxism)13卷,2001年3/4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南崗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思思久久er99精品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丝袜另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