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的中國,個體、私營經濟不是一點都不能搞,應該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私有經濟與公有經濟,作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對立的社會制度的經濟基礎,在同一個社會中所占的份額,應該也必須有一個做為主導。
亊實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私有經濟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公有經濟所占比重一直在下降。1979年,非公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尚不足1%,1992年為10%,到2005年,已經達到50%,2009年,達到60%。以后還一直以每年占比增加大約2個百分點在擴大著。1980年到2010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的比重由90%下降到45%,非公有企業資本則由不到10%上升到55%。私有經濟在我國早就遠遠超過半壁江山。
我國的憲法、黨章中都明確寫著: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時至今日,私有經濟已占整個經濟的近七成,我國還是"公有制為主體"嗎?
這些,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國有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20多年以后發生的。直到今天,我國對私有經濟還是絲毫沒有控制,相反,還堅持“兩個都是”。
與此同時,私有經濟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十二大時,非公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十五大時,是我國"社會主義巿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非公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兩個"都是")。也就是公有經濟與非公有經濟已經"沒有老大老二之分了",沒有老大老二之分也就是沒有主體非主體之分,如此又何談憲法黨章規定的"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這不是自打嘴巴嗎?私有經濟在我國直到今天還如此"不受限制任其泛濫",這與資本主義國家有什么區別?一個號稱"社會主義"的國家,對私有經濟沒有絲毫限制反而如此熱衷,不愛公有愛私有,豈非咄咄怪事!
人們為私有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列出了許許多多的理由。在這里擇其要者予以分析。
1,"要建立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制度必須要有相應的物質基礎。我國沒有這樣一個完全的物質基礎。因此我國現階段還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就是完成建立'合格'的社會主義必要的前提工業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任務。為適應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就必須大力發展私有經濟,實行市場化。"
這是一個"大課題"。在這里只能簡要作答。
(1)歷史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有一個充分發展了的資本主義。因而中國(1949年前)要在完全的物質基礎之上、在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充分發展了之后再建立社會主義是不可能的。
(2)中國已經有一定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產生了新的階級和新的政黨一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政黨和資產階級政黨。有了這個條件,再加上國際的條件,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在革命勝利之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些我們都做到了。
(3)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這個制度能夠并且已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糸和國民經濟體糸,實現了國家的初步繁榮昌盛。
(4)我們完全能夠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即基本堅持公有制,基本堅持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對過去的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進、完善,使之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果是指我國因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生產力不發達,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因而應釆取一些靈活的政策措施以利于生產力更好地發展,這是應該的;如果是指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社會主義,任務就是所謂為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一個特殊階段,則是不應該的。如果說由于特殊的歷史條件,我國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雖然都是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但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都截然不同(這里是"完全不一樣"),因而必須分兩步走(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那么所謂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合格"的社會主義階段根本就沒有什么性質上的不同(這里是"不完全一樣"),插上這么一個"一百年"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不能成立的。我國1978年時生產資料中最重要的資料鋼產量就已達3178萬噸,馬克思當年設想完全可以實現社會主義的英國,1871年鋼產量只有30萬噸,當時包括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在內的全世界鋼產量總和也只有52萬噸。總設計師說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不合格"的社會主義不知根據何在?難道"合格"社會主義的"行情"也在看漲?
還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總設計師發明的,他也不太熱心。他在"解決""什么叫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時將社會主義也是作為普遍的、一般的社會主義來解決,而非特別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來解決的(如是這樣他的"歷史貢獻"豈不就小多了),像他說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灬灬","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灬灬"等等,不都是這樣的嗎?最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名稱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實行什么樣的方針政策。這些年我國的私有經濟越來越強勢而公有經濟日漸式微,兩極分化、思想混亂等越來越嚴重,我們離社會主義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這就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好注釋。
(6)"發展私有經濟是適合我國目前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問題在于私有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權重,改革開放以來是一個變數,而經濟年增長率差不多是一個常數。發展到什么程度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同時又保持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照現在的趨勢,私有經濟占到80%,90%,95%灬還適合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嗎?難道私有化程度越高越適合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越是社會主義?實行了私有化的俄羅斯他們的這一改變難道不是一場歷史悲劇而是更加適合他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我們與有些人的分歧,不是可不可以發展私有經濟,而是有沒有限度地發展私有經濟。他們的主張,與其說是為了發展生產力,不如說是在發展生產力的旗號掩蓋下實行私有化。
(7)以上論點的實質,在理論上是唯生產力論,在政治上和實踐上是中國要"補資本主義的課"。是站不住腳的。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基本經濟制度,能不能進到高一級的社會形態,并不完全地、自然地由生產力狀況決定的。我們既堅持唯物論,又反對機械唯物論。歷史上俄國、日耳曼民族都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美國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它的資本主義在現今世界上是最"合格"、最強大的。俄國在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下曾成功地建成了社會主義,中國則在更落后一些的條件下也曾成功地建成了社會主義。而那些西方發達國家呢?馬克思、恩格斯在巜共產黨宣言>>中就曾經說:那些國家"社會所擁有的生產力已經不能再促進資產階級文明和資產階級所有制的發展;相反,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那以后至今已經過去160多年了,那些西方國家沒有一個進入社會主義,還在搞他們的資本主義。這一切事實,都說明了"生產力標準"也就是唯生產力論的荒謬。在理論上,馬克思、恩格斯曾明確表示,只要條件具備,俄國的土地公共所有制這一原始形式就能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還在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如果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正確參與下,就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序幕"。列寧在回答對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民族"國民經濟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是不可避免的說法究竟對不對?我的答復是否定的。"而列寧當年在直接回答"俄國生產力還沒有發展到足以實現社會主義的水平"這一論點時說:"既然特殊形勢使俄國卷入了西歐各個多少有些勢力的國家也被卷入的世界帝國主義戰爭","既然亳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方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那又怎樣呢?""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國創造這種文明的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走向社會主義呢?""不這樣就根本不能進行革命。"列寧還預見,"在東方那些人口無比眾多、社會情況無比復雜的國家里,今后的革命無疑會比俄國的革命帶有更多的特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