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事業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起完善、成熟的社會主義。那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呢?現在有幾十種說法,觀點。這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大多數人認同的社會主義制度。所以,世界社會主義發生大面積的坍塌。本文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方法,探討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拋磚引玉。
一、社會主義也是一般與個別的統一,不可能例外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都是一般性與個別性的統一。一般指事物在現象上和本質上的共性,普遍性;個別指單一事物的個體性、獨特性,此事物和他事物的差異性。個別必須與一般相聯結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個別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
學過大眾哲學的人都懂得,人,是指共性的、抽象的人,直立行走,有思維,會制造、使用生產工具創造物質資料,就是人,以區別于其它動物。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是類別的人,張三、李四才是具體的個別人。他們又必須有人的共性,否則就不是人了。
事物都是一般性與個別性的統一,那我們思考、分析、研究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就要先肯定,社會主義也是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的統一。如果只有共性,而沒有特殊性,那就是抽象的社會主義制度,而沒有具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反之,如果只有特殊性、特色性,而沒有共性,那就是沒有基本規定的、和其它社會制度沒有區別的所謂社會主義,就會指鹿為馬,把資本主義也當成社會主義。這對事業來說,相當危險。
二、按一般與個別統一基本規律查找事業跌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世界社會主義事業,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發生大面積坍塌,跌入低谷。這是不爭的事實。造成的主要原因,眾說紛紜。這里就按一般與個別統一基本規律來查找,看有無問題。
先檢查構建的初級社會主義特殊性方面:
各國建的初級社會主義,在具體制度內容上,在生產經濟、政治組織形式上,在分配具體規定、辦法上,在其它方面上,是有明顯區別的,并不是僵化的一模一樣的。這就是說,各國探索構建社會主義,是有特殊性、特色性。這方面并沒有大的問題。
接下來檢查構建的初級社會主義共性方面:
大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來說,還沒有也不可能徹底決裂了“兩個傳統”,也沒有結合實踐下苦功夫讀馬列的風氣,所以,至今也沒有真正讀懂馬克思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則,也就是沒有真正搞清楚社會主義的共性,怎樣實現社會主義的共性。
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大廈“設計圖紙”還沒有看懂,自然各國建立的,就不是馬克思基本原理、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是嚴重偏離了社會主義共性的社會主義,實際仍是官僚衙門主宰決定一切的社會,也就是“兩個傳統”的所謂社會主義。
人民不可能認同這就是他們一直向往的社會主義。這樣的社會,官僚、衙門政體與人民的矛盾就逐漸積累嚴重起來,當激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被國際國內資產階級利用,就發生了蘇東劇變,初級社會主義完全被顛覆,一夜倒退回資本主義。說蘇東劇變突然也突然,但這又是“兩個傳統”社會主義必然的突然,遲早要發生的突然。
檢查結論:在探索構建社會主義的事業中,還沒有真正讀懂、搞清楚社會主義的共性;建立的初級社會主義偏離了社會主義的共性。特殊性方面沒有大的問題。
三、以社會主義的特殊性否定它的共性就不是它了
但精英們仍固執地站在“兩個傳統”內,就不是這樣理性的、科學分析查找原因,看不到也不承認,是社會主義大廈“施工”建設中,嚴重偏離了馬克思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即社會主義共性,嚴重偏離了社會主義事業規律的嚴重錯誤,造成事業出現大塌方跌入低谷的。而和資產階級唱起一個調來:把主要原因歸咎于馬克思,說他的社會主義共性論,是理想主義,行不通;把堅持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共性論,當成思想僵化,保守,是左來批判,要把他的社會主義共性與時俱進。
不管是嚴重偏離的原因,還是行不通的原因,從大方向來說,反正是在構建中,社會主義共性方面有嚴重的問題。那要把社會主義事業拯救出低谷,就必須著重解決構建中,社會主義共性方面的問題:嚴重偏離了,就回到社會主義共性上來;原來的共性理論行不通,就要下功夫找出新的行得通共性理論。
他們既然認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共性論行不通,要與時俱進,那他們就應該與時俱出行得通的馬克思社會主義共性,或者自己提出新的行得通的社會主義共性來。這才是解決問題符號邏輯的思考。但他們的與時俱進,就是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共性論否定了,與時俱進了就是不要,而把人類活動主要是發展生產力的基本規律,把人類社會每次更換社會制度都是為了解決生產力發展問題當成社會主義特有的共性,實質就是不要社會主義的共性;不要社會主義的共性,所以就天天講它的“特殊性”、“特色性”。沒有共性的“特殊性”、“特色性”,就是沒有規定的所謂的特殊性,特色性,也就是什么都不像的所謂社會主義。所以,人們就質疑這是不是社會主義。
四、社會主義制度一般的主要內容
人們認識事物是從個別到一般,因為個別是一般即共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反復深入觀察無數個別后,就找到了它們的共性,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就看清了這種事物的基本規定。
但現在世界上還沒有成功的社會主義制度個別,更沒有多個有共性又有自己特殊性的成功的社會主義制度個別,就只能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已經揭示出的事物基本規律,來推測、分析、論證社會主義制度的一般性即共同的、基本的規定。
一是社會主義制度性質方面一般的主要內容:
⑴沒有或者說基本沒有剝削
剝削,就是新創造出的部分價值,被他人無償拿走占有了,剝奪了創造者對這部分價值的所有權,支配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性質一般的核心內容的理由:
①勞動人民強烈要求社會廢除剝削。他們衷心擁護、全力支持、參加,共產黨領導的窮光蛋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這個!——《國際歌》怒吼地唱到“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就是為實現自己勞動創造的成果歸自己所有,支配的目的而奮斗。
②剝削現象也是發生發展消亡的一個過程。生產力到了機械化、自動化這樣極高的水平后,剝削造成社會更嚴重的兩極分化,大量物質財富在少數人手里,仍有相當多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上。只有消滅了剝削,才能根本解決這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③剝削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自然資源、環境、生產力的破壞、浪費,自然界不容忍了。
⑵無階級或者說基本沒有階級
列寧給階級下了十分準確的定義:“……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列寧選集》第四卷第10頁)就是一些人能無償地占有另一些人的勞動,因而形成不同的階級。
沒有剝削,自然人就不會分成不同的階級。
⑶沒有國家或者說基本沒有國家
沒有剝削,就是誰勞動創造的新產品即價值就歸誰所有,支配。那社會就是勞動者們即人民,拿出自己所有、支配的一部分錢來,保證社會的管理、發展、進步、救濟等等需要。誰拿的錢給社會,那就是誰當社會的家,人民拿出的錢,就是人民當家作主社會。社會管理就沒有國家的事。人人都有創造的新產品即價值都歸自己所有、支配的平等權利,人民都是決定社會大事的主人,人就不再貪婪,社會就沒有階級對立,對抗,就沒有什么犯罪案件,就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就不再需要國家專政機器。
⑷人民自己當家作主
生產是生產者的,自然就是生產者們當家作主管理自己的生產;社會是人民自己在當家作主管理。所以,就完全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社會。
⑸社會關系完全顛倒過來了
創造物質財富的人,當家作主社會;具體管理社會的管理員,是人民聘請的,只對人民負責,這樣的社會關系就完全正了;過去,創造物質財富的人,被壓在社會底層,受少數不勞而獲的人的剝削,奴役,欺壓,社會關系完全被顛倒。
二是社會主義制度結構、關系方面一般的主要內容
⑴生產資料共有制為主
生產資料主要社會占有;其次是集體所有制;再其次是個體所有制。私有資本極少。
⑵社會幾乎都是生產歸生產者所有的生產方式的生產
新創造的物質資料即價值,歸創造者所有,支配,安排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生活。
⑶平等生產關系
平等、聯合、民主當家作主,決定企業的所有重大問題;實際是職工勞動生活的企業。
⑷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就是按每個勞動者創造、實現的、自己所有的價值量,在自己生活及社會各項必需等方面,按一定比例關系進行分割,分配,安排。
⑸人人平等社會關系
人人平等組成權力體制,體系,當家作主管理社會,決定社會的所有重大問題。
三是社會形態、特征方面一般的主要內容
⑴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
人人都有新創造價值的所有權,支配權,都是靠勞動占有財產,生活,社會沒有兩極分化,人人基本生活無后顧之憂,人就不貪婪,所以,社會犯罪案件極少,幾乎沒有偷盜。
資料顯示,我國上世紀五十年代,年平均判處刑罰的在6、70萬人左右。隨著剝削的廢除,人們基本平等的集體勞動、生活的習慣開始養成,被判處刑罰的,大幅下降,到文革的1967、1968、1969年,分別是54978人、71229人、87502人。但私有化后,從1997年開始,被判處刑罰的數字一直上升,2003年為73萬人,到2012年上升到115萬人,增長57.7%。全國發生治安案件,2003年為599萬人,萬人平均47.6人,到2012年發生1388萬件,萬人平均102.3件,增長2.3倍。我國60多年判處刑罰數的V變化就很能說明問題。
⑵像兄弟姐妹大家庭的社會
大家都是在為生存、生活、當社會的家而生產勞動,又必須組織成聯合體而協作勞動,企業就是職工們勞動生活的家,沒有根本利益沖突,逐漸大家就是像兄弟姐妹一樣的關系,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一人有難,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
⑶自然環境保持青山綠水
人不貪婪了,就不會瘋狂搶劫、破壞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就能按“天人合一”的原則,向自然索取,勞動生活,把保護好環境與生產目的一致起來,就是始終保持青山綠水。
⑷社會經濟始終平衡、協調、健康發展的社會
絕大部分生產資料社會所有,他按整個社會各種物質資料,現在、今后的需要量,把生產資料配置給各企業,建立新企業。企業就充分利用社會配置的生產資料,自主多生產優質產品;但受配置的生產資料的限制,不可能成倍地多倍地增加。這樣,既能完全保證社會的需要的供應,不會造成社會該品種商品的過剩,更不會出現嚴重過剩。這才是真正的社會計劃生產,既不會出現商品短缺又不會出現產能過剩,嚴重過剩的社會計劃生產。
⑸社會管理費大幅度地減少
社會不再需要龐大的國家機器來管理,社會管理費即行政費將減少一半;社會沒有那么多矛盾、糾紛,行政管理人員將減少一半,人頭費、辦公費大幅度減少;沒有官僚衙門的奢侈,腐敗,行政管理費又減少一大部分。
五、區分社會主義個別的主要方面
1、社會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方面有差異、區別
社會所有、集體所有、個體所有的生產資料比例關系不一樣;個體所有制能完全滿足人們生活、服務需要的,可能完全沒有私有資本生產資料。高度資本主義化的國家,如果搞社會主義,可能集體所有制比較少,個體所有制也比較少。
2、職工當家作主的企業體制、形式等方面有差異、區別
因為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人文關系傳統是有差異的。
3、按勞分配的具體制度、規定、辦法等方面有差異、區別
各國各民族在實行按勞分配制度時,是根據自己的歷史、習慣、性格來制定具體的按勞分配制度、規定、辦法的。例如,古巴、朝鮮、中國、蘇聯、東歐的初步按勞分配的具體辦法就不一樣,以色列的(合作社經濟)“基布茲”、西班牙的(合作社經濟)“蒙德拉貢”,等的分配辦法有不一樣。
4、人民當家作主管理社會方面,體制、制度、規定等有差異、區別
因為各國之前的政治制度、體制是不一樣的,習慣是不一樣的。
5、剝削完全消滅的時間不一樣
個體所有制能完全保證、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服務需要的國家,就早點完全消滅了剝削;個體所有制還保證、滿足不了的國家,完全消滅剝削的時間就晚一些。
6、國家的自行消亡過程、時間不一樣
因為要不要專政機器國家,是由社會治安狀況來決定的。大同的、兄弟姐妹大家庭的社會,沒有治安問題,幾乎沒有社會犯罪,才不再需要專政機器的國家。
2014/11/1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