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社會契約的授權是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來源。新中國政治制度的正當性是中共執政權力正當行使的體現,也是中共執政地位保有正當性的表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歷史驗證。中共創造出了社會契約授權基礎上通過選舉保有執政地位的中國式民主形式,可以取代西方民主制度,作為向標準社會主義民主的過渡形式。
關鍵詞:民主;選舉;社會契約;正當性:中共;執政地位。
中共執政65年,成果豐碩,但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法理表述卻嚴重滯后,因此,需要好好總結一下了。顯然,社會契約的授權是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來源。新中國政治制度的正當性是中共執政權力正當行使的體現,也是中共執政地位保有的正當性表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歷史驗證。
一、社會契約——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來源
社會契約決定權力來源和權力本身的正當與否。一國的開國憲法是否具有社會契約的性質,是一個國家民主與否的政治基礎。如果確立了一個作為憲法的社會契約并忠實地履行,這個國家就是民主的;反之,沒有一個作為憲法的社會契約并忠實地履行,即使采用其它目前被公認為民主的政治形式進行彌補,也不是民主。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契約的性質。它是以工農為主的勞動人民與包括知識、資本、管理和權力四大精英階層在內的其他階層(排除了官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就新中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國家任務等社會的基本問題達成的內容廣泛的社會契約。
說共同綱領是中國的社會契約基于以下理由:首先,它是以工農為主的勞動人民在中共的領導下,首次與以往的統治階層就國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國家任務等社會的基本問題經過平等協商達成的協議。地位的平等還決定了簽約階層的自由、自主和自愿。所以,從主體上講,共同綱領是中國的社會契約。其次,它規定了國家的基本制度,確認了公民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廣泛的權利,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憲法基礎;它強調人人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和階層平等,而這些平等無論從中國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理解,都是實質平等和形式平等的統一。因此,從內容上講,共同綱領是中國的社會契約。再次,共同綱領的產生,經過了嚴格的民主協商和表決程序。因此,從程序上講,共同綱領是中國的社會契約。最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歷史地肯定了其社會契約的性質。
西方的政治性文件,無論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其市民社會(包括資產階級和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的中上層之間的契約,是少數人把自己的契約化意志,通過西方民主及其意識形態強行植入社會的產物,根本不是革命勝利后工人農民主動與資產階級和地主及其知識分子達成的、平等的社會契約。從內容上講,這些政治性文件,確認的是資產階級和地主及其知識分子的階級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包括工人農民在內的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因此,西方的政治性文件,在西方社會也不被認為是這些國家的社會契約。另外,蘇聯的第一部憲法因徹底排除了舊的統治階層,因而只是勞動人民的契約,而不是社會契約。
綜上所述,共同綱領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契約。
五四憲法,是對共同綱領的憲法確認和發展,與共同綱領在原則和精神上是一致的,因此,五四憲法與共同綱領共同構成新中國的社會契約。共同綱領和五四憲法第一條都規定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而五四憲法的序言部分則直接規定了中共的執政地位。因此,中共的執政地位是新中國社會契約的產物,其執政地位的來源是正當的。
二、新中國的政治制度的正當性是中共執政權正當性的體現
社會契約解決了權力來源的正當性問題,新中國的政治制度保障了中共執政權行使的正當性和執政地位保有的正當性。
(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當性體現了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領導中國人民創立并實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當性體現了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當性不僅來源于它是社會契約的產物,更來源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性質和內容。從性質上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政體,是作為國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實現形式。無論從它們出自社會契約的出身還是它們實施的歷史經驗上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都是代表人民意志,符合人民利益的,因而都是正當的。與西方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相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正當性更加明顯和突出:
1、本質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國家主人翁地位,保障人民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等形式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參與國家管理
根據我國憲法,各級人大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大和它的常委會集體行使國家權力,集體決定問題,嚴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辦事。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向它報告工作,受它監督。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職能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這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并保障人民實現當家作主政治權利。
在西方社會,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保障的是資產階級法權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實施。首先,選舉本身就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實施。選舉本身就意味著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產階級法權獲得社會的承認以及資本主義法律被社會遵守,并最終意味著資產階級專政的實施。以美國為例,民主黨和共和黨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兩只手,無論哪一個黨贏得大選,都是資產階級在專政。其次,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肆意踐踏人民主權原則,將社會和國家權力分割成三個相互制衡的碎片,以削弱社會和國家權力為代價保護資本的利益。其后果是人民主權變成資本主權,社會自治變成資本專制。“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是西方資本主權的內容。而資本立憲、三權分立和選舉是是資本主權實現的政治前提。西方國家最初立憲的核心目的和核心內容都是保護資本,因此,西方國家的開國立憲可以稱為資本立憲。正因為是資本立憲,開國之初,西方國家只標榜共和,而不標榜民主。同樣是通過資本立憲、三權分立和選舉,西方國家實現了“資本通過制約權利制約權力,權力通過服務權利服務資本。”,這就是資本專制。“權力在資本制約的基礎上,通過服務權利與資本博弈”,是資本專制的“民主“形式。這就為資本專制披上了“民主”外衣。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資本主權和資本專制衍生出了社會保障,但西方社會保障不是天賦人權的內容,而是資本主權和資本專制對權利的有限妥協,是階級斗爭和階級妥協的產物,在天賦人權的根部找不到社會保障的存在依據,因此,西方的社會保障是資本主權和資本專制的異化產物。
2、形式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比西方政治制度先進
相對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根本站不住腳:首先,議會是社會自治機關,不是國家機關。其次,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行政和司法沒有資格與其并立,更沒有資格與其分權。再次,行政和司法受議會領導,沒有資格制衡議會。最后,應該從國家權力內部分工的積極角度設計國家權力,使國家權力正當、科學的運行,應該先把國家機關設計為天使,再利用制度保持其天使的本色,而不應從權力惡的角度設計和運行國家權力,先把國家機關設計為惡魔,然后再想辦法把權力關進資本專制的制度籠子。三權分立,實際上把議會這個高于國家機關的社會自治機關降格為國家機關,混淆了議會和國家機關的界線,降低了社會的自治能力和議會對國家機關的領導、制約和監督能力,從而排除了以公平正義為基礎的社會自治的可能性。三權分立實際上是服務于資本主權和資本專制的政治工具。在正義的社會體制中,社會及其成員是自治的主人,國家是他們的管家。國家機關的一切權力都來自議會這個社會自治機關的授權,并受其領導和監督。這正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理念,因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于西方三權分立的政治組織形。當然,人民代表大會應當表述為中國的社會自治機關和最高權力機關。
(二)、多黨合作、多黨共同負責的政黨制度和政協制度證明了中國政黨制度的正當性
西方的政黨制度和中國的政黨制度哪一個具有民主性和正當性,可以從兩個世界的選舉的比較中得出結論。結論是: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多黨共同負責的政黨制度和政協制度具有民主性和正當性,而西方的政黨制度則不具有。
關于民主和選舉有一種錯誤的說法,即選舉勝負由選票決定,選票代表民意,因而贏得選舉就贏得了民意,就是民主政府。因此,西方的政黨制度具有民主性和正當性。其實,這種說法是荒謬的,在西方,贏得選舉只是贏得了多數選票,并非贏得了多數民意,更不可能是民主政府。這可以從選民意思表達和推選人確定性兩個角度論證。
首先,從選民意思表達的角度看,西方的選舉不可能產生民主政府
第一,在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法律制度決定了,選舉只能選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四大階層[1]的代表。四大階層以外的普通權利階層是不可能派代表進入議會和政府的。這是違背民意的。這就決定了西方社會公眾選舉意思表達的不自由。第二,選票并不代表民意。不僅候選人只能是四大階層的代表,社會公眾對選舉那一個候選人也不是自主的、不自愿的,要根據媒體宣傳、學術教育的指導來挑選候選人,而媒體宣傳、學術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它們必然通過施加自己的影響來誤導、歪曲、扭曲社會民意,使得選票不能真實地反映民意。媒體對選舉的意思表示,只是媒體自己的意思,不是社會受眾的意思,媒體是什么?媒體是企業,是資本,所以,媒體對選舉的意思表示,只是四大階層的意思。再以學術為例,學術是什么?學術是雇傭勞動,要受制于資本的意思;學術是產業化的,要受訂單的指引,而訂單掌握在權力、資本、管理和知識四大階層手中,因此學術要要表達的也只能是符合四大階層利益的“真理”,在選舉上也只能是表達四大階層的選舉意思??梢?,西方公眾在選舉意思的表達上,又是不自主、不自愿的??傊?,從選民意思表達的角度看,西方的選舉不可能產生民主政府。
其次,從推選人確定性的角度看,西方的選舉不可能產生民主政府
選舉的民主含量不僅決定于民意的表達,還決定于推選人的確定性。由于推選人通過法律,指派自己的候選人參加競選,推選人的確定性高,推選人對社會的責任就大;確定性小,推選人對社會的責任就小;沒有確定性,推選人對社會就免責。在西方國家,四大階層實質上是選舉的推選人,但四大階層自身是不確定的,因而,四大階層并不對選舉結果向選民負責,而是由選民集體對選舉結果負責,實際上,選民個人也不負責。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怪現象:當選人對作為推選人的四大階層負責,而不是對選民負責,選民卻對當選人的執政買單。作為推選人的四大階層可以按照自己的集體意志撤換當選人,卻對選民免責。選民是對選舉和政治的最終負責者,但是,西方的選民既不對其選舉責任提供財產擔保,也沒有組成對選舉和政治負責的法人組織,反而被法律約束成只能作為個體存在的、自私自利的經濟人,對國家前途沒有承擔保證責任的義務??傊?,在西方國家,沒有任何人對選舉和政治負責,對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曾公開譴責美國的制度是“1%有、1%治、1%享”。借用他的話來說,西方國家的選舉,實質上是1%[2]通過法律為99%指定1%自己的候選人,又通過媒體宣傳和學術教育指導、限制99%的選舉意思的形成和表達,確保99%用其自己的選票為1%選舉1%的候選人當選。
在中國,由于公有制以及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及政治協商制度的存在,1%不能自主、免責地推舉候選人。推舉候選人[3]主要是通過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及政治協商完成的。這樣,中共及各民主黨派就取代1%,成為中國選舉的推選人。如果對中國的選舉制度進行細化和完善,就會出現這樣的局面:當選人不僅要對選民負責,還要對推選人負責;推選人也要對選民負責。實際上,中共及民主黨派已經以自己的權威和執政參政資格就選舉的結果對人民負起了最終的擔保責任。理論上,推選人的確定,決定了中國民主有了超越西方民主的潛力,使得中國式的民主制度可以成為通向標準民主的橋梁。
事實上,除選舉外,在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制定和實施上,中共及各民主黨派也對中國人民承擔起最終的保證責任。這從法律上保障了中國有一個對人民負責的人民政府??傊?,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多黨共同負責的政黨制度和政協制度才是具有民主性和正當性的政黨制度。
(三)、社會契約授權基礎上通過選舉保有執政地位是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法理根據
選舉被世界公認為可行的民主形式,但是選舉與民主相距甚遠,勉強作為民主形式,也只能是最差的民主形式。作為民主形式,競標和擔保優于選舉,理由是:社會公眾對于應該選舉誰做總統和議員,不具備做出正確選擇的“火眼金睛”,也不具備監督撤換不為人民服務的壞政府的“金箍棒”。所以,應當把所有候選的政治團體看做公司,哪個政治團體的投標和擔保條件最優,就應該讓哪個政治團體作為執政者,一旦執政者由于政績不佳導致其不再是競標和擔保條件上最優者,執政者就應該交出權力??梢?,真正的民主形式是競標和擔保,而不是選舉。
從法理上講,選舉也不意味著民主本身,本質上是政治交易,是統治階級在取得政權的前提下,通過與其同盟者和被統治階級的政治交易,實現執政政策調整和執政組織更替的政治形式。從民主的邏輯源頭上講,民主的有無決定于社會契約是否形成民主,是否授權一個正當的統治階級治理社會。在一個非經社會契約建立的、非民主社會里,統治階級通過資本立憲竊取了統治權,然后用立憲和分權的方式,把自己的統治標榜為民主,并通過選舉確認和行使自己的統治權,實現與其同盟者和被統治階級的政治交易,實現執政政策調整和執政組織的更替,進而對國家進行治理和階級統治。但在經社會契約建立的、民主社會里,選舉可以基本解決統治權力是否正當行使和執政地位是否正當保有的問題。因此,在這樣的民主社會里,選舉又是統治階級正當行使社會契約賦予它的的統治權的重要形式和表現。統治階級通過選舉實現與其同盟者和被統治階級的政治交易,實現執政政策調整和執政組織的更替,進而對國家進行治理。這樣的治理,在不能實現競標和擔保的社會里,在把標準降低的前提下,又可以算作民主治理。
競標和擔保取代選舉,作為民主的正當形式,只有在標準的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因此,這只是一個遠景。在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人類需要一個能夠取代西方民主的民主形式作為過渡。中共創造出了社會契約授權基礎上通過選舉保有執政地位的民主形式,恰恰可以取代西方民主,作為通向標準民主的過渡形式。中共享有社會契約授予的正當的執政地位,又通過選舉保持自己執政地位的正當性,因此,中共的執政地位是正當的。
三、民族復興是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歷史驗證
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性已經經過了歷史的檢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肯定了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性。有兩個有趣的例證可以很好地說明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根源。20世紀40年代,翻身的勞動人民用扁擔和小推車把中共送上執政寶座。20世紀70年代,廣大發展中國家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并直接放在常任理事國的交椅上。從內因上講,中共執政地位來自其自身的品質。共產黨探尋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使命和中華民族追求天下大同的社會追求是高度統一的,兩者共同鑄就了中共的品質。有了這種品質,就有三個代表的能力,就能正當地取得執政地位,并長期保持執政地位的正當性。
四、結論
社會契約的授權是中共執政地位的正當來源。新中國政治制度的正當性是中共執政權力正當行使的體現,也是中共執政地位保有正當性的表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共執政地位正當性的歷史驗證。中共創造出了社會契約授權加上通過選舉保有執政地位的中國式民主形式,可以取代西方民主制度,作為向標準社會主義民主的過渡形式。
作者單位:山東泰誠律師事務所
[1] 僅指四大階層的上層。
[2] 這個比例有點夸張,僅指少數人。
[3] 在中國,選民聯名也可以推選候選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