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西方右翼勢力仍然不改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老套路,標榜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制造中國威脅論和中國經濟崩潰論,鼓噪歷史終結論和意識形態終結論,掀起一股股錯誤社會思潮逆流。在思想文化領域,西方意識形態侵染意圖更為明顯,各種價值觀念碰撞更為頻繁,話語權爭奪更為激烈。西方國家以“普世價值”這樣的形式,散布西方價值觀念,企圖沖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堤壩,顛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緣于此,“普世價值”的本質與危害已突破了一般社會思潮爭議的框架,存留著思想沖突的深刻印痕。怎樣才能穿透“普世價值”流布的思想“霧霾”呢?關鍵要審視其構造方式、本質屬性、沖突根源,進而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開理論視窗,選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路徑。
“普世價值”的構造方式具有先天“不足”
一種思想觀念無論正確與否,均有著自身特定的思維程式。“普世價值”所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念,從來都不是抽象思維的“陳列館”。它所涵括的那些被抽象與固化了的價值共識,經由各種價值觀念集結而成,營造出西方意識形態衰落前的寄居地。“普世價值”在思維構造層面所顯現出的繁雜與錯亂,不僅表明它是西方話語體系“混搭”的產物,而且也是造成思想“霧霾”的主要成分。
觀念形態的“普世價值”經歷了怎樣的嬗變過程呢?其內容的散亂分布,初步呈現出離散結構的思維構造方式。首先,“普世價值”依托于多個理論源頭。譬如,它沿用普遍主義的思維方式,竭力維護西方中心主義根脈;借助學術討論形式,在傳媒和學術界表露理論擴張意圖;憑借西方人文主義傳統,追求普世倫理和永恒人性。其次,“普世價值”運用了多種擴張手段。它融合宗教拯救之意,駐足多元文化沖突語境,構造解決文明危機的種種方案;甚而專注于傳統價值理念重塑,炮制價值多元的繁華景象。再次,“普世價值”選擇了多頭發展路徑。它打著西方人本主義旗號,抱持新自由主義姿態,宣稱“私有制與私有化”才是人類獲得自由幸福的秘方,主張以此取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篤信社群主義的“整體論”與優越性,以期確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價值共同體”;迎合新儒學傳承布道之路,鼓吹超越世俗價值,崇尚價值絕對論和道德先驗論。
“普世價值”的離散結構表明,其內在構成要素矛盾重重,其中既有中西方意識形態的差異,有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對峙,也有新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的對抗。總之,由于深受現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經濟全球化浪潮影響,“普世價值”的出現成為意識形態對抗和話語權爭奪的具體表現形式。
“普世價值”反映了資本主義的新型經濟關系形式
“普世價值”作為觀念產物和實踐反映形式并非憑空出現。現代西方意識形態和話語霸權滲透方式多種多樣,但其本源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經濟關系。作為不同物質利益關系對抗的特殊形式,“普世價值”表面上推崇超越現實條件的道德假定,實際上卻試圖通過這場觀念上層建筑中的“圈地運動”,竭力維護現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生態和道德倫理,巧妙布設歷史障眼法,企圖打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進程。
一方面,它反映出資本邏輯的本來面目。資本邏輯有其量身定做的話語體系,隨著壟斷資本主義進入疲軟期,國際壟斷資本對世界市場的開拓能力日趨下降,迫切需要通過與資本力量相匹配的意識形態擴張,來維護其全球利益與霸權地位。“普世價值”打出的精神旗號花樣繁多,不僅巧妙維護著“資產階級時代”這一最具靈活性的剝削制度,掩蓋了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下的新型剝削關系,甚至聚合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其他民族國家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儼然成為破解不同意識形態營壘之間緊張關系的“法器”。
另一方面,它囊括意識形態的基本內容。猶如特定社會歷史時期,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總會發揮“牧師的職能”一樣,“普世價值”的出現并非偶然。它之所以能夠招攬信徒,就在于兼收并蓄了新自由主義和西方人本主義等社會思潮的核心元素,主張“全人類的利益高于一切”,宣揚“全盤私有化”,強調“人權高于主權”,以理論嫁接方式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其理論外衣下潛藏著資產階級全球利益訴求。這是繼西方資本主義嘗到了意識形態輸出在蘇東劇變、顏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中的“甜頭”之后,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暫時處于低潮且“悲觀論”盛行的大背景下,進行意識形態包裝的新嘗試。一言以蔽之,“普世價值”帶有西方資本主義進行政治干涉、思想控制、文化奴役的明顯企圖。
“普世價值”充當了西方意識形態的“衛道士”
“普世價值”有著怎樣的思想危害和實踐圖謀呢?“普世價值”有無之爭可以視為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異質性論戰。“普世價值”在這場論戰中,頑固把持著一條明顯的邊界線,就是頌揚并輸出西方意識形態,詆毀并傾覆社會主義。盡管“普世價值”彌漫著一成不變、永遠存續的價值幻象,但只要觸及兩種社會制度沖突的底線,它就會露出話語霸權的凌厲攻勢。這事關意識形態與話語權爭奪,歸根結蒂還存留著私有制與階級對立的影蹤。
“普世價值”為何如此戀戀不忘私有制的土壤呢?私有制是階級社會中一切社會矛盾的總根源,佇立其上的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會周期性淪入經濟危機頻發、利益關系紊亂和社會協調機制鈍化的困窘境地。這就自然需要借助類似于“普世價值”的話語體系,來診療和修復其病變機體,甚至開出自我麻醉的新處方。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普世價值”很少討論私有制弊端的原因,相反,它對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克服自身發展中的難題始終保持懷疑。“普世價值”有無之爭恰恰顯現出私有制及其殘余與公有制的生死角逐,反映出兩種社會制度抗衡的階段性、復雜性與長期性。
“普世價值”為何會充當西方意識形態的衛道士?這主要是因為,西方意識形態要承擔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功能,無法繞開私有制所造成的不平等現象,這就迫切需要尋找安放自身話語體系的棲息地。“普世價值”以道德命題身份出現,尋求超時空意義的價值觀念,不但藏匿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缺陷,而且掩蓋了社會現實問題的真相,充當起西方意識形態的思想發動機。“普世價值”偽裝成超越宗教信仰、超越民族國家的命題范式,旨在剔除價值命題的階級內涵與本質,消弭思想沖突及其產生的根源。但這并不能改變其維護西方霸權主義和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本來面目,并不能改變其在社會制度變革中所一貫奉行的教條主義面孔。
“普世價值”對主流意識形態建設造成哪些沖擊?當前,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面臨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危險,主要表現在包括“普世價值”在內的各種錯誤社會思潮,正以異己力量企圖剝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的關系,奢望篡改中國社會主義的思想根基與實踐路向。我國思想理論界亦存在以下誤區:一是片面認為“普世價值”所宣揚的價值共識問題,可以在思想領域得到解決;二是簡單認為“普世價值”所造成理論鬧劇自然會不攻自破,無須庸人自擾;三是盲目認為“普世價值”是不同話語體系達成和解的重要通道,甚至將改革開放曲解為西方“普世價值”的翻版,等等。為此,掃除“普世價值”留下的思想“霧霾”,關鍵在于推進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深刻檢視各種錯誤社會思潮的意識形態本質屬性,高度警惕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進而探索出一條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固本之路、創新之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