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歷史認識論的研究證明,有什么樣的歷史觀就有什么樣的歷史認識。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是由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觀決定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其主要特征是否認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否認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規律。他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偶然的,在歷史事件之間沒有內在的必然聯系、缺少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
歷史認識論的研究證明,有什么樣的歷史觀就有什么樣的歷史認識。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是由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觀決定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歷史觀,其主要特征是否認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否認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規律。他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偶然的,在歷史事件之間沒有內在的必然聯系、缺少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
正是在這種史觀的指導下,歷史虛無主義者看不到歷史發展的整體聯系,往往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以孤立的歷史事件否認歷史的發展有規律性可循。比如,我們說歷史是發展的理論判斷,他們就會以一些歷史停滯或倒退的事例來否證上述判斷;比如我們說歷史事件之間存在因果聯系、具有其必然性,他們就用一些偶然事例來否定其間的因果關系、否認存在必然性;比如我們說必須用層次分析方法來分析紛繁復雜的歷史,他們就用上層建筑也有決定經濟基礎的例子來否定層次分析方法。而這恰恰是我們強調必須堅持唯物史觀對歷史研究指導地位的必要性所在。
只有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我們才有可能發掘歷史發展進程的內在因果必然性規律,才有可能克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性,才有可能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出公允的評價。
當然,也應該認識到,我們過去對唯物史觀的解釋存在片面之處,它使我們在應對歷史虛無主義認識的攻擊上有力不從心之處。因此,回到馬克思,重新解讀唯物史觀就具有迫切性。它是重塑唯物史觀的解析力和影響力,回擊歷史虛無主義認識的必修功課。比如,我們過去將唯物史觀的規律解釋為一種線性的發展模式,五種生產方式依次演進是這種解釋的一個代表;但這樣,我們就無法解釋一些反例,像許多國家并未按五種社會形態依次演進。但通過對馬克思諸多論述的考量,其實馬克思揭示的規律是一種條件決定論式的發展模式,不同的自然與人文條件決定不同的發展道路。馬克思自己也強調,如果誰認為他提出了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那是給了他過多的榮譽,同時也給他以過多的侮辱。
又比如,我們過去一度將唯物史觀解釋為一種以階級和階級斗爭為中心的理論模式,強調通過階級斗爭來改變所有制,并由此改變社會形態。但是,通過對馬克思諸多論述的考察,可以看到,經典作家對階級斗爭的定位乃是助產婆,而產婆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沒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再多的階級斗爭也無從產生一個新的社會。并且,經典作家還指出,所有制是由分工決定的,沒有對腦體勞動分工的消滅不可能消滅私有制。由此可見,我們在堅決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同時,必須對唯物史觀做正本清源、與時俱進的研究,以真正掌握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利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